命定論的感覺?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件事,但是這兩個其實也沒有什麼牴觸,我所謂「沒有牴觸」是我覺得講得非常對,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我們後來窄化了還是?
就像你上次所講的,親子溝通其實是向上管理,因為小孩就是沒有給自己的邊界,而是我們一直給自己教育體制的框架,他們被安進去這裡面,但是因為我知道之前你在參與課綱的時候,其實就有個生活的,就是把那些勞作都拿掉,那就是引導他。
我們一直把人當作有用、沒有用,但是問題是現在很多機器都可以取代有用的這件事,所以大家現在失落感才會很大,如果從小就一直被教得有用,然後學到新技能,然後機器又取代,這個社會集體的失落感就會很大。
有些重複的,我就直接看那些工作紀錄就好了,謝謝。
我懂了,這個回歸到職場,這點很棒。我理解了,非常謝謝今天非常精彩的分享。
所以這個尊重就是尊重他帶來獨有的經驗,不管是好或者是不好。
你說得對,其實真正的癥結是在向上管理的這件事,但是要如何跟這些已經有想法的人來談下放權力或者是共創?
所以不需要我們?
最後一個請教你,其實這樣談下來,如果今天要對正在學習中的青少年或者是小孩講話,我怎麼去鼓勵、建構他的知識體系?因為看你的知識體系,我覺得很棒,有科幻、傳統,你的思考展開,讓你現在做這些事,像協作、共創,這些我都覺得是很棒的。我們要如何跟他們講?
但是如果你看到未來的話,你會想要改變它嗎?
所以你自己怎麼看命定論跟自由意志?
對!你說得對,無論姐妹們在行酒令的時候,那些都有一些預測思考出來。
但是看了很多遍,我不知道,你看了對它的感覺是什麼?
應該是說後面我看不下去,就是後面的筆調完全換了人了。
我也是。
我瞭解了。其實我一直很想請教你紅樓夢,你看了很多遍,而且我後來很迷脂硯齋的批注。
對。
你的KPI⋯⋯
對,這句話很有意思耶!可以再請教你多一點嗎?因為這個也是在工作場合上,一個領導力新的思考?
你這樣會讓我想到有個外籍的採訪你,他問你領導力,你說領導力就是「掌握所有」的科學,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可以再請教你嗎?我覺得這個讓我覺得耳目一新,我們認為的領導力是power、用氣勢壓你,但是你認為的領導力是科學的?
如果都幫他們設計好呢?因為其實我都在看協作會議的時候,我其實很佩服,通常企業的開會,有的時候比較強勢,明明已經有很好的方法了,你們就聽我的,就不用聽剛剛的足夠好,這邊有更好的,但是就像你講的,並沒有帶來好的結果,因為其實就是十年才會發生,你逼大家兩個月發生,結果就變成⋯⋯
為什麼你會覺得是幻覺?
可是你怎麼有自信是只要可以接受我的,兩個月之後就可以變好,難道沒有很強力介入嗎?
對,沒有跟你共創這個「更好」。
但是你有想到要去說服他們嗎?
就像你剛剛講的,大家有共同價值,這個決定可能不是很好,可能是粗略的共識,可是你的意思是,比你看到A,其實可以有更好的A?
我很好奇,在這個片面當中,然後創造了一個共創的記憶,但是大家選擇了B,可是你其實有很多多元價值,而你看到其實A會比較好,那怎麼辦?
你從什麼時候形成這種「我不拘泥於我自己的價值」?因為通常看很多,會有「知識障」,要怎麼去破除?尤其你看了這麼多這麼多的「知識障」,你並沒有去教,我覺得這個不容易,看了這麼多書之後,你是怎麼樣培養自己?
那包含看其他的四書五經呢?因為我們看到你分享很多,但是四書五經,我一再想說這些經典給你的思考又是什麼?
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把你的階級定死了。
其實又回到共創。
因為是開放性的心態。
所以其實是相容的,跟這些科幻小說是相容的?
其實我覺得你的包容心很廣,看你知識建構的過程,當然我只能窺一點,但是我覺得這個很有趣,像你看這些科幻小說帶給你想像、理解未來的世界,但是你又看傳統的四書五經,像金庸小說都有看,老子的建構是無為而治的建構,是如何建構你的知識想像?
對,但最怕的是負責任,也就是說明、設計成這樣子。
對,但是這點很讓人擔憂,對不對?因為其實這樣的技術已經普遍了,像這這次疫情,很多企業就會放一些人臉辨識了,但是就像你講的,我們的人權忽然就由它來決定,並不是我們自己決定,如果再往下去,會衍生什麼議題?如果這些人的特徵不被認可的話,但是大家又已經普遍習慣用99.9%的肯定,那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應?
對,所以我們人類哪一些價值,你覺得其實不應該像你剛剛談的,人類價值不應該有AI就拋掉,人類的價值?
有點像我們要跟著它一起長大,因為我們現在有點極端,不是立刻捧為神,就是立刻⋯⋯
我們要怎麼面對它?無論各個產業都在談AI,因為你這樣的提醒,我們該怎麼思考AI這件事?
所以從你這樣思考跟發現,我們回去看,怎麼看AI的這件事?每個人現在都知道AI,但是就像你講的,其實有個⋯⋯
所以你講出很重要的,因為大家一直講AI,但是這中間的空白、灰白,大家都不知道。
對啊!這是怎麼走啊!
對。回到姜峯楠,還有哪一些你覺得看了它之後,從新的世界有新的想像跟新的準備?
所以這一點滿重要的。父母如果叫青少年不要看奇幻小說,我應該這樣講,鼓勵大家看嗎?
但是其實就是共同經驗的創造?
所以你這樣往下延伸的意思是,我們無論學任何的東西,都應該要有共同經驗。再往下衍生的話,我記得你有舉過一個例子,像小時候玩電玩遊戲,你父親問你為何要玩,其實你說你沒有玩之前,你看的⋯⋯
像我在看《智慧的界限》,因為是在講人的智力變得很聰明之後,什麼事情都看成結構性的,你看世界的方式也是很結構性的嗎?我會這樣問的是,這樣在學習上是不是學比較快或者是領悟力比較快。你覺得呢?
那我為什麼要選擇有意識的呼吸?
但是很好奇,有意識跟無意識的結果、底層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