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開始之前,邀請這一個基地的主任來說幾句話,順便歡迎大家,現在請實踐家文教基金會吳秀卿執行長。

  • 政委、長官好,各位兄弟姐妹、社企夥伴大家好,我是實踐家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今天很開心代表董事長在這邊歡迎各位來到高雄共創基地。

  • 這一家共創基地在台北、台中及高雄都有基地可以協助各位創業家,本身也輔導了社會型企業,希望對內部的創建、資金及培訓的課程都有協助,如果未來您有需要,在台北、台中及高雄都可以協助到大家。

  • 真的很開心今天有這麼多人來到現場,高雄基地真的非常開心,大家非常愉快,我也希望今天的會議能夠圓滿成功,歡迎各位,謝謝!

  • 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西子灣教育基金會,也是中山管理基金會的秘書長曾珊慧,在今天的場域除了擔任串場的角色外,我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是2021社會企業的董事長。

  • 說到這個淵源就要謝謝勞動部,因為我原來是多元培力計畫的輔導團隊,輔導到最後就變成業主,為什麼呢?因為我第一次輔導我們的執行長,他說:「很快我們就會再見面。」,所以他就跑到我的辦公室來,我們聊了三次,就登記公司、設立公司,一開始我們是用600萬成立的,之後我們就出去找錢,最後就拿到5,800萬的2021的社會企業,因此感謝長官們及社會大眾對我們的支持;我的廢話完畢。

  • 今天很重要的是,利用這一個場合,讓我們的社會企業,深耕努力的社會企業者,不管您是營利組織或者是非營利組織,又或者是現在是公司,想要踏入社會型企業的機會,大家可以彼此認識。

  • 重要的是,政府有哪一些資源,或者是中央部會現在對於社會企業的推動,看打算怎麼樣來做,尤其利用這樣的機會聽聽在地的心聲,不管是生態鏈的建立、彼此間的合作及交流都是重要的。

  • 在今天會議一開始,我要介紹一下,我們今天遠到而來、要來聆聽大家聲音的幾位首長們,第一位當然唐鳳政委,政委辦公室的葉參事及辦公室的同仁。

  • 第二個是我要介紹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廖耀宗處長;第三個當然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也就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林志成主任秘書;第四個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創新中心的施淑惠主任。

  • 我們當然還有非常多的部會,包括農委會企劃科陳祈睿科長,還有包括高雄市在地的勞工局的徐雅瑩股長;今天來的還有包括國稅局高屏分署的辦公室同仁,很高興今天有這一個機會,讓所有的社企業者瞭解到有哪一些部會是關心我們,也希望透過今天大家的表達之後,知道未來要如何協助大家。

  • 我們今天的議程有稍微做了一些調動,讓我在這裡簡單跟大家報告,之後我們有一個開場,我們會請所有的與會者自我介紹,自我介紹的時間,對不起,只有三十秒,請大家掌握時間,因為我們要讓每一個來的人都表達意見,因此請大家先作三十秒的自我介紹,之後會做一些交流。

  • 很抱歉,午餐時間只有二十分鐘,我們準備一些簡單的便餐,這個要跟大家抱歉,這個時間非常趕,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交流、更多的時間反應您的意見,我想在座不管是NPO組織或者是社會企業,我相信大概八十分鐘以上都認識我,因為我過去的角色就是輔導團隊,也希望未來你們的努力上都可以幫忙一把。

  • 很重要的是,我們很高興今天政委願意來關心在地的發展,所以首先請政委來跟所有的社企業者,不管是NPO或者PO組織,來勉勵大家,我們歡迎政委。

  • 安排了十分鐘讓我說話,我沒有打算用掉十分鐘,我多說一分鐘,大家就少說一分鐘,先把來的整個時間、空間及架構說明清楚,我想會比較好。

  • 大家知道我是數位政委,我進了行政院之後,做行政數位化,像菜價、防災的資訊化,那個部分新聞可能會報導比較多,但是我進來沒有多久之後,院長問我願意不願意進行除了我在做數位化工作之外,再做社會企業工作。

  • 我自己入閣前,一年十二個月有五個月都在歐洲,包括在巴黎、英國或者是其他地方,我在那邊也認識很多做社會企業,有些用這一個名字、有些不是用這個名字,但是都把私部門、第三部門的動能是結合,而不是互相對抗的非常長之悠久傳統,我認識不少朋友都在做這一些東西,我願意跟大家一起學習。

  • 可是後來我才發現臺灣的社會企業跟我熟悉歐洲的情況不一樣,我腦裡的東西會先清掉會比較好,進程是不同的,尤其是因為我們其實解嚴之後才開始發展NGO或者是在地組織,比較沒有很強的組織永續性是理所當然的,當然要用某種方式來用組織永續的想法。

  • 反過來講,企業社會責任是最近幾年才為大家所知,私部門跟第三部門的這兩端在國外這一種會扭在一起的動能,其實現在還在慢慢往彼此接近的階段而已,所以我腦裡的那一些理論最好全部忘掉比較好,這個是我進來之後的第一個感想。

  • 另外一個感想是,馮老師跟我在交接的時候,她跟我講社企是大傘,不管是公司型態或者是合作社型態或者是基金會型態,只要願意用社會永續的方法來做社會使命的工作,就可以叫做社會企業,並不是限定在特定的組織方法,不管對這一些組織任何改造,像公司法在修法,像內政部的人民團體的各種東西都在修,不管修哪一種組織,是想要讓做社會事業——我比較習慣翻成社會事業——能夠運用這一個組織達到想要做的,如果需要這一個組織就用這一個組織,並不是逼大家用特定的形式來做,那個是本末倒置,這把傘是越來越大,可能只有青創、初創,慢慢有社會企業朋友跟農企的朋友也進來了,我們不是幫他們做sales,而是幫大家作marketing,讓大家在做有意義的這一件事讓整個社會知道。

  • 這一件事要做的動能是我們這邊的人可以試著找資源、橫向整合的,但是方向絕對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所以我們的想法是,今天真的是認識大家,我剛剛才跟我的機要秘書說我很願意至少可能每一個月左右一次的頻率持續今天的對話,今天大家講的每一句話都會有速錄師(記錄)——一分鐘三百字左右的速度——打成逐字稿,也會寄給大家確認大家提出的事情確實就是逐字稿上的。

  • 如果各位有補充資料的話,可以會後一直用書面共筆的方式補充,我們會在十天之後公開在網路上。

  • 好比中區的那一場快要公布了,我們會把中、南、東、北的逐字稿公布在網路上,大家可以具體看到哪一些是一樣的、哪一些是不一樣的,不應該用北邊的思考來規範全國性的政策,至少是我們在聚集動能的時候,不要踏錯,這個是滿重要的,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大家,很願意今天先認識大家,之後有這一種常態性或者是半常態性的聚會,謝謝。

  • 其實我們還有一些部會都有一些代表,我在這裡藉這個機會跟大家補充,經濟部商業司陳言博技正,衛生福利部吳宜姍科長,當然還有教育部青年署呂羿潔專員。

  • 今天在地的經發局也請了黃馨儀專員。

  • 下面的時間就保留給大家,第一個part請大家作三十秒的自我介紹,我們是不是先請對面的開始,先用三十秒介紹,介紹一下您自己,如果還有時間就介紹一下來的目的,如果等一下是兩個人的,請一個代表來發言,我們先讓今天來的部會先認識你,未來也可以知道哪一些長官們,如果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可以到什麼部會詢問,馬上開始進行。

  • 大家好,我是嘉義線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蔡炅樵,旁邊的是專案經理劉智熒,目前經營的是洲南鹽場,臺灣在1648年開始曬鹽,洲南鹽場是在1824年闢建的,到2001年的時候廢曬,因為進口的鹽比較便宜,所以我們在2008年再回來,從2008年到今年,我們算是第十年,一路走來,我們發展的是環境教育跟曬出臺灣的海鹽。

  • 大家好,我是來自台南的萬里綠,我們公司是提供有機蔬菜的宅配、資源回收服務及二手寄賣的整合性綠色服務,我們是萬里綠生活,謝謝。

  • 各位午安,我是來自高雄市燕巢區金山社區發展協會,也是勞動部的多元團隊,我們在社區經營所謂的農村體驗,透過社區發展帶動更多人瞭解,盡可能讓年輕人回到社區裡面去經營他的事業,以上,謝謝。

  • 大家好,我來自高雄的大樹,火車站的對面成立一個大樹社會企業,上個禮拜六才剛拿下TIC 100的第一名而已,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笑)。

  • 我們一路在大樹推動社會企業是非常艱辛的,是沒有得到任何的支持,可以得到的比賽(名次),真的非常艱辛。

  • 大樹一年有兩、三千萬的遊客,佛陀紀念館一天就兩萬五的遊客,義大世界是上千萬遊客,但是我們的十八個村落裡面其實是沒有觀光客、外地人會進來的,所以錢沒有辦法留在大樹的農村,我在那邊出生長大,四十年來沒有發展,真的是可怕的一件事。

  • 我們推動的是農業、觀光、文創及就業,我們扛了很多政府的責任跟政府要做的事,我們沒有怪政府,我們希望透過民間的力量去補足政府沒有辦法關注到的那一塊,但是一路上得不到任何公部門的支持。

  • 我們去租台鐵的地方,把一個鬼屋跟廢墟整理那麼好,一年半燒了超過200萬,但是台鐵一直想要把我們趕走,內憂外患真的很多,我們第一次跟公部門對談,希望透過今天可以得到很多協助,謝謝。

  • 麥克風直接往第二排。

  • 大家好,我是來自台南的果農之家的執行長。我想要跟大家介紹一下,我是專做農產加工類,我們原本是PO,想要往社企的方向去執行的時候,因為其實PO是要創造營收,使我們公司可以繼續再成長,(希望)如何結合社會企業責任的部分,可以強化我們企業營收跟延續,這個是我們想要做的,我們希望可以多給我們指教、吸收一些經驗回去,謝謝。

  • 大家好,我是來自社團法人青少年關懷協會,我們在協會開設了一間蘋果綠小廚房餐廳,希望可以協助協會內的青少年學到一技之長,未來可以有更好的發展,謝謝。

  • 大家好,我是來自於國立高雄海洋大學的研發處,因為學校創新育成最主要是focus社會企業這一塊,我代表研發處來這裡瞭解一下我們的資源跟各界們的需求在哪裡,我們在做育成、平台及資源導入時可以更加清楚,謝謝。

  • 大家好,我是(代表)政府部門,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職業重建科促進就業股的股長,今天其實並沒有收到公文,自己看到有這樣的訊息之後,然後就跑來。

  • 為什麼我會來到這邊?因為我的業務裡面,最主要是服務身心障礙朋友們有關於創業的部分,或者是像庇護工廠,像喜憨兒的設立成立,又或者是像社企服務,我們今天很高興認識大家,如果有機會能夠讓身心障礙的朋友們到貴單位就業的話,可以跟我聯絡,謝謝。

  • 大家好,我是來自美和科技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的經理宜凰。其實創新育成中心是比較特別的社企生態圈,我們的資源是來自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學校,因此我們融合了學界跟官界,我們協助的是產業界。

  • 我們主要輔導的會是以屏東新創的農業跟社會服務創新為主,農業其實是跟生態環境、人文都有很密切關係的產業,所以我們一直在做的是如何用學校的技術、融合各部會及政府的資源,可以輔導屏東的農業,他們可以更重視社會企業責任,以及更努力幫他們爭取各部會的資源,把產官學三面的資訊、資源融合交到這一些社會企業的手上,謝謝。

  • 大家好,我是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科長,很高興今天代表財政部就近參加社會企業交流的座談會,我覺得是滿新穎型態的企業,在企業經營的過程當中,就會牽涉到稅務上的問題,我們希望今天這裡聽聽看各位,如果有稅務上——我是營業稅的代表,我旁邊是營利事業稅的代表——有什麼疑問,我們也希望能夠傾聽,可以幫你們解答就當面解答。如果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我們就帶回去。

  • 另外,今天很高興,昨天看到開會通知,也看到出席當中有來自我家鄉(代表),有來自台南市後壁仕安社區合作社,我的家鄉(夥伴)在哪裡?(有人舉手)很高興,你們很棒(笑)。

  • 政委、在場各位長官好,我是長榮大學,我今天代表研發處創新育成中心過來參與這一個活動。

  • 長榮大學是一個基督教的大學,我們希望成為一個社會型企業的大學,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是,我們新創一個企業,希望能夠連結在地,我們也希望能夠精進在地、輔佐在地,以這樣的角色串聯起,希望能夠幫助整個台南市。

  • 我們現在正在積極籌備國際型的一些社會企業來作連結,好比像政府的協會等,這一些都是在我們的校內成立,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座談會能夠與大家有所連結,謝謝。

  • 大家好,我是高雄市社會創業協會的總幹事惠伶,我去年在台北的社企服務,今年再度回到高雄,我同時也是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所的學生,所以我對這一塊的耕耘跟認知至少超過五年。

  • 今天不是在誇年資或什麼,既然到高雄來,我希望聽到台北火熱在提社企法令的事,還有在高雄想要經營社會企業相關的社群,我們這一塊在推也很辛苦,尤其是新創事業者很難取得一些資源,比如一些育成中心或者是單位的機構,因為他們太前期,育成中心就沒有辦法接受他們,但是他們又非常需要接受我們的陪伴,因此我們協會本身在陪伴著做這一件事,我們很高興可以陪伴大家,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成立這樣的團體,謝謝大家。

  • 政委、各位大家好,我是來自於屏東萬巒可茵山可可莊園休閒農場。本身來講可茵山目前主推的是「農業4.0」計畫的檳榔減重計畫,另一個是老農再造、農業廢棄物利用。

  • 我們是美和育成中心的協力廠商,我們其實也很感謝他們,一個小小的農場,在屏東鄉下的地方,其實會面對很多的困難跟困境,先不要說走出臺灣,要走出屏東,有些時候還是要仰賴政府各部門單位的協助及輔導,初期來講,我們是依靠美和育成來輔導我們,我們慢慢走了出去。

  • 我們也希望在政府部門可以看到屏東農民的辛苦及辛勞,應該不是只有屏東,而是全臺灣所有農民的辛苦跟辛勞。

  • 我常常看到一句話,臺灣的農民真正的辛苦並沒有看到,因為並沒有下去實作,但因為我本身從北、中、南一路回到屏東的故鄉,回來之後看到老農的辛苦與勞累,但賺到的錢(不多)。

  • 如何推廣臺灣可可的部分,希望能夠在臺灣不要太辛苦,不要走到百貨公司哪裡都是國外進口的可可,當臺灣有實力的時候,政府卻沒有很注重,應該要協助其推廣,並幫他推出去,謝謝。

  • 大家好,我是享米社會企業雅菁,我目前在高雄是希望推關於無家者議題的專案,像北部有非常多這一類型的專案,像街友導覽,並煮剩食可以送給街友的方案,目前關於比較少關於無家者的議題,所以目前希望在高雄可以推街友導覽,藉由大家來參加這樣的活動,可以認識街友,並打破對街友的印象。

  • 我們是新創團隊,也缺乏很多資源、資金及人力,來這邊是希望可以請教政府部門有什麼樣的資源可以提供新創團隊來利用,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台南分局,我是魏勝德,我旁邊是我的夥伴郭哲昆。

  • 水土保持局目前從事的是農村再生的部分,剛剛可茵山所提的可可部分,我們去年就開始做可可跨域產業的部分,可茵山也有參與,其實今年的投入非常多,他們更瞭解政府資源就這部分的投入。

  • 水土保持局一開始輔導農企的部分,其實我旁邊的就是仕安社區的合作社,也有農企業的輔導,未來農企業我們希望從事兩個部分的協助,一個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然我們也需要社會企業的概念慢慢在這一個社區成型,這個是我們農村再生裡面往企業發聲的一塊,謝謝大家。

  • 政委、長官及各位社企夥伴大家好,我是台南後壁仕安社區合作社的業務經理,也是發展協會的總幹事,我叫黃雅聖。

  • 這個社區其實是很偏鄉的社區,人口不到六百人,老化程度高達22%,我們希望改變社區長輩沒有人照顧的問題,並且提供年輕人願意留下來的機會。

  • 我們是以高於市價四成的方式收購稻米,保證農民有八成以上的收入,並且推動他們無毒栽種,並且用水稻、黑豆的輪做方式來保護我們的土地,就是以生產來協助我們改善生活,並且保護生態,而做到此議題的倡議;我也希望等一下可以跟其他也是在農業上有相關經營的夥伴作交流。

  • 其實我們是102年成立,一直到現在的去年,水土保持局幫助我們農育再生、跨域計畫、總局給我們的輔導、雲嘉南分署培力計畫的資助,使我們合作社可以蓬勃發展。

  • 今天有一點小緊張,我是因為政委的關係跑過來的,我是主修資訊工程,你是我的偶像(笑),是資工的傳奇,我真的很緊張。

  • 謝謝,今天有很多來自農村,因此有很多農村社企的問題,就資源連結跟在地怎麼樣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接下來我們從另外一邊開始。

  • 大家好,我來自台南市的學甲區,我是今年剛成立的陽光農圓,我們要做庇護工廠,我們希望輔導中重度的身心障礙者實際上去從事農務操作,慢慢轉型到一般性的職場,讓他有穩定的工作。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模仿德國的農牧經營,將制度慢慢引進,謝謝。

  • 政委、各位社企夥伴大家好,我是格園社企林桐榮,我們是104年拿到行政院國發基金的創業團隊,我們最主要是僱用身心障礙、下體肢障,而從事種苗生產這一塊的業務,我們的基地是在屏東,我們的種苗有全臺灣銷售。

  • 我今天來的目的是,想說既然有這一個機會,也認識一些從事農業相關的夥伴,因為我本身是在屏科大任教,我希望藉這一個機會,可以提供好的種苗就有比較好的食安issue,因為好的種苗就可以降低後續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是善的循環,謝謝。

  • 委員、夥伴大家好,我應該是來自於臺灣最南端地區,我來自社頂部落,我代表社頂部落來到這裡。社頂部落有很多頭銜,是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得主、低碳行動標章的特優得主,這些頭銜得來不易,因為社頂是繁榮過、沒落過再重新起來,而重新起來花了十年。

  • 我很大聲說我是社頂部落的人,可是十年前,很多這裡的居民到恆春鎮都不敢告訴大家說住在恆春,這個是公民社造的成果。

  • 從以前要支付3,000元都會猶豫、捨不得,到現在支付3萬不會覺得害怕。

  • 夢會做得越來越多,我們現在是自給自足,如果公部門沒有協助的話,會維持現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以環境教育為本的生態旅遊的經營狀態,本來希望保育好山好水為主,現在是夢想變大,也就是全世界有30%的物種是在臺灣,又以墾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最高,以此為使命,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會很需要科技來協助。

  • 很多人會覺得生態旅遊、生態保護怎麼會需要這樣的東西?我們在提的計畫書當中就會有這樣的呈現,當然也很需要知道西子灣怎麼從600萬可以得到5,800萬的協助,這個是我們很需要知道的,謝謝。

  • 大家好,我來自嘉義,我是四季春紅社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及嘉義飛雁秘書,大家知道嘉義是農業地區,其實有很多小農,我們的協會是在協助婦女創業的協會。

  • 婦女其實都有很多很好的產品,卻沒有好的銷路通道,所以社企公司希望幫助這一些小農跟婦女,讓他們有一個好的銷售平台,當然也把好的產品帶給大家,今天來這裡,是希望可以知道更多公部門的資訊,還有其他地區優秀單位的交流,謝謝。

  • 委員、各位夥伴大家好,我來自屏東,我的生命有三十幾年都在資訊服務領域,我今天看到領導,給我們很大的希望。

  • 我曾經在DHL,我退休下來之後在創業,我是在做社會責任的創業,一個是資訊用在人才的部分,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但是到後面我們也有得到國家的資訊人才獎,但也沒有協助,而是到後面轉到電子商務。

  • 電子商務當時的想法,因為資訊人都會講到解決問題、如何提高效率,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這個是我在做的原則。

  • 我在中山大學唸電子商務研究所,也為四、五年級的老闆來服務,我到後來也成立了「美夢成真社區生活平台」,我後來發現原來資訊家,在地的很多的創業者沒有得到政府的照顧,因此用群聚的概念,我覺得到後來形成「爹不疼、娘不愛」的產業,到這個過程中也成立了食安,為消費者協助,一方面協助農民,在座很多位社會企業需要這樣的活動,希望透過這樣的系統,一個平台之後,能夠再讓出一些就業機會、商機。另外,「美夢成真在地好屋市集」是追著農委會走,謝謝。

  • 政委好,很多老朋友,像勞委會、經濟部的夥伴,大家好。我是喜憨兒基金會,誠如政委剛剛講的,現在社會企業百花齊放,我進來並不是接到喜憨兒基金會邀請,我們是接到多元就業方案的邀請,多元就業跟農業要求,因此我發現今天來的大部分是農業企業習慣的,其他的可能會比較少一點。其實高雄不只這一些,還有很多。

  • 今天很高興認識新心血,因為喜憨兒基金會已經二十年了,要向新的學習。

  • 政委、各位在場的夥伴大家好,我是「奮蚯蚓農坊」,我也是屏東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的現任會長,謹簡單代表屏東縣大概一千多位的青年農民在兩、三年回鄉之後跟各位報告。

  • 我其實在農業的經營上就是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所以我們不斷在做種植或者是農業區塊的領域,用了很多不斷的心血,把很好的概念、理想放在土地裡面種植出來,並且到各位的手上。

  • 參與這樣的社會企業,我們認為如果在第一線的生產者本身的相關福利,甚至應該有的職業災害等等,又或者是我們剛回來的這一些年輕人,他們在於就業上或者是經濟上編訂很強大的……像最近才剛發布第三號颱風,雖然只是擦邊球,我們全部的農民朋友都嚇死了,像很多青農都是背債百萬,並不是收入百萬。

  • 現階段我們願意配合所有的政策走,這一些年輕人不斷付出跟投入,並且會很用心把這一些農業的農產品交給各位,不管是社會企業、農企業,對我們有興趣的夥伴,我們都會用熱情、生命交我們的東西給你們,希望各位願意交給願意在地的小農、青農或者是農夫朋友們,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來自高屏澎東分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在座很多夥伴我們都認識,就是多元培力的計畫,我還有負責微型創業鳳凰,如果各位夥伴有這樣的需求,隨時可以再跟我聯絡、交流,後續可以準備提計畫,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無礙玩家」的創辦人賴志銘,右邊是我們的執行長。

  • 「無礙玩家」其實就是行動不便的食尚玩家,這個是我們發起這一個團隊的初衷。

  • 我們的團隊夥伴全部都是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包括我在內。各位知道從2015年開始,臺灣人口老化的速度非常非常快速,我們已經發現今年的學生非常少,再加上少子化,這個是要面臨食安或者是農產品、農業之外另外要考慮的一個議題。

  • 我們希望用歡樂的媒體、資訊,能夠來翻轉過去對於弱勢,比如身障、高齡、老病殘的形象。

  • 我們目前規劃的項目,跟唐政委的資訊有非常大的關係,看能不能打造臺灣障礙跟無障礙的地圖資訊,以及媒合資訊的平台。

  • 在上週我有到台北市政府,他們有辦一個「開放資料」(會議) ,我們希望不只是台北市,而是要全臺灣各地方政府一起聯合起來,不要說完全都是由台北縣發第一炮,要的話就整個臺灣一起來。

  • 第二,我們也能夠協助幫忙做無障礙的旅行規劃服務,希望透過旅行來達到身心的健康,因為有時大家沒有辦法出門,心理是很獄卒的,當你心理快樂的時候,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很多的病都會不藥而癒。

  • 第三,環境哪裡有障礙,問我們最清楚,所以我們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幫大家做無障礙環境的規劃跟建議。

  • 很多夥伴都是生命中遭遇這樣的意外或者是不順遂的過來人,所以在心靈方面的輔導,我們也能夠到各個社區,比如老人會樂齡大學做一些生命的分享,讓大家的心理更強健。

  • 政府在推動無障礙的時候,大家有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同理,所以我希望未來如果能夠把無障礙推到全臺灣各地去的時候,我們的團隊能夠幫忙政府幫我們做無障礙的同理心訓練,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格外農品的執行長游子昂。我們格外農品在做的事情是規格化的農產品,我們交由符合國際化、標準的工廠來生產。

  • 除了銷售這樣的農產品之外,常常在外面做農業、食安的分享,可以看到第一線的問題、產銷鏈的狀況怎麼樣,今天有很重要的問題要分享,不曉得時間是否可以足夠跟大家分享。

  • 遇到很多是跨部會的問題,或者是中央跟地方間的認知落差,導致於不管在做產品生產或者創業上遇到很多的困境,不曉得除了今天這樣的會談之外,會後是不是可以有一個同一的窗口,讓大家有這樣反應意見的管道。

  • 程序性的問題,我先說明。

  • 今天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現在正在討論的是,我們是不是這一個東西變成是定期性或者是半定期性(座談會),也要看場地方願意不願意幫忙(笑)。

  • 我們想的是每個月一次,但是這個目前都還在計畫,所以我想其實行政院的角度來看,以中央的層級,按月管考已經是最密集了,表示我們非常重視這一個政策,我們現在還在規劃具體的做法。

  • 今天確實比起我們在台中那一場,今天的時間受到壓縮,這個是真的,也跟大家道歉,如果有書面的問題跟資料的話,可以放在slido.com,然後打「00707」,我們的逐字稿跟今天的兩份錄影摘錄到的東西,我們都會做成逐字紀錄。如果貼在上面,意義跟你講出來是一樣的,我們在台北就會review這個。

  • 還有一個好處是你是匿名的,如果你要問一些很嗆的問題,如果舉手沒有辦法問的話,你可以匿名問;如果看到一些問題也想問,或者是已經被提了,按讚就好,我們在下午的時候,能回答的部分(就回答)。

  • 有關於公司法的問題,其實就是最主要的承辦在這裡,所以其實很多事情如果大家都感興趣,我們就是用讚數比較多的能夠口頭回就口頭回,但是我們都會收到書面上,這樣好不好?

  • (笑著點頭)

  • 各位長官、夥伴大家好,我是來自高雄的依蔻拉有限公司,我們是專門來做有機棉的服飾設計生產。

  • 為什麼有機棉會跟社企有關係?其實我們的紡織產業是繼石化產業下的第二大污染產業,我們常常關心到食安,但是沒有關心到身上穿的衣服,其實從材料、生產方式、影響到我們的環境、最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在座很多都沒有關心,但是我們公司現在專門挑有機棉,其實就是符合農業的有機種植,當然對於我們的農民跟土地都是相對友善。

  • 在紡織產業施加的部分,一些化學藥劑、十年,二十年都會沉在土壤裡,都是健康的,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消費,去改變我們的生產,去注重我們生產的過程、影響我們的地球是什麼,這個是我們創業的主旨,謝謝。

  • 大家好,我是不分區立委余宛如的國會助理,我是文君。

  • 今天非常高興代表余委員來到這邊瞭解南部社會企業夥伴的聲音,因為我自己也很高興,我是來自高雄美濃的子弟,今天沒有來自於高雄美濃的夥伴。

  • 辦公室余委員對於社會企業的發展非常關心,她本身也是社會企業的創業家,也因為這個原因才進到國會,上個會期也把社會企業條例送進立法院通過一讀了,今天希望可以瞭解大家的需求、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把大家的意見蒐集起來,未來帶回去國會,跟更多的立委一起討論,讓大家一起來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謝謝。

  • 政委、各位長官及前輩大家午安,我是社會網絡,年初在台北跟政委見過面。

  • 其實這家公司是以平台自居,所以基本上打造一個提到social network,我們做了幾個計畫,一個計畫是一開始在2012年成立了「NPOchannel」這個平台,主要是幫臺灣的NPO跟社會對接,其實臺灣超過了八萬七千多家的NPO及NGO組織,在場的各位可能沒有辦法十秒之內可能沒有辦法立刻回饋十家的NPO。

  • 事實上,在這一個產業裡面發展,其實也會遇到資訊落差的問題,所以我們想要弭平這一件事。這一個平台自2012年開始到現在還沒有接受過政府任何1元的資金挹注跟資源,我們靠social network的力量,五年多的時間,我們找到快7,000萬的捐款,但是我們不從平台中拿走任何一分錢,我們想做到透明度最高的部分。

  • 這個平台在2015年11月4日的時候,我們在日本東京G-Mark獎,我們拿到了一座social platform,很期待在這個部分,其實未來可以跟政府繼續合作,因為我們想要打造公益足跡,而公益足跡必須跨界跟政府的合作,現在跟NPO的合作就是一直成長,跟政府的合作有一點斷掉,我們覺得有一點可惜。

  • 以去年來說,從一開始捐款只有400萬,到去年的捐款一年度已經成長到1,786萬,今年的這個平台1至5月成長的速率是一至五倍,所以預估在今年落點大概總累積會在8,000萬的金額,明年會破1億。

  • 第二個計畫其實是跟食物有關係,臺灣很多不管是弱勢生產或是農業再升級的部分,大家都回去做,但是產業有六級化,中間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食品加工的問題,我們關心的是加工,所以去年整合臺灣的五座工廠,都具有HACCP、ISO 22000的工廠,還有兩家具有halal 認證的工廠願意投入,並跟我們一起往前走,所以今年基本上跨足連結一些好的夥伴、產品,像農民生產者的部分,我們開始評估市場的價值,轉換產品應該建立的pattern,我們開始跟這些工廠開始進行對接。

  • 這幾年在社企的圈子常常發現,大家很努力做了好東西,在生產、擴大的時候,往往沒有升級,這一些部分,我們一直站在合作的概念來取代競爭,希望能夠把這個產業循環起來,以上跟政委及長官報告,謝謝。

  • 政委、各位長官及社會企業的夥伴大家好,俠客數位的前身是搬家跟貨運公司,在搬家跟貨運的過程當中常常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南北在跑的時候,很可惜會空車而返;第二個是搬家的過程中,客戶常常花了很多錢,請我們丟掉一些可堪用的大型家俱、家電、道具、書籍、腳踏車及輔具,很可惜。

  • 如何透過這樣媒合回頭車的系統架設車聯網,讓這一些可堪用的物資、客戶服務的錢送到最後一村一哩路。

  • 也非常謝謝中央SIR給我們的幫助、也謝謝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地方型SBR的幫忙,我們這兩個系統架完之後,我們現在有更完整的一些流程。這一段路上也謝謝美和科大的輔導,也謝謝秘書長、勞動部一路的支持,才有辦法走到這邊來,預計今年10月會上創櫃板。跟剛剛大樹一樣,也很謝謝TIC,我們今年得到第一名。也得到科技部的創新基地計畫、產業IoT的第一名。

  • 我覺得社會企業就是一邊可以做商業營運的模式,一邊又可以獲利,可以幫助別人,讓年輕人學習加盟跟翻轉產業,我們很多地方的資訊都比較弱、南部比較荒漠一點,請政委多給我們多一點補給。

  • 謝謝秘書長給我今天有這一個機會來認識社會企業的團隊,如果有很多大型物資或者是物流配送,我們都很願意幫忙,謝謝大家。

  • 長官、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來自高雄杉林大愛縫紉車廠合作社,我們的合作社成立原因是莫拉克風災之後,政府把我們安置到杉林慈濟的大愛村。

  • 我們合作社的成立是為了解決因為遷村到那邊後的生活問題而成立的,所以我們是一群大概十幾位的婦女組織——已經中老年人,大概是四十歲以上的婦女——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做一些布的縫製、接受設計師的訂單,幫人家接受代工的服務,如果各位有布製品的需求都可以跟我們聯絡,我們是杉林的大愛。

  • 所有將近三十七個單位都輪完了,第一個part我們還剩下十五分鐘,不曉得政委要不要先作一些回應。我在這裡也補充介紹一下,林岱樺委員李助理,謝謝關心這一個活動。

  • 我們先請政委。

  • 非常謝謝大家,我剛才沒有做非常細的筆記,因為我們有逐字稿,所以我等一下中午看一下逐字稿,大概可以作比較細的歸納。

  • 其實我覺得有一些像法令或者是相關的事情,其實在中央,也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所有這一些部會,在社企的大傘底下,其實之前不瞞大家說,有一點是各自為政的情況。

  • 在我剛剛入閣的時候,我就碰到很多時候是一個社企,然後他碰到了許多問題,但是他必須要找到正確的窗口,這個其實是很困難的,其實是來問其中一個,也解決1/5的問題,另外4/5要找誰也不知道,就從地方再問起。

  • 我因為是學資訊的,我一直覺得這樣來回的溝通成本其實是不必要的,我們有一個方法能夠去解決它。

  • 我接下來與其我自己做回應,我會希望我們接下來的只剩十分鐘的時間裡面,是不是也讓各部會的同仁們講一下說他們的部會在社企的這一個題目上,平常通常如何處理部分的事。

  • 目前只是手上正在處理相關的部分,大家認識他們,在寫email或者是打電話,或者是每個月來,不一定大家一字排開來,至少大家腦裡有想像,好比像我們講中企處的時候,這幾個字到底意思是什麼,就不會有球漏接的情況,我們試著這樣子。

  • 如果是個人對社企有一些想法或者是感受的話,也很歡迎跟大家有一些交流。

  • 我作一個報告,我是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服務,以前叫做行政院第五組,我們是院長跟政委的幕僚。

  • 我們主要負責的業務是經濟部、農委會、公平會及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有政策的相關幕僚協助。

  • 社企這一個部分是我們這一處,主要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我就pass給中小企業處的林主秘。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是從103年行動方案開始,由經濟部企業處做幕僚的單位,像把幾個單位的資源整合起來。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我想對於社企的定義要再定義一下,廣義來講是包含公司型的社企或者是NPO或者是合作社、農企都是比較廣義的社會企業;如果是狹義的話,你要登記成公司型的,公司設立的主旨是以關懷社會為目的,要有社企的報告,你的盈餘是希望能夠在30%再回饋作社會關懷。

  • 社企型的公司最大的目的是希望關懷社會以外,也是要以經濟利益的爭取,因此經濟部最主要是希望有一個平台,幫大家把事業體壯大,事業體做得越大,才有更多的資源來關懷社企,這個是當時的初忠。

  • 其實中小企業處辦了三年多有很多交流的平台、訓練、資源的引進、資金的引進,還有一些業師、導師的指導,重點是交流的平台。

  • 今天其實是到南部來辦交流平台,算是比較大型的,也是第一次,剛剛政委也在講說是不是以後常態性舉辦。

  • 我想到未來有兩個問題,可能中小企業處還要再處理的:一個是非金融法規的沙盒處理,上次在台中有提到。現在金融法規有一個條例,行政院現在應該在研訂當中,非金融法規沙盒我們也正在努力研究,相關的主題其實農企有一些主題——我剛剛聽到一些聲音——我希望藉這一個機會能夠聽到未來政府非金融法規沙盒的主題可以由我們來著力的部分。

  • 未來也希望有政府資源的補助,我們平常是作輔導的,如果談到補助的話,我們經濟部有一個SBIR的計畫,以往SBIR的計畫偏重在科技、研發,我們現在也會引進比較先期的,也就是有一些創業的構想,你就先把你的構想提出來,構想經過老師審查完以後,如果可行的話,再正式提計畫,這一個補助現在比較容易。

  • 以往新創提SBIR計畫的比較不容易,如果沒有這一種先提你的構想,把你的構想讓委員認同以後,再正式提計畫,這樣未來比較容易取得SBIR計畫,這是我們未來會做的兩個方向。以上補充。

  • 剛剛政委提醒,我們現在在弄一個政府採購平台當中,也就是希望把社企創新的產品放在裡面,這個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徵詢跟登錄的動作,目前有一千四百多項的產品登入,希望將來可以在政府的採購平台公開。

  • 目前徵詢了三百多項,目前把這三百多項的產品跟創新的服務到各部會去徵詢,如果各政府單位有兩個單位對這個有任何需求的話,就會做一些正式的公告,這個好處是政府的採購平台,你們的產品跟政府簽了合約以後,在這一個平台上,等於是政府部門有需求的話,就可以直接在這一個平台上購買,而不必再經過一些採購的程序,這個是剛剛政委提醒的部分;現在是徵詢(階段)。

  • 各位夥伴,大家午安,很高興看到大家,這裡有很多是老朋友、也有一些新面孔,說到社會企業,勞動部最早就是跟NPO開始合作的。剛剛有提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或者是培力就業計畫,就是我們一開始和NPO合作社會事業的基礎,大家知道多元計畫裡面有一個經濟型計畫,很多就是和在地經濟有關的。可能那個在地經濟模式也是基於協助解決某一些在地的社會問題,而透過勞動部的人力協助計畫來共同創造計畫執行,所以,其實我們開始做這一件事是從人力協助與促進就業角度而開始的。

  • 然而NPO提了一個計畫後,我們會希望計畫運作好一點,執行有績效,所以會有很多的輔導團隊來協助,像早期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跟NPO一起合作,把計畫構想一步步執行,包含經營輔導、人事制度、會計制度及行銷,是這樣一步步做了,當大家的計畫成熟有發展了,才會引導做一些與國際接軌的交流活動。五、六年前開始,NPO團隊都陸續參與勞動部各區舉辦的一些國內外的交流活動,像引進國外的一些社企創業家或者是社會事業家,大家互相交流並鼓勵創新。

  • 如果問我們未來要做什麼?有兩個方向,一是NPO在地組織社會事業發展的方向,其實我們各地分署持續有一些輔導團隊在協助計畫執行,又提到參與一些交流活動,不管是國內的或者是國外的大小平台,我們持續都有在進行。大家可以看到社會經濟入口網,另一部分是育成的工作,我們跟經濟部是互相合作,當單位計畫更成熟了,可能會發展為公司型態,像2021社會企業,就會需要其他的資源。過去也有辦理競賽,像剛剛也有提到幾個團隊一些競賽的過程,把這樣創新的獎金當作是創業的第一筆金,也可以是育成服務的一種形式。

  • 今天高分署的專員也有在這裡,加強大家很多的連結,過去的座談會可能比較少跨部門的,也往往只是單一對應發展署,或當地的中小企業處或水保局,像這樣的活動未來是可以嘗試常態或者是非常態性的。

  • 政委也引發大家一件新的事情,她常常在網路上做即時的互動跟溝通,這是政府資訊開放、與良好溝通的介面。我覺得這樣實體的平台連結很好,在網路平台上作一些交流也很好,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展開這樣子新的合作方式,謝謝。

  • 大家好,我是衛福部社家署。我們的業務其實在處理人跟家庭的支持部分,所以大家所有做的事情都跟我們有關,我們以往是在做社會福利的部分,對於社會企業的學習,我們署大概是這三年左右持續投入,跟其他部會一起推動。

  • 我們署沒有這麼多的預算,我們還是盡力,在能力範圍內去爭取其他的預算。

  • 我們瞭解到的是,其實社會企業在我們自己臺灣,問民眾什麼是社會企業,真的不是那麼多人知道,連我自己其實也是去年有接觸到,才慢慢跟大家一起學習,因此就宣導的部分很重要,讓大家認識什麼是社會企業,才會進一步接觸,也才會有一個互動的平台。

  • 另外,會覺得臺灣真的很多人在做社會企業,大家的經驗都很豐富,比較沒有這樣的機制,像剛剛有先進有提到是不是有固定的網絡來作交流與學習,因此我們自己社家署自己在做的。

  • 像我們今年有辦一個「社企小旅行」,我們希望社會企業可以到別人家去看一看,我們也會聘專家學者跟大家一起交流,我們也會開放一些民眾,也就是會跟著社企小旅行一起去,就會知道什麼是社企、在做什麼,我們下一場是7月20日,會在台南,而報名的連結還沒有出來,如果到時候有出來的時候,我們會再透過一些管道告訴大家,我們其實是跟Impact Hub合作,我們今年會辦四場。

  • 我們去年也有做「溫暖微光」的專書,像很多社會企業,你們以前怎麼成長到現在有一些故事,然後有遇過什麼卡關及如何克服,我們希望把比較真實的案例讓大家知道。而那個書不貴,現在在國家圖書館都買得到,我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今年也會持續做這樣的工作,也就是做電子書,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社會企業。

  • 未來也會透過一些像培力工作坊,像一些NPO,比較想要朝這個方向做,但並不知道怎麼做,像行銷或者是會計的概念,我們會再透過一些工作坊來做培力,以上是社家署目前做的,謝謝。

  • 說到書籍,今天各位桌子上有一本「社會企業創業指南」就是剛剛所說的,歡迎大家指教,謝謝。

  • 政委、葉參事、處長及各位同仁,我是農委會企劃處陳祈睿。

  • 剛剛水保局台南分局的魏科長有介紹過在地農村社會企業輔導,從大家的談話裡面有很多很不錯的想法與願景,其實社會企業在農村發展有發展的潛力跟空間,因此農委會對這一個部分,我們非常重視。

  • 我們從99年推動《農村再生條例》之後,就賦予農村再生的工作,其實純硬體之外,還有軟體的建設,像人力培力及社區的發展,但農村產業發展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農民年紀比較大,沒有辦法那麼有專業,所以如何透過大家的力量進來農村幫助把產業發展起來,我想剛剛聽到非常多,其實大家都很專業,我們大家需要一起來努力。

  • 我們在做社區發展之關鍵,其實是介面整合,也就是跨區域平台的概念,我們希望做一站式的服務,把大家在農村遇到的一些問題,透過我們在一個整合的平台裡面,讓社區的問題可以溝通解決,像我們有農業產業、畜牧、漁業或者是相關的產業,透過這樣的平台方式,我們會把所有的資訊做整合,不是我們部會的問題,我們會透過行政院的層級來反應,我想政府是一體的,各部會一起協助解決大家的問題。

  • 因為我們知道農村社會企業的部分,農委會也非常重視,因此我們在105年9月已經選出52位農村社會企業給予輔導、服務,我們希望是用陪伴式的成長,關懷式來讓社會企業一起成長,我們希望透過種子的師資及導入專業技能,靠農民來做是比較不可能的,唯有如社群、電商或者是行銷管理的專業技術導入,是農業發展所必要的。

  • 尤其農業要發展六級產業化,包括一級生產、二級的加工、三級的服務業,透過大家專業能力,一起陪伴農村成長,農業未來是具發展潛力的。

  • 因此,我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社會企業來投入農村發展,希望可以讓整個農業產業更加蓬勃發展,謝謝。

  • 政委、各位社企夥伴及朋友大家好,我是經濟部商業司陳言博,商業司可能跟一般社會企業比較陌生,商業司屬於兩個部分:

  • 一個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部分,我主要是服務這一個部分的科別,我主要的工作是公司法的制訂、修正及解釋,也有同事是負責公司登記的部分,如果各位社會企業夥伴所屬的組織是公司型的組織,你們登記的部分,可能都會到各地方縣市政府登記,因為資本額5億元以下是在各地方政府登記,5億元以上是在中央經濟部登記的部分是沒有看到。

  • 另外一個部分,商業司的工作內容是產業輔導,有包含美食、物流、連鎖及電子商務等等,通常服務的對象其實特別區分社會企業,比較是營利性的公司規模,而這一些規模是滿龐大的。

  • 另外,就公司管理面向的部分,其實最近因為公司法修法,部分的民間專家學者有建議,我國是不是有專門為公司型設計的組織型法律,或者是有類似這樣的規範要放在哪裡,政委剛剛也有提到在廣義型的社會企業,其實組織別非常地多,並不限於公司,在看國外很多的社會企業,其實是公司型態或者是合作社型態,像日本是中間法人型態,臺灣也開始有自己的特色或特性在這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在這一個過程中,如果社企跟公司法間有什麼樣的融合,若有需要什麼協助的地方,我們也會協助。

  • 再來,根據我們的統計,各位如果發現現在是公司型的社企組織,其實在公司成立的過程中,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甚至公司的名稱要出現「社企」或「公益」,如果沒有出現的話,也不置可否。

  • 在法規的部分,雖然公司法的部分,雖然以公司營利為目的,不能為社會團體所混淆,但是在實務的操作上,我們儘量採取避免造成各位社企夥伴在還沒有從事社企活動於設立的過程中受到阻礙與影響,這個部分會搭配組織是否一定需要有一些明確的規範,會進一步討論,以上說明,謝謝各位。

  • 現在已經到中午要休息的時間,雖然有一點耽誤,等一下我們幫大家準備一些便餐,也請夥伴們幫忙準備便餐,其他的夥伴直接到外面領取。

  • 我們大概只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大家可以順便洗手、休息一下。

  • 我簡單利用一點時間補充介紹2021社會企業,這一個月剛完成幾個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我們跟鼎泰豐談成合作,全球一百家店裡面會出現我們的產品。第二,我們也跟Costco、伊莎貝爾合作,所以今年中秋節的禮盒在伊莎貝爾跟Costco看得到。第三,我們也跟聖德科斯有達成兩百多家的合作,陸陸續續都會在這一些店家看到我們的產品。

  • 再次還是感謝政府部門對於2021協助,在生產面、行銷面都能算是比其他社會企業順遂一點。也再次感謝勞動部,因為國際上的連結,所以西子灣基金會是公益聯盟的會員,同時也是新加坡的唯一合作夥伴,我記得今年初《天下雜誌》去新加坡拜訪時,有特地提到我們是他在亞洲地區的唯一合作夥伴,我們也樂意把一些資源跟分享的經驗給大家,帶著臺灣的社會企業,將一些特色、不一樣的地方能夠在世界上被看到、在亞洲地區能夠協助更弱勢的國家。

  • 我們只有二十分鐘,很抱歉這麼短的時間讓大家休息跟用餐,用素的夥伴,請團隊先準備,之後我們馬上請大家領餐之後順便洗手,大概在1點10分鐘回到會場,進行第二個階段的交流。

  • (中場休息)

  • 剛才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們有幾個新的夥伴加入,也請新的夥伴跟我們自我介紹及他們所做的事情。

  • 第一個看到大埔的秋香及聯合慈善會的黃國良老師,以及簡瑞鴻。先秋香自我介紹一下,也告訴大家您在做什麼事,有一些問題,也藉這一個機會可以稍微提出來。

  • 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大埔合作社的專案經理鍾秋香。大埔合作社在做地方上的業務,其實也已經有十年了。

  • 我最早社區總體營造員開始記錄社區的釀造,從社區的釀造發覺到農產品的解決一定要從加工這一塊再分散掉,所以我們就開始把老人家傳統的技藝,不管是釀酒、醋及醬菜的東西,然後一點一滴用紀錄記錄起來,然後再改良。

  • 後面這幾年,發現農業老化的問題全世界都有,在高樹鄉想要做的是透過這樣的加工,引領年輕人回來,他們要做的是農業這一塊,除了無毒以外,還要提升加工(能力),在基本的農業生產,可以再經營未來的品牌為產品。

  • 因此經過幾年之後,我們發現到年輕人回來發生一個與老人家溝通的問題,因此我們走向老人療癒的概念,不管是從食物癒法、日常生活的療法,發現老人家不能跟年輕人溝通的因素在哪裡,這個是目前合作社在做的事情,且正在進行,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塩旅社的代表及大號文創公司,我自己在屏東有一個空間叫做「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我一直在做青年創業跟相關在地連結的部分。

  • 其實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包含了今年的雲嘉南的社會企業輔導團,我們也有參與,在一路的過程中,臺灣不斷談創業,但是我們認為創業應該必須要有一定包含其特質、行為及行動,在這十年來我看到很多的連結、串聯,事實上可實質落實的部分其實是非常薄弱的。

  • 另外一個部分像我自己創業了十年,其實這個時候才是我最需要更多資金、資源的時候,可是我卻最難拿到資源,因為他說我已經超過五年了,已經超過補助的對象了,可是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需要更多的資源、專業,讓我們往前走及下一步的轉型。

  • 臺灣在談創造獨角獸,事實上我們並沒有變成獨角獸的資源跟力道。

  • 在資源的部分,像在談論議題的部分,我們都會覺得各部會都在做類似的事情,政府的角色、官方的角色及民間的角色是互相重疊跟拉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要創業,其實並不是公部門來談,真正有力量的是在地、民間及產業,而公部門是預算制的邏輯,事實上企業是只要越有力就可以達到更多,實際的動態是在真正的產業面向來進行的。

  • 其實還滿多想法是針對青年創業,又或者是因為小朋友的出生,像兒童的教育,包含共同思考老人、小孩的問題,我們從小朋友的身上看見老人在復健,就像小朋友在學習一樣,這兩個要如何共同進行,甚至於少子化之後的校舍閒置,如何學校不再只是學校,而不是學習的空間,有更多的可能,讓閒置校舍的事就自然而然被解決。

  • 這一些問題我們看到林邊的養水種電,我們如何跟水共生及共養,這些都是十年來屏東、各地跟大家討論的,其實在地的產業是很關鍵的,如何讓團隊自主運作更關鍵,政府的補助會不會讓單位會不會變得很疲弱,甚至沒有想法,又或者是行政程序流程這樣子走下去。

  • 我覺得這一些議題,其實我覺得企業本來就要有回饋的概念,我在2005年、2006年創業的時候就覺得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的結構,很高興臺灣針對這一件事討論,我覺得有很多的主題跟青年及看見的這一些問題來作連結,臺灣如何在世界扮演這樣的角色,而走出去,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以上分享,謝謝。

  • 政委、秘書長、各位先進大家午安,我是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的理事長,我本職是在文藻國際企業管理系教書。

  • 慈善總會是三十五年前高雄市長王玉雲創立的,唯一一個是完全純民間的組織,我們有三大業務,第一個業務是我們每年發放一萬戶左右的邊緣戶的食物銀行,那一些一萬戶左右我們會挑二、三十戶,我們會挑兩百多個學生,我們會重點幫忙,希望集思廣益一下看能不能成為社會企業。

  • 我們的學生跟別人的不一樣,只要來這邊領國小五年級的助學金1萬至2萬,可以領到十二年,也就是領到大四,只要每一年志工服務時數好的話、表現不錯,品德很好的話,我們就開始幫忙他。都是慈善企業家幫忙捐錢,他們很需要人才。

  • 我們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到國中,每一年都有國中的導師來輔導品格,逼他領2萬元做四十至六十小時的志工,到了高三之後,我們已經經過國小五年級到八年級的評估後,發現學生品德良好且很上進,就有企業認領他們去上班,我認為這個是商機。現在要培養一個可信任的年輕人,非常不容易,我們這邊從國小五年級就從企業家認養,我們每年會為他辦一、兩次的企業家跟邊緣戶的認養。

  • 這個是企業商機,幫臺灣的企業找到好人才。

  • 每一年補助兩百七十位左右的學生,國小五年級到大四,其中有五十幾個是菲律賓或者是印尼、越南的,這個是商機。

  • 另外一個是商機是辦食物銀行,這個食物銀行跟臺灣的不一樣,我們會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家人病人不會超過一位,因為超過一位就不能上班,我們就會變成志工一對一陪伴,讓他走入社群,讓他開始有信心要上班。

  • 我接很多是可以成為社會企業的,我稱為慈善型的社會企業,但目前還沒有做出來,我剛改革四、五年而已,慢慢看到小朋友很不錯,像我認領了兩個小孩子,非常棒,一個雄中,一個比較不會讀書,但是都很棒,也非常上進,臺灣更好碰到轉型期,有幾百位創業家求才若渴,可以解決功課還不錯的、品德良好學生的問題,有沒有這樣的社會企業?

  • 我們這邊三十五年的商譽是非常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們也一直在突破,過去慈善界有一句話,每一年跟低收入戶者照相照了二、三十年,仍然是低收入戶,完全沒有改變。

  • 但是只要品德良好,可以領十二年的助學金,一年可以3萬元,好壞不一樣,由國小、國中的老師打坪語,每三個月要知道有沒有比較好,跟阿公抱了幾次、洗幾次衣服,我們是這樣培養拿高分到大學,我想這個是大家沒有聽過的,我們動員數百位志工來培養,這個可不可以變成社會企業我不知道。

  • 政委來到高雄,看到我們的活潑,我們真的很活潑,也很世界觀,這一個計畫已經被法國家樂福的總行捐了兩次錢,第一次是捐4萬歐元、一次是捐6萬多元,也覺得我們的計畫不錯,如果大家有需求的話,可以指導我們一下,我們剛起步,希望為臺灣做一些不一樣的慈善型的社會企業,謝謝。

  • 剛剛有沒有哪一位夥伴中午進場?

  • 大家好,我們是屏東好邀市農產直販所。這源自於臺灣應該叫寄賣,也就是我們在這一個平台裡面,我們只收農民兩成的服務費,因為這樣子可以直接過來,我們就轉過於行銷,我們從7月剛開始到現在,這一個概念其實在日本來講,農產直販所其實逼近7-11數了,日本沒有到菜市場、盤商,而是到臨近的家裡附近,把農產交到那邊,藉由這樣的賣出去,所以沒有透過盤商,直接面對消費者。

  • 在屏東開始做這一件事,剛開始嘗試,過程中非常支持我們的長輩,包含美和科大、屏東縣的青農,還有非常多在地合作社都參與這一個計畫。

  • 因為現在進駐的農民有一百多位,因為我們的空間很小,現在有四十幾位的農民在裡面,每一個農民就溯源產銷,讓消費者知道吃什麼,包括用影音的行銷來推廣農民。

  • 每個月會汰換一次農民,如果在我們的平台裡面賣得不好,我們就會下架,下一個月農民的季節中因為種植的(產物)不一樣,因此我們的區域只限於屏東的當地農產,在方圓一百公里裡面有的,我們希望未來會有非常多來跟我們合作。

  • 在農會的系統上都有在做,但是民間的部分自己經營組織,從協會應該是JA農會去做這樣的系統串聯,我們也希望臺灣有這樣的環境,不管是在政府部門、民間部門都有,因為政府部門畢竟有其系統,地方協會扮演很大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觀光跟特色行銷,因此我們在屏東的農業縣市做這一件事,也希望未來在環境永續上有更多可以支援與協助。

  • 很開心政委把各個部會整合在一起,我們也需要勞動部、農委會,像多元就業,農民年會在處理帶耕隊的部分,都需要在農業閒置時期的缺工可以四處去覓處,在屏東可能很多農民需要,這個部分屏東沒有辦法採收,因為找不到人,但是其他地方有很多人,但卻不知道,所以帶耕隊慢慢由屏東縣青農籌組,很需要資源上的挹注,因此就農業繼承的部分,不只務農、代噴、代耕、代種及代收的外銷部分,我們也接到很多的外銷的單子需要我們提出去,因為我們一個平台,也希望未來可以多交流,謝謝。

  • 還有沒有其他的夥伴沒有發言到?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我先做一個比較綜整性的(回應),我剛剛承諾說線上call-in等於發言,所以我就幫他唸出來好了。同樣的,我等一下回應的過程中,各位可以繼續留言,都不算打斷我。

  • sli.do:「長照高齡社會到來需要無障礙環境,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先能夠開放相關的資料(無障礙低底盤公車,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計程車,無障礙飯店等),這樣能夠建立無障礙資訊地圖。讓行動不便的人能夠走出家門,增加社會參與。」

  • 我們不會有一個社會企業部、也不會有開放資料部,嚴格來講這個跟所有部會都有關係的事,所以我們在做開放資料工作的時候,並不是由上而下命令大家做什麼,而是讓每一個部會都有這樣子的能力去進行開放資料的工作。

  • 像在開放資料界叫做開放街圖,大家可以自行編輯在地的地圖,如果有玩過寶可夢的話,裡面很多池塘、什麼東西,其實是用這一些資料算出來的,也就是會出現什麼口袋怪獸,也是網友幫忙打卡。

  • 其實可以看到開放街圖社群在高雄、屏東都很活躍,地圖的品質並不差,而且也可以看到好比像哪一個棒球場或者是哪裡的輪椅可以進去之類的。

  • 我們用這種大家一起協作事的時候,政府的角色在哪裡?並不是企業跟社群自己做就好了。我覺得政府可以扮演兩個角色,也就是我之前在開放資料工作上,我們現在有最正確的基本資料,上面有什麼東西我們不知道,但是底圖我們總有吧!或者是這一個建築物裡面怎麼用,我們不知道,但是建築物的結構我們總有吧!最簡單的基礎建設的資料,各個部門以前都是各藏各的,藏在資料庫裡面,不管是我們跟農委會合作,去把菜價、產銷、滾動倉儲,包含各產地的天氣等等都公開在同一個網站叫做「菜價公開資訊整合平台」上。

  • 這一件事當然緣起是去年抓菜蟲的事件,實際做下去之後,才發現這一些事是在不同的人的手裡,實際批發的時候是在不同的人交易市場,到了末端又是電子發票,然後在滾動倉儲釋出的時候,又是在掌控在釋出多少甘藍倉儲的機關手上,這些都不是公開的,各拿各的資料,然後有人在這中間做資訊落差的操作,我跟院長討論之後,與其各懷鬼胎,不如懷同一個鬼胎,所以希望所有政府部門有什麼資料就可以放出來。

  • 像滾動倉儲釋出,農委會的朋友說那個是調節菜價的武器,把每一天倉儲量釋出多少就開放了,我們就少了一個武器用,所以我就用他們說:「國家機密三十年後都可以開放,這個要等多久?三十年以前的資料總可以吧!」,後來他說:「沒有啊!我明天就可以開放。」,只是調節當天的菜價,只是沒有人問他這個問題過,所以這一個東西不開放,所以現在就可以查到前一天的,包含零售市場的價格之內,都可以取得並看到,因此我們可以挑菜種、地區、產量、種苗、預計的需求等等,我們全部都整合在這一個系統裡。

  • 其實我們有收到一些青年農民的意見,有一些是為什麼只有香蕉,而不是水果,因為這個是菜價系統(笑)。表示這個是有人用,才會有人用這一個問題,第二個是大家對我們期待,我們也慢慢協調,會把更多的品項納入。

  • 中間的重點是,我們並不是指定哪一個部會管哪一個部會,而是把碰到的任何部會,像氣象局或者是地方政府,大家有的就攤出來,用一個整合的方式串聯。

  • 在災害防救上,包含颱風來了,斷路、水、電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我們是用這樣的方式在進行協調。

  • 我想說的是:中央跟地方政府應該要開放,如果需要任何的協調,像之前青年諮詢委員會的朋友也有提到教育部手上也有很多無障礙學校設施的資料,我們就會輔導他們整批倒進開放街圖的民間社群裡面,表示最基礎的資料,公部門願意率先提供,然後我們自己跨部會整合,自己用懷同一個鬼胎的方式來進行處理。

  • 因為我今天不想佔用大家太多的時間,但是這一個原則我們叫做行政院核定的計畫,具體的行動方案最近會出來叫做「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簡稱DIGI+),也就是最基礎基本的基礎建設,像通訊這一個部分是政府管的,政府要做的事,就不要擋大家的路,把治理的模型就變成大家可以一起參與、方向,政府管這兩個就好了。

  • 至於「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裡面的另外兩個「I」是創新,也就是讓私部門帶著我們走,並不是政府接下來可以帶著產業發展,沒有那個事情了。

  • 我們接下來就是講產業創新,並不是創新產業,大家聽到是「5+2」是創新產業的方式,這個是讓私部門引領我們往前。

  • 另外一個是重要的是涵融,如何讓這一件事關心的人越來越多、照顧的人越來越多,賺錢只是手段而已,如何互相關心,並解決地方上實際碰到的問題,而不是大家各自為政、不相往來。

  • 這個傳統上是NGO或者是社群營造的朋友來做,但是隨著新的工具,參與式預算的系統性方法,把私部門的邏輯跟第三部門的邏輯整合在一起,所以這一個部分就是作社企最有價值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政府現在不要擋大家的路,把基礎做好、把內部溝通跟串聯做好。

  • 但是在創新的部分跟關懷的部分,我覺得這個真的是社企剛好互補的關係,不太應該去擋大家的路,但是如果大家有用得到我們的地方,就隨時讓我們知道,這個是基本的概念。

  • 因為「DIGI+」是很厚的一本,我沒有辦法在這邊講很具體的東西,如果等大家變成半常態性或者是常態性聚會的時候,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具體我們在做的事情,這個是對於sli.do的回應。

  • 我沒有太多的回應,我沒有什麼太多想說的,我不想佔用大家的時間。

  • 下面的時間開放給大家,一開始限制了三十秒,可能會有很多問題或者是想法,在當時沒有辦法分享出來,現在只要舉個手,我們就把麥克風遞過去,現在至少將近五十分鐘的時間可以暢所欲言,有沒有哪一個夥伴可以先舉手?

  • 誠如我一開始自己自我介紹所提到的,其實我比較想要關心的是立法這一塊,剛剛技正沒有提到太多。

  • 我想知道的是……不管是立專法或者是修改法令等等的很多聲音出現,我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如何?

  • 謝謝這一位朋友提出的問題。

  • 有關於社企法令的部分,我想在概念上來說,初步分為兩個區塊:

  • 余宛如立法委員的法案助理有來這邊,委員有提一個法案,而那個法案是屬於輔導面,也就是關於社企的法案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組織面向、一個是輔導面向。委員有提法案,我想政府部門之前在馮燕政委也有思考過,就是要有一個前法案的處理,後來才是先行政、後立法,委員在討論,各部會的長官依照現有的法令、資源在行政作為上來做。

  • 我剛剛有介紹說我負責公司法,我比較偏向於組織面的部分。

  • 現在的情形是,因為公司法其實在進行規模滿大的修正,修正過程中民間的委員跟專家建議社企要進入公司法,我們認為社企的組織形態並不限於公司型態,至少在北部徵詢社企團體的時候,普遍有一些憂慮是一旦有公司法規定的話,是不是以後社企就不要轉化為組織公司型態?這個部分剛剛一開始政委也有澄清過並沒有。

  • 因為我們覺得在溝通的過程中,光化解社企團體這一點的憂慮,他們有很多點的憂慮,光這一點他們就要不斷地溝通,因此這一次公司法修法就暫時並沒有一定要把社企進到公司法裡面。

  • 第二,在組織法上以立法技術來看,如果今天是公司型態或者不限於公司型態,公司法的修法如果修法,只能處理公司型態,其他的部分像財團法人法、社團法人法或者是宗教法人法,或其他相關的團體法,還有朋友提到的有限合夥法,這個也是商業司主管的法律,亦無不可。

  • 對於立法的模式有專法、個別的法律,或者是輔導面向或者是組織別的法律,合成一個法律或特別的條例來做,這都可以選擇。

  • 但是最重要討論的過程是,這樣的組織法訂出來之後,其實造成的效果也是我們要進一步思考的,這個是我第二個想要講的。

  • 當組織劃出來之後,一定要定義什麼是社會企業,一定會有團體、朋友或組織落在這一個範圍內或者沒有這個範圍內,或者是今年有在這一個範圍內,明年沒有在這一個範圍內,一旦政府訂下來之後,對於社企的發展是好或者是不好,這個大家要先想清楚。

  • 所以為什麼政府覺得大家很重要,上週去台中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講說可不可以講一下社企的定義是什麼?最好的定義是法律的定義,但是就公務員的習慣是在組織上有很明確的定義,所有政府或者是其他輔導面的措施,像輔助業務等等,可能自然就會扣合這一個定義,如果各位達不到這一個定義就會被排除在外,如果自己未符合這一個定義,資源就會被排擠到,而導致沒有辦法用比較多的時間去落實社會使命跟想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 我們也是因為這樣的思考,所以可以說我們是原地踏步,而我的解釋是比較謹慎,我們這樣出去的立法,可能會有一些影響。

  • 第三,我們並不是在這個地方就原地踏步不動,政委一直說除了蒐集意見之外也要作準備。

  • 對於立法模式的部分,就我所知,政委採取開放的態度,我們現在在草擬的過程中是會有一個類似問卷或者是模組化的問卷,讓各位表示想像中的社會企業是什麼樣子,應該具備什麼東西,或者是政府未來有一個法令,而這個法令是強制性的或者是勸導性或者是參考性的,如果是強制性的話,會要搭配一些。

  • 社企就我比較瞭解,公司型的部分,公司治理、公司結構機關、盈餘使用分派、募資管道、對象,籌資的部分等等,還有對於公司負責人所要負的責任,是否跟一般營利性的公司有所不同?這個都是非常重要的。

  • 接下來又更進一步思考的是,一個剛出生的社會企業或者是出生十年再轉型期的社會企業,又或者是一個資本額6,000萬或者是1億,以後也許成為IPO的上市上櫃的社會企業,在每一個階段的經營邏輯都不一樣。

  • 在每一個階段經營的時候,要受到法律上的限制,因此是不是應該要有層級化的區別?如果各位覺得這個都要討論,你可以想像說那個法可能會多複雜,因此越複雜的東西,就要越精細,而越精細就越難懂,更需要時間思考,以上介紹,謝謝。

  • 需要追問嗎?

  • 是這樣嗎(笑)?我們一向私下問會公開回答(笑),我們的特點是盡可能回答的部分是讓大家參考的。

  • 我講一下我的想法好了,誠如商業司言博所說的,我們實際下去看共益公司的立法利益,就是學者們提到的版本時,其實老師們已經非常謹慎了,當他們在講的時候,他們最多講「企業社會責任」,不會講「社會企業」,這四個字是避開的,不會像閉鎖型公司,有一個「社會企業有限公司」,我們不會把這一個名字破壞掉,不會說要是社會企業,一定要是「社會企業」或者是「股份有限公司」,沒有這一件事。

  • 但是我們覺得社會使命的鎖定非常重要,如果一家公司在賺錢的時候才做社會使命,不賺錢就不做社會使命,這樣不太叫做「社會企業」,要讓大家知道你的社會使命是什麼,不管是不是公司,這一點很重要。

  • 如果要確保在過程裡面不要排擠掉其他的組織形態,其他的事情是我們花非常多心思在做的。

  • 就像言博剛剛所說的企業社會責任,大家會說公司法第1條,企業就是要賺錢,也沒有別的事情做,如果做了一些社會使命之後,企業不賺錢,股東是不是會提告?至少在新版的公司法裡面,把企業可以盡社會責任的這一件事已經明確寫進了第1條裡面,所以未來這方面的爭執可能少一點。

  • 就很像社團法人如果想要永續經營也可以開合作社,一樣,只是賺錢的企業現在想要進社會責任,不管進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們於法有據,不會只是非賺錢不可,這是很小的一步,但我覺得至少有進步。

  • 另外,在「vtaiwan.tw」這個網站上,大家之前可能有看過在這個網站上討論Uber進臺灣之後要拿它怎麼辦,或者是Airbnb之類的。

  • 就像社會企業一樣,「共享經濟」四個字,每個人腦裡浮出來的東西不一樣,而且即使是政府的各部會,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的朋友們,你問他們「共享經濟是什麼意思」,也會給一個看起來有點像,但又沒有任何一條可以抽出來——維根斯坦叫做「家族相似性」——的一種東西,大家講得好像都重疊,但很難抽出什麼東西來。恩

  • 與其政府來定義共享經濟,我們希望整個社會一起來定義,所以我們在「vTaiwan」上發這樣的問卷,您的身分可以包含服務提供者、接受者、中介者、專家學者、立法委員、議題社群,關心共享經濟的是模式、內容或法規問題,及最關注的議題、項目及運作模式。

  •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以前很少政府做的,這一些問卷的結果,我們會希望願意具名公開,不然至少匿名公開,整個社會才可以看到大家對這四個字的想像是什麼,然後我們才有凝聚的可能性,我們不是一下子就要靠定義收到同一個點,但要在大家的腦裡想像是什麼,才可以開始凝聚,因此對於共享經濟我覺得滿成功,我們收到相當多的想法,也進入具體詢答的階段,大家可以實際在上面看到收到的意見。

  • 有關於金融沙盒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收意見,所以我們應該是希望言博不要加班到太晚,但是我們希望這個禮拜天可以在「vTaiwan」上面放類似共享經濟收的方式,也就是把「社會企業」的腦裡想像收起來,上去填的同時,這個跟以前的普查不一樣,不會問營業額,大家上去填的同時,願意具名公開或者是匿名公開,這個並不是自己分析而已,希望學界、社群的朋友也拿這一份相同的raw data跑分析,我們才可以慢慢收斂在一起。

  • 這個是禮拜天才開始做的普查,這個是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希望大家不但上去填,我們也會有一個欄位是推薦誰來填,如果你知道他的email就直接推坑他,如果不知道email的話,就可以填工作的地方或組織,我們盡可能找出他的email來,就是滾動式問卷,我們會希望兩、三波下去,盡可能碰到每個社企的利益關係人。

  • 網路技術的好處是,不需要一個人代表一群人說話,我們可以是這個人有點像傳播的媒介,可以讓外面的人都能說話,只是現在不認識第三步以後的人,也希望藉這一個機會多認識一些人。

  • 「社會企業」四個字未來的想像就是靠這一個過程,可能每個月定期的檢視,慢慢凝聚,並不是我們今天坐在這邊說社會企業是什麼就是,這個是我的想法,這個是循環的過程,每一次大概是一個月的時間,我們會把這一個階段公部門對這個的回應都類似用今天逐字稿的形式讓大家看到。

  • 這一件事在「vTaiwan」處理,其實已經處理過二十幾個案子,這個是非常成行的一件事,所以包含了焦點座談會等等,其實所有的逐字稿都在網路上,我們之前在看這個的時候,警覺到的是每一場都是在北北基發生,我們做了非常多意見、分析,我們警覺到這樣好像不太對,所以才開始做中、南、東同樣模式的營造,未來也會希望至少我的時間是平均分配給四區,不要像以前在北邊。

  • 我們看普查的話,看家數跟營業額確實有不平衡的情況,但是我覺得如果是要讓整個社會凝聚共識,像之前Uber好不容易讓計程車商業公會、臺灣大車隊、Uber代表獲得共識,但是要通過的時候,高雄市這邊的多元化計程車車隊很不高興,當時Uber還沒有開到高雄,所以不可能邀這邊的計程車司機,但是等到通過的時候,Uber已經開到高雄了,大家就會覺得很不高興當時沒有聽他們的意見。

  • 我們真的是痛定思痛,社企絕對不會像之前那樣子,在哪裡開就在哪裡開會。

  • 任何對社企有興趣的可能利害關係人,本來還沒有往社企方向,現在在尋求輔導的慈善機構朋友們,其實我都覺得應該要納入當利益關係人,這個是目前對法令的具體回應。有了共識,我們再來組織上進行立法。中間的任何輔導或者是任何法令,像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只要不排擠,我們就先過,如果有任何排擠的情況,我們就先用這樣程序性的處理。

  • 大家好,因為很高興剛剛有提到社會企業法制化的問題,我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辦公室推出了《社會企業發展條例》的立法精神。

  • 誠如今天政委提到社會企業在臺灣發展的組織形態是非常多元的,所以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是,這一個法案其實並沒有限制組織形態,並不是以組織形態來規定是不是社會企業,同時也沒有限定任何產業的態樣。

  • 怎麼樣來認定這一個社會企業?我們就是參考香港、泰國、歐盟認定的方式,因為是企業,所以營收的部分大概是50%是來自於市場,也就是代表可以自給自足。

  • 接著是可分配的凈利,也就是限定在30%,接著是要再投入50%,誠如技正剛剛講到這個是輔導性質的法案,在一開始要推社會企業的時候,都會給主管機關有15%上下的彈性,如果大家對於法案有任何問題的話,也都可以再跟我們討論。

  • 第二個重點是,我們希望透過這一個法可以明定社會企業的主管機關,藉由這一個主管機關框列社會企業的發展基金,而這一個社會企業的發展基金是完善在社會企業發展的生態系,包含教育人才、輔導中介組織,藉由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整個社會企業的發展更完善,謝謝。

  • 謝謝商業司、余宛如辦公室代表的回應,不知道還有哪一個夥伴?

  • 剛剛提到整合科技的東西,我感受非常深,在座各位都是社會企業家,也就是創新的因子在我們的身體裡。

  • 我們經常會有很多知識的課程要到台北去,我們每次去高鐵費要3,000多元,統聯是1,000元以內,但是必須要十一、十二個小時來回,我想說科技這麼發達了,如果台北那邊有比較創新的課程,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現在的直播方式,這樣我們全國的(交通費)省掉很多,臺灣的力量就可以起來,這個是我們長期所付出的成本、時間及機會繼續落實,都賺不到錢了,還要再付出比台北更多的學習成本,謝謝。

  • 我想這個是南部夥伴們比較會面臨的一些問題,大家都會覺得很多課程、資源都是在台北部,將來透過科技是有一些轉變的。

  • 其實我們都是以直播為原則、以錄影為例外,但是當新地方的時候,直播畢竟有它的暴力成分,因為掌鏡的那個人不會被拍到,所以那個鏡頭決定非常多事情。

  • 我們有兩個可能性,一個是我自己常用的360直播,就是在投影機的位置架一個球,就沒有掌鏡的人,所有人都被拍進去,所有人都被拍進去,我去故宮就開一個機器人看展覽。

  • 這樣的問題是,大家隨時等於都被拍攝的情況,其實很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比較不敢講話,我們有觀察到這個——甚至連咳嗽,大家都有一點壓力。

  •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常到新的空間,我們不會一下子就要求直播,因為這樣子會造成大家還不熟的時候,那個心理的距離就更遠。

  • 大家如果大家願意的話,我們是可以有一個時段,然後那一個時段是直播的,這個的好處是在台北的朋友、在台中或者是東的朋友知道高雄在做社企的人是什麼樣,大家關心的事情是什麼,其他的部分再用錄影或者是逐字稿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來進行。

  • 台北接下來也會有新的,也就是專門為了社企的空間,在空總,中企處如火如荼裝潢之中,9月底左右會裝潢到一個程度,那邊的課程也會儘量透過紀錄或者是直播的方式,那邊的朋友們相聚一、兩個星期之後覺得要直播的心理狀態,我們也可以把固定的空間直接串聯。

  • 我之前在恆春的時候就是把兩個不同的會場彼此直播,一邊只有聲音過去,但是那邊是影像過來的方式來進行串聯,我覺得大家也還滿習慣這樣的方式。所以我覺得長期來看,只要參與的人覺得ok,我們就儘量這樣做;但是如果參與的人覺得不太舒服,我們還是用傳統的逐字稿再加上照片或者是錄影的方式來做,我們盡可能往這一個方向來做,謝謝。

  • 回應法規的問題,現在創新的科技越來越多,各個國家包含臺灣在內,法規已經開始明文,剛剛政委提到共享經濟就是一個衝擊。

  • 我想要針對旅遊業及所謂舊法規的特許行業規範問題,不曉得政府在這一個地方有沒有觀察到現在或者也許未來五年後至十年內發生的生活改變衝擊,有沒有什麼因應的對策?

  • 因為大家手機都用行動裝置,旅行社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衝擊,會被所謂的這種移動式的導遊點對點的服務被取代,臺灣有一些新創,也就是Airbnb或者是FinTech,不管是亞洲或者是國外都很多,不知道國內是不是準備好了?或者是要等到Uber、Airbnb的浪潮到臺灣之後,臺灣才開始要思考這一個問題?

  • 國外玩家當然也希望帶著行動不便的朋友或者是老人或者是嬰幼兒跟全家出去玩,但也不希望規模做得像旅行社一樣,身障者根本沒有那麼高的資本額去成立旅行社。

  • 但是以現有的法令架構之下,不一定要成立旅行社才可以做這樣的業務,我覺得政府是不是可以從這方面思考,是不是有沒有什麼樣的創新法規或者是舊法規來作一些改變,讓向想要做更多不同服務的旅行類別來進入這一塊市場,不然國內的旅行業就要回到low level的部分。

  • 歡迎到「vTaiwan」,因為我們現在正在討論這一件事,共享經濟在收了第一階段的問卷回來之後,我們發現有非常多的行業都想要做像您說的共享經濟的工作,裡面紅色的部分是特許的,誠如您所說的房屋、房間或者是導覽相關方面,有一些有特許性,我自己很在意的同伴動物照護也是特許的(笑),我請人來家裡帶我的動物,這樣是可以的,但是我出國的時候,把動物送到別人家,他也要通過消防檢查,這一件事確實是存在的;更不要說借貸,那個是金融的部分。

  • 我們現在採取兩個策略來做這一件事,對於金融的創新,我們專門送到立法院一個《金融創新實驗條例》,那個概念基本上是想說你想要做金融創新實驗的話,就清楚說違反哪一些法規,然後只要是法規命令層級,即使主管機關不是金管會,金管會就會同主管機關說給你六十天的時間違法本來的法規命令。

  • 但是代價是什麼?就是要做什麼事要很透明,要讓整個社會都知道違反這一些法規命令到底是為了什麼,能不能侵害最基本的個資、資安的這一些東西,當這樣子交出來之後,你可以延一期,最多到十二個月,主管機關就會跟社會評估犯這一個法令命令是不是合適,是不是真的跟不上時代,或者是有其價值,但大家不要再做了,這個是有系統的違法的概念。

  • 我們到最後認定法規命令跟不上時代,我們應該要修,法規命令不像法律,其實是主管機關說修就可以修的,立法院是備查而已,現在在修正法規命令之前,一定要公告六十天,也就是在「Join」上給大家具體討論,大家可以幫我們踩剎車、油門或者是離合器,都可以,如果大家討論了六十天沒有太大的問題就修正了。

  • 在前面的六個月或者是到十二個月的實驗期,後面有所謂的十二個月的調適期,一方面我們要修改我們的法規命令,二方面是這一些新創的朋友們就是合法了,並不是違法的營業者,可能要做募資跟法遵的調適,才真的成為一家新的創新公司,在那個時間點就可以進來來做特許的一份行業,在金融行業裡面已經實驗出這一個系統,在成文法系當中是數一數二地快。

  • 臺灣沒有那麼快,只是先挑金融開始。

  • 金融開始了,別的特許行業也會想說是不是來一個創新實驗條例,也就是非金融沙盒,不過我看目前的立法共識,大家希望金融的部分先試試看,看前面來的幾個case問題是不是很大,如果這一套操作一、兩次沒有問題的話,別的特許部分就會慢慢開始放款。

  • 也就是把共享經濟的提供者、常業的經營者去進行區分,也就是服務提供者到底是不是經常性提供,還是偶一為之,又或者這個平台是單純中介,或者其實是有派遣的實質,這一些東西我們就會劃出一棵決策樹,這個是參考大家的意見做出來的。

  • 我們可以看到灰色的部分是什麼都沒有要做的,也就是依各該現行法規辦理。

  • 都是如果服務提供者是偶一為之,要怎麼樣促成基本責任跟公平競爭,如果平台是單純的中介那是基本的責任,如果還有派遣的實質,還要照顧到公平的競爭,因此這一件事就會寫成「指導事項」。

  • 這個「指導事項」等於是大家一起寫出來的,就很像之前在勞基法的適用上有一些朋友是不在辦公室工作的,不管是寫程式或者是做新聞報導或者是遊覽車司機,都不是在固定的地點,當時也是在「vTaiwan」平台上做出了決策樹,也幫勞動部做出了事業場所外的勞動指導準則,沒有法律效力、甚至也不算法規命令,就是一個函。

  • 而這一個函出去之後,每一個不同事業態樣的主管機關,看到這一個函去立旅行業或農業的相關配套,只是這樣就不會各唱各的調,Uber來的時候,在某一個行業來的時候,那個行業的主管機關就可以畫一下決策樹,就知道如何處理Uber處理的事情,這個比較是由下而上或是對等的,也就是國發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準則,還是回到各該管機關去判斷。上面比較是法的層級是創新實驗條例,這兩個併行。

  • 創新實驗條例是從金融先走,包含Airbnb的其他這些都有判斷準則,不管是服務提供者的判斷或者是平台的判斷、接受者的判斷,如果覺得我們這邊列的準則還有沒有考慮進去的部分,還有二十幾天的時間,歡迎在「vTaiwan」提出具體的問題,我們都會七天之內來回應大家。

  • 可以按「vTaiwan.tw 共享經濟」就可以了。

  • 我想要回應一個,剛才大家講社會企業的這一件事,我昨天才剛好訪問一些業者,而這一些業者應該跟衛福部比較有關係,因為是做照顧服務的。

  • 往往在各個部會裡面,可能會落一個字是社企或者是社企團體,但各個部會的解釋會不一樣。而這樣的結果是,各部會要不要通過這一件事,也就是該改什麼東西是不清楚的。

  • 我再解釋一下,長期以來,其實基金會有另外一個業務,也就是協助每一年工讀的學生到非營利組織,曾經在青年署的時候,我們也在討論是不是要開放給社會企業來申請。但是我們也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到底如何衡量是不是社會企業,我們現在是不牽涉到任何一個組織,但是可能各部會再落到這一個字眼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大家各自的解釋不同。

  • 因為是社企團體,但是是一家公司,部會就跟他解釋說:「不行,我們是團體,並不是公司。」,因此請政委幫忙,各部會間,其實法令還沒有過的時候,是不是有沒有什麼樣同一的說法,有時很想制訂一些方法來幫助社會企業,或者是開放給社會企業有一些資源,但是不知道怎麼開放,就是因為大家對於社會企業的定義或者是解讀是各自不一樣的。

  • 是,這個我完全同意。

  • 雖然我們說政府是做基盤跟治理就好,但是當治理跟社企產生關係的時候,這個定義就很重要。

  • 剛才其實各部會的朋友們都同意一件事,就是廣義做社企的時候,就是走在這一條線上的任何一點,任何組織型態都是廣義的社企,這個要先講清楚。

  • 但是每一個部會想要做特定的事項,合作、補助、發展或什麼東西的時候,也許不是這整條線,也許會做兩件事,一件事是要在這一條線上抓一個點,好比像剛才余宛如委員辦公室有提到,在Innovation這一個點可能要到50%,然後到Inclusion要30%,就做了某種定義,也就是盈餘提撥或者是市場來源不是一部分,而是其中一部分才是那一個條例想要補助的社會企業。

  • 每一個部會像衛福部或者是其他部會或者是青年署,也可以從這裡面取一個小段,也不是綜取,而是橫取,也就是裡面人民團體法或者是公司型態或者是什麼型態的才算。

  • 我現在自己盡可能不用組織形態來區分,因為組織是符合大家需求用的,而不是反過來大家是要符合組織形態的需求用,沒有這一件事,因此這一個概念非常好,我會盡可能跟部會朋友們說明,如果不限組織形態那是最好,如果限組織形態的話,在用到組織形態是要衡平考量,而不是設立一些看起來沒有限組織形態,而是明明只有公司型態才進得去的東西。

  • 我覺得橫向的比例上的這個切法,這個是免不了的,而且每一個專案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某些程度的社會型或者是企業型,這個是免不了的,但是至少在組織形態上,我們盡可能不要排除掉,大概先這樣回答。

  • 其實上半場的夥伴都有提到一些個別的問題,有沒有要進一步把問題作更多的詮釋,也就是希望哪一些部會可以來幫助,難道有這一個時間可以面對面討論。

  • 我們對等的,沒有誰在上面,請。

  • 我是大樹社會企業惠珠,同時也是大樹愛鄉協進會,其實我們在這樣的偏鄉做社會企業,我們的資源是非常匱乏,比都市開發很多,因此我們一路走得很艱困。

  • 例如有一些蚊子館,我親自找過陳菊市長、區長陳請,但是沒有得到任何的下文。後來陳菊市長有回mail,大意是請我去申請駁二,我的訴求是在大樹爭取蚊子館,怎麼會叫我去申請駁二。然後又講說高雄市政府局處也做很多事情,我想說這個跟我們的訴求完全沒有關係。我也有找過現任區長陳請。

  • 去年我們那邊有一個空間,是區公所跟台鐵租下來作改建的兩層樓老宿舍,去年有公開招標,也就是文創團體或者是社會企業都可以標,可以免費使用一年,我想說很多人會去搶,我就很緊張,把一整年要做的任何計畫、展覽及推動的工作都做好,後來事後發現只有我一個人投標,但我沒有得標,他們的理由是收到的時候已經超過日期,但我明明蓋的郵戳是截止日期,但是也不行,我覺得很奇怪的理由,我也不想去鬧,我想說到底是誰要去那個地方?

  • 我們為了要推動社會企業工作,必須找一個點,然後要花很多錢,大樹社會企業是公益比例非常高,且媒體也報導過,我們根本沒有營利空間,我們幫農民賣東西、找缺工,解決太多地區的問題,我們就去租火車站前面的點,一個月的租金2萬多,像我的水電管銷費用要燒3萬元,我一路上負債,為了服務鄉親都在負債。

  • 我們當初把鬼屋跟廢墟整理好,至少花超過50萬,但是我整理好之後,我第一次公開講,我從來沒有跟媒體說過,台鐵處心積慮要把我們趕走,我們真的很憤恨,會覺得荒廢十幾年,為何地方人士不做也不弄?當我們投標租下來,整理好之後,我們永無寧日,我不知道哪一天會被趕走,因為他們找盡很多理由要把我們趕走,真的很可惡!

  • 變成我們在那邊都沒有辦法拿到任何的資源,如果政府希望民間推動社會企業,政府有沒有給我們任何的協助資源?像我們在偏鄉,我們在爭取一個地方政府的(資源)卻這麼困難。

  • 我想地方上總是會有一些考量,當然對於我們這樣的團體也必須要熟悉一些相關的規定跟法令。

  • 逐字紀錄的好處是除非你接下來編輯掉,不然就會永遠公開在那邊,這個比媒體都有用,媒體即時新聞還會下架,放在PDIS的平台上,其實看的人很多,也都可以任意來引用。

  • 當然今天別的利益關係人,包含台鐵其實好像不在這邊,所以我沒有辦法做到詢答,但當然這個東西會放在逐字稿裡面,會問一下相關的,不管是廠房或者是台鐵的朋友們,其實我也滿想知道那一些爛理由是什麼理由,我們至少有一個具體能夠對焦的對話。

  • 在別的公聽會或者是別的場合,如果是主席自己做結論,講了很多細節就會被洗掉,但是逐字稿的好處是剛剛講的每一個字都有被記下來,我們會認真處理,可以嗎?

  • 我想就在地輔導團隊的立場也有回應,剛剛表達了一些東西,像招標文件上記的東西,確實是政府部門的規定,是以收件的當天,也就是以收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投標必須是要親送,如果要寄過去,要算好日期,也就是收到的那一天是截止的那一天,確實是有這一個問題。

  • 我會建議的是,您是競賽團隊——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私底下我們再來聊一些問題,瞭解每一個環節,然後該去瞭解哪一個部會,應該站在中介組織來打這一個對話,立場上會比較好一點,我想會做這一個回應,我們私底下來瞭解面臨的問題,我們看能夠體夠什麼樣的服務或協助來幫助你。

  • 剛剛商業司的代表說社會企業很難定義,定義出來又怕限制我們的發展,但是不定義,就覺得很痛苦,我也碰過。

  • 有一個企業家要捐給我們兩萬個便當,說要讓我們抽幾成,後來百分之百給我們,不敢抽成,因為沒有定義。

  • 我初步建議一下,我認為若很難定義的話,要不要初步由某一個機關,像秘書長那邊,我的看法比較粗淺,定義為四大類的:第一個是地方型的,像地方型的跟社區發展委員會;第二個是NPO型,一個是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合作社、NGO;第三個是企業型的,也就是企業獨資發展出來的社會企業;第四個是政府發展出來的。

  • 這四大類區分定義一下,讓很多的創意能夠保障,並付諸實現,不然大家正在猶豫不知道怎麼辦,剛剛商業司也講得很痛苦,定義出來會限制我們的發展,如果不定義,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所以其實我是認為可以定義一下,可以釋放民間的創造力,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因為今天有很多夥伴是做農業的,我這邊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

  • 第一,我們製作農產品加工,我是製作產銷履歷的農產品,但是從產銷履歷自種植出來到農產加工有一段是不清楚的,也就是我們去年有接到屏東縣農業局來跟我們說採購產銷履歷的水果,必須要有證明來填寫資料,後來我才發現到有一個系統是需要上傳資料的,他要求我們去上傳,但是我後來發現是給農民上傳資料,我不是農民,為什麼要上傳資料?

  • 我再問農民,而農民說不會上傳。我再往下追查,農民只收到一份公文,沒有人教他使用這一份系統,這個就是一個問題。

  • 我的上傳系統在哪裡?我是農產加工業者,我的對口是食藥署,有一個食品登錄平台,這兩個為何不串在一起?導致於像採購有機或者是產銷履歷的這一些加工業者,是不是真的採購這一些東西,中間就有一個問號,而沒有辦法連結在一起,所以導致有資訊落差的這一件事。

  • 第二,我們在講農藥殘留標準的這一件事,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機零檢出的規範已經很久了,可是目前因為檢驗儀器要做到零檢出已經很難了。

  • 再者,我自己有問過,我想做農產加工品,像如果做成果乾或者是果醬這樣濃縮東西的時候,其實農藥的殘留標準跟一般的農作物是一樣的嗎?是一樣的喔!我問過農委會跟毒物所,不好意思,臺灣並沒有針對果乾或者是果醬去作特別的農藥標準,是比照等重的水果來做農藥標準。

  • 所以做六斤的水果或者是十斤的水果變成一斤的果乾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臺灣的果乾是農藥超標跟違法的,所以沒有人解套這一個問題跟發現這一個問題,這個是很嚴重的狀況。

  • 另外,在創業的部分我們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創業家的思維(我們要求的目標)與政府要求的KPI間有很大的落差,比如我們曾經去過很多公部門的創業基地,要求要進駐這裡的話,就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人都要在這裡,因為有可能隨時會有長官來訪視,可能要有一個KPI。

  • 又或者是很多補助案要求一年之後要補助多少金額,也就是變成增長你的營業額,但是研發一年,兩、三年行銷之後,我才會慢慢變成營業額成長,不會瞬間長出來,因此公部門跟民間的思維有很大的落差,看如何把落差降低下來謝謝。

  • 喜憨兒基金會參與這一個工作很久了,社會企業法的立法過程我們也都滿知道,因為從開始勞委會、衛福部、經濟部、農委會,全部都有討論,而且是分別討論,現在很難得看到大家都在一起。

  • 剛剛唐政委講得沒有錯,如果立法做了一些限制,可能也會帶來一些不公,但不立法真的是百花太齊放,會很亂。

  • 現在最大的爭議是,不能一下賺錢捐款,把錢拿去給股東,還說30%拿出來而已,而其他都可以拿出來,我們是做NPO出身,因為我們是所有的回饋都要給出來,而不能給股東。

  • 行政院是不是可以從平台上認證?如果有提出申請的,可以去瞭解到底這一個組織、單位,他們的盈餘如何使用,如果是30%,回饋社會跟50%回饋社會,100%回饋社會,就有不一樣的資源分配,這也是一個辦法。

  • 這樣子就不會對於某一些沒有進來的產生不公平,如果通通要進來的話,那要規範,因為現在沒有法,真的就都沒有規範,隨便人家要怎麼發展,生也好、死也好,難怪那麼多會死掉,有很多發展了,但又不見了,一陣子就發展不下去,就弱掉了。

  • 這個是我的看法,還是要想辦法,看要認證或者是分類,看怎麼樣處理,不然社會企業的名字現在真的是很亂。

  • 政委及各位夥伴大家午安,我是布袋嘴文化協會,目前是經營洲南鹽場,臺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以前只有一種鹽,也就是臺鹽的經驗,臺鹽後來不曬鹽了,進口比較便宜,我們十年前有個機會再回來曬鹽。

  • 我們的目標是代表臺灣鹽類的文化迎向全世界,這個是我們的期許。

  • 我們是社團法人,目前的法令有一個是「機關團體附屬作業組織」,這個跟社會企業的定義是否一樣,我想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我們十年前進場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標準,也就是NGO,文化部給了我們一筆錢,做著做著就說應該要自足營收、辦活動,開始有了收入,因此我們不得不在第五年、第六年的時候,從NGO轉成NPO。

  • 因為勞動部輔導我們培力就業計畫滿成功的,我們現在也在主婦聯盟上架。

  • 我們又被要求說要不要從NPO轉型到社會企業,我們的會計告訴我們說直接以協會的營業人身分在辦理發票,好像也沒有必要再去成立所謂的「附屬作業組織」就可以開發票了。

  • 但我又想走社會企業,因為遇到一個資金的困難,我想要找社會企業窗口,他問我是不是股份有限公司,我說沒有,我們是民間團體,他們說這樣子不行,因為民間團體的邏輯規則跟公司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到了一個階段,我需要轉型,也就是需要200萬到300萬的資金,補助捐款而沒有辦法去接受投資,我也是可以瞭解。

  • 其實我不需要補助跟捐款,要是你投資我,而我可以做的,或者如果有盈餘的話,我還可以把這一筆錢歸還,我的意思是,所謂附屬組織的概念下,有一個跟社會企業有點像又不太像的運作模式,不曉得是不是有討論到這一個部分,以上是我的困惑,謝謝。

  • 大家好,我是美和科大的經理,今天非常高興可以來到這一個場合,可以跟這麼多的社會企業作交流跟分享。

  • 我自己有一些小小的想法,因為在場有很多是曾經輔導過或合作過的社會企業,我可以講得出來的應該超過十家,剛剛也在群組上分享在這一個交流會的照片。

  • 其實育成中心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學界體系底下去做輔導社會企業角色時,我們也常常遇到資源不足的現象。

  • 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會想到最關鍵的一點,誠如剛剛政委所說的,我們不是在幫社會企業做sales的角色,而是幫他們作marketing,社會企業在臺灣的氛圍底下,比較是新茁壯起來的概念,剛剛提到的立法或者是定義,其實每個人心中有各自的一把尺,我覺得最難跨的障礙是一般民眾不是很瞭解社會企業,像大家關起門來是做社會企業或者是輔導社會企業的工作者,我們大概知道社會企業有一個怎麼樣的模糊樣態跟脈絡,但是一般民眾並不像共享經濟更瞭解社會企業。

  • 大家都一直提到沒有給我們太多的資源跟輔導,但是最大的資源應該是來自於全臺灣兩千三百萬的人民,如果大家同樣都對於社會企業有一定的認同,可以作支持的動作,整個社會企業的生態圈會起步地更快。

  • 藉由今天的場合,也希望可以跟在座的各位長官說,的確南部的資源比較少,我們需要的可能是可以去作跨部會整合,也就是去marketing的社會整合概念,謝謝。

  • 我們也是來自屏東,其實好幾年前在喊民間組織應該走到社會企業的經營,NGO、NPO等等,韓國、新加坡這樣下來,臺灣也這樣喊的時候,我們在屏東的資源下,其實很多喊資源下,我們覺得年輕人或者是人力上懂的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的人越來越少,這個是我們在社區遇到的問題。

  • 這樣的問題在教育部青年署、文化部推了很多東西下,好像雖然做很多事情,但是年輕人蹲點的位置好像都沒有提出來,包括學校,教育部的資源那麼多,那麼多替代役、偏鄉去做教學,也那麼多的政府組織及年輕人可以挹注下去,卻很少人發現在偏鄉裡面所遇到的一些問題,總之靠著大學的老師帶著一群人下去做計畫,才會有公平性是大專生不會有計畫,這樣可能畢業後或許還有一點時間留在鄉下裡面做這一件事。

  • 但是我們在屏東遇到的問題其實是農業限制,也就是在族群、客家跟融入的其實是縮影,我們遇到的是老人的問題,我們在做農產方面就遇到了產銷上的不易,像老年人剛剛遇到,根本不需要產溯,登入了就不想做,而是很想做,我們只能自己銷售,如果透過公部門的輔導,有很多規範上,我們又被挹注。

  • 很多年輕人做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應該從大學生暑假或是從畢業後開始做這樣的蹲點。

  • 我想年輕人是有創意的,是有辦法透過一些模式去靠他的經濟商業自給自足的能力,我想育成中心、屏東縣政府及很多都有幫忙,年輕人社會上的認知問題,其實是非常薄弱的意志,這個是我們在談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企業,從協會要轉成社會企業的路上可以自給自足,應該要有更多的人力培養,以上。

  • 大家好,我是臺灣社會企業發展聯盟秘書長,我自己目前也在中山社企發展研究中心。

  • 我比較特殊的身分是去年執行中小企業處的計畫,今年執行了勞動部的計畫,我看到很完整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是已經登記或者準備登記為公司的社會企業。勞動部這邊很完整,幾乎一整片是NPO組織。

  • 兩邊的社會企業全部都看完之後,我的感受是大家都在做對的事,可是我們的法規上並沒有一個很漂亮的制度制訂,因為臺灣目前只有非營利組織跟營利事業,營利事業,大家都知道有公司行號、股份有限公司,非營利事業在座有一半是社團法人、行政法人。

  • 英國這邊界定除了營利跟非營利之外,他們明確加了社會企業,當然在稅賦方面或者是其他的東西,一樣會跟前兩者不同的稅金制度。

  • 公司法要修正還會有很長的一段路,我去年看到很多公司在做社會企業的推動,他們都會申請經費,國發基金或者是其他的,他們有拿到很多資源,相較來講,我今年看到勞動部當中的NPO組織,可以拿到相關的資源,也就是如何投資或者是拿錢的這一件事,相對是少的,真的就是靠補助,也就是靠多元跟培力的補助,那樣的補助是有時限、年限的,也就是陪大家走一段路而已,這樣會很辛苦。

  • 我也看到比較特別的案例,在台南看到某間公司打社會企業名號,拿了300萬的國發基金,我跟他聊完之後,他並不是社會企業,他講是社會企業,他幫助的是國外的隊,五個人只幫助六個月,他說他是社會企業,我想說五個人的社會企業,怎麼不幫助我們的原民婦女?

  • 但是他講他是社會企業,因此拿到很大筆的資金300萬元,我相信這邊的任何一個NPO組織拿到,應該要下跪了吧(笑)!

  • 如果我們立法這樣走,這一些NPO組織是不是可以試著轉型,勞動部也是期許這樣子,大家可以把原本合作社的型態,推向組織當中正常的運作。在社會企業的型態下是不可以募款、招募志工,因為在營利,所以希望這一個東西是希望更健全做好這一個體質,也就是希望這樣的幫助不是靠募款跟募捐,而是已經找好完整的商業模式機制。

  • 在經濟部商業處及勞動部都有看到一直積極幫他們建設所謂的商業模式跟通路,當然通路目前還沒有很完整,我發現大家都是各自做,很辛苦,有一些政府的平台已經開始關注了,所以勞動部也幫了很多忙要幫大家送上平台。

  • 但是實際上我發現假設今天我要拿更多的資源,甚至像剛剛講的,我們今天假如要找到投資者,其實我們應該要好好設立公司,因為以大家現在NPO的身分是不可以做這一件事的。

  • 但是法規上來講,我們今天如果進到真正一般的有限公司或者是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其實就會有其他的顧慮,因為在法規上並不夠明確,那就會有剛剛基金會的想法,也就是股東分紅色是不是會有問題?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會影響到這些有心要做事的權益?

  • 因此,我們希望法規慢慢也可以走出比較完整的建構,讓大家一起參與。

  • 因為我自己是台南人,但我在北部工作很久,所以相較兩地資源,不只資源的落差,資訊的落差也很大,我在台北講社會企業,十個人可能有八個人知道,我在台南講,我就要花半個小時解釋什麼叫做社會企業。

  • 我們也發現這樣的東西沒有辦法落到民眾身上,雖然在很多的會議或者是談話中都有,你會發現真的會聽到社會企業目前在南部的都是NPO組織,農村組織最多,像農會或者是推動小農的這些人最多,但是問他們什麼叫做社會企業,其實說實在話,我把他們拉來問到底懂不懂什麼是社會企業,他們會說:「不懂,但是反正現在在做,大家說我們是社會企業,我們就是。」,因此這個界定太模糊。

  • 剛剛有提到南、北落差的部分,可以遠端,像十五年前,我就做台、成、清、交的視訊,我不認為十五年後沒有辦法做北、中、南、東四邊的視訊,絕對是可以的。

  • 北、中、南、東都有一個駐地,每一次都有月例會,每一次有多小的團隊自發參加,每一個都可以連線,可以把目前遇到什麼樣需要急迫跟解決的問題來作處理,我相信這樣的東西,可能就會更快,如果是據點,可能每一次有一次的月會。

  • 其實我今天來了很高興,認識很多夥伴,其實每個月不用到這麼多,只要有一半的人參加,其實就可以拋出目前遇到的困境,如果今天真正要轉型或者是登記公司要如何登記,我自己當志工很久了,但是我自己後來在設立公司的時候,才發現事情跟我想得都不一樣,我希望如果在這邊有任何的據點,大家可以提供更完整的資訊交流,會是更好的,謝謝。

  • 我其實滿感慨的,我是大埔合作社。

  • 十年前我要感謝西子灣文教基金會,帶我們啟蒙並走進社會企業,其實我們不知道社會企業,但是我真的很驕傲,我們十年前就來做。

  • 我們十年前做的是信用合作社,說真的,這十年下來,我們都在做農業的事情,但是我們拿不到農委會的錢(哽咽)。

  • 我們很感謝高屏平東區,因為對我們不放棄,讓我們在社會上、基層裡面做了很多事,因為我們算是比較偏鄉,我們又是水源保護區,因為被設限了,我們辦法、沒有財力去申請工廠,現在社會上這麼多的食安問題,希望政府去反省,我們把文化找出來之後,臺灣最珍貴的就是釀造,為什麼日本跟韓國可以這麼蓬勃發展?為什麼在臺灣被隱藏起來,甚至要被變成健康上的原罪,這是我們長期努力,到現在為止,我們告訴人家說我們用手工、時間去粹煉這四十幾種商品,也讓所有的老人家、農婦有屬於自己的商品,從幾乎快要滅絕的釀造,只要走進高雄大埔說要買什麼,她就會跟你說:「我家有!」

  • 這應該是勞動部最大的驕傲,把一個即將要滅絕的東西再活化。

  • 我們也感謝西子灣基金會在第一年做的時候,自十年前就知道社會企業的定義,用營利的行為來創造更多公益的行為出來,這個是總結,非常感謝高屏澎東區,謝謝。

  • 我們從102年成立,剛好是退伍那一年,我們成立這一個合作社就是要解決自己社區老人家的問題、交通不便、供送餐及青年無法留下來的問題。

  • 剛剛有聽到很多在成立的時候沒有資金,但我們那時並沒有打算要申請政府的資金,甚至也沒有期待人家要投資我們,我們是直接由社區居民五十五個股東,自己成立、入股,共投資200多萬,作為我們起始的資金。

  • 政府有給我們幫助嗎?其實我們是靠自己走了三年,前兩年都是在虧損,後來自己也打進了主婦聯盟,因為我們的產品零檢出、完全沒有殘留,我們就是要做到最高標準,因此我們到104年的時候,水保局開始發現我們合作社在做的事情,我們主要是幫助農民做公平貿易,因為我們是保證收工而且高於市價。

  • 因為這樣子,那一年勞動部跟我們說是做社會企業,不然104年以前我們不知道社會企業的定義,後來人家說我們是社會企業,我們才知道自己是社會企業;這個很好玩,這個就是資訊上不夠(完整)。

  • 我自己身為資訊人,也滿檢討這一件事。

  • 水保局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後來發現在運作上出現一些在加工作業,我們因為要做到無毒,不能做到有污染,因此開始輔導我們做跨域計畫、設備上的協助,也就是企業經營輔導計畫。

  • 我們合作社很特別的是全部都是志工,我們沒有正職的人,我們所有的人都沒有領薪水,我們純粹在經營一個要幫助自己社區能夠永續服務的經濟體,因為這樣子,勞動部才直接給我們作培力計畫。

  • 政府部門其實還是有注意到各個團體在做的事情,只是我們做到什麼樣的能量,有沒有讓政府發現我們。

  • 也不是只有靠政府的資源,像我們自己今年做二次認股、增資,社區的股東從五十五個增加到一百二十個,半個小時內從社區一些子弟,也就是搬出去的子弟回來,半個小時增資了1,200萬。

  • 我們的合作社並不是完全只有靠政府,自己社區的居民認同感跟凝聚力,其實是一個社區發展產業及永續福利很重要的一點,我覺得這個可以納入我們在社會企這一塊的發展上,可以作為考量,而不是要靠外界或者是政府的部門幫忙。

  • 因為我覺得大家都對各部門好像有一點……可能在資訊上不夠瞭解,我們合作社也得到很多政府部門的幫忙,我覺得需要幫他們說一下,謝謝。

  • 我想還沒有回應以前,我有幾個問題,這個是我個人自身的經驗。

  • 我其實在96年至100年的時候,我當時是在中彰投地區協助培力的單位,當時拿了200萬支持一個組織,因為要發展社會企業,那時是彰化的喜樂保育院,我不要求獲利,而是希望將來賺到錢的時候,希望還回來之後共同支持或者是下一個要發展的組織。

  • 後來發現這一個結果,變成那三年度最大的捐助者,因為我的對象是一個NPO組織,所以沒有辦法做社會投資,因此最後變成年度的捐款者、很大的捐款者,我也沒有辦法影響跟參與或者是經營的過程,最後就會變成這樣子,如果在座所有的NPO,像剛才布袋嘴提出來的問題,我們確實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會變成捐助者,沒有辦法變成主要的決策者或者是參與經營的人,確實會有這一個問題,我不知道這一個法令上要如何解決社會投資的問題。

  • 即使我沒有要求要獲利,但是我希望100元投進去,100元回來之後可以支持下一個人。

  • 第二個,我昨天訪問到社會企業的組織,他告訴我另外一個團體的認證說明會,這個認證目前要收費,也就是報名費是多少、以後認證的費用是多少,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也就是經過這樣的認證有什麼樣的好處,又或者是這一個認證之後有什麼公信力,又或者是政府部門有沒有同意這樣的認證,剛好這一個團體昨天跟我提出這一個問題。

  • 我平常就會去訪問一些團體,而團體有這樣的反應,是不是請政委跟我們回應。

  • 就像剛才言博說的,我們分成組織的部分及大家實際做的事務內容的部分,尤其是農業的部分,我們剛好有專家們在這邊,我想等一下請各部門回答。

  • 我先在組織上作回答好了,組織上之所以現在沒有要衝下去跟英國一樣或者是跟之前韓國一樣,他們好像不是非常成功作定義的原因,因為事實上出了北北基,80%的民眾聽到社會企業,你問他是什麼,他不知道這個定義的情況下,我們急著去不一定有好處。

  • 但是這個定義我覺得也是必要的,明明沒有鎖定社會使命,為何可以說是社會企業?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是會發生。

  • 我的想法是,希望每個月用某種方式定期四地連線,其實會需要三台投影機,有一點困難,大家的注意力會有一點分散,我們不是不能試試看,兩地是最容易的,我們接下來中企處會帶回去研究可行性。

  • 是在一次次的對話當中研究,當這個對話並不是閉門的,逐字稿會公開,甚至某些時段會直播的,又或者有想分享的才需要到會場,沒有需要到會場就用手機看直播跟提問題就好了,慢慢大家都會對這一件事有一些共識,而這個共識被整個社會看到的過程,才是現在最需要的,不然大家只看媒體報導的話,只會看到偏重一邊的說法,這樣對社群不利。

  • 整個社企要很擅長企業經營、投資、操作的這一些朋友們,跟很擅長inclusion、跟人之間進行實體交流,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現社會的問題而解決它等朋友學習彼此的語言。

  • 如果往外的訊息是一邊出去、再一邊出去,其實對整個社會的彼此對話沒有幫助;當然我這樣講也是幫公部門講話,如果外面看起來左派、右派分那麼開的話,公務部門夾在中間就變成是拔河的繩子,最近就被拔斷,最近有幾個案子就是這樣子(笑)。

  • 我的意思是私部門跟第三部門中間的對話,對公部門來講,也是在減輕感覺我們一直在拉距的負擔,如果大家越來越能夠對話的話,我覺得在對於政策討論時的就事論事是比較重要的,這個是比較概念性的回答。

  • 另外一個非我講不可的就是KPI,我非常不喜歡KPI管理,政府是我第一個加入KPI管理的組織,如果KPI用得好,絕對有它的效果,但是對於一個需要時代變遷,而且很快速可以回應的團隊來講,其實我們在管理學界早就已經在用OKR在作管理,所以我自己團隊裡面是不做KPI管理的。

  • 我也理解現在政府沒有辦法一下子翻過來,因此在資訊界有一個口號是「要推API,不要推KPI」,意思是什麼?我們是要把各個不同的部會資訊流都接在一起,讓大家可以彼此看到,各自有各自的KPI沒有關係,反正就攤出來,大家才知道彼此做什麼,覺得什麼是重要的,我想短期之內比較容易,不可能馬上把KPI廢掉,至少讓KPI中間的銜接變得比較容易,有一些聯合報名、宣傳及資源整合的部分,我覺得這個我可以做,因為我是學這個的。

  • 關於組織定義,包含農業、投資或是其他的部分,我看所有的人記筆記,我就傳一下麥克風,大家可以回答的部分回答。

  • 我先簡要回答好了,會後涉及本會部分由相關權責機關做完整的回應。

  • 剛剛有提到TAP的部分,農委會的產銷履歷是自願性驗證制度,衛福部的食品履歷(加工系統),因為加工系統是另外一個系統,那個是強制性的,所以它其實不太一樣的。至於你所指的問題為何?

  • 是這兩個無法串接。

  • 這點我們會進一步了解,另剛剛有提到生產者的部分,如果生產者連紀錄都沒有辦法填寫,我想這個部分是待釐清的,如果連怎麼紀錄都不知道了,如何拿到驗證?我們希望產銷的農產品真的有確實紀錄。

  • 舉例來說有一個達人是七十五歲的農民,他已經從農五十年了,但還是可以記錄,紀錄這個部分沒有那麼難,因此我們可以瞭解該怎麼處理來解決這一個問題。

  • 另外,先進有提到果乾、果泥加工系統農藥殘留的部分,那個部分我帶回去瞭解再回應。

  • 像剛剛仕安社區先進就是一個成功的說明,站在農委會的立場,政府資源都是有限的,大體都是僧多粥少,如何讓你們的努力讓政府看得到,讓人家來幫助你們,我想仕安社區是非常好的例子,如何讓更多的人來幫忙,我想你們的努力,要讓大家看得到,那麼大家就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我們希望幫助更多的農民,因此我們想要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如何幫忙更多人來挹注產業發展。

  • 因此,如果挹注補助農村社會企業,我們水保局也投入相關經費補助;如果是個案的問題,我們會幫忙協助了解。

  • 有兩點回覆一下剛剛先進提到的問題:

  • 第一,組織別的部分,如果跨公司的組織別,也就是中企以外的組織別,這可能是統合性的回答,由政委來處理。

  • 剛剛有提到背後的類似原因,當一個NPO組織或者是用協會或者是基金會的組織要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需要投資者,這樣的組織形態的邏輯,投資者是根本沒有辦法接受,這個過程中,就是剛剛中間休息的時候有另外一位先進有問過我,他問我的意見是關於社會企業最好發展的組織形態是什麼,我個人的回答是:「我覺得要看解決的社會問題跟落實的社會使命,每一個組織都有個別的特性。」

  • 至於現在我國法令有關於人民團體、財團法人的部分,是否夠用跟這一個組織是否需要再優化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可以另外再討論,但是這個可能不見得是經濟部的權責。

  • 但是公司的部分誠如剛剛跟先進提到,進到公司組織的部分就是商業的邏輯,我個人的觀察會變成是長久以來在發展社會企業的朋友,對於一個商業邏輯的熟悉度並不見得很高,商業邏輯在公司裡面是非常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因此當然會有一定的要求跟標準,課稅範圍上的待遇跟協會、基金會不太一樣。

  • 所以進到某一個領域,就要按照那一個領域來處理事情,的確會讓你們變成有壓力,甚至一旦劃進來之後,遊戲規則可能不一樣,要花很多心力去熟遊戲規則,甚至於這一些遊戲規則現在要討論的事情或者是落實的社會使命沒有辦法達成。因此是不是需要在公司型的組織去調整,其實這個沒有錯,這個是可以思考的。

  • 我剛剛唸的是你的募資對象、管道跟處理你的資源分配跟要不要發盈餘的這一件事。

  • 但就目前為止,我一開始也有提到的是,像剛剛喜憨兒的先進有提到是不是要發多少給股東,我聽滿多社企朋友說會滿憂心這一件事,但是我國目前為止,法院沒有從事社企公司的被告。

  • 日本的公司法沒有這樣的規定,日本在1974年的東京高等法院的裁判所有一個判決,也就是會社身為社會組織的一部分,也是社會的成員,所以也要落實社會責任,在此部分就已經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 我補充一下剛剛政委提到的公司法修法,在我國第1條增加了第2項,原來公司法只有第1項,也就是公司法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第二個部分是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要遵守法令、符合倫理規則,要採取對社會利益有益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在全國商工行政服務都有草案,大家都可以觀看。

  • 最後一點要補充的是,像剛剛政委有提到的是,至少他認為社會企業一定要有一個社會使命或者是要解決社會問題,我個人有看過某一些公司型的社會企業章程,其實他們都非常明確記載社會使命在章程當中,依照公司法第193條的規定,「董事會執行業務應依法令及章程規定」,一旦記載下去之後,董事會依照章程決定的社會使命去從事營業行為,基本上在概念的議題上來說其實是符合商業邏輯,然後可以應剛剛所報告的,這一些公司型的社會企業都還沒有被股東告過,從北、中、南,我們聽到很多社會企業很多朋友的疑慮,以上說明,謝謝。

  • 事實上農委會未來會把所謂的四章一Q合併起來,所以產銷履歷跟後面食品履歷的介接,還是拜託陳科長回去(處理),因為這個是不同的兩個部會做,有可能這兩個介接沒有做得非常好。

  • 其實我剛剛從早上聽到現在,聽到法令是不是應該要有專法,事實上我們好幾年前就在討論這一個東西,在座有一些是經營休閒農場的,你們很清楚之前沒有《休閒農場管理法》,所以有人去取締,就問說違什麼法,因此休閒農場一開始就做得很好;反而最近這幾年休閒農場沒有做得很好。

  • 其實我們今天所有的法令當中care的東西都沒有違反社企的相關法規,反而是違反其他既有相關法令的法規,你們會認為立一個專法是排除其他的法規適用,這個跟立法的體例是不一樣的,比如有關稅的一定是回到稅法,不可能訂定社企的專法說不用繳稅或怎麼樣,這完全跟立法的體例是完全不一致的。

  • 像合作社的夥伴,不只合作社有這一個問題,農會也有這一個問題,農會以往沒有自己的工廠,所以沒有辦法自己生產加工品,因此用一個地區的合格加工廠,大家委託他來製造,以取得合格的(認證)。

  • 所以我是覺得我們千萬也不要想說自己的合作社要搞一個工廠,大家看喝的這一個東西也不是他自己做的,他是委託一家很有名的廠商來生產製造,在現在競爭的模式裡面,千萬不要什麼都想自己來,那就會非常危險。

  • 最後還是給鄉親拍手,因為我太太是後壁人,我深深以後壁為榮(笑),謝謝。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今天來了之後才發現中、南部很多本身就是在從事社會企業,但是不知道自己是社會企業,所以今天受邀請來或者是自己來的,都可以,來了以後才會發覺原來社會企業是什麼樣的東西。

  • 你們覺得是社會企業以後,政府是不是應該給什麼資源,政府給什麼資源,我認為如果要跟政府要資源的話,政府機關總是有一定的規範跟限制,所以如果要取得政府的資源,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研究。

  • 如何行銷自己也是社會企業未來的發展,中小企業處在北部作的是很多交流,大家在那邊分享,其實透過各種交流,都會自己成長,今天是一個起點,未來除了常態性的面對面交流,未來在台北的空總有一個App的創業園區,我們會成立一個「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這個規模會比目前的社會聚落格局做得更大,如果需要直接直播的部分,我們也可以考慮看看怎麼配合處理。

  • 另外,剛剛有提到的登錄制度,中小企業處跟臺灣社會企業自律聯盟有合作,這個登錄制度目前有一些轉折,等一下請KPMG的黃總經理有一些報告,現在聽說有登錄到一百多家,等一下請黃總來說明。

  • 大家下午好,我是安侯KPMG黃正忠,現在有關於臺灣社會企業登錄,也就是大家需要行銷、採購、投資,都是需要有一個資訊的平台能夠被看見。

  • 中小企業處的社會企業計畫,也就是由安侯KPMG這邊執行。

  • 原來的登錄系統有委託自律聯盟進行,因為前一陣子政府很多相關的網路安全問題,所以在資訊安全的部分有更多的考量跟解釋,所以現在社會企業登錄的資料,就是由民間移到中小企業處「青年圓夢網」,我們把原來登錄的相關資料就不涉及隱私權的部分,有一百四十二家的資料放在這一個資料庫的平台上。

  • 現在也正在進行跟之前原來有提供資料相關的社會企業,這裡面包含公司型,也有包括非營利組織NPO,也就是有產品、服務跟營利銷售行為的組織,透過其他部會所推薦過來,也放在這一個資料庫上,也就是跟社會企業進行相關資料揭露的部分。

  • 這裡面包括我們提供這一個產品跟服務的商業模式,社會影響力就是我們的社會目的,也就是透過產品跟服務的銷售,能夠達成協助解決環境或者是社會特定的議題,還有包括財務資訊透明化的部分,有這一些相關的資料,有分別跟這一些社會企業進行資料移轉,最後確認願意在登錄資料庫對外揭露,目前確定的有五十六家,執行團隊一一跟各個型態的社會企業來作有關於不涉及隱私權、資安相關的資訊揭露。

  • 自己是社會企業或者是不瞭解自己是社會企業,又或者自己是否被定義為社會企業,其實都需要有一個資訊的平台來對於這一些社會企業有更多的瞭解,所以中小企業處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至少能夠有一些相關的基礎、資訊可以供各界參考。

  • 以中南部的社會企業,目前也可以鼓勵各位上中小企業處的「青年圓夢網」,裡面有一個專區,目前在裡面相關的資料,各位也可以參考公司型的資訊,如果我們希望被看見的話,將來大家在商業模式的營運、社會影響力的達成,還有產品的品質、財務等相關資訊,也必須要做適度的準備,以上說明。

  • 剛剛有非常多的夥伴給我們發展署很多鼓勵,其實坦白講,我也非常謝謝過去一直跟我們合作的單位,其實是你們幫勞動部在地方上解決了很多在地就業以及弱勢族群就業的問題,做了很多就業安置,這個是第一點說明。

  • 第二,不管今天社會企業的發展或者它的定義、法令規範也好,其實在座各位都有提出一些想法、意見,看來輔導、育成還是需要繼續努力,因為很多單位都是正走在發展社會企業這一條路上,每一個的資源、需求都不一樣,這一件事不管是勞動部或者是所有這一個生態體系裡面的社群夥伴都會一起共同發展。

  • 第三,其實我在推動這個業務的過程中,覺得社會問題的釐清與界定其實是很重要的,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社會企業著重在幾個議題上,而其實還有很多社會問題沒有被真正處理或者是不好處理,需要用一些創新的方式,也就是為什麼需要持續做相關的研討交流。或許已經找到了方法,可以精進,或者還有更多需要再找出好方法的,今天開始之後,大家可以多交流,及資源共享,以上是我的分享。

  • 超時三十二分鐘了,不過大家都還在這邊,很感謝各位朋友。

  • 因為超時三十二分鐘,所以線上這六個問題,我想就一、兩句話來回答。

  • sli.do:「2016行政院有提到『社會企業天使基金』現在下文是?」

  • 這應該是國發會當時提出來的,各位如果到數位政委辦公室(pdis.tw)的網站(https://pdis.nat.gov.tw/),按右上角的「how we work」的「tracks」,就有看過我所有做的事情,開過的逐字稿跟錄影等等,開放政府是我的主要業務,次大的業務就是社會企業了。如果點社會企業就會……大部分都是在台北,真的很不好意思,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南部的東西放在上面。

  • 每一次社會行動方案的聯繫會議,只要按「transcript」從十一次、十二次及十三次,我跟馮老師的交接、焦點座談的這一些東西,其實都在逐字稿上,這個都可以全文檢索的,包含國發會的報告案,也就是國發基金的運用方式,他們認為國發基金投資,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及創業天使計畫補助的三個細節都在上面,像創櫃板、金管會的補助等等的細節,我現在就不唸逐字稿了,因為唸逐字稿毫無疑義,我們剪下貼上就一樣了,因此請大家自己參閱。

  • 大家我們只要開過的會、談過的事情,全部都記錄在上面。

  • sli.do:「台灣的社會企業,與尤努斯博士的社會型企業有何異同?政府輔導社企的績效評估是哪些?」

  • 以我的理解,尤努斯模式下股東不能賺錢——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簡單來講提撥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NPO,只是公司的組織形態而已,我覺得那也是一種社會企業,也就是剛剛講的滑桿,滑到百分之百,我覺得這個是其中一種,剛剛提到每一個部門想要輔導社會企業,捲入門檻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補助的部分,第一步不可能全部拉起,至少可以看到透明,也就是每一個部會認定的狀況。

  • sli.do:「建議開放各地學校閒置的空間或教室,作為社企或長照npo進駐的地方,讓資源可以真正共享。」

  • 我們先記錄,回去問問看教育部的部分。

  • sli.do:「有關vtaiwan類似這樣的資訊公開平台,有調查過使用者分布區域嗎?如同政委前面提過有發現以前多辦都舉辦在北北基,在網路上回應議題的部分,不知道是否也有這種狀況呢?」

  • 有的,我們之前在Uber案的時候有跑過分析,上來「vTaiwan」留言、參與的人數及臺灣各縣市鄉鎮人口數幾乎完全對齊的,反而是網路平台比較沒有城鄉差距,如果算年齡的話,那個是很明顯的差距,也就是明顯年輕人的參與度比較高,所以比較不是地域的問題,而是一旦用了網路平台,年輕人參與度就是比較高,事實上是這樣子。

  • 可是到退休年齡的時候,那邊又飆高(笑),我的意思是對中壯年比較不公平,但是對於地域的分布基本上是公平的。

  • sli.do:「申請許多政府計畫中,所被要求的kpi和npo的評鑑機制要求的點需要好好再思考一下如何被定出,是否能和實際情形連結。」

  • 這個我們會帶回去討論。

  • sli.do:「建議修正勞動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庇護性計畫,計畫中如有設備需求,以租賃為原則,10萬元以下的可以購買,生財器具用租的很難談到漂亮的價格,相對的也會增加政府的支出及較長的行政流程,建議修正。 」

  • 我想這一個不需要即問即答,就帶回去處理。

  • 在結束之後,這一個sli.do的所有問題,會還原到這一個網頁上,大家會後會收到逐字稿email,大概是這樣。

  • 再次謝謝大家今天參與第一次的交流,也謝謝所有政府部會的代表們參與,希望今天是個開始,不管是跟所有的夥伴交朋友或者是跟所有的部會一起來交朋友,社會的問題會希望大家一起共同來解決,社會問題的解決更需要大家都來參與。

  • 最後,我就代表基地的主人,也就是林董事長有一本書送給大家,因此最後大家離開的時候,董事長就分享自己對於創業的一些想法,不管大家在解決社會問題或者是創業的路上也都有幫助。

  • 再次謝謝所有部會代表的參與,以及政委的蒞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