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其實講到手寫,又衍生到一個問題,很有意思,上次採訪過你,你有提到過,但是我真的覺得很有意思,在看到其他的採訪,我一開始對於這種就像賈伯斯說「人天生有手指,為什麼要用筆?」因此大家相信了那個說法,就覺得一定要用,但是你帶給我很重要的觀念,因為透過直接接觸,變成身體的延伸,就是種成癮,對不對?
但是如果用講的,你還是得找個時間整理出來?
所以其實現在面對這種網路大量的資料、這麼多的資料,其實紙本閱讀真的沒有辦法。
所以當要跳的時候,一跳就跳出來?
所以是用關鍵字的方式。所以比方你正在研究主題,你會設的就是跟他相關的關鍵字?
其實全文檢索這件事,你閱讀的方式,你說你不讀紙本的原因,很大的原因是沒有辦法檢索,我覺得這個是很值得學習的方法,你用關鍵字的方式,因為人記關鍵字是記得起來的,所以是用它來整理你過去所讀過的資料。
會不會有明明昨天讀了,今天早上就是記不起來,那怎麼辦?
原來是這樣,其實很簡單,也許習慣用筆記就擺在旁邊,然後寫下來就好了。有時夢境太快抓不住怎麼辦?
我比較好奇的是,我們自己做夢一醒來就忘了,但是早上起來當我要去記錄的時候,我就會忘了,那怎麼辦?今天如果我想要學這種方式,看明天工作要準備的資料,我可能在夢裡面的確吸收了,但是要怎麼樣抓住那個夢境?
你做到自己帶便當兼顧營養,但是將食材交給別人處理,所以其實省了很多時間,你 7、8 點起來,因為前一天是 10 點以後入睡。
感謝有人幫我整理逐字稿,我去看還滿完整的。
「流光知音,一起看見人生不同的可能性,我們下次見了,掰掰。」
我邀請在節目中的你,在 IG、FB 搜尋「流光知音」,幫我按讚、訂閱我的節目,分享這集節目給你認為需要的朋友。
希望今天的對談讓你是舒服的訪談,也謝謝你給我們這一段時間,讓我及聽眾都可以多瞭解你這個人,唐鳳。
我覺得這一集很謝謝你跟我分享這麼多,其實從這次跟你的對談,其實有時會帶來預設立場,可能標籤來跟你聊天,有一部分是因為我也在擔心怎麼樣呈現是自然、有專業的一面,放下控制很多事情。
你真的有把單選改成複選?
所以很容易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想說我做這個選擇,是不是會排除其他的選擇,但是到今年終於意識到一件事,我做選擇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讓兩邊都成功,也許是看待事情的角度。
在面對外部變化這麼不確定的時代,尤其是現在疫情的狀態,你有什麼建議想要跟那些面臨人生選擇的這些聽眾想說的?
所以等於要充足的休息。
你剛剛用個很特別的字,「看待外面」,你是怎麼進入那個狀態?
每個來賓來的時候,我都會問他一個問題,你認為什麼是對自己負責任?
這真的是很棒的體驗。
現在不管是政府,也開始嘗試這些事嗎?
像能夠面對面見到你的方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少了肢體動作跟眼神接觸,那個信任感比較難建立。
其實我現在也是遠距工作模式,我就在想說,其實很多事情,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們想要達成的成功也好、目標也好,遠距給我們很多好處。
可以舉看看有什麼例子嗎?
理解像順著水流走。
所以並不是標準?
你投入公務的這條路上,你自己認為追求的是什麼?
我在心理想還有滿多的人,的確社群有要開放的問題,像 HPS 自己也走了 12 年了,我們一直在想說怎麼樣讓新來的人,可以很好融入這個社群,其實沒有認知到他是認知成本很大的負荷。
很像在公司。
但我遇到的一些問題是,原本比較資深的人可能會願意出來帶領,但他們也希望有新的人來加入,像這樣的事,怎麼讓更多人認同你的理念,然後一起成為沒有人的概念?讀書或者是社群的沒有人是一定要參與的,其實不是責任,而是主動跟參與的過程。
所以不管是推動社群平台或者是發聲的平台,這需要很大力氣的事,你有自己的經驗嗎?像目前在 HPX 的社群,這個社群對我們來講,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知道學習,如果一個人學的話,你在自己的認知裡面去學,但是當一群人一起唸一本書的時候,那個知識的交流是很不一樣,所以我們也在參考這樣的概念,來作一些改革。
在你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這個過程你也有分享,他也願意給予承諾到現在這個地步,你開始成為數位政委之後,你覺得影響你日後很多的是什麼?就是在之前跟之後?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越來越能夠接受這個觀念?
當時在你決定當公務的時候,你只有這個選擇嗎?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都是透明化?
安全的空間是什麼?
在你探索以前國外合作的單位,像 Apple 顧問、非常多工作的經歷,在你探索期,是什麼樣的決心,讓你決定要投身公益?
為什麼會說「報平安」?
我覺得很妙的是,透過書跟網路,你就可以看到全世界?
對於零轉移,在書中有個章節,你有一段自述我特別有感覺,你說「只有在自己貴重的情況下所生長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拓展,才可以承載這個世界」,因為我自己在今年 4 月的時候人生體悟到滿大的挫折,對這個事情特別有感,因為我把自己很像當成很渺小的小草,但是同時又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光芒散發出來,在這個當下的時候,我覺得這樣自在、坦然的樣子,我自己很喜歡,你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你提供這些感受的時候,我很喜歡你用的文字,你在什麼時期開始用這樣的體悟?有誰啟發了你?
我現在比較瞭解「傾聽」,其實是一直把每個人放在心中。
已經是使用者體驗。
不是還要到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提案?
你每天會花多少的時間來關注這些事?
我之前有聽說「#唐鳳」,唐鳳就會跑出來。
其實你在談的這個事情,其實是默默影響我,沒事就會想說「唐鳳說……」,你認為這塊影響你比較深的是誰?
我想問你,在你的關鍵字,你有提到「傾聽」,你對不同聲音的傾聽,你形容「傾聽」是要傾斜自己、去聽別人的聲音,這個跟我在做訪談時的狀態,「共傾」是很接近的。
你可以用這樣的態度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