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IOTA明明也有合約?
我在想marketing需要別的中文。「智能合約」怎麼樣?
我建議「分散式帳本」這五個字少用,因為這真的很會計系。
OK。
這樣至少靜摩擦力分擔掉一半,不管說全部都拿掉。
另外我剛剛講的社會企業,那個是在圓夢網,你按社會創新,那個就是要另外一個法人的實體,不管是公司或合作社或者是基金會,這個才會合格。
當它講到雲端的時候,也許那定義跟你的不符合,或者是他講到資料庫的時候,他想的是PostgreSQL,所以你不是postgrath,不能run SQL,所以突然不能用,這個時候這個要點就可以調適,這個是「sandbox.org.tw」可以幫你的。
第二,如果你做到中間,然後碰到一些法規上的障礙,他會幫你去調適,但我想這一種新的protocol可能最需要的就是這兩個,因為你的法遵,也許你挑的這一個夥伴,也許法律裡面有限制技術,而這一個技術不qualify,這個時候其實是這一個辦法或者是要點應該要調整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單一個公司,然後你不是說只做這一個業務,還做別的,我會建議走「sandbox.org.tw」,這個是最簡單的,因為你做別的,他不care,他care的是你是否需要市政府或者是一個大學跟你合作有找到閒置場地跟一個閒置的可能,你可以apply的,不管是路燈或者是空氣盒子或者是車子,他會幫你媒合,這個是一件事。
像Mozilla的合作模式。
這個是比較輕量的組織。
這個當然是一個可能,我不是說一定要這樣,如果你對run協會或者是基金會有疑慮的話,就是要湊到300萬。
因此你的意思是,不管是剛剛講的「sandbox.org.tw」或者是中小企業處相關輔導的專案,又或者是SBIR,你都自動符合,這個時候你就不用特別去說服,因為本來就有一堆在鼓勵這一種公司的資源。
另外一個是你的章程寫得很清楚,也就是這一家公司一半的盈餘或者全部的盈餘,一定都會重新投入這一個社會使命,而這樣子又同時是社會企業,而且又是新公司。
閉鎖型公司的意思是,你可以用你的信用出資、勞務出資,根本不用丟錢進去也可以當股東,這個是一件事,這個跟協會就比較像。
協會是一個可能性,但另外一個是如果你還是想要拿投資人的錢,其實現在最適合的就是所謂有社會使命的閉鎖型公司,這個幾乎是專門為了這一件事設定的法律結構。
可能有一個基金會說幫政府在偏鄉教人讀書之類的,但是一邊還賣筆電,這個就有一點……
這家公司的業務不是只做這一個,還有做別的,從政府角度來講這個是比較大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如果你是一個想要做生態系的公司,你可以commit做出來的東西都再次投入社會使命等等,因為你的公司還有別的業務,但是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就不那麼純粹。
OK。這樣聽起來你對政府……既沒有協會、基金會,也沒有公司。
政府的好處當然是你證明公益性,也不是說現有的計畫。但壞處是如果去年沒有編這個預算,今年絕對編不起這一筆錢。
並不是做CSR部門。
我覺得還好。
是嗎?
……這個要募款,這個是很明顯的。
業師的案例式學習。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棒的team,那也可以。但你只能吸收這一、兩個技術,不可能每個都自己拿回來。
否則哪一天就是你家要maintain了。
就是慢慢在修。
現在有了,就是IPFS。
就算不挖礦,我們去做別的,像治癌症。而這一個機制並不明確。
場域我想沒有什麼問題,我們現在有一個專門幫助,像這樣子要測試新東西找場域的網站是叫做「sandbox.org.tw」,所以你上去丟你想做什麼,馬上就會有人幫你找場域,這個是最容易的。
這樣就不需要實證場域,因為是現成的,也就是台北市教育局。
這樣還不用自駕車,人家都幫你佈好了。
那時就會去國網,這個很明顯。我們政府有算力的地方就是這幾個。
確實,同意。
總之下面這一層你暫時先不管。
黑盒子。
這個是信任,你底下講的是資安,也就是你的spec,可以是可信任的,但是你的implementation,如果沒有自帶證明或者是沒有用什麼proof assistant跑過,可能實作的時候會跑掉。
所以IOTA Tangle有什麼性質嗎?有自帶證明嗎?就是類似這一類的東西嗎?
沒有,我沒有講protocol……物聯網裡面需要用到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地方,其實不多?
等於用比特幣引起他的興趣,以太坊他覺得可能可以用,發現有一些缺點,然後再跑到找到IOTA。像這樣的順序?
那一些就交給比特幣去做就好了。
你剛剛這一段就很好啊!
所以可能要等下一代才可以開始用。
這個我瞭解。
因為你用IOTA、Tangle的話,你不是靠買一堆ASIC……
對啊!我這邊就講說節省算力?
如果不是用能源算力、永續省錢來講,你用什麼來講?「IOTA清算比比特幣快」是這樣嗎?
然後呢?那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