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現在可以做這個決定嗎?第一項沒有問題,第一項是你們有這個需求,這個是很明確的。第二個呢?
所以你要,我們就幫忙,如果想一想如果不要或者是什麼,那就不要,所以你要哪一項就講清楚,不要覺得一定要跟財政部,金管會怎麼樣,沒有,要看你們的需求,我們不會主動召開,所以我們現在只是在討論,你們現在是有表達的機會。
應該是這樣講,先釐清一下,這個項目擇日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其實理論上、關係上是故宮提出需求,因為現在這整個系統重整,需要加進功能,因此想要解決什麼問題,藉這個跟唐鳳政委辦公室合作的機會,希望可以進行跨部會協調,其實順序是這樣子。
為何不等6月10日開會再處理?因為等於發開會通知、找人說明,一、兩個禮拜就過去,來不及,所以寫這個日期是這樣的意思,因此要請故宮幫忙想一下,搞不好上面這兩個我們想錯也不一定,有沒有一定會登報的?
我們先寫6月17日至21日,擇日召開跨部會的協調會議,這個是我們現在預判,我們大概在6月10日的協作會議,因為各種意見很發散,大家提出來不同的使用情境,會牽涉到其他部會的業務,像剛剛也有舉了兩個例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故宮現在可以確認有一、兩件,大概一定要跟其他部會處理,我們現在在6月10日以前,我們就可以先約6月17日至21日中間,同一天來專門討論,因為我們很篤定6月10日開完之後,遲早要處理的。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再往下。
你提到6月10日的討論會很分散,所以6月12日,像你剛剛講的那個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在6月12日最重要的,那一句話雖然是好意,但是在採購的流程應該要怎麼樣處理,這個應該是做得到。
從6月底開始那幾項,其實都是預想的,在情境順利情況下的時間點,如果有任何的變動,看那個時候的情況。不過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在決標前,相關的會議紀錄,因為牽涉到標案內容,應該予以保密,這大概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沒有關係,我想這樣子好了,在之前的會議全部都不會公開,看你們什麼時候決標,因為有提到決標的日期現在還不知道,搞不好第一次流標沒有人知道,決標往後延。
等一下,這裡講的說明表是6月12日那一天才會決定,也就是第2項。剛剛方科長的意思,我大概瞭解了,因為6月12日的那一些結論,那邊會決定相當程度可能故宮會進到未來的標案當中,這個當然是在決標前,這一定是要討論的。
我們現在講會議紀錄是6月10日,我們看一下。
這一頁有沒有其他的?
我們的會議紀錄第4項,本來是6月底會議紀錄上網公開,我們就寫「決標後」公告,就是在那之後,這樣可以嗎?
沒有錯,所以這一點也要跟你們確認,到底採購的內容、合約的關係比我們清楚,這個我們不用過問,所以要等到決標之後再公開,這個也可以,因為這個對你們來講是最安全的。
確認一下,如果我們在9月跟11月,這個時程不是很確定,像我講如果是測試的協作會議,變成8月或者是10月,這個也無所謂,就是在招標的過程,等於是在實作的過程中納入,這個有問題嗎?
基本上這個是我們昨天準備的內容,我們就一頁頁來看有沒有要確認的事情或者是釐清。這個有沒有問題?
請馬克先開始。
最近有新聞,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方式?
這個時機不是那麼適合,另外,我剛剛有跟蕭主任提了,電鍋應該要跟大同公司用買的比較好。
如果防疫松要請總統頒獎的話……合影的時候,團隊的手上會拿電鍋嗎?
不管是防疫或者是其他的政策,或者是像剛剛講三倍券推動的過程中,不管數位的技術或者是應用的比例有多高或者是發展到什麼程度,你最後還是要回到照顧沒有能力參加或者是沒有辦法參加,又或者是不願意參加的那些人,就像隊伍很長,不管前面的人走到哪裡,還是要確保所有的人可以跟上隊伍,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好的提醒。
你可以把數字出來讓我們畫一樣表格?這可以等一下釐清,先看協作會議相關的人員。
國中也是把學校分四種嗎?也是十八。不足十八班叫做小校嗎?
12所人力?
全國幾間特大校?
53人算法一樣?
691是樂觀預估,但就算有缺,為了用人彈性,需求可能起伏,教學現場能還是不會聘專職,還是用非本科的人填上這個缺。
要想一下協作會議誰要講這個,你剛講的是教師團體以及校長團體得到的?小桌長這邊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覺得這公開很合理。
請國教署幫忙順一下這個邏輯,協作會議上一定會邀請多元觀點的人來,現在只是沙盤推演,屆時可能出現的討論,如果有講錯的就糾正我們。那個人員預估不能公開嗎?
聽起來理由都是在教學現場困難這個帽子下,地方政府會說有員額限制沒辦法,學校也覺得需求不穩定不能聘專任,因為要保持彈性,只能用中高級或語支人員。所以我聽起來,加上師資司也承認這些本科那些四年的也很專業,所以專業不是排除他們的理由,一定是用現場困難做理由,對嗎?
我嘗試站在他們立場來問,第一個你明明有缺,你也承認我很專業,但卻不讓那些人有落日而排擠我的權利,第二個明明政府也算出這些缺,但本科學生可能會覺得前途茫茫,很不穩定,政府又說這個缺可能教不到,如果他這樣問,你怎麼回答?
照他那樣講,我即便打五折,我站在本科學生立場,我有七百多個缺,我打個五折三百多個缺,還是有專職人力需求啊,為什麼不能優先保障我?為什麼要用取得閩南語教師證、中高級檢定跟語支人員?
已經滿額狀況這個國教署不容易掌握?
學校總量是誰來決定?
我們要聽的就是那個管控,因為我們很重視的是所謂教學現場,你剛說學校會管控,管控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但2022年要念高中的都出生了,我應該知道到時候會有多少高中生?
這是最樂觀方式預估。那代表這是天花板。只會少不會多,那會讓你減少的有哪些因素?
如果國中有十八班就算一個人,三十六班就兩人,五十四以上就三人。高中53人也對嗎?算法一樣嗎?
這是有可能實現。如果本科畢業後就可以去擔任專職的,是最優先資格。
我要問的就是這個,本科這群人真正有機會的,就是中大型的國高中。因為中小型的根本不會聘。那國教署可以說預估需求在國高中分別是多少?
我現在要講的是中小規模的,這個是不是事實?如果中小規模時數不夠,不會去找閩南語專任。
閩南語教師證,一個是中高級,語支人員。
中小規模的國中跟高中,實際上採行做法不會是聘專任閩南語教師,會做的是找第二專長的閩南語教師證,或者是語支人員?
就是上次講的3-2。
這個上次師資司有講,但要跟你們確認,也就是說,即便這些本科學生想要爭取這個機會,教育部也鼓勵大家聘任專任閩南語師資,但教學現場實際上不會這麼做,因為時數跟缺額的考量,這是現實嗎?即便法規落日,中小規模的學校,還是會用加註的人,或語支人員來教。他是不是做不到專任?
這時候學校會做什麼事?如果我是中小規模的學校,我不去聘專任,我怎麼處理這缺口問題?
所以是國高中。然後國教署說需求可能浮動對不對,雖然是必修,但是是多種選一種,如果選閩南語的人少,需求就降低。
那為什麼會有浮動?
他在大的學校,即便專職教閩南語,時數也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