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原因,我覺得比特幣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是一個實驗性的想法,但如果真的付我比特幣的話,中間沒有跨國銀行的轉帳匯兌,沒有匯差的問題,我也不用等兩、三天才入帳,但是事實上大一點的公司都不願意用比特幣付—在目前的狀況—我真正領比較多的錢,都不是領比特幣。
對,他們沒有辦法付比特幣。
我要求的是比特幣,但是大一點的公司都沒有辦法用比特幣記帳,像牛津出版社直接說「我們的記帳系統只有英鎊,你用別的幣別也沒有」,所以就是以簽約那一天,比特幣對英鎊多少錢,就是以那個來當作後面的計算。
對,還有 牛津大學出版社顧問,其實有很多家,我越到後面跟聘僱我的人說我感興趣就這幾個題目,如果願意支持就支持;不願意的話,我也不會做你的題目。但是我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可能比較難跟客戶這樣講,是到後面才這樣。
其實有當過滿多次顧問。
是啊!
其實沒有賺很多錢,大部分是確定我繼續做這種開放源碼、分享出給大家都可以做的事,但是還是有人願意付我錢,我就可以一直養自己,又不用特別迎合老闆,所以那時候就退休了。
大概都是。
他們二十五歲左右,是賀元跟薛曉嵐。
當時跟兩個朋友一起合資,開了一家軟體公司,叫做「資訊人」,它本來是一家出版社,我本來幫這個出版社寫稿,當時還不是合夥人,但是後來解散重組變成公司,當時我加入成為合夥人。
對,大概十四歲的時候開始參加創業活動,真正把學業放下來,專心開公司是十五、十六歲。
對啊!就跟平常一樣。
以目前魏氏成人智力量表沒有辦法測。
我不知道,測驗的效度只到這裡。
對,可是你說多少,那都不是真的。
對啊!因為其實不管小時候做的測驗或者是成年做,成年後做過兩次。其實像成年的測驗,分數到160以上是沒有辦法測的,所以其實我每次測,都是說這個測驗沒有準確度。
沒有耶!我覺得這個就是訛傳,我覺得「180」這個跟身高混在一起。
小時候當然做過。
他數學上進度比我快很多。
他非常小就學數學。
四歲。
我會在螢幕上出現一條數線,從0到1,然後這邊會冒出一個氣球,這個氣球後面是一個分數,好比像是如果這邊是1/2位置的話,這邊可能是3/5之類的,所以玩的人要輸入好比1/2,這邊就會射一個飛鏢到這裡來,就知道比1/2多,如果輸入3/4的話,可能就到這裡來,就知道比3/4,一直試到那個分數所在的位置為止,那個氣球就會破掉,就這樣子,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
就八歲的時候。
是。
大概八歲的時候。
對。
七歲的時候,其實當時因為我父親本來很關注我的教育,所以我們就會一直看書,他當時的興趣、嗜好是將所有他自己可支配的收入都拿來買書,所以我們家每幾天都會有新的書,他後來覺得很有趣,他自己來得及看以前,我就會先把它看完,但是我七歲的時候是看不懂的,所以很少數碰到看得懂的是數學跟哲學,這個不依賴外面的經驗,像他講社會學或選舉,我沒有出過門,我根本不可能瞭解,但是他講抽象的東西我可以瞭解,像幾何原本這一些,當時我就會跟我父親討論。
七歲應該還算是小朋友(笑)。
七歲算少年嗎?
對,這兩個毫無關係。
是有被起伏幾次,大概三、四次。
但是那一次好像是被絆倒,也不一定是被霸凌或者是被打,其實當時一長段時間…
對,有那一次。
一個是因為資優班,同學競爭非常強,我可能比較早熟,所以很容易冒名奇妙就考第一名或莫名其妙就受到老師很多的欽言有佳或指定當班長這一些等,我當時坦白來講也不太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所以當同學表達出羨慕或嫉妒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沒有當一回事,為什麼你們要當一回事,可能這樣的態度可能更加惹怒對方,所以我覺得雙方都有一些就是要調整的。
我不去學校的事是十四、十五歲的事,和八歲那個是有六年的距離,毫無關聯。
那是八歲的事情。
完全沒有關係耶!
是這樣。
對,然後互動的時候,人就要在旁邊。
當然會有任何問題,跟我剛剛說的會有一些空間,好比這幾隻處得來就住在一起,處不來就住另外一個房間。
同伴動物,謝謝。
也不能說養,就是一起住吧!目前兩隻狗跟七隻貓,大概九隻動物。
對,那是另一半的事情。
對,是這樣子。
對,我想是這樣,本來一個巴掌拍不響,我當然有我不理性的部分,他當然也有他感性的部分,但是重點還是在,因為我從小有記憶開始,我心臟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為這樣的干系,所以我小時候只要一生氣或激動就會昏倒,而從小就是這樣,整個臉會變紫色,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我從有記憶開始,就沒有生氣或激動的記憶,因為當時我是昏倒、記不得的。
(搖頭)。
比較少。
其實我從記憶開始就不會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