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謝謝說明。
謝謝,所以聽起來是每一個獎項之間都會有差異,而且按照他的差異,這一個獎項也許是某一個部會,另外一個獎項可能會比較是請另外一個部會幫忙?
我只是想說「新創潛力獎」跟「社會經濟獎」兩個是確定要點裡面會有的?這兩個大概的差異是什麼,可以請您(勞動力發展署主任)先說明嗎?或者是想要獎勵不同階段或性質的公司?
關於勞動部發展的創新獎勵作業要點,因為目前沒有公開資訊,勞動部的朋友(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可以簡略多說明一下。
好,如果就這樣子的話,這個報告就到這邊。我們就繼續。
另外一個,在給出問卷的時候有無給問卷的填答人一個選項是匿名之後公開或者是具名公開,當時經濟部覺得這個考量可能比滾動式的問卷考量多一些,所以未來要更精確研擬之後才能夠知道哪一些部分可以匿名之後公開,我記憶是這樣子,有沒有新的?還是這樣子?
我上一次開會有兩個具體的詢問,一個是這一次問卷裡面有無滾動的部分,有沒有一個填答的選項是問還有沒有哪一些我們還沒有碰過的人,上一次經濟部的人說這一次還沒有,下一次可以列入參考,還是這樣嗎?
非常感謝,有其他部會的朋友對這個有其他看法嗎?
一開始請經濟部報告,謝謝。
另外,我們上次開會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現在就是社會企業月了,我們在社會企業月裡面,勞動部有哪一些規劃、哪一些部分有可能是經濟部或者是其他的朋友幫忙的,就會請勞動部來分享,大概是這樣子。
一件事情是我們上一次在聯繫會議的時候有講到關於社會企業立法政策,不管叫「共益」還是「B corp」還是別的名稱,其實之前經濟部、勞動部都有做一些研擬的工作,所以這一個工作跟我們目前商業司全盤檢討公司法的工作,有沒有可能有一些聯繫或者是可以分開來看待,這個是我想要聽大家的,因為各位已經做了很多的功課。
我們快速go through一下今天的議程,今天其實是兩件不太一樣的事情:
在修改的過程中,如果各位覺得我們在修改中的逐字稿,你們部會別的同仁意見的話,也歡迎把那個連結繼續連出去,也就是行政院內部的話,大家都可以看、可以改,十天之後再公開,如果覺得裡面有某些會被過大放大或什麼之類的話,都可以拿掉,好,大概是這樣子,謝謝大家。
今天的紀錄原則跟大家說明一下,因為我們在上一次開會的時候有請一位速錄師來,在上一次勞動部跟經濟部都有來的會議,我們有留下完整的紀錄,事後也有提供給大家,十天之後有公開,今天速錄師剛好有事,沒有辦法來,所以這一個錄音機算是代表她,是有錄音,但是不會錄到各位的臉;同樣的,我們會請她儘快製作完逐字稿,然後錄音檔就會刪掉,同樣逐字稿在那一天算起來之後十天之內都可以修改,修改完之後就公開。
今天會議到這邊,謝謝大家。
第三個,希望他們事先透過e-mail或其他適當方式,討論如何產生副召集人及是否需要工作分組,如果他們需要討論任何特定議題,在第1次會議的時候就提出來討論的話,大家也可以先自由討論決定,大概是這樣。
第二個,現在還在詢問院長的時間中,我可以的時間是這三個;但即使院長這三個時間都可以,也不一定相關部會的次長都會來,所以即使不能來的次長,可能也要蒐集一下他的聯繫資訊。例如大家都選了那位次長擔任導師,但是那位次長不能出席會議,這樣就要交換一些聯絡方式,這個是事後的連絡方式。
第一個,會有自選導師,委員可以從第1位列到第15位,都沒有問題,我們會根據這個來決定第一次邀請的出席部會次長。
其他還有沒有別的?如果沒有的話,其實會議就到這邊,我在收到那一封跟大家打招呼的信件之後,就會把逐字稿當作第一份文件先給大家,就按照大家討論到的,具體問三件事:
教育部預擬回應稿裡提到青諮會的公告方式,是不是需要稍微改一下?有關青諮會的設置要點,在行政院網站,按右上角的「任務編組」,然後看到第54號的任務編組,可以製作一個連結,連回教育部青年署的「yda.gov.tw」,只是行政院這邊還是有個任務編組的網站連結。
跟資訊處講的事情,是你們教育科學文化處會做的嗎?
麻煩告訴我,我們這裡也會有一個專門處理這項事務的朋友,行政事務的工作,就由這兩位朋友來處理。
之後會有一個固定的窗口來負責這個業務?
只要是由機關擔任本院任務編組的幕僚工作的話,就連回該部會建置的專屬網頁。
這樣很好,可以掛進教育部青年署的網址。
目前本院網站好像只有「政委督導及跨部會政策」,這個是「任務編組」就……(笑)。
理論上是拉到院級,不同的是可以從公開的管道來看到這一個程序,可以從「ey.gov.tw」。
青年發展署是幕僚單位,但是理論上這個是院級組織,所以你的公告,是公告要點本身,還是對於青諮會的各種相關事項,比如網站上有一個看起來像是院級的網站,會不會比較好?
你們放在青年署的網站?
所以議程上還有沒有別的?我有看到回應稿,這一份回應稿看起來很四平八穩,沒有什麼地雷,有什麼需要討論的部分?(笑)
我想也不用,等於是一個半小時可以解決。我再問院長看看,能不能撥出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時間,這樣子應該還好。
接著就不一定是分組,而是分議題,會議現場會有某一位部會次長先對那一組做簡報嗎?
我們剛才的決議是,有關是否有工作分組及分組方式,要先以問卷調查,因此司儀要先唸一下問卷調查的結論。
接著是司儀,是由教育部這邊負責嗎?
如果到11月20日,那就還有三個星期,我覺得他們對於推舉的方式,不管是線上投票或者是什麼的,可能那時候都已經推舉完了,我們要盡可能讓他們完成到一個程度。
推舉的話,我會希望委員來開會以前,已對於推舉程序大致有一個共識,我覺得這一件事不一定要卡在10分鐘內把它完成。
自我介紹,他們也可以考慮用預錄…。沒有啦!(笑)
接下來要頒發聘書,那就一定要院長,沒有辦法。
完全同意,所以這一段,就要考慮消失了嗎?
可以先問一下徐發言人,這三個時間哪一天比較有空,幫忙介紹一下行政院的業務。如果他剛好沒有空的話,看可不可以幫我們錄一段影片;如果他也沒有辦法錄影片的話,這一段就跳過。聽起來是這樣的意思?
如果預錄,就會事先看過。
如果不行的話,可以考量問問看徐發言人是否願意預錄。
我覺得若由徐發言人介紹,應該也會很精彩(笑)。
最簡單的就是我問一下院長機要,等我一下(線上詢問院長機要),如果我們沒有在這一些時間約到,就要等到我12月中旬回來,而且可能要等時差調過後再開會。
這樣子大概就會有困難。可能會來不及。
如果院長不能來,可以嗎?
對我來講,如果要假日的話,我只有11月13日、19日、20日這三天可以用,如果要傍晚的話就多一些,但是我沒有很喜歡傍晚開會,尤其一天要開三個會的情況下,傍晚再開會會受不了,所以我想我剛剛給了三個時間,三個時間都是全天,理論上要問院長,可能這三個時間,他挑一個或者是兩個,時間一確定,就告訴青諮會委員,好嗎?
我們就進入具體的時間,我11月25日公假自費出國,到12月11日才回來,所以如果我們考慮到這一件事已經拖很久的話,我希望出國前開第一次,因為這樣子聽起來第一次會議並不是實質議題的討論,而是比較程序性的會議。目前看起來青年好像白天都要上班或上學,我們需要挑在下班時間之類的嗎?
這個方式我記得第一屆及第二屆青顧團都是這樣子,就是他們有這個權利去出席相關部會的會議,而且青諮會設置要點裡面也有,所以我們當然也會這樣子做。
自選導師就是選擇合作的部會,他如果勾經濟部,他就要講說裡面有哪一些議題是他覺得感興趣的,這樣子我們盤點一次收回來的問卷,就知道要誰比較好;例如某一個選擇經濟部的委員,第1次由次長出現來跟他們實際說明,而如果有高達1/3的委員都想要聽這個政策,就可以優先考量。如果該部會沒有人選的話,我們就不用邀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