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臺灣沒有什麼疫情。
臺灣比較容易,但是全球募資比較不容易。
當然會。
對,我剛剛看到的UI card已經滿完整的。
理解。你的3D沒有要從頭寫吧,有很多開放原始碼的套件,人家都寫好八成了,你只要稍微改一下就可以了,對不對?所以應該不是從頭寫?
所以群募換不到實體紙牌,只能換數位的?這個跟一般的邏輯有一點不一樣,一般是說至少給紙本當紀念。
理解。所以你剛剛說不外包的意思是?
希望可以執行規則的這一套軟體,我們也知道越複雜,要設計這個軟體的成本越高,如果是最簡單的話,這個軟體也許比較容易開發出來等等,但是就像你剛剛講的,我們要把每一個補充包測試或者怎麼樣的,其實在軟體上的費用絕對超過印刷的費用,我剛剛說軟體比較便宜,就是建立在open sorce上的,但是這邊顯然是不會自己執行效果的才算模擬器。
理解。總之歸納一下,像手動要移動排是比較累的。
這個我很熟。
OK,不過這個當然要類似投入像MTGO的開發資源,而且試了好幾次才成功,所以為什麼你們可以一次就成功?我也不知道。
還有另外一個。
你是說像Apprentice這種?
為什麼?有什麼好處?
但是只用在交易上,你沒有用在遊戲環境,你的遊戲環境為什麼不能用現成的?
對,這些我都很熟。
是這樣嗎?但是網路上有非常多鏈排的軟體。
為什麼?
你要的話,資金就很大了。
你們有沒有紙本的版本?
我覺得一開始的想法很好,希望大家不要特別去分做法,但是誘因是你的加盟店跟一直保持一致上,因為一旦不一致了,分支出去的成本,像你剛剛講程式碼不公開還是很低的,並不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就可以分支出去了。
但是我有你的SDG,即使你的程式碼並不是公開的,因為後面是用hyper lecture,我自己去用hyper lecture模擬出類似的節點程式是一點都不困難的事情,現在非常多人有這樣的開發能力,所以其實你也很難透過原始碼的不公開來鎖住加盟店主,因為坦白來講這個是一個一般人都可以使用的技術,這個比起實際去印卡牌的技術還要通行,就是網路上找一找都有了。
你把最困難的部分,也就是人組織起來已經做完了,等於再發明一個遊戲是比你稍微簡單一點,但是就可以直接取得你的玩家。
我只是想要知道的是如果這個加盟店主比你們更紅的另外一個遊戲出現的時候有多大的自由度而已,並不是批評你們的意思。
沒有授權是因為你的這些圖形跟這些有著作權,或者其實因為並沒有把程式碼交給他,或者是給他一個黑盒子而已?
如果幾個加盟店主決定再也不要接受上游的指揮了,自己分支出去,你們當然也是無所謂的?
所以其實玩家在你的系統裡面不能自由交易卡片,必須透過加盟店主?
瞭解,不過criptal heroes就像DAPP一樣,你要需要先加入以太坊生態系在能玩,所以你們的遊戲也是打算這樣子。
理解,非常感謝。
接下來就是國際盃了。
對,甚至你在聯邦裡面,不同的州政府都發不同的kit,也是不同的公司做的,就比較需要這個東西,臺灣因為太小了,而且我們可能一直走不到大規模的社區傳播,所以就好像還好。
目前比較大的概率用不到,看起來臺灣也用不到,但是全世界有很多用得到的人。
這是一個蠻好的場景。
理解。你的意思是直接把區塊鏈功能晶片,放到未來在家快篩的機器裡去?
分散式的快篩,也不會那麼快開發出來,現在可能只是先想一下那個場景。
這個會有一個先決的技術要先出來,就是每個人在家自己做的快篩,這樣這個技術忽然變得有用。如果後來是要所有的人先把檢體收起來,因為那個是在一個地方記錄資料,根本不需要區塊鏈。
你剛剛講的身份識別這個,我覺得還是要等類似像T-FIDO這種東西更普及,就是大家對這個UX都很熟悉,很熟悉之後抽換後面的技術,不需要細節,只需要現在可以有好幾個persona,也就是有好幾個身分、馬甲,從UX的角度來看只是多生出馬甲的能力,但是生出的flow並沒有跟T-FIDO有差別,我覺得只有到那個層級你才能推,不然你現在等於要同時說服他三件事,一個是實體卡跑到手機裡面,第二個是選擇性驗證,然後對方才可以分辨,第三個才是馬甲的部分,不然我覺得你們的成本很高。
我是覺得大概有兩個:一個是剛剛講的,那一種跨國的情況,像金融沙盒也有跨國匯款,或者是雙方互相換投資的基金之類的,就是這一種類似的東西,其實放在鏈上解決大家彼此的不相信,繼續發展下去,就把swift換掉,這個還是成立的,也就是大家知道區塊鏈幾乎唯一不用特別說服人就會同意的用法。
那是很成立,那個沒有問題。
我現在都講帳本了。
所以social ISD的好處是你可以證明滿18歲,但是不test別的東西,也不會去夜店給政府知道的狀況,雖然現在有其必要,但是並不是總有其必要,這個我們也可以一起想一下,我們的新創叫做RxC,最近也可以出中文書,可以一起想這個部分,我覺得很有意思。
可以有很多的筆名。
我們就是想要擴充這樣的概念,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node,每一個人可以隨時下線,都可以隨時node,因為是手機,所以不可能隨時都去跑node,但是只要朋友一有需要,你就可以attacks那個人之前跟我同時出現在某個地方的人,可以之前去那邊,但又不需要reveal我自己的資料。只是在怎麼樣的情境裡面,大家比較願意自動自發來用這個東西,DID的特色是政府不能強迫你用DID,否則就跟傳統的PKI沒有什麼兩樣了。
像微軟那邊,我跟他們的技術長辦公室的一個叫做Glen Weyl也有一起創業,我們在做的其中一個是ISD,因為ISD的好處是,它是一種DID,但是它的認證不是透過單一的系統,而是透過有一點像HTC之前的Exodus,你如果密碼忘記的話,你的朋友可以幫你拼回來的概念,那就是social recovery。
我們剛剛講的,是要有互不信任的寫入者,這個你們寫的東西才有意義。
這我理解。等於是兩個中間的一個折衷,謝謝貢獻。
目前內政部提供每天下載撤銷清單,也就是現行自然人憑證的做法,表示失效的憑證還是可以用個幾小時。
自然人憑證部分,因為還是要插卡、有比較長的密碼,而且那個是選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要開的。我覺得因為很刻意把自然人憑證弄成比較麻煩,我不會覺得是大家的首選,主要還是會像T-FIDO,也就是一次綁到手機。你如果這樣走的話,剛剛講的虛擬健保卡、T-FIDO是一樣的,都是用手機的安全晶片,然後用生物認證一次,我覺得還好,應該不至於我們把生態系破壞掉的狀態。
這個就是為何像現在歐盟那邊用藍牙的,在單一的管轄領域這個意義不大,但是到第二個,意義就變成非常大。
主要是我剛剛講的跨國的狀態,至少有兩個管轄領域運用的話,就可以用這一套技術,變得很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