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我們稱為「先發散再收斂」的概念,暫定讓新一代健保卡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初步先預估這三個階段,即是三場會議的規模。
也補充,當然不是所有民間提出的意見一定照單全收,但是讓大家知道目前的規劃主要是依據前面貢獻出來的經驗,若有無法參採處說明原因。
最後第三階段,當真的有了一個版本出來後,再次回到讓更多的民眾進來的場合,重新檢視我們比較具體的方案,是不是有解答一開始各界所提出來需要我們在規劃時可以幫他們解決的問題。
接著就進入第二階段,當瞭解掌握大原則後,再收斂回來處理細部問題、流程面問題、成本面問題等等,進行細部規劃討論,這階段可能就會聚焦找相關領域的專家或角色,會是比較focus特定主題的討論。
我們可以想成三個階段,一開始在剛開始初期研擬的時候,我們就先找政府外的人,瞭解民間大概怎麼想這個問題,是在一開始就有一個比較廣泛蒐集意見、讓多方利害關係人進來的討論,先瞭解大家在意的是什麼事,以這些大家會介意的事情、大家討論最關注的點、希望新政策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就形成後續我們做研議規劃時的原則guideline。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跟政委辦的討論之後,目前先討論出來,先不要管協作會議這種名詞,我的認知就是:新一代健保卡的議題,討論架構上,其實就是個單純的:「先發散再收斂」的架構(畫白板)。
目前的討論是要引入民間參與,跟政府內習慣的討論模式不一樣,過去政府內很習慣在部內認真自己的同仁做規劃,產生出一個方案之後,再請專家等來看;而這次引入民間參與的差異是,希望在「一開始」,還在設計階段的時候,我們不見得手上已經有一個嚴謹版本的初步想法,在構成想法的階段就先拋出去,讓民眾的聲音可以先聽到,了解民眾的想法先,然後再做後續研議,因此整個規劃讓民眾的聲音進來的時間點是大幅度的往前移。以上是我理解,所謂這次要引進民間參與機制,重大差異是在這裡。
接下來是規劃的部分,因為政委辦習慣開會畫白板,請容我也借用白板畫一下。
所以從5月8日那一次的會議到今天為止中間過了一個半月,中間碰了三次面有三次的會議,分別是5月17日、6月4日及昨天6月20日的會議。其中一場,是政委辦至署內分享整體協作概念,也在政委辦的協助之下邀請了財政部,他們有做過類似的案例,也辦過三次的協作會議處理報稅的議題等等,還有一次是組內拜訪PDIS,最近一次則是政委辦來署內。時程的部分幫大家回憶一下,中間的過程是這樣子。這邊也先謝謝政委辦,就我所知,過去沒有一個議題是一次動用這麼多政委辦的人力的,先說感謝。
這邊先暫停一下,不確定大家是不是都理解,我補充一個名詞,大家常常聽到「政委辦」或「PDIS」,這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就我的認知是PDIS是政委辦內部有個組織,專門協助各個部會處理不同議題做討論、主持、規劃等等,這個政委辦裡面的組織叫做「PDIS」,關係大概是這樣。
接著署內也找了國發會、科技部等等,在署內開過一次會議之後,因為這一次的交辦是主委請政委辦協助,所以在5月8日的時候,一樣在這個內廂會議室,署長、副署長及政委都在,進行政委辦與健保署的第一次討論,在那一次的會議上,政委有建議,既然要「引薦民間參與機制」,請我們先透過其他部會的案例去瞭解一下,同時也請政委辦的PDIS同仁進場開始協助,所以大家看到之前會議只有怡君高分、葉寧參事,但現在政委辦PDIS的芳睿、雨蒼等等很多位也陸續進場開始協助。
時程部分,幫大家做個回憶,緣起是4月10日的會議,在國發會的審查時針對新一代健保卡的規劃,會議第三個決議是要請行政院公共空間創新小組(PDIS)協助健保署引進民間參與討論的機制,一切的源頭是從這邊開始的。
我知道在座許多位都有follow這件事的歷程,以下內容如果是你已經很熟悉的話,拜託大家先有耐心hold一下,或先休息一下囉。
我前情提要分兩大部分,有關這一段期間做了什麼事,也就是時程的角度來講,第二大部分是經過會議等等,我們目前生出來大架構的規劃,大概是如何。
葉寧參事昨天有請我在這場做些前情提要,先說一下,這段期間忙的是健保署及政委辦,先說辛苦各位,作為介於政委辦與健保署兩方的橋樑角色,我這邊就幫忙把這段期間發生過哪些事情統整報告一下。報告後,就我所知今天會議的定位是:聽聽署內、政委辦的意見,因為之前是組長跟PDIS討論,政委、副署長不在場,所以兩位長官有沒有意見要提出來交流或解惑的,都請盡量提出。
我在這邊先確認一下今天在場的角色,這邊是健保署、這邊是政委辦,另外還有一直在本案陪伴我們的國發會及巧菁參議。
例如,我也在想CBD這案,也可以是我們跟提案人碰面的時候政委辦在場、做第三方緩衝主持,或者是相關會議資料可以請政委辦以第三方角度幫忙看......我覺得這個也是一種合作的模式。因此,附議致翔所說的,未來可以鼓勵大家,思考比較彈性多元的合作模式。
整套協作會議複製成本是高的,且誠實說是不是每個議題都合適用這一套方式操作?我是持問號的。或許是可以在處理的過程中,融入部分的開放元素,而非本選上就要100%整套目前協作SOP做下去。
接續致翔所講的,我是認為未來PDIS跟部會的互動形式可以更多元。
不要這樣啊。
另外,因為我們一直覺得,值得擴大討論的議題不是只有Join平台上的案件,雖然政委辦有說過各部會可以自提Join之外的議題,但在場的各位也很清楚,雖然可以部會自提非Join案件,但是自提的量是相當低的。故有一個給國發會的建議是,國發會目前每月提出來的候選案件清單還是base在「Join」平台上,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國發會在提議案件候選名單時,案源可以擴大?
所以,第一個是給政委辦的建議,現在是一個部會原則上一個月最多辦理一案,那有沒有考慮過未來是以「不連續辦理」為原則?也就是部會不要連續,也就是每個月都會有,一個月若有被選上,就休息一個月,隔一個月再有可能被選。我們想要提是不是有可能未來可以加上這個條件?
本部PO team的想法是,誠實說本部中選率很高,我們很樂意在有合適的議題時進行協作,也樂意在非Join案件自己主動爭取來做,但是目前案量真多有一點多,除了「Join」上的量之外,還有自提的案子,同步在進行。
臨時動議我們想提兩個建議:一個是給政委辦的建議、一個是給國發會的建議。
先幫部內PO team提兩個建議……現在是不是臨時動議的部分了?
雖然是未成案的議題,但是我們部PO的立場是不論是否有協作,本案都要回覆,只是到底是不是要用協作會議的方式,容我們回部內再討論。
我們可以之後跟政委辦確認。
總結:我們非常鼓勵大家投給農委會自提的案件,至於我們部的兩個案件裡面,如果需要選擇一個的話,可能是後面CBD的這一案比醫檢師的合適。
我們自己評估顯然兩方,政府方跟民間方就流程的認知有一些落差,還有對於事實認定的掌握:是不是這類產品可以進入國內,的確有落差需要做一些弭平,若要開協作會議重點可能要放在這部分的對焦與釐清。
CBD案的狀況,這是未成案的案件,這個案子其實是在去年的時候就曾經提案過,希望國內可以合法使用CBD做特殊情況的醫療使用,像帕金森氏症等。這個案子的主責是部內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年有回應說可以用一個特別專案進口方式來處理,但去年回完今年又有提案的原因是,病友要採用這一個方法做下去的時候,發現路其實沒有通,有很多的關卡並不像本部去年所回應的可以順暢進行,所以雖然講有路,但是實際上操作完之後是沒有路的狀況。
醫檢師是跟勞動條件相關,這一個案子立委有在關心,目前尚無跨部會需要處理的部分,而是跨部內的醫事司跟健保署,暫定7月份會再邀相關的團體討論,目前傾向由部內處理。
國發會提到候選的是「三加一」題,三題是已經成案或快成案,有一題是未成案的,這四題的「三加一」裡面與本部相關的有兩題,分別是第一個跟最後一個,第一個已成案的案子跟「醫檢師」相關,最後一案則跟「CBD」相關。我先講一下結論,如果需要選擇的話,我們認為比較合適的是後面的CBD的案子。
我們的狀況跟教育部一樣,希望兩案併回,有跟PO討論回應時程,以上。
這部分我沒有辦法代表署內回答,容我回去問署內。
我的認知是有在思考是不是可透過研究案來做更多的蒐集,但尚未定案。
未來會再持續看各界對於這一個議題的看法或其他的關注,然後再做審慎評估,目前的狀態是這樣子,並希望本案可以解除列管。
這一個案子的主責在國民健康署,完整業務單位寫的內容放在sli.do上,有興趣可以看,最後一段的重點:因為這一次的案子,最主要糾結點在於放寬人工生殖適用對象是不是符合兒童最佳利益,署內的想法是國內社會文化及風俗民情等,尚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社會共識,所以署內目前還是建議維持現行的政策,也就是不參採這個提案。
所以是否100%尊重業務單位的回應內容不介入?我個人是覺得,仍是需要一個協助弭平上述gap,或者是說協助的角色,去做一些處理。剛好看到這個slido意見,因此提一點自己的想法,也看看PDIS或者是其他部會的PO有什麼樣的經驗,看這樣的情況怎麼處理,想聽大家的想法,以上。
補充說明,有時不只是意願,不想處理;有時也是我們不習慣、不知道開完協作會議後的內容如何跟原本的政策銜接。
理論上應該是要尊重,但若碰到開完之後寫正式回應,完全未提及協作會議的內容,該怎麼處理呢?協作會議的意見即使未被採納,那是否至少不採納的原因要被寫出?關於協作會議後回歸部會回應時若有發生gap時,這個gap該怎麼處理?
這純粹是一個想法分享,也不知道各個PO如何看到這個事情,剛剛有slido上提到有「協作回應要尊重機關處理」,這個部分我有點糾結。
謝謝大家投票給我(笑)。
背景上就我所知,PDIS一直有提及希望「Join」平台的案件之外,還有更多非「Join」平台的案件部會能自己提出,在這個背景下,有三個我認為此案合適協作的原因:第一個,這個議題在滿政策前期,所以討論的方向跟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第二個,健保卡跟全臺灣的民眾都相關;第三個,也牽涉到跨部會,這個議題本來在國發會審查、科技部等也有關,同時也有跟財政部做一些意見交流,他們也覺得未來的報稅,健保卡做的改變,報稅也會有一些調整等等,基於上述原因覺得合適協作,再請大家多多投給我們,拜託。
這個議題比較大,所以沒有期待一次完成,可能是系列的協作會議,會開幾場還不確定,但預定6月份會有第一次,所以在這邊就提出來。
過去有做一些民意調查,有接近20%的民眾,他們對於數位憑證是有興趣的、願意嘗試的,經過討論,我們健保署內或許可以用協作會議的方式來瞭解民眾、不同利害關係人考量的面向是哪些,什麼樣的行動憑證模式是合適的。
同時,國發會也認為應該要納入更多民眾的聲音,我們部接受到國發會以上的指示方向後,因此從4月10日到今天,過去一、兩個月我們有拜訪過政委,署長、副署長都有來討論過,到底該怎麼繼續進行這個新一代健保卡的規劃。
主題是我們國家關於新一代健保卡的規劃,我們的健保署一直有在規劃把健保卡升級,也寫了計畫,希望將原本的實體卡再換成一張有更多功能、功效的實體卡片。這個計畫行政院交由國發會來審查計畫,國發會主委於4月20日審查時,有提到是不是有更前瞻的規劃,像現在很多人是用手機,是不是有可能針對那一些想要做比較前瞻使用的人,讓健保卡也有數位憑證化、完全無卡化的選項。就像高鐵可以沒有紙本票,直接用手機一樣,健保卡是否應有數位憑證這類更前瞻的新規劃。
我們在sli.do上有提到我們有一個「非Join平台」的案件,我們非常希望可以納入協作,所以拜託大家可以投給我們,詳細的資料在sli.do上有。
因此除了財政部之外,有沒有其他的單位可以跟我們提點一下?
我們同仁先前有特別請教過財政部,所以是特別想瞭解非財政部以外的其他幾個單位的狀況。因為我們部最近有在思考想要開始建立所屬機關的PO,但是要處理到什麼程度,其實還有一點難拿捏。slido上兩個問題是搭配著,我們想要建立署的PO,也因此想要為了建立署PO去培訓,想先聽聽看其他部會的經驗與建議,會對我們執行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