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關於師生比的部分,更大的層次是整體托育人員的待遇,除了師生比之外,還有薪資等等,所以這個議題在協作會議上是開更大的面向來作討論。
監視器這一個案子,大家有的共識是信任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但要減少兒虐事件的發生,監視器有沒有辦法達到這個效果?與會者的共識是可能反而會破壞信任,而且即使你裝了,不可能每一個角落都裝,所以要做還是會做,雖然原本的提案是希望強制加裝,但經過協作會議之後,基本上是認同不要強制加裝,與會者覺得這不是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兩個因為主體都是相關的,利害關係人都是類似的,因此併案,與教育部一起合辦協作會議。
接下來下一個案件是編號36,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今年3月份陸續發生好幾起在托嬰中心的虐嬰事件,在那個階段同時有兩個跟托嬰中心相關的案子出來。一個是,托嬰中心及幼兒園,這兩個場所是否可強制立法加裝監視器;另外一個訴求則是希望在托嬰中心跟幼兒園的師生比降低,因為反回頭來看,可能是因為人力相對不足,因此人員壓力太大,所以希望師生比往更優化的方向走。
這個案件就PO角度的詮釋,這一次的協作會議,大家可以理解因為牽涉到同志的議題,與會者立場差異相當大,這次協作會議有做到的是,讓與會者彼此交談他們的想法,互相交流是有的,但要達到互相理解、甚至進一步達到共識,這部分則沒有做到。在這樣的前提下,PO後續正式回應能處理的是,署內在相關資料及研究要等儘量將其所參考的資料做公開及來源確認。
這個議題的主責單位是國民健康署,收到協作會議的討論後,署內認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及社會的共識,因此這個階段是不會參採這個提案。另,在之前的月會裡,政委辦有詢問重啟這個議題再來討論有沒有相關的條件?署內認為當國內、外的實證研究可以證實開放單身女性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的時候,就會重新做評估。
在這一次協作會議當中,主要的共識是「子女最佳利益」是最重要的,這個是大家認同的,但是生長過程中,父親的缺席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最佳利益,則不是所有與會者都能達到共識的。
第30案,這一個議題的背景是,不管現在是單身的女性,或是目前是女性的同志家庭,現在不具備婚姻的身分,如果她們想要有孩子的話,這樣的女性是不是可以進行人工生殖,這個議題大概的狀態是這樣子。
非常"榮幸"(?)是本季主辦最多案件的部會......我們有三個案件,一共是編號33、36及37,我就依照順序。
提醒一下,放上「眾開講」之後,這個意涵是,從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實體會議,變成放到網路上大家都查得到,我不確定媒體對於這樣的議題有沒有想法,但我是覺得每個人手上的健保卡接下來使用方式可能改變這個議題還滿重要的,影響民眾是滿深的,相關的輿情可能會有關心,建議要先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
芳睿會在7月31日左右回國,可能那時再另約一次主持沙推會議,等於會前會的部分拆兩次。
再來今天臨時知道其實PDIS主要的戰將,回國時間會往後延,7月25日可能變成只有我跟署內,PDIS只有一、兩位可以代表,像芳睿那一天不在,可能會用視訊線上參與。所以7月25日的會議會是我們自己先review進度。
一併提一下,原本是有約7月26日有會前會,因為原本我自己時間的關係,所以那個會議會提前到7月25日,如果各位有困難的話,再讓我知道。
另外雨蒼剛有提到要沙盤推演,政委說這不會是五個小時,但至少三個小時的會議。
以上差不多是我記錄到的內容,是不是可以針對紅字的部分來確認? 心智圖是PDIS協助處理嗎?或者是誰負責?
最後,剛剛有提到公務預算的部分,這一些都可以討論,但是並不會放在第二場協作會議來談。
(6)「眾開講」的部分暫定7月18日上去,8月7日半夜結束。內容的前提是不談身分證合併、不談行動支付,這個要寫出來,還有要8月8日的日期建議修正寫法。其實剛剛政委有提醒放上去眾開講之後,這一段期間還是有一些工作要處理,包含有一些人的留言是馬上有誤解了,可能我們還是要做一些回應澄清的動作。另外,因為目前的初稿是我這邊處理,我建議後續也要慢慢回歸到署內,因此要請署內給我一個處理「眾開講」的窗口,我把我的know how傳承給署。
(5)分組的部分,大原則是二十個人為上限,如果「眾開講」上看到有特別活躍的討論者,可以額外外加名單,這留給署內決定。技術的部分,有被提醒既有健保署的生態圈,建議多樣性要再增強。雨蒼有提到社群中的資安社群跟g0v的社群;潘處長提到醫療人權代表可再想想有無合適人選,但尊重署內的規劃。
(4)「眾開講」的部分,我猜如果事前一個禮拜要給應該是太難了,因此「眾開講」收到的建議就留到當天簡報呈現。
(3)第一場協作會議的逐字稿7月20日會公開,也放上眾開講,另外影片看署內有沒有接到與會者反映說不能上傳?excel檔應該是可以一併提供。
(2)命題,還有這個命題的意涵,像當初寫的「各界」成本,其實各界指的是民眾端、政府端及院所端,這個命題寫法是有被濃縮過的,因此濃縮過命題背後的意涵要說明,還有子議題的設定也要說明。
(1)上一次討論的重點,像需求、心智圖
手冊或簡報部分,會議前就盡早提供,裡面要放的東西包含:
第四,背景資料的撰寫。我聽到政委是說第二次的會議至少要有簡報,手冊要不要則由署內決定?
另外,我剛剛想到有件事沒有討論到,但是我覺得滿關鍵:雖然是要討論技術,我們也有給這一些命題,但是到時討論的方式、怎麼樣結構化,我先隨便亂講,是不是每一組討論完技術之後是不是有個表格或結構,去填什麼部分技術要用什麼,也就是要挖好空格,確保討論出來的東西要mix、收斂的時候是比較方便的,這個是我覺得當天滿重要的關鍵,因此我覺得署內或者是PDIS都要再做一些討論。以上是流程的部分。
接著,進入討論的階段,一開始全部討論技術,然後收斂成方案之後,再拆成成本、法規來討論。技術的時候就分成兩組,成本、法規時也是各一組,彼此不需要成本放法規、法規放成本。而技術在討論的時候,成本跟法規雖然加進去討論,但是基本上不發言,以避免一開始就因為成本法規限制全部打掉,而是被動被徵詢,用便利貼把意見寫下來。
第三,整個會議流程,聽起來是會有一開始的大場,先把解法端出來給大家看。但這邊我列了紅字,是覺得剛剛沒有談得很清楚,剛提到說要解釋命題怎麼來的,會用線上心智圖的方式,請問這是由PDIS處理或者是誰來負責這一件事?剛剛沒有談得很明確。
第二,有關署內提的內容,大命題跟小命題要調整,大命題的部分,「有行動憑證、實體卡就無效」這題可以刪掉,下面的1、2子議題要留存;「沒有實體卡直接進入虛擬卡,如何辨識你就是他 & 在家就可以下載?」這個會放到技術面的討論,同時剛剛政委提的四個解法一併紀錄在註解。院所小題的部分,讀卡設備:不是問是否有,改成問「現行讀卡機可否使用?有的話,要多少錢?沒有的話,另外開發要多少錢?」另外有釐清我們將討論的成本問題,主要是「院所端」的成本。
第一,簡處長有提到名稱統一,結論是:資料中在講原委的頁面上,我們可以放一次「全民健康保險憑證」的部分,至於封面跟內文則全部都是改成寫「健保卡」,另可加上「虛擬健保卡」或者是「實體健保卡」,以上是健保卡的用詞統一。
確認一下我這邊有記錄到的內容,同步投影在畫面上,請大家確認一下我記錄到跟大家的認知是不是一樣的。
確認有沒有要提問的?
確認一下文字是不是需要調整?我們是不是先寫「預計在107年8月8日召開第二次」。
先這樣。
我個人建議往前提,也就是收集到8月8日。我們可以早一點去推播,不管是部或者是署,用line、FB等,我們就趕快推一推,盡量讓蒐集意見的時間往前,但時間截止線還是拉在8月8日,期程上比較沒有那麼趕。這個是個人的想法。
有一點趕。
看大家有沒有需要提醒的?另外還有一個用詞,如果今天都是用「虛擬健保卡」的話,就用這個大原則去調,看署內是不是要提一個時間,或者是政委辦有沒有建議什麼時間點放上去?因為這個只是初稿而已。
另外,進去那一層之後的子議題可能就依照今天署內給的資料去調整。
目前有一個初稿今早有先提供給各位,但目前討論聽下來,應該還有需要修正的,例如子議題是否不要用成本、法規、技術去分,是不是就改成一大一小的命題去分就好?因為很難拆開來談,這個可能是需要調整的。
那就來快速確認一下眾開講囉?
成本是不是需要法規的人?法規是不是需要成本的人?
那請問,第二階段成本軌、法規軌的分組,是同第一階段的分組,還是要重新mix?
有人沒跟上,我重新說一下問題:第一階段全部的人一起討論技術,但是二十個人太多了,所以已經確定會拆兩群。
提醒,人數規模大概是二十個人。
我提一下初步的想法,我聽起來雨蒼提的方案比較合理,技術談出來之後要收斂出幾種方案,後面才有辦法談成本、法規。只是要提醒,這樣技術階段討論後,主持人要收斂出具體方案,才有辦法進入下一個階段成本法規討論,這個收斂會很困難但很重要。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聽不懂嗎......所謂拆兩階段,第一階段的意思可以再說明一下嗎?芳睿的意思是?對不起我沒有catch到。
我前面先開場到這邊,這一段期間非常感謝政委辦協助及署內,尤其署內真的辛苦了!
所以,在第一階段收完這一些意見之後,第二階段會聚焦在比較有共識的「感應式卡片」,跟有討論空間的「虛擬卡片」的部分,再進行可行性評估,成本、法規及技術等等的考量。等下時間就交給署內報告第二場比較聚焦的技術型的會議規劃的情況,也說明今天先跟政委辦請教的內容。
感應式的卡片是署內本來就有做一些規劃、且會議上各方也認為可以發展的;而虛擬卡片大家是認為必須在一些如資安等前提下可發展看看;但卡片本身是否需要行動支付的這一件事,使用者反而沒有想像中那麼積極,許多組別認為行動支付的方式有很多種了,不需要在健保卡加此功能;而生物辨識大家也比較有不同考量。
至於今日要討論的內容,署內有整理資料,等下會跟大家請益。我提一下前言,第一次協作會議後,我們先問一般的使用者對新一代健保卡的功能的想法,主要聚焦在四個面向的功能,卡片本身是否需要行動支付、是不是要做成感應式卡片、虛擬辨識功能、生物辨識。
另外整體民眾參與後續銜接政策的部分,目前的目標是,一個月一場協作會議,7月4日已開第一場使用者場次,8月8日開第二場聚焦型的會議,9月的時候會有最後一次的協會會議。最後10月至12月底前,我們期待能把報給國發會的計畫加入民眾參與後得出的比較前瞻的規劃,融入這些內容後,在年底之前把修正後的方案重新進行報院的動作。以上是背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