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今天會討論的重點,是瞭解大家心之所向及需求,可以聚焦在技術、法規、成本層面去做更具焦的討論,生出比較具體的方案之後,接下來回到使用者端去確認生產出來的方案是否已有達成當初他們所concern的議題。目前暫定民眾的意見蒐集會用這種三階段方式來進行處理。
第二,經過一些初步的討論,有關怎麼樣達成往行動生活更前瞻的民眾參與規劃,經過政委辦PDIS的建議與署的討論,暫定以三階段的方式來處理,所謂的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希望可以直接找第一線的使用者,包含院所端、一般民眾,瞭解大家對新一代健保卡的期待與想像。
第一,從5月份開始,以一個月一次的頻率,由署長、副署長與政委召開專案定期會議,今天這個場合其實就是7月份定期會議,除此之外,政委辦的PDIS跟健保署也有工作團隊層級的會議持續進行中。
看一下時間軸,4月10日國發會審查,希望我們可以配合行政院現在推動行動生活的政策,進行更前瞻的健保卡規劃,陳政委希望唐政委協助健保署規劃民眾參與機制、蒐集意見。在那之後我們大概確定了幾個原則:
今天有新夥伴的加入,我一樣快速綜整一下前情提要。
對,是雙軌,working level署內與PDIS會有會議,政委與署長、副署長的會議則是一個月一次,看要如何分軌或者是分開,我們再看約到的時間決定。
先把你的時間框起來。
好,若以上認知一致,我們上一次碰面是在5月初,現在是在6月,政委有提過可以用一個月跟政委碰一次的節奏,所以在這確認,我們現在需要再約一次7月份跟政委的會議嗎?
行政作業我們處理嗎?
人選上,也就是公務人員來了,有學習時數可以用,這部分行政處理我再請教致翔。
最後是,如果只能出席部分時間怎麼辦?我們現在的時間聽起來會訂為9點至2點的時間,怎麼樣在溝通上讓他們比較理解、並非強硬派員等等也請署內再留意,若真的需提前離席,可以像政委剛剛提到,告知會議後再提供資料給他,也邀請他至眾開講續發表意見。
再者,有關於今天討論到第二場邀請的人,這樣聽起來最大的原則是等第一場開完之後要確認邀請誰,也再邀請既有已經知道的專家、和放到「眾開講」找更多網路上的人再參與進來。
這部分名詞上可以再請署內考慮。第三個,討論的範疇限制或既有界限,例如如果署內認為臉部辨識不用談,或者是成本的限制是不是要放?這些都可以放入簡報或手冊。第四,還有一些既有已經知道選項的部分,是用舉例的方式來放一些圖片、概念性帶過,要提來讓參與者有發想基礎,但是不要寫到太細節而限制更多想像。第五,目前關於使用健保卡的旅程,聽起來還是要放在上面,我現在聽起來整個簡報的內容及架構是這五點。
再來:我現在聽到簡報內容裡面要有五樣的東西,第一個是既定的事實,也就是像上一代卡有什麼問題點,我們從問卷有收到一些資訊,然後還有一些具體事實層面的部分;第二個是名詞的定義,像「行動憑證」並不是憑證中心的那種憑證,並不是資訊人談安全性等級的那種憑證,並不是那個憑證。
接著是簡報的內容,容我講一下我目前聽到需要放進來的東西,我的認知是,署內要準備的是「手冊」加「簡報」,口頭上要講出來的東西要放在簡報裡面,有一些被cue到才需要回答的是放在手冊裡面,要做就是這兩個,至於是先做簡報然後填肉成手冊、還是先做手冊再簡化成簡報,當然由署內自行決定,但簡報總長度要控制在20分鐘之內,簡報張數是約20張,張數上不講得太死,反正就是20分鐘內要講完。
再來是會議程序定位,這個交由政委辦主持人來講,政委中午來的時候也會再說明一次,要特別說明這並不是最後一場,這個是前期的蒐集意見。
組成上,「發卡作業」的四個人可以減到零至兩個人,多出名額就是讓持卡方、用卡方盡量均衡。我這邊也要講一句話,其實這樣列出不同民眾樣態,比之前的細緻很多,謝謝署內。
會議看起來差不多了。對不起我有確認癖,讓我確認一下今天討論的結論:
我也補充一下,這個署內先前有問我的想法。我是覺得要確保邀請來的人對健保卡政策一點也不熟,如果他因為在健保署工作的身分讓他對健保卡的認知跟一般的新生兒爸媽會有顯著不同的話,那還是不建議找署內。但如果是沒有接觸此業務,是且新生兒爸媽的身分,也可以參加。
是7月4日星期三。
時間長度不能變?
容我說一下,剛剛(怡君)高分跟我在LINE上有討論一些想法,我知道場地是一個問題,但是場地PDIS這邊有其他的場地,但是如果只是來半天,我們現在是上午開始,如果改成中午開始利用下午時間,而不是上午的時間結構,會不會比較容易?
對,對待與會者的姿態跟溝通,我覺得比較重要。
我們會擔心的一些團體,如果他們沒有待全程、或會議時間長到會有不好的感受等,我反而覺得後續聯繫的說法上是滿重要的,並不是本署召開會議請貴團體派員出席的概念,並不是這樣子,而是讓他們理解,我們發起想要讓大家討論這個東西,是用比較軟性的方式,讓他們理解我們很希望知道大家的想法、希望大家取得的幫助來設計新一代的政策,又因為是比較有深度的討論過程,所以希望對方能待全程,因此有一些微薄的出席費心意。
我提一下好了,我的認知是,以前的討論完多數來自Join平台連署案,許多民眾想要來改變政府的案子,已經累積數千人的討論與民意。但這一次並沒有這個起源,而是我們政府主動發起,不是被動接民眾的球。在這個情況下,出席費這個誘因來提升民眾願意出席參與我覺得有幫助。另外,之前跟財政部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提到報稅案協作會議跟一般的連署案不太一樣,所以他們也是有發的,這是我們認知到的訊息,目前邀請時也事先以有出席費的角度說明的。
差不多一個月。有敲時間,但是還沒有定案。
我的意見供各位參考,應該先確認,這是否是我們既有的資料,如果沒有的話,就不用放,如果有的話,我倒是覺得民眾不見得不關心,發現原來一個想像中理想的方案要花這麼多的納稅錢,我覺得這個數字放在那邊是有讓民眾理解,我覺得這個是好的,讓大家理解政策背後的成本有價。這個是我個人的想法。
不用太針對是誰下決定。
其實手冊跟簡報是一樣的東西,手冊的內容是文字,最重要需要現場一開始簡報講出來則變成簡報。目前署內有在準備,會前會的時候政委辦也有提到一些建議,今天又聽到一些建議。今天聽下來,我覺得手冊跟簡報就是很重要的了。
是在署內。
建議你過來的時候也提一下,我覺得從政委口中講出來意涵是不一樣的。
另外7月4日目前有框政委的時間,中午時間政委是不是會來?
我是不是可以推坑一下?剛剛已經講到第一場的簡報要講什麼,當然有一些是署內就知道的資料,至於現在是討論到關於這整個程序的定位,還是前端的意見蒐集,也就是這個程序上的定位,是不是讓主持人點出來比較合適?我覺得這個可能要拜託主持人特別幫我們強調這一塊,由政委辦的角色點出。
看署內的想法囉!
兩個還是三個。
不過剛剛其實政委有提到一個概念,這樣的人是在第一次的時候就邀進來,或者是後面技術性第二階段的時候再進來,這我目前倒是沒有偏好。
這一些人像聯合服務中心頻繁接受要不要發卡、民眾使用卡上可能有一些問題會問他們,那時候的詮釋比較像民眾對於各式各樣有不同的問題,這群人比較常接受到,基於對民眾對健保卡問題的掌握度高且豐富,所以想說他們來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想法。
我先講一下我所認知當初討論這些角色時的背景,當作補充資訊供大家參考。
財政部報稅軟體案是有發。
我看不懂你的白板。
接下來的階段,因為這段期間我屬於介在健保署、政委辦之間的角色,過程中我知道政委辦有很多想法、署內也有一些疑問,接下來時間就是針對目前規劃上,希望兩邊做一些交流。不論是對形式的擔心、或會議架構的處理等都可以提出討論。這是署內第一次碰到用這樣的方式,這些新的討論政策的方式本來就一定會有好處優點,也相應對有問題或風險,也包含,這樣的參與方式成本是高的,有擔心的話都可以直接提出,這樣後續執行下去時也比較心裡有個底。
以上,大概是過去的一個半月裡面以來,PDIS跟署內幾次的討論之後規劃的架構。引言大概到這告一段落。
另外一個,怡君高分有給一個建議,整個過程中除了來參加實體會議的人之外,也可以放在網路上,國發會現在有一個「眾開講」的平台,成本不高,我們可以把想要徵詢的問題放在這個平台上,等於是線上、線下同步可以收更多的意見。
以上,都是實體會議,政委辦的實體會議習慣,如同大家所知道,每一次都會有速錄,所以這一些過程中也會留下文字稿,影像紀錄則在與會者都同意的情況之下會再上傳,這是要經過與會者同意才做的事。
但是我知道今天早上署內有做一些討論,所以又更新了最新的這張單張版。等一下署內應該會針對組成選擇做一些討論,以上先讓大家知道與會者的選擇是怎麼來,是透過政委辦與健保署盤點健保卡使用情境後盤點出角色的。
至於最重要的與會者怎麼選擇。我們一開始完全沒有概念要找誰,除了部內比較熟悉的醫師團體、醫院團體,請見這份資料的附件1跟附件2,跟政委辦討論的過程中,也協助我們引導及思考到底現在健保卡誰會用到、影響到,從健保卡一開始的領卡到後面的使用,區分「就醫情境」跟「非就醫情境」、對應角色有誰、也把一些專家及團體等等加進來之後,最後併出來的是,原始版本的邀請組成是黃色底這個。
再接下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人的組成從哪裡來,人的組成包含主持人、參與者,主持人的部分,過去協作會議是PDIS芳睿顧問及雨蒼會協助,但是這一次考量到健保有專業度在,因此會拜託組長跟PDIS這邊同時一起當主持的工作。分組討論時,原則上是政委辦的同仁會協助,每一個組也有署內的同仁雙搭來瞭解討論的狀況。
所以大架構跟個別場次目前的狀態是這樣子。
時間是在7月4日進行,模式會跟一般會議不太一樣,就我自己有參加過三、四次協作會議的經驗,一開始會有部會的簡報,讓與會者大概瞭解我們今天想要請教什麼問題、做了什麼樣的想法。接下來後面大概就會是用比較像工作坊或者是分組討論的方式,透過主持人的帶領來做深度的討論,我的理解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在小組分組的時候會有比較深度或頻繁地交流去理解不同立場人的想法。
在這樣的規模之下,我們先講單純最重要的是:第一場到底要怎麼去做規劃?這部分會議進行模式,政委辦並不是第一次協助部會做這種討論,其實已經協助各個部會在過去一年半的過程中,辦了快要四十場的會議。這部分由政委辦的建議下,暫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