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數量多:是我們一直在開課發會不斷重複請求各領域有沒有可能條數再刪。
幾個重點:
這三個工作圈的報告,因為全部綜整的意見在這邊,接下來我們就看領域的回應了,就不會像這樣的討論,因此這時我們還是要抓一個原則,剛剛羅委員提的是各個領域報告時,三個工作圈的建議,就交給課發委員的判斷,討論是如今天上午的討論。
請王委員。
素養工作圈要不要照顧到評量?
另外是拿更小的學生讀給他聽,如果他沒有辦法跟著你所讀的複誦,其實就表示這一段文字有問題,這都是我們檢視文字順不順的方式。
現在我們要不要照顧到評量?因為素養工作圈會把這個當作評量的指標,如果不照顧到評量,回來就很簡單,第一個是我們的敘述有別的解釋,那就表示學習不清,第二個是我們本來自己的文字不順,像剛剛文虎委員唸了兩個字。
統整、議題、素養工作圈是把每一份都看過所提出的建議,今天有三位素養工作圈的委員,你們這只是參考,不一定要改,這個很關鍵。統整工作圈我剛剛有商量那比較是在形式上、規格上及編碼,那就交由國教院來看,不要在編碼或規格上出差錯,那不好;素養工作圈你們的建議參考用,可以嗎?就解決了藝術領域的困擾。
我們就不討論林委員第一個議題,也就是國家的部分(笑)。
另外還有一個工作例子,像高級中學這一塊的數學都沒有,請陳委員發言。
其實有一些東西公布沒多久就要修,因此有賦予這樣的機制,聽聽各位委員的意見,特別是由國家公告了,應該是一個比較長遠的核心或基礎。
這兩件事,林委員有提到由國家公告的課綱或者是領綱是不是要比較長久性?一有一些比較穩,有一些是我們看得到隨時要改變,是不是叫做實驗性質?這個是我們可以決定的嗎?(笑)
基本上都給了各個建議,也都送去了,我們只要看各領域有沒有意見跟有沒有接受。接下來有哪一個委員要發言?
請說明。
業務報告可不可以告一個段落?
請教育部來規劃,看高中的 AP 課程能不能用 MOOCs。
這個就是更上位的概念,像這個都要一併考量了。
我也跟自己的同仁講過很多次,在這一次的領綱當中,有沒有把科技這一件事放到領綱的思維裡很重要,所以要回去看一下科技跟這一個領綱之間的關係有沒有想到科技如何幫忙你推領綱,或者是推這一門學科的學習上如何做一個很重要的助手、學生怎麼用及老師如何教?
其實我可以跟各位委員報告,國教署那邊也動起來了,國教署要針對這一些配套要如何做,自己都有整理一個工作小組,開始認真做,政次這邊也有考慮希望協助外部委員,也就是來監督落實是怎麼樣的落實方法,這是副座給我的表達,我真的很認真感受到有很認真在做,但有一些議題我們沒有考量到,像是方委員剛才提到的電腦化教學模式。
方委員跟我講領綱一路開路,到快要看到光線了,但我說還有另外一個隧道要走...
研究員要稍微帶到要排一下,不解決就沒有辦法開課,會方便規劃小組來思考這一件事。
如果沒有聽錯的話,是選修課程一定要做,而是如何保證一定有做,因為這是國教署主政,也就是有一定要繼續研發,最後維持的是選修是玩真的,如何在配套上玩真的可以玩出來,這個是重要的。
我們就這樣修改或者是要送回去?我們會寫下來然後再做規劃及確認。
我們要加2-6的議題,或者是要加學校課程的圖像?
我們再開放委員發言。
丁委員的提議非常好,丁委員提到實驗性質的學校,如何把寶貴的經驗送進來,民間教育的力量真的是不可忽視,有非常多的菜肴都已經在各地燒,希望我的比喻是好的,也就是一級一級規劃,都是為了十二年國教。
我們會建議領綱小組要再多辦幾次諮詢會,但爭議還是會存在,所以還是要由課發會來決定啟動爭議小組,因此會針對委員提出來不同的爭議,由全體委員來判斷,由爭議小組來處理,這是回應林委員的問題。
包括是不是要成立一個爭議小組,課發會委員就會決定是不是需要成立,然後馬上會請群組的委員開始啟動,目前是這樣的運作方式。
我們委員都會分配在不同的群組裡頭,到領綱小組去開會,因此一定有些東西沒有辦法有一個比較好的共識,委員都會在課發會這邊。
第二,林委員有提到出去公聽之後一定會有不同的意見回來,我們尊重研發小組討論,如果研發小組有非常好的意見,我們當然也會聽,但發現雙方爭執不下時,在課發會當中有一個爭議小組機制,我們馬上成立爭議小組,過去有成立過全民國防或者是國語文,可以請其他的學者及老師再來討論。我們課發會有怎麼樣的運作及討論,如何再回到課發會,麻煩工作人員找給課發會。
包括剛才方特別提到我們對於電腦的訓練、應用,在學校當中到底要從哪一個年級開始,方委員提到是上位概念,規劃小組要趕快放進來,像師資的培訓有多迫切需要,也是我剛剛建議的,各個領綱排序一下,若107年不行的話,是不是可以在108年或109年?不管是領綱提出來的或者是委員提出來的,請務必放到小組會議當中,所以下次開課發會的時候,請回應放到哪一個平台或者是中心,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
第一,除了規劃小組後面提出來的議題是各個領綱提出來的,這一些是不是也回到規劃小組當中,我會請求這一些領綱研修小組在提出來林林總總的建議當中稍微排序一下,哪一些工作是107年開始推動?也就是這個東西若沒有完成,這一個課程就沒有辦法推動?可能會有助於規劃小組在判斷每一件事情的緊急與迫切性,我們就會請各單位趕快做這一件事,再不趕快做會來不及。
我們現在有三位委員給的意見我覺得很重要,我先作一些建議,看看合不合適。
不曉得各位委員對於協作中心平台,或者是已經規劃要進行的議題,有沒有什麼意見或看法?
第三,接著是去公聽了,是包括十五群科的草案,時間及地點都記載在上面,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建議?有關於業務報告一至二?
剛剛已經講了是11月21日及20日這兩天,我們會請助理再用mail跟各位委員聯繫。
如果需要再看的話,需要預計的時間是11月21日及22日開課發會,但我們知道11月21日是全國教育聯合大會,所以基本上我們在座有非常多教育的相關人士都會去參加,所以21日就不能考慮了,所以22日跟另外一天的選擇。
我們到這邊告一段落,業務報告二特別提到十九份領綱草案,這邊寫的是今天如果各位委員沒有比較建議讓他們修改的話,我剛剛有提過就直接往課審會送。
今天在座的委員有沒有不同意公開紀錄?或者要到你發言的時候再說公開與否?這個遊戲規則我們都清楚吧?
謝謝。我們正式從業務報告開始。
不曉得我們這樣的安排,也就是上次的會議紀錄都確認以後,我們會請做業務報告,再討論案由,可以嗎?
今天的議程確定完之後,就有很多的業務報告,有很多的案由,今天最重要的是很多領綱經過公聽、審查及課發會委員的建議慢慢修改,修改完之後不同群組就跟著領綱小組去開會,如果課發委員覺得可以的話,逐一的領綱看過以後就看是不是要往課審會送,所以後面的案由就會從藝術領域開始,一案一案來看,歷程都走過了,所以請課發委員做最後的確認,這是今天重要的討論案由。
最重要的是第21頁課發會希望能夠協作平台的進度,並列為報告,所以等一下會列為協作平台的報告,所以關於上一次會議紀錄及進行,是否就用比較簡單不逐一唸的方式進行?
因為會議執行情形事實上都已經在各小組分別執行,如果委員可以同意的話,您的意見我們都寫得很清楚,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不像過去逐一唸那一些意見的執行情形,自第1頁至第21頁。
丁委員到了...
從會議紀錄裡從第1頁至第20頁是第九次的會議紀錄。
那我們就開始進行今天第十一次課發會。
我們徵求在座的委員同意不同意今天先開始報告的事項?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把今天前面的報告先說明,後面要討論的話我們再等四個委員到之後再進行。
早安,課發委員、領綱召集人及本院研究員早安,我剛剛算了一下有17位課發委員,按照規定有20位,是不是依往例,我們知道林文虎委員一定會到,只是他會遲到,還有謝金城委員會晚到,鄭漢文委員10點半左右會到,還有林校長也是會來,所以這四位委員都會到,只是會晚到。
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