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可以降低發動攻擊的信任度?
是不是可以把你剛剛所講的話摘要一下,大家比較疑惑的是針對迷因工程之外,如何因應網軍帶風向的攻擊?您是說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以最快的速度澄清,第二個是找出訊息傳播的來源?
我只是想要瞭解一下,各國對於資安的部分,有沒有另外設立一個單位或者是新的論壇來處理這一個問題,或者原先就是用他們原本的數位部或者是什麼部來處理這一些議題?
也就是合作的成效是超乎預期的。
政委您看起來對於政委各部會即時澄清的能力,看起來很有信心,您提到以後就是用最迅速的方式來回應。
你只講一半。(笑)
政委剛剛提到的,有關於我們剛剛一開始詢問,也就是有關於台美今年的資安合作,據我們瞭解,這一次為期五天的會議,各國參與除了美國以外,之後還有一個共同的檢討會,包括美國跟臺灣合作,這個東西如果將來常態化,這一次你認為是成功的經驗嗎?事後的檢討您覺得是有效的嗎?
沒有找出訊息來源?
所以政委認為當初這個關西機場事件,可能是澄清的速度上不夠快,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風波,如果未來加快速度就可以避免這個狀況?
所以如果我們要去因應這一種網路帶風向,而且是負面攻擊,您的意思是以最快速度?
以這一次卡神事件來講,帶風向的攻擊,之前有更複雜的因素,處長之死,第一時間是中國操弄假訊息,因為有外力的因素干預了,變成整個事情很複雜,這樣子您還是認為可以用迷因工程或者是假訊息的方式來處理嗎?
這個部分怎麼辦?如果是有計劃的負面攻擊?
政委想要請教你,延續這個話題,你認為在網軍有組織性、大規模發動攻擊的話,因為我們知道新一代鄉民有時的特性是攻擊多於讚美,可能會有一些負面效應,您會覺得我們目前法制面是不是有足夠的規範,或者是有可以進一步修法的討論空間,或者是認為各部會迷因工程的因應就已經足夠,您有什麼建議?
最近因為卡神楊蕙如的案子,有提到社會上網路帶風向的問題,這個跟假訊息不太一樣,因為牽涉到網軍,對於通案的因應方式?
這個部會或者是委員會是什麼時候做的?什麼樣的情況下提出這個主張?
所以可以解讀在沒有修法之前,可能會先採行這個方式?
政委不好意思,有關於處務規程的部分,在還沒有成立數位部會或者委員會之前,可以先調整現行的組織嗎?
目前有規劃嗎?大概是什麼時候?這個牽涉到修組織法,有沒有初步考慮是什麼時候會提出這個修法?還有您可不可以說明一下為何要成立這樣的部會?像目前科技部也有這樣的部會,您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說明?
蔡總統競選場合有提到「數位部」,就您的瞭解,數位部的規劃怎麼樣,什麼時候可以落實?
每一年可能有好幾次的合作,因為這一次是在臺灣辦,也有可能在其他國家舉辦參加?
常態是不是每一年辦理一次,這個頻率多常辦?
為何這一次只有做金融方面的演練,也就是對於金融關切基礎設施的模擬,也就是紅、藍隊,我們知道臺灣跟美國共同網路最大的威脅是中國,為什麼不是直接模擬中國攻擊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而是以北韓的關鍵基礎設施?
10個國家。
所以台美資安的合作,未來每一年是常態化舉行?
政委,上個月在台北資安演練的時候,在12月要舉行數位經濟論壇,接下來有兩個領域會有一些資安的協助,像提高對新資安威脅的認知、舉辦研討會及設立臺灣國際網路安全責任中心,其實跟台美這三個領域的合作進度,政委是不是可以說明一下?
政委是不是可以說明一下早上遠距的模擬法庭審理是什麼樣的狀況,閱卷電子化是不是可以再講詳細一點,原來怎麼處理、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可以數位化?
第三個問題是香港的議題是這樣的狀況,在網路上散播的東西非常多的,臺灣是不是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也就是可以控制、防止這樣的情況來惡化社會議題,謝謝。
還有剛剛提到立法的問題,我想要請政委是不是可以解釋清楚一點,像不管是FB或者是臺灣的科技公司,如果都用這樣的方式來操作的話,又或者是跟一些資訊團隊合作的,從考慮科技法規層面來看的話,這個東西是不是有辦法可以管制的?現在世界立法的趨勢怎麼樣?像英國跟美國。
我想要延續剛剛所提到的資安問題,因為先前包括英國脫歐跟美國競選的狀況,我們推播給特定的群眾,您有沒有觀察到臺灣有沒有這樣的現象?
其實大家之前很關心的Ubereat跟Foodpanda的爭議,讓整個產業進入規範,謝謝。
臺灣在區塊鏈的虛擬貨幣的發展機會在哪裡?您認為比特幣會走進末路嗎?
我們看到FB有Libra的虛擬貨幣,是不是可以請政委為我們解析一下,像FB是這麼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
第三,前陣子出現勞動爭議,新的商業模式,舊的勞動法規因應上並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想要瞭解政委對這一方面有什麼看法。
像您對於平台責任的看法是什麼,還有政府在這一方面是不是對平台有一些規範?
我這邊有三個問題,第一個有提到現在面對網軍或者是數位入侵,像剛剛有提到事實查核系統,像這一種事實查核系統的真偽由誰來判斷?一來是人力不夠、二來是很多民眾不信任,這一些是替政府做事之類的,但是如果開放給大眾在後台使用的話,又容易遭到網路攻擊,兩難要如何處理?
第三,俄羅斯有做一些網路主持人的心力法,不曉得您怎麼看各國在網路這一塊特別立法,臺灣這邊的角度如何,謝謝。
第二,假訊息在臺灣社會也不是短時間,新聞上及民眾討論一年多了,不曉得您怎麼看過去這一段時間,假訊息在臺灣有什麼樣的變化?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或者是有防治,特別產出假訊息的單位,是不是有一些攻擊方面的變化?
是不是可以講比較創新的地方?
第一,您剛剛有提到我們跟美國在假訊息合作方面,某方面我們滿創新的。
三個問題:
是不是例如哪一些工作比較容易取代?哪一些比較不容易取代?
不過外界還是有很多的報導,就像您剛剛講的軌跡,像機械化的工作內容比較容易被取代。
政委,我還是想繼續請教您有關於AI的部分,您有提到AI取代的是機械式的工作內容,而不是整個工作,人類可能可以在這個工作上創新。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看到3.5GHz中頻段在專頻釋照的部分遇到一些阻礙,不知道政委會不會覺得這個影響臺灣垂直場域的創新運用?
這個部分政委覺得未來有什麼商業可行模式?像在工研院自駕場域,還有經濟部技術處支持的,在鹿港的車輛中心,還有桃園市政府也在虎頭山弄一個,會不會有一個疊床架屋或者是廠商會莫衷一是?或者是相輔相成?
第二個問題,無人載具沙盒條例上路之後,現在工研院在新竹南寮漁港自駕車的牌照。
首先想要請教政委,因為現在半導體業界的人才缺口正在擴大,不瞭解這個跟現在政府不斷地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有沒有關聯性?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拉走了很多年輕人而不願意進工廠?
您之前訪問華府跟國務院全球參與中心的一些官員會面,同時也有亞太的副助卿費德瑋。國務院的單位,您也有討論到是有關於假訊息防治的挑戰,其實費德瑋之前有提到擔心境外勢力進入大選,不曉得您這一次去華政或者是交流的過程中,台美或者是防止假訊息有什麼合作,或者是大選又要到了,美方有什麼建議?
第二個,有關於行政院要列資安禁用黑名單,目前還沒有出爐,時間也delay,秘書長有提到我們會參考國際的做法,目前傳出來美國也許會對華為解禁,請政委您談談您對這個議題的看法,謝謝。
想請教政委,昨天在科技會報的時候,國發會有引用到未來46%的工作會被AI取代,好像張忠謀董事長並不是這樣的看法,是不是可以談一下AI取代人力工作的看法,特別是如果臺灣的部分,會是怎麼樣?這個是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