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委員是問句,就像我們有看到相當多委員都關心,想要多瞭解我們的政策,任何時候讓我們有機會做這樣的圖卡(說明)也是好事。
如果是國內通訊的話,目前盡量讓三大公有雲落地,這樣通訊的兩端都在國內,其實用不到非同步衛星的對外頻寬,那是完全對內的。越多這樣的落地,我們在緊急的情況時,越少佔用對外的頻寬,對外的頻寬就可以如同次長剛才說的,留給需要跟國際的朋友來了解我們實際的狀況,或者是指揮體系的使用,以上。
臺灣電信業者的非同步衛星,就如同我剛剛所說是中軌的 SES,絕大部分是都已經開通了,除了太平島下個月之外,OneWeb 在上半年應該可以開通。第二,目前當然 OneWeb 跟中華電信有合約,但如果發生重大災害,這 700 個點會不會變成一定要用中華電信的基地台才可以使用,如果基地台或者中華電本身出了狀況,能不能漫遊等等,請司長回答。
第二代衛星當然有第二代衛星的 Gateway,第二代衛星有衛星兼通訊,所以實際接收的位址跟 Gateway 所在的距離更長,第一代基本部署到一個階段,所以目前中華電信在爭取的,我們支持的應該是第二代。細節請司長。
我非常肯定韌性建設司到數位部,名字以「韌性建設司」之後,以建設韌性作為最主要的工作,不管是跟消防署的災難漫遊或者是 PPDR 演練,都希望今年接下來,最好不要有颱風(風災),但如果有的話,可以有所貢獻。而且,我們的中軌衛星也如期如質,絕大部分 SES 都已經開通了,最後太平島在下個月也可以開通,在 OneWeb 的部分也可以在上半年如期開通,請大家繼續支持,謝謝。
我們在上次記者會講的是「數位信任」,這次講的是「全民數位韌性」,「韌性」指的是任何時候收到打擊,不管是網路攻擊、自然災害等等,不但要快速應變恢復,而且恢復之後,還要比以前更可以抵禦攻擊,所以剛剛看到相當多的設計,都是基於看到國際上的天災或者其他的緊急狀況,或者我們自己碰到的,不管是斷纜或者颱風、地震等等事故,我們都有超前部署,確保再發生類似事情時,我們有充足頻寬、多元異質的通訊方式來應對。
謝謝司長簡報,已經講得非常完整。
理解。接下來,國科會發佈的 《科學技術白皮書》,就有很清楚的藍圖,我們也會全力以赴。
就像我們的 logo,如果只有第一個字跟最後一個字,中間就沒有連了。
就是這個藍圖是可以讓大家瞭解。現在的情況,往往我們先講一句,就被講成打高空,我們又講一句,又被說太 trivial,為什麼不打高空(笑)。
這就是你們可以幫忙的。
那是因為產業署要和韌性司合作,才能處理到後端的部份。
我同意。
當然不是,所以我們下個月等預算通過,就要來規劃 outreach。
確實,除非認真去看我們部務會議逐字稿。我們 上次部務會議逐字稿有,簡報當中也有。
因為如果不強調這個,我們接不到電信業者。
為什麼我們一直要強調 privacy-preserving、通傳、不受地域侷限,是因為我們後面要接一個機制。
現在後面的程序還沒有 well established。
你看到的是署的網站?
Legitimacy。我們這邊出的話,scale 就是他們的 10 倍了,如果以電信普及和補助 5G 的要點來說。
有的。那個就不只是動到產業署了,署裡的產出是 popular support,部裡面韌性司的產出是 legitimacy,這是兩個不同層級的事情。
對。
完全正確。
我這樣講,假設各大電信每年都有幾億的錢專門做這個事情,這個是目前現況,依法就是要提撥這麼多錢,目前只有一種用法,就是去牽 physical fiber,所有其他的做法,運用衛星跟 AI 導入等等,目前都沒有正當性,也就是看起來沒有⋯⋯
但本來是只有拉固網,只有這件事才取得正當性。所有其他做法,無論是衛星還是 AI,在以前是不能用的,因為沒有這麼高的正當性,這個是我們的開始點。
目的是取得這些新興服務,在社會上的正當性,就是「做這件事值得用新的方法做」,這個正當性是機制的主要產出。
這方面,我們也會用您見過的 Glen Weyl 設計的一些機制,去找市場去做募資。
接著我們希望參與者先在一個很小的規模裡面,也就是幾個月裡面先 prove 這個東西是 make sense,也就是先有一些 pilot。
現在有兩個做法,這個也是我跟產業署討論很久的,其中一個是我們讓 market 來做 real time 的 evaluation,舉例來說,現在有人提議說在某一個偏鄉導入某個新的 AI 系統,就可以讓長輩都用台語、客家話等國家語言,來接取當地的 public service。這牽涉到 AI 的 speech to speech 的轉譯,會需要數據公益的 pipeline,好比說 Common Voice,如果要建置 pilot 也需要一些錢。
那也有可能要全盤調整。
就針對那個不滿意的地方改善。
對,我們每年都會做數位機會調查,我們就會看食、醫、住、行、育、樂每一個方面。
之前 T 大使本來就有一個專軌,用一部份的經費投入社會事業。
那個已經做了,前面社會企業的 track 已經做了。
對,署裡還有一個 T 大使 計畫,邀請畢業或者是大四的學生去偏鄉,幫忙數位轉型。
對,如果人家沒有用需求,就變成裝飾品。
不是拍完照、剪完綵,然後就沒有人用了。
要衛星就有衛星、要 AI 就有 AI。
對,就是在說這個。
就是確保他的人權。
這個解決了,別的也解決了。
有時候角色就變回電信總局了?
您剛剛提到「民間做的,政府也可以做」,就很像這個例子。
要怎麼分配這個資源,讓最弱勢的人來用?這種題目在以前的解法,其實都不是讓這些朋友參與,或者是關心這些的朋友普遍參與,基本上就像你剛剛講的狀態,可能用些量測的方法等等,但是這些量測的方法,如果民間要質疑它的話,也不知道要質疑誰,最後就是每一年做什麼事,但是那個討論機制是沒有的,這個是我們現在要著手改善的。
這個是真的,像剛剛講的普及服務,也就是偏鄉的地區都要連上網路,也就是長尾裡面最上面那三家電信跟最右邊、最弱勢的兩邊。
這我完全同意。
是說產業署嗎?
是的。所以我才叫做 closed multistakeholder,我用詞都很精準。
會知道哪一些人、在什麼時候、做成什麼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