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要詢問有關於製作系列直播節目的問題,有關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現在我覺得都是建立在資訊有其落差的討論,資訊需要澄清,雖然院裡面已經出了很多影片,但還是沒有達到資訊傳達的效果,所以才想說是不是可以做什麼事。
-
你們現在的reading是什麼?
-
大概問題有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剛剛講到的資訊落差,也就是他們期待的答案都有,只是沒有channel;當然另外一個是比較難一時間解決,也就是他們是否有接受這一個答案,我這樣看起來好像在短時間比較可以先解決的還是資訊接觸面這一個問題。
-
今天想要來拜訪,也就是資訊的接觸面,所以就想說等一下就放在下一個topic,也就是關於一些價值面的部分。
-
這個跟公信力是直接相關的?
-
也是。所以確實在channel都是有……
-
……其實政府掌握的channel是很硬的channel,但是它的公信力可以被破壞。
-
也就是說,答案都收到了,但只要外界先稍微把錯的答案放出來,等對的答案放出來的時候,已經喪失公信力了,是這個機制。
-
-
所以從資訊落差開始。
-
我們現在已經有準備一場是這個禮拜五中午,會找徐發言人來開一個小時的直播,我們會先問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我們會讓他們直接回應網友的提問。
-
「國勇踹共」?
-
這是一個草案。
-
這個是第一場,我們希望在立法院的臨時會這一段期間,可以陸續就幾個主題開,但因為黨部開過很多次直播,但是沒有開過這種直接回應網友的,之前都是不回應的,都比較是媒體視角策略的,應該是緬因這邊的提案,他們想說測試一場看看會不會太嚇人,再看會不會辦之後的,他們怕回應不來,然後更糟的狀況。
-
他們有既有的回應方式,不太確定這一場新的形式,是否能夠順利。
-
這個主要的問題,仍然是如果你們用你們的channel的話,也許自願來看的人本來就覺得還好。
-
我覺得channel是一點點拓寬,現在前瞻我看到行政單位這邊是有的,我也一直在想說執政黨的角色,我們有什麼樣的channel的看法,當然不是一個太大部分,我想說是既有的空間裡面……
-
……我不是要挑戰,因為徐發言人自己的臉書平台已經有做出來了,政院也有做政院開麥拉跟院長的平台,這都是現有的通道。
-
我想問的是,你們從黨這邊出來的分眾,會跟已經訂閱這裡的人,有什麼不一樣?
-
對象應該是我們頻道的群眾,是滿極端值的兩種,一個是超挺的,不管什麼都是小英加油,另外一種不管什麼都會說阿扁先放出來再說。
-
對,因為政院本身也是,「中華民國行政院」臉書專頁是沿用前任的(笑) ,後來才做出一個「林全」的品牌。
-
所以這樣的話,你們頻道的屬性跟行政院的……
-
……在想說形式上比較輕鬆一點,希望製造出來的效果是,不管你問什麼,我們全部都會答,你罵也好,我們也會答,我覺得內容是一個;另外一個是希望讓他們感受到真的是要正面溝通的,也就是要罵也可以來這邊自己罵,也就是想要展現出這一種態度,所以緬因會備兩個小編。
-
一方面希望來賓在現場,會挑比較可以深入討論的問題再進場討論,另外一個是我們也會準備即時回應的機制。
-
這我知道。
-
主要受眾的部分,我相信還是跟目前院這邊的幾個channel,無論是林全院長或者是行政院本身,應該還是有一些精神上的差異。
-
主要是什麼差異? 我想要問這個。
-
覺得你們那邊應該是比較理性一點。
-
好,瞭解(笑)。
-
你們下面有很多中國網友嗎?
-
還是有一些。但是總統的專頁很有趣,都是被機車族占領。
-
真的!而且我有一種覺得應該停了,而且他們前言會換,我覺得又有那種被騙,中間又突然談到車子的狀況。
-
即使斷交,機車族都可以寫回來(笑)。
-
他們真的很強大耶!很值得研究的案例。
-
我們做競選的,應該多向機車族學習(笑),新模式的討論。
-
我們應該培養一群我們的,而且會自由變換前言的(笑)。
-
我覺得你們要做這個的話,理性溝通是一招,另外一個是你用他們的語言,變成把重大政策用機車的語言講出來,才有可能帶回去(笑),他們是二創,你們要變成三創。但這個太……怎麼講……太偏門了,我們還是回到正路來(笑)。
-
你期待他們問出來的問題是?
-
我覺得一部分其實不乏我們之前在整理,像我們之前做一些黨的文宣,下面就會有一些是具有內容的問題,這裡是一個……
-
……不好意思打斷你,這裡我看他們問的,其實徐發言人都回答過了。
-
在直播時大家最嗆的,要嘛是分配不均,為什麼賀陳部長看一下「糖鐵」就納入前瞻,但是新北市長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都拿不到?當然不會用這麼理性的方法問;但我覺得主要還是分配的。
-
然後聚焦在區域,沒有軌道的區域會說軌道是不夠「前瞻」的科技,想要有軌道的區域會說分配不均,我覺得八成都會在這上面。
-
另外還有一個是效益評估。應該這麼說,我們當然也期待,比方在語氣上是更不禮貌的,我覺得也無妨,因為以我的角色來講,我覺得我們不太能夠在既有的回答之外,再去生產需要被確認新的回答,所以我們確實只能就目前已經有那一個Q&A的形式。
-
還是在一直加上去。
-
對,只是在這一個新的channel,他們一直有Q,但沒有被A到的這一些人。
-
現在有一個sample,來Join連署,二十小時三千人,其實已經很多了。以之前的經驗,僅次於國旅卡那兩案,這算是很快的,顯然明天就成案了。
-
這個的好處是:你可以打包下載所有人的留言,你可以快速知道現在最關心的朋友,在這一秒——而不是之前在立法院戰的時候——想知道什麼。
-
太好了。
-
而且這個可以匯出試算表,你按打包下載的話,你可以按試算表。
-
所以快速看一下這三千人的留言。其實絕大部分,可以分成三個:一個是軌道跟區域分配不公平,這個在留言反而沒有那麼多,但按照你們的屬性,也就是在你們那邊比較多;第二個部分是效益評估,也就是想知道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的這一件事;第三個部分是設定新議題,像最近經民連的老師們所提,公共建設應該有正當參與程序。
-
最後這個是政策面的,我覺得那個比較不會在你們那邊問,所以我覺得還是會聚焦在分配不均,跟有沒有效益評估的這兩點上。
-
所謂的「正當程序」、「額外政策」,那個主要是知識分子的channel問的,但我覺得這個也要準備。
-
請繼續,你們也可以先下載看看。
-
國勇應該沒有問題,他即問即答毫無問題。你們現在期待的是,他第一集一定很成功,然後呢?
-
就分主題來講。
-
可是網友為什麼要理你?你說徐國勇什麼都答,這個大家絕對捧場。到下一場如果只問水環境,一定會問跟水沒有關係的問題。
-
但是講的人是水利署,所以就講這一個主題。
-
底下會問為什麼要辦這一場,為什麼不討論機車族之類的。
-
那就要限制,也就是快速回答。
-
你們打算怎麼做?
-
分成兩個,一個是即時問問題。就這一點講,當然不會涵蓋問題的全部,但評斷講者能夠就這一個部分。
-
所以被網友附身?
-
對。主講人甚至是針對網友的名字,或者是問題的原句來做。
-
但是原句就要投影?
-
對。我們會有一個小編在電腦篩題目,訪問會有主持人,徐國勇是我問他,所以會有問題。
-
瞭解,所以就是「政問」的模式?
-
對,他會直接回應網友。
-
這是第一個。另外一個是,針對已經本來就包含在我們目前創建的這一些題庫,我們彙整Q&A、PDIS的這一份,也許我們晚一點打包下載新的這一份已經落伍,基本上這個範圍內的問題,我們都會儘量透過留言。
-
小編也要留言回,發言人也要回,我們希望後來看直播的人,已經看到上面一整串的問題都已經有文字了。
-
好,那就是提問者跟speaker,speaker直接對著這一個wall,所以提問者不用網友唸,只要說徐發言人對於這一題怎麼想就可以了。
-
還是會快速唸一下。
-
綜整一下?
-
-
但留言還是FB直播留言?
-
-
但是網站也有篩選,也就是會把九個驚嘆號改成一個……我猜啦!
-
-
太恐怖的會篩掉。
-
假設他問了一個具體問題,前後都是人身攻擊,但還是用他的名字,那我建議把具體的部分拿上來,人身攻擊的部分當作沒有看到。
-
因為你如果都不放的話,別人就會覺得裡面還是有具體為何不回,是不是因為黨派;如果還是用他的名字,但把有具體問題的那三個字、五個字挑出來放在牆上,就會知道這樣講才會回應,接下來就會學。
-
如果完全篩掉呢?
-
還是建議挑出來一些字。
-
像我們剛剛講說綠能有哪一些風力,就會說「政府出來就麼久,到底政府在做什麼?」,像剛剛半個小時不是都在講這個嗎?可不可直接跳過?
-
我覺得這個是一條線,受限有幾個因素,一個是整體節目的長度,一個是資訊透明,也就是在中間取捨,大方向是要表達一個態度,盡可能在這中間去下降門檻,但也不可能會是一個門檻。
-
這邊講的這個其實是可以具體回答,並不是說前面半個小時要不要追進度,而是說行政院這一次懶人包在「achievement.ey.gov.tw」,你就直接丟連結,像這種我通常是用一個超連結,要是有時間點去看,就去看了,這樣就不會再來鬧你;如果不給他地方點,就一直在這個地方鬧你,所以還是要有一個「出口網站」,也就是要有一個超連結出去。
-
就是你用了……
-
所以不管問答集也好,或者是「achievement.ey.gov.tw」,這個網站的特色是有國語、台語、影片及懶人包,你拿這一個給不想聽再多無味問題的朋友出去再回來,我覺得比刪掉他的留言更好。
-
其實我們做文宣都在看這個,我想回連結或者是簡單的也是可以。
-
好,回連結。
-
因為回連結對你花的秒數最少,如果要打字的話,還沒有打那麼快。所以這個沒有問題。這邊就是以連結為主。
-
這邊的篩選是指挑裡面有建設性的部分,沒有建設性的部分不要理他。
-
這個節目多長?
-
一個小時。
-
這個形式,差不多這樣子了?
-
-
接下來你們想邀鄭部長,她也是即問即答沒有問題。就算問跟分項沒有關係的整體問題,麗君也絕對可以回答,這是學哲學的好處。
-
但其他人不一定是這樣,尤其像水利、能源這兩個,以能源為例,大家會開始問很多電廠重啟,離岸風機特別重要之類的,接下來就會有毫無建設性的東西,就會把風向帶到跟綠能建設無關的部分,我不確定你們邀的其他人有沒有受過這種訓練。你知道我的意思嗎?有什麼想法?
-
我們這邊都還是會再討論,我主要是把這一個形式提出來,這個部分還是暫訂。
-
人選換不換我覺得無所謂,只是說要針對人選去調整那個態度,因為我們不希望看到的是來賓在這邊表示「回答前還要請示長官」,這個就完了,就是說要派真的能接受建議的人來。
-
鄭部長跟曾副主委的好處,是他們不用請示任何人,可以直接回答。
-
如果來的人還需要請示的話,那事前除了考慮建設性之外,還有超過權責的也不要出現在牆上,不然很尷尬,他會非常尷尬。
-
形式上,我覺得這樣很好,我沒有別的問題。
-
如果就前瞻的話,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什麼?我一直在想說,其實在這一個說明上,各個不同單位都做了很多事。
-
對啊!懶人包、問答集,該做的都做了。
-
但在公共輿論上,我覺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
你們的預期效果是什麼?
-
至少不能用這麼簡單說「沒有人才培育,只有硬體」,這個完全不是事實,但一般人對前瞻還是只知道前瞻,我們沒有打主流媒體,應該這樣說。
-
一開始這個方案還不叫前瞻基礎建設的時候,我們在院內討論都是叫「擴大公共建設」,所以確實本來沒有把這件事想在裡面,這個是先天的設定問題。
-
因為按照「公共債務法」只能作資本調節,資本調節的意思就是一次性的建設。我們這次後來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應該要強調,反而沒有強調,就是把一次性的內容建設、服務建設都叫做「公共建設」,以前是只有硬體建設叫公共建設。這個原本是我們可以說明的方向。
-
但是在一開始說的時候,有點講太硬了,講成「公共建設只能用資本門,一次性的軟體建設是在經常門」。等第一波這樣一講,等於認定資本門不能做軟體,但其實即使是人才培育,只要符合公益,你可以把一次性的編進來,這樣是可以的,只是經常性的不能編進來。
-
也就是說,即使這些一次性的編進來,有些還是編在會計上的經常門。
-
因為一開始說只能做資本門,媒體會抓這個打,也就是「前瞻都編資本門,資本門當然不包含軟體人才」這一些東西。
-
數位建設裡面不是就有包含嗎?
-
對,事實上有經常門的在前瞻基礎建設裡面,包含公共文化的人才培育等等,但整體來講,前瞻基礎建設還是以資本門為主。
-
所以大家就會說,數位建設是例外的嗎?當然你可以說「一次性、符合公益」是例外,但這樣回應的能力就非常薄弱,感覺就好像是我們編了九成的硬體,留了一點給人才、軟體,所以後來完全沒有用這一個方法來說。
-
我們這邊自己調整了一下,把前瞻基礎建設定位是「為了發展這些前瞻的人才或軟體,所必須的基礎建設」,也就是一面做這個,DIGI⁺我們一面在公務預算做,我們把基礎打起來,因為基礎要加速進行。
-
人才培育是很慢的,大家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是要有分配均勻、偏鄉學童都要有一樣好的設備,我們才能把人才跟軟體做下來,所以先做基礎。
-
這樣講說得通,但其實已經沒有主動設定議題的能力,只是防禦力還不錯而已。
-
所以我建議「資本門」這三字不要出現,可以說「一次性的、為了達成前瞻願景(軟體、人才)所必須的基礎建設」。
-
我們現在只能推到這一個位置。再往前進的話,就會跟之前的訊息自相矛盾。
-
還有什麼主流媒體的點,我們現在回應不了的?
-
還有一個我覺得是程序,也就是倉促形成跟不實程序,攻擊正當性。
-
這個也是主流媒體會打的。
-
接下來臨時會的實質審查,這可能會是一個最大的點。
-
我可以岔開講。像現在講前瞻的形成、過程,印象中在PDIS也有看到類似的問答,也就是前瞻是知識性含量很高的一些問題,也有看到委員在回答,從形成過程來回答,但是這一個過程本身有一點像目前對政院版的評價、形成過程背景的解釋,甚至有一些是組織文化。
-
完全同意。
-
所以我也很同意這一塊的重要性,但我不太確定,我相信發言人系統不太可能去觸及這樣的問題,或者是這一類的討論?
-
可是像林全院長,他最近下鄉,也是說一個現代的政府,應該要透明把決策、程序盡可能提早告訴大家之類的。
-
當主流媒體直接問他的時候,他可以肯認。
-
這個跟所謂您在提的政府頻寬,就我自己的感覺,我作為一般人,我覺得對於這樣說法是這個政策形成的過程,確實某些部分為了什麼而沒有長成什麼樣,這個對我來講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也包括比方院長有《財訊》的專訪,我覺得也有觸及到部分的。
-
-
現在一個開放的平台,是不是一個多的空間在處理這樣的議題,也就是這樣範疇的一些討論;我剛剛說岔開了,接下來辦公室這邊是不是會有進一步做類似的?
-
很簡單,我們辦公室協助Join平台(公共政策參與平台),這一個平台既然他們都來用了,明年我們其實有個計畫是所謂「政務大數據計畫」,也就是把各部會提案子上來時,那些不再只是PPT,而是連到院內的決策系統網,幾月幾日誰提了什麼、做了什麼、為了什麼,很容易用機器自動形成可以公開給大家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政策履歷」。但那個今年來不及做了,要等明年。
-
雖然接下來的大型計畫會比較有概要可以用;但這次的狀況到今天晚上應該就五千人了,政府就必須做一個程序性回應,而程序性回應,除了貼在這裡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會寄到這幾千人的信箱。
-
這個是跳過主流媒體,不管是因為看了什麼主流媒體而來連署,從這刻開始就訂了我們的雜誌。
-
我們第一集要告訴他們,說接下來會有哪些內容,回應的節奏照著通案來走。
-
這個名單是放在辦公室?
-
是放在平台裡,不是在郝先生的信箱。
-
所以應該這樣說,假設之後像前瞻,有一個大家正在碰觸的議題,在政府的意義,是把最關注這一個議題的人找出來?
-
對。而且寫那一封信的message是由這一些連署人來指導的,也就是挑哪一個點來回應這五千人當中的四千五百個人,我們沒有預設立場,就可以展開溝通了。
-
如果這裡面的人不瞭解、不清楚,我們就先約這裡面最先報名的五個人,然後再跨部會,每個部會都有開放政府聯絡人投票選擇議題,大家實際面對面來講清楚,然後再開直播,這五千人來看直播,然後就講清楚了,這個是導流的過程。
-
之前有拍一個沙威瑪的影片。
-
你們有沒有要刻意避開主流媒體的管道?
-
非常好的問題。
-
因為我們的角色都是在面對主流媒體,我每天收到的輿情都是主流媒體的,都是在想說要如何回應,但那跟平台上會出現的問題,有時其實會有一點不一樣,這一些人到底有沒有在看主流媒體,其實也不很確定。
-
我們滿確定很多是看主流媒體來的。像這些新聞量其實是非常可觀,觸及率非常大,也就是主流媒體是我們的funnel,但主流媒體上要出現什麼,是我們用別的out of band的方法去設定的,試著讓他們回到我們的平台來影響行政院的方向,而不是在主流媒體底下的留言板,那只能影響那一個報紙未來的報導方向。
-
我們在主流媒體的留言板上面回應,那是逆風,雖然我也有在Yahoo上逆風操作的例子,但非常花時間,平常沒有必要花那個時間;主流媒體關心什麼,並不是就他關心的部分回,而是就事論事,抽出我們站得住腳的部分做問答集,然後在這一個問答集上,請關注我們的媒體朋友們去引這個問答集,重新設定討論主題。
-
但等到這邊的問答集長到我們覺得不錯,可以大幅度用,可以用像郝明義這樣的方法去設定到主流媒體,說從現在開始可以到這個平台來提訊息,所以是這樣的次序。
-
剛剛在講說,讓網友到主流媒體下面的留言板,這個已經有具體的⋯⋯
-
有啊!我應該這樣講,這裡說讓網友,並不是網軍的意思,我們沒有網軍,只是說像這次問答集發出來有一萬多人看。
-
其實提供訊息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你剛剛也有講的,也就是在解釋為什麼現在政府的頻寬長成這樣,請大家多包容,未來會變得很好;另外一個部分是我也有跟景森老師說裡面每一個問答集的答案都是自己的超連結,滑鼠上去就有連結可以用,也就是最常見的拿出來放在旁邊,所以分享訊息裡面有很多說這是彈藥庫,接下就會看他們的行蹤,而他們的行蹤就會碰到主流媒體設定時,就會貼說有這個回答,要嘛整段貼,不然貼連結,貼連結的比較少,但整段貼的就贏。所以我們說讓網友有這個的意思不是去培養特定的網友,而是節省網友的一些工具。
-
你們的觀察,目前這個機制被使用的?
-
我們的view大概是1萬多,實際上會重新貼的大概是1%,也就是100則左右,不多。
-
這個就會牽涉到謠言,也就是channel的機制。
-
這個是當時為了網路謠言設置出來的機制,只是提前在前瞻案投入使用。
-
謠言這一件事,我們要在不得罪媒體的情況下處理,這也是為什麼不說「假新聞」,因為說「假新聞」立刻得罪媒體。
-
我們在政院是有「五圈一叉」(rumor.pdis.tw),這個曾經是首頁熱門議題,現在被前瞻洗過去了,不過你按「熱門議題」還是看得到。
-
這個「五圈一叉」行政院可以做的是第五個「公部門運用問答集方便查證」。
-
剩下四個也可以做,只是不能由我們來做。一個個來講:
-
從「業者自律+公民團體他律」,其實政府對於網路傳播業者,就現在的關係本來就是一個不管做任何事,大家都會說侵犯言論自由,即使妨害風化、猥褻圖片、兒童色情,在其他國家可以討論,在台灣就會被說不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我們真的什麼都不能做。
-
但公民團體他律的效果還是有,像之前媒觀有做一些評比之類的,但現在更好的是會有一些自媒體出現,當主流媒體有明顯失實的時候,立刻開他們玩笑的力道,這是很快且很強的,這個我相信各位有經驗,也就是他律,在不查證的情況下會有後果。
-
第二個是:「第三方協力健全查證機制」,這個是臉書自己先做,他們有做一些調整,如果大家回報說報導不實,在演算法當中會下架。
-
如果以Google來講,如果有第三方查證的消息,網頁的標籤是用某種方式標籤的話,Google是認得的,所以等到Google看到某個謠言的時候,底下同時會出現自動澄清,但Google中文的部分,還沒有完全連結完成;但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
已經有介面?
-
對,已經有介面了。但是,我們也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資訊提供方,從Google的角度來看,並不是因為我們是政府,所以有這個特權,並沒有。而是任何人都可以用這個標籤來說,我要針對某件事進行澄清,在Google看起來是這樣,也就是搜尋某個東西會找到一個謠言,找到謠言之後底下會出現小卡片,它說某篇報導說這裡面是真的,是誰這樣講的,另外一個網站卻說不是這樣子。
-
但這是演算法判斷,我們不是「事實查核者」,只能說「事實提供者」。演算法會算相對評估,如果我們這邊一直放謠言,我們的信用就會往下掉,慢慢就不會用我們的資訊了。
-
所以行政院不要說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笑)。
-
這個是Google跟FB的平台利益,如果Google有,我在Google上看得到的資訊,大家都可以知道是真的,而FB是假消息,Google就可以把廣告搶回來一點;反過來也是一樣。所以現在他們在競爭這一件事,我們試著在這一個競爭環境裡面,提供第一手的資訊。
-
剛剛提到串接,這個串接是在於院裡面的人工資訊?
-
(投影網站)這個是一個技術。用法跟一般的micro format用法是一樣的,所以那一份問答集現在加上這一些欄位,當然是使用者不可建、機器可建的欄位,好比像前瞻很多問題其實不是謠言,但有些是,那些是謠言的部分,好比像「前瞻是為了『亞洲‧矽谷』沒有在桃園蓋的地方蓋園區」,但這根本是錯的,核定本裡面根本沒有幼獅青創園區,所以我們可以說那一個回答就是不實,就可以說就是reviewRating,就是不實,這個絕無問題。
-
這個串接就是在問答集裡面做?
-
對,技術上是這樣。就像Google設計的AMP,臉書提出的方法打不過他,未來或許就會加入。
-
第三個是:「提升公民媒體資訊素養」,這個是在十二年國教課綱做。
-
本來新課綱會有媒體素養、批判思考,我們為了準備新課綱,可以先做一些教材。這些教材像之前有一個叫做「別讓圖形不開心」,這個是在講如果大家對彼此都只有一點歧視的話,整個社會就會分裂。也就是方形或者是三角形如果低於1/3的人就會想搬家,就會搬到彼此老死不相往來,而偏見很高。
-
但如果修正偏見,讓大家容忍偏見,沒有用,因為社會已經這麼分裂了,但如果鼓勵大家傾聽跟自己不同立場的人,只要1/10人這樣做,社會就會變得更和諧之類的。
-
這樣教材的特性是不需要老師,本身就是老師,所以我們在媒體素養的這一個部分,尤其是當師資培訓還沒有那麼快的時候,多去開發一些像這些線上教程,不管是老師或者是小孩,在網路上帶風向,多一些批判思考的東西。
-
同一個作者還有做很多別的關於主流媒體的議題設定;這個部分民間可以試著中文化,很多教材已經有英文了,或者是開發新教材。這個不是行政院可以做的,但我有介紹媒觀的朋友們認識這個網站。
-
第四個是:「網路使用者自主判斷」,這個當然不是我們做的。
-
總之,我們有在做事。但也必須要強調,我們並沒有要立法跟修法,那個是最糟的情況。
-
之前有開發的團隊,也就是g0v裡面有做Linebot,我也沒有非常follow目前的進度,以及你的評價?
-
我比較著重在公開可見頻道,像LINE全部都搜尋不到,LINE的話……我覺得是這樣……cofacts的做法是眾包,也就是跟維基百科的特性一樣,如果這個詐騙或者是謠言已經影響到很多人的生活,社群的反應很快,也可以即時回應,這個真的沒有問題,像這一些都有用,已經七千多個了。
-
但你可以發現這個跟執政團隊關心的不太一樣,也許在同婚的時候有重疊,因為同婚同時符合公共衛生及公共政策;但在前瞻的時候,跟這個就沒有關係了,大家不會覺得被前瞻打擾到,不管正方或者是反方都不會覺得被打擾到生活,只有在同婚這一類的議題才會重疊。
-
(指螢幕)看cofacts.g0v.tw這些,會精神污染,真的不要看太久(笑)。
-
真的會影響(笑)。
-
這樣有回答到嗎?
-
-
就是「不要恨媒體,自己當媒體」。
-
對,你們的路徑是這樣。這是不是你們本來設定好的路徑?
-
不是,是因為我們這裡拿主流媒體沒辦法。
-
比如是主流媒體切出來的?我們想說這個是怎麼樣的……
-
……分工嗎?我沒有跟國勇討論過這一件事。我們不反對回應主流媒體,但我們發採訪通知的時候,只要是澄清性質的,主流媒體基本上不理我們。
-
之前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國勇在記者會上講的,關於網路爭議訊息,吳政忠老師負責的是這幾塊,一個字都沒有講到我。
-
後來記者就發問,問答集這件事我先前就講過,記者就問說:「那唐鳳沒有角色嗎?」,發言人就說有,然就想到我在院會上有解釋過問答集的技術,他就說:「唐鳳要協調一個機制,不確定怎麼運作,但有這個機制之後,好像結果在網路上看到謠言的話,底下會跑出澄清。」
-
然後他就想要舉例子,他就說:「好比像是,如果沒有傳染病,你說有傳染病,就會冒出來說底下沒有傳染病。」
-
因為他學法律,然後就說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就可以罰,然後就回應到這裡。
-
之後,主流媒體就洗版,說行政院要管控言論,這一些東西就出來了。
-
其實徐發言人講的,每個字都是真的,並沒有講錯,但有一些事情沒講,好比像整部法律裡面只有傳染病防治法跟選罷法提到不實言論,而且選罷法那個,司改國是會議還在討論要修掉,所以他等於舉了六法中唯一的例子。
-
問題是,大家會腦補,以為網友講的每一個字,行政院都要處罰。這個是很恐怖的,等於是回到威權時代。這我們第一時間就處理了,也在FB上跟媒體朋友們澄清了,所以後來沒有繼續延燒,但他們也不會幫我們澄清。
-
所以當時子維有發採通,還錄一個對外的直播公告,完全沒有人登。一直要等到5月,這些都過了之後,各大報的朋友很捧場,都幫忙登了,說其實政院根本沒有要查禁言論。
-
我在想有沒有什麼可以這樣處理的?我覺得問答集本身就是可以一條新聞。
-
有啊!後來有上,問答集有上新聞,自由、上報,中時都有報問答集相關的新聞,但方式絕對不會是「之前搞錯哪一條,問答集有說」。
-
「有問答集這一件事」後來還是有報。但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完全沒有對前瞻有質疑……(投影螢幕)你看都有啊!自由、上報及蘋果都有,它它新聞也有報……我不知道這是什麼……這個是集成各種內容的網站。
-
你看一直到6月都有,這個是中時,所以大的主流媒體都有,並不是說沒有,只是他們並不會整包說「你可以連到這裡」。
-
所以要看了,然後去搜尋問答集,才會到政院,因此這個導流能力是零散的,不用想這個,但是有導流。
-
如果從政院導流來很快,到首頁,然後按問答集就到了,目前防守有餘,但不太可能主動設定。
-
尤其是議題設定。
-
我們只能靠連署平台,主動設定都是靠連署平台。
-
這個問答集,整份Q跟A都是國發會給的嗎?
-
也不是。如果你到「qa.pdis.tw」,就可以看到整個完整的流程,我們連流程都是公開的,包含行政院各部會,想回的人如何申請帳號、討論區、管理員如何管理,每一個主責部會、如何參與擬稿討論。
-
他們給了擬稿之後,當然不會是直接進問答集,他們有一個群組,在那個群組裡面,然後審稿的朋友們修正成看得懂的樣子,修訂跟本來的事實有出入了,所以本來提供資料的部會,可以按文章編輯紀錄,也就是修稿的人有沒有把意思搞錯,還可以訂閱特定類別,審完之後就可以在後台選public,選完之後就上問答集了。
-
所以這個是跨部會合作出來的,最早是國發會有過一次收攏,那個是核定的,從那個之後就是主動上的。
-
他們已經在操作了?
-
-
謝謝。
-
網址是?
-
「infra.pdis.tw」。我們還有加全文檢索。
-
好,差不多了,謝謝。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