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是?
這個問答集,整份Q跟A都是國發會給的嗎?
尤其是議題設定。
有。
之前有開發的團隊,也就是g0v裡面有做Linebot,我也沒有非常follow目前的進度,以及你的評價?
這個串接就是在問答集裡面做?
剛剛提到串接,這個串接是在於院裡面的人工資訊?
已經有介面?
這個就會牽涉到謠言,也就是channel的機制。
你們的觀察,目前這個機制被使用的?
剛剛在講說,讓網友到主流媒體下面的留言板,這個已經有具體的⋯⋯
所以應該這樣說,假設之後像前瞻,有一個大家正在碰觸的議題,在政府的意義,是把最關注這一個議題的人找出來?
這個名單是放在辦公室?
現在一個開放的平台,是不是一個多的空間在處理這樣的議題,也就是這樣範疇的一些討論;我剛剛說岔開了,接下來辦公室這邊是不是會有進一步做類似的?
這個跟所謂您在提的政府頻寬,就我自己的感覺,我作為一般人,我覺得對於這樣說法是這個政策形成的過程,確實某些部分為了什麼而沒有長成什麼樣,這個對我來講是非常有說服力的,也包括比方院長有《財訊》的專訪,我覺得也有觸及到部分的。
所以我也很同意這一塊的重要性,但我不太確定,我相信發言人系統不太可能去觸及這樣的問題,或者是這一類的討論?
我可以岔開講。像現在講前瞻的形成、過程,印象中在PDIS也有看到類似的問答,也就是前瞻是知識性含量很高的一些問題,也有看到委員在回答,從形成過程來回答,但是這一個過程本身有一點像目前對政院版的評價、形成過程背景的解釋,甚至有一些是組織文化。
我們這邊都還是會再討論,我主要是把這一個形式提出來,這個部分還是暫訂。
對。
一個小時。
其實我們做文宣都在看這個,我想回連結或者是簡單的也是可以。
我覺得這個是一條線,受限有幾個因素,一個是整體節目的長度,一個是資訊透明,也就是在中間取捨,大方向是要表達一個態度,盡可能在這中間去下降門檻,但也不可能會是一個門檻。
這是第一個。另外一個是,針對已經本來就包含在我們目前創建的這一些題庫,我們彙整Q&A、PDIS的這一份,也許我們晚一點打包下載新的這一份已經落伍,基本上這個範圍內的問題,我們都會儘量透過留言。
對。主講人甚至是針對網友的名字,或者是問題的原句來做。
分成兩個,一個是即時問問題。就這一點講,當然不會涵蓋問題的全部,但評斷講者能夠就這一個部分。
太好了。
對,只是在這一個新的channel,他們一直有Q,但沒有被A到的這一些人。
另外還有一個是效益評估。應該這麼說,我們當然也期待,比方在語氣上是更不禮貌的,我覺得也無妨,因為以我的角色來講,我覺得我們不太能夠在既有的回答之外,再去生產需要被確認新的回答,所以我們確實只能就目前已經有那一個Q&A的形式。
我覺得一部分其實不乏我們之前在整理,像我們之前做一些黨的文宣,下面就會有一些是具有內容的問題,這裡是一個……
我們做競選的,應該多向機車族學習(笑),新模式的討論。
主要受眾的部分,我相信還是跟目前院這邊的幾個channel,無論是林全院長或者是行政院本身,應該還是有一些精神上的差異。
一方面希望來賓在現場,會挑比較可以深入討論的問題再進場討論,另外一個是我們也會準備即時回應的機制。
我覺得channel是一點點拓寬,現在前瞻我看到行政單位這邊是有的,我也一直在想說執政黨的角色,我們有什麼樣的channel的看法,當然不是一個太大部分,我想說是既有的空間裡面……
他們有既有的回應方式,不太確定這一場新的形式,是否能夠順利。
這是一個草案。
也是。所以確實在channel都是有……
今天想要來拜訪,也就是資訊的接觸面,所以就想說等一下就放在下一個topic,也就是關於一些價值面的部分。
大概問題有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剛剛講到的資訊落差,也就是他們期待的答案都有,只是沒有channel;當然另外一個是比較難一時間解決,也就是他們是否有接受這一個答案,我這樣看起來好像在短時間比較可以先解決的還是資訊接觸面這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