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好。我覺得剛剛我們都還在很理性的談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通用人工智慧其實是標註人類歷史的一個里程碑,就是人類是不是製造出了一個比他更優異的思想系統、思考機器,那這個思考機器甚至有可能會創造比他自己更優異的思考機器。
你說人類滅亡?
所以,我感覺你的意思是說,你覺得第一可能還是很難去計算這個時間表,就是說有人說幾千天,幾千天如果說 9,000 天的話,可能是 30 年內,那馬斯克是說兩年內,那這個現在已經 2025 了,所以只剩下一年了。我的感覺是你覺得時間點就像巴菲特講的,時間是很難預測,第二是你可能覺得時間也許不是這麼重要,而是這個世界準備好了沒?
你不知道你在信任什麼東西。
或者是太過信任 AI,不小心指派了一個 AI 無任所大使。你現在是 Cyber Ambassador,未來說不定有 Artificial Ambassador。
就是做個排序。
那我想問一下這個曾經是數發部,自己也是開發者,也曾經跟很多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合作,現在也在華府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你怎麼看這個說法?
那有另外一位,一邊打著 Diablo,一邊跟網友回答問題,網友問他說,通用型人工智慧會什麼時候(出現),他一邊在過那個很難的那一關,然後一邊回答說大概 2026。
我們馬上滑入我們今天的議題,AGI 通用人工智慧。我先講一下,那我最近看的一些消息,這個 Sam Altman 在前陣子也沒多久,可能一個月左右,他訂了一個時間點,他說幾千天,few thousand days,幾千天就是有 1,000 天到 9,000 天,算了一下大概就是幾十年內,那他是比較客氣跟保守了。
OK。然後,是出生在臺灣台北市的地球公民、自由軟體程式設計師以及政治人物,曾經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數位發展部第一任的、算是第一任部長,那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的董事長,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出櫃的部長及以上的跨性別政治人物。
所以我想這個還是起底一下啦,這個目前是中華民國的大使,就是大使,但是他沒有什麼特定國家或特定目的。
就是不分,就是照比例或照能力之類的。
對,這個剛剛我們才想說,唐部長現在算是稍微脫離了公僕的角色。但是,馬上他就遞給我一份名片。沒錯,他現在算是一個無任所公僕,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從這個部長升級為大使,而且這個英文名稱也很酷,「Cyber Ambassador at Large」,那我是這個「Legislator at Large」,我也是後來才學會這個翻譯。
今天我們真的很榮幸邀請到這位大來賓,大家一定不陌生,這一集不只很重要,還要一起來開開腦洞想一想,馬上就來歡迎今天的超級大來賓唐鳳,唐部長。
到底通用人工智慧真的要來了嗎?面對 AI 的發展,臺灣又應該怎麼做?要做什麼?那該如何去規劃整體的戰略?是我作為公僕以後到現在都還非常困惑的事。雖然我自己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政府有政府的想法、民間有民間的想法、產業有產業的想法、美國有美國的想法、歐洲有歐洲的想法。到底我們要走哪一條路線對臺灣是最有利的呢?
哈囉,歡迎來到寶博朋友說,我是葛如鈞寶博士,是我們今天這一集可能會決定臺灣或世界的未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今天真的非常的難得,請到我非常仰慕,而且也非常重視他的看法的一位超級超級貴賓,我們要來聊 AGI,就是通用人工智慧。
今天真的很感謝唐鳳部長來到我們節目,也感謝大家收聽「寶博朋友說」,我是葛如鈞寶博士,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點選、訂閱,下一次就會自動送上給你,不論你是在 Apple Podcast、Butturfly 上的 Youtube 或者其他平台聽到我們的節目,歡迎給我們五星評價,請按下喜歡、留言或者是按下小鈴鐺追蹤訂閱,我們下次空中見!
我想今天這樣的交流只是一個開始,希望未來可以跟部長有更多更多的溝通,我們一起在這個公僕的工作地方,大膽地擁抱先進的法案、先進的思維。我們一起喊過「大膽擁抱電子簽章」,我也希望我們未來大膽擁抱 AI 的一些相關良善、友善且有彈性地幫助產業發展一些框架。
歡迎大家多關注「多元宇宙」這個關鍵詞,我也小小改了兩個錯字,我非常支持,因為「多元宇宙」的概念就很多元,所以雖然好像是唐鳳部長跟 Vitalik、一位美國學者提出,但是我自己的辦公室網站標題也是「Plurality」(多元宇宙),所以我想多元宇宙的概念本來就是多元,大家還在講說是什麼顏色,這個就很奇怪了。
以前只是賣你的文字、圖片、影片,就像你賣了你的情緒跟思想?
或者代替我去開一個很無聊的會議。
說「空間運算元年」。部長怎麼看虛擬時代會來臨嗎?有沒有要關注什麼?小心什麼?而且戴上去的第一秒,我真的有 0.1 秒的時間,我覺得我沒有戴,因為真的 cc 數很強,你怎麼看下一步?
最後一個部分的問題,很好奇數位部部長怎麼看虛擬世界 Metaverse,因為 2015 年臺灣某上市櫃公司喊出 VR 元年,結果過了 8、9 年,好像⋯⋯
怎麼看一個替身?就是嘟嘴會不會反應?你雖然嘟嘴,但是你的虛擬替身在手機上沒有嘟嘴,這個是最弱的。再來,有嘟嘴、但是沒有吐舌頭,這個是第二級。第三級是你可以嘟一半,就是可以很微妙,然後舌頭可以歪來歪去,像 iPhone 的 Memoji 就只能吐或者是沒有吐,沒有辦法歪舌頭,但是「Persona」完全就是你,我用那個打 facetime 給朋友,他沒有發現是假的,但是我沒有要討論 AI 防詐,那個是就算我借你玩,你也感應不到。
在 Apple 叫做「Persona」,是所謂的虛擬替身的意思,那真的是很誇張。我描述一下,你戴上去,他說「你帳號登錄成功」,然後他會要求你建立一個虛擬替身,因為你戴上眼鏡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跟別人 FaceTime,沒有鏡頭可以拍你,所以只能用一大堆的感應器來感應你的臉的動作,必須先建一個虛擬的膜。你知道它怎麼做?它說現在要幫你建虛擬替身,請你把它拿下來,然後反過來用 Vision Pro 看你自己,因為上面有很多攝影機,然後會要求你請往上看、往下看,一分鐘內就建好,那個虛擬替身超像的。
下次來一下(笑)。你沒玩過,我們就不能聊這個議題了,像 Vision Pro 的未來?你怎麼看?你應該要叫你朋友買一台,像「Persona」是一個很特殊的設計,很親密,比 iPhone 更親密的裝置,iPhone 跟你親密的程度只有 Face ID、指紋跟一些帳號、密碼,但是 Vision Pro 跟你的親密程度是虹膜,也就是它是世界上最精密地瞭解你真的是唐鳳的裝置,它認得你的虹膜一樣,就會幫裝置的擁有者,也就是帳號的登錄人,就會幫助你建立一個虛擬的 persona、虛擬人,你知道嗎?
可以呀!你來我的辦公室玩。上次你有提前來過一次,那時候我好像還沒有拿到。
我還是很好奇,我不知道你玩過 Vision Pro 了沒?
我們看到你的同仁在微笑了。所以部長版的麥田圈傳奇回答,請大家擁抱一下這樣的回答。
你覺得呢?你覺得這種玄學,怎麼看?你這麼聰明,會覺得麥田圈有這個圖案、又顯眼,但是又感覺不到到底是在做什麼的。還是部長不能談論這個跟數位部沒有關的議題?
我都有一點懷疑麥田圈其實是某一種介入,它要有介入、有麥田圈,我們才會沒事,你瞭解我的意思嗎?
我們嗎?你要跟更多人合作,大家都是朋友,所以希望溝通上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接下來閒聊,首先我們來聊一下沒出事、有做事,我其實在 Threads 上有想要跟你閒聊這一件事,我以前一直在想麥田圈的問題,大家說都不知道麥田圈,我有一點懷疑,如果大家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是可以關掉的。
我不知道,我的節目是不接受業配的,因為我現在是公僕,但是有很多阿宅網紅,他們也許很想瞭解,說不定「逼」一下,其實很快就好了,你現場弄給他們看,可能他們會很驚喜。
能不能有一些經費是拿來做防患於未然的溝通?
我覺得還好,你看我的節目也很前面,但是聽眾也是千萬粉絲,我自我鼓勵。大家會覺得我只是在酸數位部,但是我只是說數位部有一些地方有花一些錢,但是是不是也要多花一點時間、資源,因為我記得 2024 年或者是 2025 年的經費,應該都有比前一年高。
對,就是我可以做到更好的自然人空投,或者是 NFT 領取,我覺得這個是喜的部分;但憂的部分是好像沒有什麼人知道。
但是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時候,你們其實擁抱 web3,而且做得滿前面,因為這樣有可能拿空投,有可能是自然人身分,而且是匿名的。
因為我偷偷在研究你們的數位錢包、TW DID(分散式身分),我就敲一下,真的好像有感應到,你們真的有在流程上做了一些優化,就是比別的商業化網站還多做了一些 inform,比如打開 APP、綁定我的錢包,我雖然有一點緊張,但是我還是綁了,綁完以後是 web3 的身分驗證已經完成,我覺得不錯啊!
所以這個是新版的自然人憑證?
很多人不知道耶!這個是以前自然人憑證就有,還是後來才有?
然後很快就拿到實體的卡片。接著我發現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實體自然人憑證竟然可以拿到 iPhone 敲一下感應。
看起來是有在做,但是小不滿意的是要簽很多名、花費了一些紙張,所以我們一起來更快推動。
防患於未然工作的防患未然的溝通,所以這一點我先預告,希望真的可以做到。同時,我要呼應你一件事,行動自然人憑證這個還是要拍拍手,原因是我現在到立法院以後,我們還是要再做一次財產申報,這一次是要更認真的,所以我們就要用自然人憑證到某個系統,然後驗證我是我、我同意監察院介接我的資料,我發現我的自然人憑證遺失了,我只好去區公所,很幸運的是任何一個區公所都可以辦,我現在都開始叫我辦公室的人去辦,我覺得速度比我想像得快,你知道我們這種尤其是區塊鏈世界的阿宅,要去實體的世界辦某些東西很痛苦,但是我還是去了,我本來是預留四個小時,可能要排隊,結果很快就排到了,謝謝政府在某些效率的提升。
這個我想我們也是心有靈犀,不管是英雄或者是英雌都所見略同。但是我先預告,因為我目前還是一個小政府主義者,尤其是先進科技,因為它變得很快,所以有時政府不小心管太多,反而會不小心多做了一些事。打詐專法的立意是對的,但是你們現在要瞄準廣告的行業,老實說我們一定要多聽聽各行各業的看法,有時不小心衝出去,大家會很緊張,所以我先預告一下,我們要一起來多做好溝通,你剛剛已經講了要防患於未然。
我知道有某一些境外正在努力落地的全球很大的交易所,他們有一個做法,我覺得很不錯,他們會成立一個驗證的平台,你只要上到這個平台上,有人傳訊息給你說「我是幣 X 小天使」,你就看它的 LINE ID 跟帳號或者是 mail,就是任何它的聯絡管道的資訊,然後你就上這個網站輸入進去,它就會告訴你它是不是真的被聘僱的官方聯絡人,一查發現不是,就知道它是騙人的,覺得這個邏輯跟體系應該可以 apply 到更多的地方,當然我覺得這個有時候又會衝突到大政府、小政府,但是我覺得過度期,政府是不是應該可以協助有一些驗證的資安團隊?大學生有時社團沒有多少錢請演講,假設請不到大師,說不定看到那個廣告,然後請了假的防詐專家來演講,如果我們有一個這種驗證機制,就可以去查這個網址是不是被資安院董事長或者是資安院認可的,像金融業、資安行業的,這個有沒有機會做到?
第三個樣態是我們在質詢的時候,有稍微提到,但是我們時間很短,就是 LINE 群組或者是 close 的 message group,也不一定是 LINE,也有很多的聊天群組,它可能會假冒自己是某一些大家認得的品牌,像 XX 銀行、XX 金控或者是 XX 交易所,然後就說「我是台 X 銀行的專員」、「我是幣 X 交易所的小天使」,然後就會去 engage,我其實沒有研究得很深,但是我知道這個樣態,我其實很擔心。
我覺得我真的很崩潰,你知道嗎!這個是第二種樣態,假裝幫助你,但是它其實是想要二次害你,或者是想要騙新的人,這個是第二個樣態。
第二,我一直在很多地方講的事,現在有很多的校園詐騙,其實是外面的某一些公司,然後會針對學生喜歡的議題,比如說投資、AI,它會說「我教你怎麼投資」,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因為現在有很多詐騙,很多年輕人也被詐騙,im.B 裡面很多受害者也是大學生,然後就會有詐騙集團成立防詐、防害專家,像「教你拿回你的被害金錢」。
第一,我們現在錄音的時候,有一些人正在愛之香、愛之甜,他以為他在跟 fall in love 的對象,其實是 AI 在談戀愛,這個是其中一個新的樣態。
你這樣一講,我就會覺得我的建議好像有點弱(笑),但是我是苦民所苦、為民喉舌,因為我現在是有一點擔心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