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對,之前跟g0v的朋友在談,大家的感覺是對於「vTaiwan」的進入門檻比較高一點,好比我今天是一般的市民,我想要提案,可能要透過認識g0v或者是我之前點「我要提案」的按鈕連進去,會有一點confusing,可是我覺得你們認為「vTaiwan」的定位就是lab、experimenting,我覺得是acceptable,因為「Join」基本上是比較普及的被使用。
對。
好,再來第三個問題,這個是我一個比較好奇的,我不太知道「Join」跟「vTaiwan」,你們有沒有針對目標的族群上有一些區分?
請各區幫忙。
對,但是馬德里他們的回應也是差不多利用……雖然他們是市,所以他們是利用區政府。
好,我覺得這樣子非常非常好,很開心聽到你們在回應數位落差或參與落差的這一件事。
這樣很好。
一天去台東?
喔!花蓮是你們東部的據點?
所以你們有提供非線上跟你們溝通及參與的形式?
當然。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我記得你在某一個訪談,就是「2017-01-14 唐鳳對談蔡玉玲:開放政府如何實現民意」的這個訪談當中,有提到針對數位落差或者是參與落差,不管是硬體上或者是軟體上的回應,我想要知道有沒有一些比較明確的案子?
好。
那像「vTaiwan」的部分呢?
所以是「AA」?
第一個問題是我想要請問「Join」跟「vTaiwan」的accessibility,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進行任何的usability,也是針對這兩個平台?
對,如果可以的話。
好,沒問題,聽起來非常有趣。
好啊!沒問題。
可以啊!因為「vTaiwan」並沒有一個像芳睿這樣的人?
好,沒關係,那大概就這樣子。
這個是國發會的範圍?
例如?
你們有特別統計這一些資料?
你們怎麼處理這一些資料?
所以沒有link到身分證字號?
所以有被分……
所以比如不是臺灣人?
像你們在註冊,你們有設定什麼樣的人可以參加這個會議嗎?
你們怎麼發現大部分的參與者?
像你剛剛講巡迴的,是在哪幾個議題?
我想要你們對於數位落差或者是參與落差有什麼樣特別的看法嗎?你們有用「vTaiwan」跟「Join」,要回應這兩個議題嗎?我知道臺灣大部分的人都有網路。
他們有什麼特殊的貢獻嗎?他們只要使用「Join」嗎?
嗯。
應該就是目標吧!
對,或者是你們想要達成,有一點像你們期待市民怎麼去看待公民參與?是透過「vTaiwan」跟「Join」?我自己覺得這應該是不一樣的,就是跟傳統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形式,因為你們是建造者,所以你們心中有什麼idea或者是想像嗎?
第二個問題,因為傳統的民眾參與形式,好比像村里或者是市的層級,針對一個特定的議題開一個公聽會。
所以是什麼樣參與的形式?他們怎麼去看待公民參與這一件事?
好。因為我覺得你們好像有對於怎麼樣的公民參與有一種理想性,就是比如怎麼樣的公民參與才是理想的?或者是你們想要達到什麼樣的公民參與?比如你們想要有10萬個人在用Pol.is,這個是舉例。
我想要問的是,你們透過「vTaiwan」跟「Join」有什麼終極的目標?比如想要建立什麼民主?
我覺得這個滿有趣的,你覺得要培養一種公民社會,是公民要具有一種對於參與有興趣嗎?
就是你們想要建立互信?
所以我想要問的是,你有怎麼樣的理想性?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個是新政府與民眾間的關係。
好。我想要問一下,你透過這兩個平台,你有什麼終極目標?
就只有五個人願意?
五千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