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中國時報服務,以前在基隆跑新聞,臺灣有一個公司負責中東、東南亞一帶的平台,上面的資助或者是油管的修復,因為修的時候是哪裡有爛掉或怎麼樣,是派潛水人員,我們臺灣有潛水人員去修理,然後慢慢用海底機器人,因為知道鐵達尼號來修。
接下來有關於虛擬貨幣,您剛剛提到注重演算法及分散式帳本的部分,未來可以跟法定貨幣併行嗎?是同時存在嗎?或者是紙鈔會被取代?
像唐政委提到有一些群眾募資上,像臺灣有很多ICO從大陸過來的,他們的合法性問題,請問政委怎麼看?
另外一個問題是,政委您在閣員裡面,您的腦袋跟官僚比較不一樣,對岸用了很多金錢政策來吸引臺灣的年輕人過去,不管是創業或者是就學,因為我訪問過幾個新創的年輕人,他們覺得在臺灣要創業是非常困難的,在這一個部分,臺灣要如何跟大陸來爭搶這一塊?謝謝。
剛剛好幾位都提到這一種預算很拮據的狀況之下,怎麼樣用更創新的方法來用暖實力來打進國際的領域裡?
大家好,我想要請的問題跟今天的主題稍微有一點關係,剛剛政委有提到用「軟實力」打進國際場合,我們上次看到在聯合國用很新創的方式打進。
想要請問一下開放政府這個計畫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最近區塊鏈的技術廣受討論,而且具有不可篡改跟去中心化的特性,未來開放政府是不是會把這樣的技術納入到計畫當中?
後面兩個問題還沒有回答,是不是可以在不漲水價的前提下來完成這個目標?另外,以及有投入及沒有投入的成本差異?
另外一個問題請教唐鳳政委,跟今天的主題比較不相關,Dan Brown的《起源》其實引起大家的討論,您認為量子電腦及基因編輯的趨勢如何?及未來台灣的機會與優勢在哪裡?
請教郭董事長,用大數據、AI來找可能會漏水的點,我們想知道的是,這樣會增加多少IT的支出?汰換管線的負擔相當沉重,可以因為AI節省多少成本?外界在關心的是,台水是不是可以在不漲水價的前提下來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董事長,您剛剛提到管線已經透過大數據找出管線了,請問哪幾處要改善?就是抓漏?
想要問一下唐鳳政委,年底到了選舉,之前黨內有跟政委談過,想要問政委本身表態過不會參選,政委在年底選戰過程中會不會幫忙輔選?
像董事長說明用大數據找出漏水點的技術看起來是全世界少數的技術,董事長有沒有估算過如果這個技術有辦法出口的話,是不是可以帶給台水公司早收益?
請問一下郭董事長,在討論「搶救水寶寶」要出國到紐西蘭參加黑客松時,會說出國經費有問題,有沒有解決?因為一去要三個月,會不會有很大的負擔?
永續發展目標是什麼?
另外請教一下唐鳳政委,您這一次去紐約,也就是數位外交再一次的出擊,過去已經連續好幾次透過數位外交的方式突破,當然並不是跟中國對抗,而是透過數位外交的參與,也就是網路的一些國際會議,也被視為一種突破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談一下idea?
剛剛有提到大數據找出自來水的管線,這一次「搶救水寶寶」的意義,想請教董事長,因為臺灣現在還是關心缺水的問題,因為自來水的管線老舊,您現在的計畫是自來水公司要淘汰全臺灣脆弱管線的計畫是什麼?您剛剛有提到從脆弱的地方先做,而目前的計畫是怎麼樣看?可不可以請教一下?
因此,我希望政委是不是可以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您期許未來我們的協作會議到什麼樣的發展狀態?
當然政委您所展現的狀況是,這個事情目前可能沒有用數據的方式呈現,您剛剛提到有三十件,但是有一半並不是按照原來提案人的想法落實,但是中間還是產生了一些效應存在。
以我們來講,公務機關如果開一週年的記者會,通常會提出過去一年我辦了幾件案子,我展現了多少的成效,來年展望我希望可以成長幾%,記者會會是這樣的開法。
當然我們現在推展各個機關有一些PO出現,但是我們運作的狀況,目前來講還算是一個小範圍,我舉例來講,如果每一個公務人員都可以成為PO,像公務人員「提點子」,有一些獎勵或者是什麼之類的,主動發現問題,然後讓這一些問題可以儘快透過政委推動的這一些模式有進一步的解決,這樣的案量可能不是這樣的狀況。
舉例來講,以前一般民眾來面對政府,第一層的是公務人員,我們常常去公務機關洽公的時候,他們說:「沒辦法,這就是規定。」民眾的建議就是被打回票了,身分證、私章或簽名等是不是有可取代性,類似像這樣的問題,跟公務機關詢問,法規就是這樣規定,接下來就沒有了。
想請政委談一談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一週年,我們剛剛也展演、示範PO的狀況,我也想瞭解對於未來的展望是什麼?可以稍微談一下嗎?我們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果?我們可期許的成果是什麼?
唐政委剛剛提到爭議訊息基本處理原則,還有在網路上有一些爭議訊息處理的平台,我想請問政委:您怎麼看現在假新聞已經嚴重困擾政府,您個人認為可以怎麼樣有效加以強化?
第二,剛剛那一位記者提到的,其實是指現在假新聞已經造成政府嚴重地困擾,三天兩頭,其實行政院各部會每天都在發新聞稿澄清不實訊息。
剛剛PO團隊的聯絡人有提到現在其實業務量是暴增的,所以我們現在在各部會開放聯絡人的建置,有沒有考量要增加?
像這一種利用政府言論自由的方便,很多不實的謠言,經過LINE或者是電子媒體及網路來散播的話,政府是不是可以成立民眾洽詢資訊的平台?能夠辯別資訊真偽,一方面能夠解除像這一種居心叵測的人在瓦解民心(的做法),因此第二件事是不是也請唐政委來說明一下?
第二,我之前在看稿子,很多部會在傳新聞稿過來,說要澄清,說這一些部會根本沒有風力發電、沒有圖利財團,動不動,很多部會都會發新聞稿,當然這個是不肖的美地,在那根據網路或怎麼樣來攻擊政府。
如果像這一方面的資料共享,唐政委是不是能夠請衛福部有一個改善的空間?
我自己剛好體驗到,我要用,所以人不舒服的時候,剛好重複了,我被抽血八次,也照了X光四、五次,除了浪費醫療資源以外,病人也多了很多痛苦。
第一,有關於前任行政院長張善政跟我講說他當時有說政府在推動十朵雲,有關於金融雲、健康雲、理財雲、交通雲這一方面,我很好奇跟他講說:「全臺灣的醫療機構應該都是衛福部(管轄),而衛福部很多資料照道理是共享,當然有涉及個人隱私的話,一個人在甲地、他到乙地旅遊,萬一受傷或怎麼樣,到乙地時,健保卡一插下去,就可以透過衛福部分享的系統去解讀病歷。」當時張善政跟我講說:「沒有問題,衛福部都做得到。」
唐政委,我想跟您指教兩個問題:
我想請問現場的PO,有沒有哪一位可以願意分享在這一年來擔任PO及過去辦公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自己有獲得什麼樣的成果,謝謝。
你好,想請問一下政委: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從去年3月開始試辦,到去年11月院長正式核定各部會要設立PO的職位,到現在一年來,您認為這個制度上達到最好的成果是什麼?可不可以為它打分數?
其實我的問題差不多,禁漁不是重點,因為提案是指「完全禁漁區」,因此我們很想知道這是不是最後長程的目標?如果是的話,大家會花多少的時間來實踐?現階段會怎麼樣來處理,因為現在是寫「現階段漁業管理維持不變」,預定明年6月要草擬出規範說明書,要告訴我們說最後的目標是什麼?
但是我們希望瞭解的是,雖然不願意把這一個議題focus在禁漁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地的漁民真的就反應,他們認為生計方面很切身的問題,因此我想瞭解的是,把這一個共識凝聚的過程,包含整個配套的推動過程,有沒有一個時間點來作這個範圍內的完全禁漁?
我們剛剛瞭解,包括鄉長及縣長的意見,他們都希望不要貿然實施,而縣長也提到希望有一些配套的做法,這一些配套的做法,我們也有提出來。
剛剛內政部有說明到明年6月要完成劃設範圍的說明書草案,接下來我們是不是可以有一些相關的配套推動?
我想要請問海巡署,剛剛有提到我們驅逐大陸漁船的比例有降低25%,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年來從去年520到現在為止,大陸漁船越界有多少的案例,還有多少是漁民通報出去的?像剛剛鄉長有提到你們因為油料不足、預算不足而無法出去,甚至風浪大的時候也無法出去,我們想要瞭解這樣的比例有多高?
今天縣長不來是因為反對嗎?所以才用影片的方式說明,是不是?
剛剛有提到這一個案子是潛水業為了連署,把漁民趕走,所以才會有完全禁漁區。
是不是可以用手指比?
是藍色的部分嗎?是東西及嗎?或者是四島?
我剛剛不太清楚您講的那個範圍是怎麼樣,是不是可以再具體說明一下。
另外一個重點是,因為我們現在不太瞭解吳先生提的東、西吉廊道的完全禁漁,現階段在劃設生態景觀區,還不會公告禁漁,你可不可以再具體說明一下,到底你們希望納入生態景觀區的具體範圍是什麼?是不是四島都是?還是其他的部分是,但是吳先生所提的完全禁漁區部分,那部分目前還不是?
提案人吳先生根據他的說明,當然澎湖地方是反對劃設禁漁區,這一個地方在於現在官方內政部,第一步先劃設為生態景觀區,這代表你們是正面回應,應該劃為保育的大方向,只是完全禁漁為地方上的沒有共識。
第二,剛才其實也看到地方政府及一些漁民可能會有一些聲音,跟環保團體間的一些爭議,接下來會怎麼樣溝通及協調?
想請問第一個問題:我們這一次政策是國發會提案第一次形成具體的政策嗎?
稍微好奇一下,在12月1日要舉行的協作會議,目前有比較確定正反方的人選是誰?如果有效討論的話,這一些人選是如何被選出來?
第二,有關於一般的民眾來講,所謂育成或者是年輕人要創業,看起來政府有很多的方案,是不是有更明確的方案?在研究方案跟相關資金的協助上,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資金,不知道是不是有更明確的方式、政策,讓年輕人有一個更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