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媒體、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今天我們接下來要進行開放政府聯絡協作會議一週年的記者會。

  • 開放政府聯絡人及協作會議是唐鳳政委在推展開放政府政策的兩大重要的措施,去年3月17日辦理第一場的協作會議後,到現在正好是一週年。

  • 協作會議作為一個重要的平台,在每一次的進行中,逐步擴大國民對政策的參與,也提升我們政策形成的品質,讓人民跟政府間能夠有更充分地對話,我們希望透過協作會議,臺灣能夠更向整個開放政府的目標往前邁進腳步。

  • 在記者會當中及我們會回顧過去進行協作會議中一些重要的案例及成績,提供社會來進一步瞭解、檢視政府在推動開放政府政策中進程及未來的展望。

  • 同時,唐鳳政委也強調希望能夠透過開放政府聯絡人及協作會議的進行,來提升我們人民跟政府間的互信。

  •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今天來參與記者會的來賓,首先是行政院唐鳳政務委員。

  • 再來是協作會議的幾位推手,四個部會開放政府的聯絡人,首先是財政部的楊金亨專門委員、再來是經濟部的陳嘉豪專員、內政部劉姵吟專員、衛福部開放政府聯絡人督導楊世華參事。

  • 今天在場出席的也包括當時在有關於「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提案人的卓致遠先生。

  • 介紹過現場的來賓,我們以下首先來請財政部的PO進行有關於報稅軟體相關的說明與簡報。

  •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早,首先我們就在去年度報稅改革的提案來作說明。

  • 以下這個是簡報的大綱,請自行參閱。

  • 首先我們介紹財政部PO的運作機制,在財政部裡面有所謂的輿情週報,由政務次長親自主持,對於新聞媒體報導、重要政策法案進度等等,我們都會每週滾動持續精進一些作為。

  • 開放政府的業務是由PO直接聯繫各單位發言人,由政務次長督導,快速反映具體的作為。

  • 議題背景說明的部分:這個是發生在去年所得稅申報期間,在5月1日時,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了一個報稅改革的議題。

  • 到了5月3日的時候,我們發現媒體引述了這個平台上的網友們的批評與聲音,主要是針對Mac的報稅軟體經常卡卡的。

  • 因為媒體報得滿熱烈的,於是我們迅速啟動因應的作為,這時PO就與財政資訊中心發言人溝通之後,陳報次長所擬訂一個因應行動。包含了第一個傳統的發新聞稿,第二個是逐一上平台,跟網友們做意見的交流,第三個最重要的是尋求外援。

  • 由於在網路平台上有許多UX、UI的專業業者在發聲,這個事實上在中心的人才是比較欠缺的,於是PO主動提案,請行政院PDIS小組列入當月的協作會議,我們在5月3日晚上告訴網友說打算因應的作為。

  • 5月9日月會討論的結果,確定列入協作會議,我們也張貼在「Join」平台上,在5月19日協作會議當天,我們更指引網友參與線上的協作,包含Youtube、Sli.do的線上互動交流。

  • 積極溝通聚焦了議題,我們發現在前面5月1日至5月3日,我們還沒有上網跟民眾互動溝通時,事實上網友的批評聲音72%傾向負面,除了罵與批評外,還有負面的情緒發洩。接著5月4日到所得稅申報期間,我們積極溝通,也發現了這整個意見的交流、傾向與正面的建議與技術的提供。

  • 協作會議時真正落實到產、官、學的合作來完成了協作會議,發現參與的網友代表,包含產業界的代表,有UI、UX的業界專家,另有網路的評論家,在學界裡面也有學校資工系的助理教授共同參與。

  • 最後在協作會議產生的報稅改革藍圖之後,我們後續為了讓它具體化,財資中心跟PDIS召開了四次的精進會議,另外也成立了工作坊,邀請民眾、社群代表、領域專家、賦稅署及五區國稅局共同開了四場的工作坊會議,並畫出一個具體的介面雛形。

  • 最後一個的成果是,針對Mac的報稅系統,我們做了一個大幅地改革。從圖表上來看,改善前,我們發現從整個元件安裝、環境安裝、申報軟體下載等等,大約前置作業花了40分鐘。

  • 改善之後,要採Web版,相對只要5分鐘就完成了前置作業,Pad也完成了行動裝置。

  • 再預報一下,相關的細節我們將在下個禮拜4月26日即禮拜四下午4點將在財政部八樓禮堂舉辦所得稅申報的記者會,到時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們能夠蒞臨參訪,謝謝。

  • 謝謝楊專委的說明。

  • 我們接著就國內線上相關法規建置協作會議,請經濟部陳專員來進行說明。

  • 大家好,首先很感謝楊專委剛才針對協作會議很多的流程進行說明。

  • 其實開放政府的精神就像武功心法一樣,可能萬法不變其一,但是其實各個部會發展出來的招式及運作方式可能不一樣,有關民眾提案及協作會議處理的一些流程,讓大家可以清楚瞭解經濟部如何因應這一些做法。

  • 首先,也許很多民眾是從媒體或者是自己上網瞭解到這個「公眾參與平台」,可能會有以往的既定印象,是不是跟以前寄首長信箱一樣、是不是像以前陳請一樣、是不是到最後是公文書的往返?我們加入這個團隊之後,發現很多運作不一樣,我們部裡面因而建立一套流程。

  • 從民眾提案開始檢核階段,其實整個部會就已經動起來了,民眾提案一上線,即便還沒有連署成案的時候,各部門就已經在協調這一個案子是不是屬於經濟部的主政範圍,如果是的話,我們應該由誰來作為主要的回應?我們要用什麼方式去回應?其實在民眾一提案的時候,部會就開始運作了,不會等到民眾已經成案了,我們才倉促來回應。

  • 在民眾連署的過程當中,因為連署到成案是五千人,其實開放政府聯絡人及業務單位會在這時瞭解民眾在提案的過程中有沒有提到一些意見,而這一些意見都作為收攏後續成案之後要回應的,預先心理要有一個底,也比較聚焦到底有哪一些東西要處理,在處理的時效上會比較快。

  • 成案之後部會裡面有一套系統性的制度,首先在民眾提案成案後,對於經濟部認為是大事,在民眾提案的七天內,經濟部的主政人員就會先跟民眾瞭解、溝通,不管是電話也好,或者是面見也好,先瞭解提案訴求是什麼,最後因為當成一件大事,所以我們會要求業務單位的同仁在兩週以內,必須把回應的想法、計畫、時程提交到部裡面部次長主持的會議。

  • 部次長也瞭解民眾提案及我們的做法是什麼,我們公告在網路上,所有的民眾就會瞭解,其實我的提案通過了,經濟部打算怎麼回應我。過程中,PO其實扮演了幾個角色,這邊跟大家說明。

  • 第一,PO有一點像開放工作的潤滑劑,其實很多業務單位的人員很辛苦,比如以線上遊戲案來說,承辦的科長來說,他一天接到幾十通電話,都是抱怨線上遊戲紛爭的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在解決。

  • 在這期間相關法規在修正與建置的過程中,這個提案過來會不會增加業務量?聯絡人本身是扮演的角色是潤滑劑,其實民眾的提案進來之後,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溝通的機會;對業務單位來說,他們也處理過一個案子,就更瞭解開放政府的作業一點,我們下一次在遇到案子的時候,就會更方便一點。

  • 公務機關跟民眾溝通的轉譯器,有的民眾說陳請、投訴卻看不到,但是PO會扮演一個轉譯器的家色,我們會把業務單位的做法轉化成民眾易懂的文字公開在網路上跟民眾說明,這個進度到哪裡、後續有什麼進展,公務機關跟民眾溝通算是翻譯機的效果。

  • 第三,開放政府工作經驗傳遞的種子,其實我是經濟部開放政府聯絡人的二代,其實我們一代蘇簡秘於去年帶著我進行工作,其實我們在處理案子的過程中,許多業務單位的人員,可能是科、組,所有的人進來之後瞭解這一套後,因應民眾相關處理議題狀況時,也瞭解這一個工作狀況,所以像傳遞的種子。

  • 所以以我自己的來接,我覺得開放政府聯絡人在整個開放政府的過程中,有一點像啟動的鑰匙,但是其實實質核心幫民眾解決問題的人,還是業務單位的人員,也許民眾對他們來說是,有時會覺得他們的想法、提案,他們不理解,但是實際上服務這一些的人還是業務單位的人員。

  • 有關於線上遊戲案的部分,我簡單跟大家說明,其實在民眾提案之前,經濟部工業局已經針對民眾線上遊戲的爭議在進行線上遊戲定型化契約的修正,民眾提案之後正巧給我們一個機會跟民眾溝通,我們在協作會議當中邀請提案人、連署人跟我們表達線上玩家的心情,我們也收攏了很多經驗,在研議的過程中,也讓法規的研修變得更完善。

  • 接著一個部分,有一些民眾像當天出席的玩家,有些爭議,他們其實現在規範就有途徑可以解決了,我們蒐集到一個資訊是也許我們應該更強化宣導這個部分,因此透過這個過程中,部會也在學習成長。

  • 最後進入審議階段,我們一樣是依循開放政府的原則,我們會在線上進行法規的預告,到時歡迎線上遊戲的愛好者一起上線來討論對於這一個法規的意見,相關的意見有任何的疑問,部裡面的人員及承辦人員會回應大家,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

  • 謝謝陳專員的報告。

  • 我們今天要提出來的第三個案例是有關於請求空勤總隊設駐在恆春機場的提案,因為這個事關到內政部、衛福部兩個部會,因此我們首先請內政部的開放政府聯絡人,我們劉專員進行說明。

  • 各位媒體、先進大家好,以下由內政部就請求空勤總隊進駐恆春案進行簡單的報告。

  • 這個案子在去年4月提案、5月成案,最後附議人達到8,449人,其實在成案之後,空勤總隊主動跟提議人作聯繫,希望可以進一步釐清他們的訴求。

  • 在這個瞭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為什麼民眾希望空勤進駐?一方面他們希望可以縮短醫療後送的時間,另外一方面希望可以化解為恆春機場淪為蚊子機場的污名。

  • 我們進一步思考就可以發現其實民眾這兩項訴求,反映出來是更深層的問題,為何民眾覺得醫療後送的時間過長?因為在地醫療資源不足,所以導致發生事故的時候,民眾只能選擇北上,另外有可能是空中轉診機制的時間過長,也許空中轉診機制必須要進一步強化。

  • 另外一方面是快速道路基礎建設不足,導致救護車北上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 在蚊子機場的議題上,也是反映出現在恆春機場運用的情形不佳,透過這樣的問題盤點過程,就會發現其實空勤進駐恆春機場是所有解決方法的一種,如果要從根本來解決這一個問題的話,就要透過跨部會的協調、透過跟民眾有更好的溝通來解決,因此我們部裡面希望透過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機制來處理。

  • 因此,我們在6月的開放政府聯絡人會議上,我們就提出我們希望可以協作的意願,在正式協作會議之前,政委也有親自主持跨部會的會議,就有針對四項根本的議題來分別進行討論,在正式回應的時候,雖然空勤進駐恆春機場的這一件事,還是必須要長期參審研議,在最根本、關鍵的醫療資源上,我們會強化當地醫療資源的品質。

  • 這一次的協作會議是第一次從台北到恆春辦理,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更貼近民眾的方式來對話,也是第一次開設第二會場,透過線上直播及線上工具來廣納更多元的意見。

  • 在正式回應之後,雖然沒有完成剛開始的解決方法來進行,但是有了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機制、協作會議的對話,為何政府部門會選擇這樣的處理方式。

  • 開放政府的目標上其實還有非常多努力要在做的事實,現行開放政府聯絡人很重要的機制是要建立跨機關溝通的平台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政府與民眾間的對話,而且透過相互對話的過程,我們可以增進彼此的理解、信任,可以用一個比較理性討論的方式,一起來思考解決問題更好的方式,以上報告,謝謝。

  • 謝謝劉專員,接下來請楊參事來補充。

  •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衛福部PO team工作分享經驗與請求內政部空勤總隊設駐恆春機場連署案為例,報告人楊世華。

  • 在一年多前我們接觸到PO工作時是一片陌生,各位可以看到我們用黑的畫面,代表都是在摸索之中。

  • 經過一年的摸索以後,我們以本案為案例來作說明,首先我們在本案中透過內政部的PO,瞭解到本案的來龍去脈,其中跟衛福部有關的是醫療後送的問題,而這個就是部會與部會間橫向的聯繫工作。

  • 我剛剛漏了講一句,我們的PO工作在一年的經驗當中,我們把它定位為各面向的串接者,我們PO在做串接的工作,橫向與部會間的串接。

  • 在醫療後送在部內會涉及到醫事司的醫事人力、照護司的照護人力、以及管理部立醫院的醫管會。我們在內部的會議中,確認了各方的立場及需要協調的地方,然後同時鼓勵這些業務單位能夠利用這個機會蒐集更多的民意,借力使力推動的政策,這個是屬於對內的串接工作。

  • 同時醫療後送的問題,也會涉及到當地的一些醫院、衛生局,醫院及衛生局是最瞭解當地的醫療情況,所以擔任了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在內部會議裡,也建議業務單位要邀請他們與會,同時在與會前要能夠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以利於後面工作對談的聚焦,這個是屬於對外的串接工作。

  • 接著不管是橫向、對內或者是對外的串接或者是聯繫的狀況,我們都向上,也就是把同步的資訊提供給政委辦公室的主持團隊,以協助未來提前能夠掌握爭點及政策方向的空間。

  • 本案在完成這一些串接之後,在6月30日召開了協作會議,並獲得了強化當地醫療資源的共識,本案後續發展是在106年7月22日林院長到恆春旅遊醫院巡查,允諾及補助經費,106年9月5日,行政院核定了3.38億興建恆春旅遊醫院的醫療大樓。

  • 興建醫療大樓以後會完成下面有四項的效益,也回應到協作會議所達成的強化當地醫療資源的共識。

  • 接著,在106年9月21日,內政部營建署也同意代辦本案,以利本案如期、如質地完成。

  • 最後跟大家提到PO的一些省思,我們在一年多來,除了空勤的案子以外,我們另外有二十幾件的連署案,從二十幾件的連署案當中我們有一些觀察與發現。

  • 第一,PO在公務員的血液中,希望加入更多民眾的思維,因為這樣的換位思考,能夠讓公務員丟棄本位的思維,能夠更開放,這是我們的目標。

  • 第二,在不同世代公務員互動,可以看到更多的面向,本身PO團隊有二十多歲、四十多歲、有我六十多歲的,我們等於是三個世代一起,彼此有一些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經驗,彼此有一些發想。

  • 從過去接觸一年多,有二十多件案子,我們來分析的話,一年三個月有十幾件,等於是乘四倍數的成長,如果不透過這樣的團隊彼此互相支援、合作的話,這個工作就不容易推展。

  • 第三,讓我們學習到開放是一種專業,剛剛有講過在各種串接者的過程中,我們要扮演很多溝通,我們希望多一點開放、放棄本位,而這個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同時這個專業在部裡面也會跨到不同的專業領域,更不要說跨到不同的部會裡面,那個是更加地困難,所以每一個連署案都需要學習、練習,我們把這一些所有的學習、練習的這一些經驗都累積起來,我們會透過一個訓練,把這樣的經驗傳承下去,使得把這一些經驗注入到公務員的血液中,讓他們有更多的民眾思維,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是我們PO在部會裡面紮根的工作,以上報告。

  • 相信各位在以上的報告中都充分地瞭解到我們協作會議執行的過程,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們每一位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成長,他們的成長就是我們政府的一點一滴進步,以下我們再來透過一段影片,對協作會議進一步瞭解與認識。

  • (播放影片)

  • 相信剛剛影片及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在這一個對話的過程中,剛剛是這一些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公部門角色,但是對話另外一方很重要的是來自於民間。

  • 剛剛影片有一位馬力歐,我們現在請這一位民間的代表,當時是報稅軟體改造案的提案人致遠跟大家談談感受。

  • 大家好,我是卓致遠,我是一個使用者體驗的設計師。

  • 我覺得參與這一個案子的時候,對我來說其實是成為酸民之外的另一個選擇,我當時提這個案子是中午吃飯滑手機,看到使用者經驗的朋友看到報稅系統有多難用,裡面提到有好幾點的問題,他們覺得有這一些問題跟政府反映,政府也不會改,所以就把他的貼文複製貼上「Join」平台,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這一件事,我貼上之後想要讓大家審議過七天候再來投票做這一件事。

  • 發現過幾天新聞稿就出來了,就說要講清楚這一件事,我們想說真的會改,那個朋友看到,也自己嚇到,怎麼會發生這一件事,我覺得我們原本的溝通方式,都是很激烈地溝通方式,像剛剛也說了,覺得跟民眾溝通是很強烈的語言,會覺得我就是暴民之類的,但事實上不是,並不是每一個民眾都是暴民,這個是從民眾的觀點,我是酸民之外的另外一個選擇。

  • 我身為一個使用者體驗的專家,這個是我不用參選也可以改變政府,我提這樣的專案,我就是可以參加在這裡面陸續做這一些回應、工作坊,後面中間的四場工作坊,我每一場都有去參與,因此我也知道政府做這一些事有多少的溝通的困難,我站在民眾的角色,我可以替政府多做哪一些事,讓這一些事能夠完整、最後運行。

  • 再來最後一件事,我覺得參與的過程真的是很有趣,我在貼出去之後,就用下面的留言,有政府的PO來回覆,我看到晚上9點鐘還在回覆、禮拜六也在回覆,我想說是請來的工讀生或者是怎麼樣,結果見面的時候是一位大叔(笑),原來公家機關的大叔也是有這麼積極在做事的,在這一段過程中,裡面講到政府瞭解民眾,其實我覺得也是民眾瞭解政府互動的管道,這個是我參與這一個案子以來所感受到的心得,分享給大家,謝謝

  • 我過去對民主政治的概念,無非是兩種,一個是扮演辦理的角色,一個是網路上批評的酸民,另外一個是在投票所投票的酸民,但是在這兩個之外,是不是有更廣泛、更深入的民主參與空間,這個是我們開放政府政策的一個方向。

  • 系以下就來請行政院開放政府政策推手,也就是唐鳳政委來為大家結語。

  • 謝謝大家,非常感謝大家財政部、經濟部、內政部、衛福部四個團隊PO的說明及致遠——馬力歐分享——把我放在亞洲,並不是我講話有什麼重要性,這一些案子最重要的主角,像衛福部督導組所說的內外縱橫溝通的串接者、PO團隊及提案人發想,提案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某個程度上是要跟五千位朋友交代,他們是跟民間角度的串接者。

  • 「Join」平台很多人都在現場,及每一個案子業務相關同仁,他們才是主角,如果沒有他們努力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在過去的一年多透過三十場的協作會議,一次次嘗試及修正,在目前民主治理的體制當中,找出開放政府落實的方法。

  • 這三十場協作會議也不諱言,大概有一半左右,其實並沒有按照提案人當初提議的解法進行,很多時候是大家在協助之後找到別的解法,無論滿足的程度到哪裡,每一場都是用全程記錄,公開透明、討論的逐字稿給各界的朋友們來參考。

  • 因為五千多人連署,一定會有六、七個方向不同利害關係人的人,盡可能讓他們到場參與,也讓業務同仁跟PO在各自的崗位上,從會前會、協作會議至事後回應,每一步都是落實開放政府,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叫做「當責」,就是我們應該做的要做,從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看是「課責」,也就是答應做到的事要做到,這個是同一個概念,也就是Accountability。

  • 協作會議一開始作為開放政府的途徑,我們看到很多個案有完成一些事,但是我們最終期的目標是要增進整個社會的互信,而這個互信是包含了讓事務體系更相信我們公民是可以提出貢獻的,也讓我們民眾瞭解到政府願意工作,這個工作是在事後的訪查及最後的影片,可以瞭解這個互信是有增加。

  • 公開回應、政策規劃,這些過程中,我們都讓每一位參與的承辦、公務員在風險極小化的情況下進行,也就是實驗當然會有一個波折、成長的過程,中間的風險我們儘量吸收,這樣子大家就可以比較放開心胸,慢慢改造專業事務官的行政流程與公務員文化,讓大家更願意一起協作、一起解決問題。

  • 未來,我們當然會繼續堅持「透明」、「參與」、「課責」、「涵融」這四個開放政府的要素,我們會一起精進協作會議的進行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剛才各部會的PO有提到會在各部會長出三級機關的PO,像部會內部自己處理的文化,透過降低風險與技術擴散,讓各部會更沒有後顧之憂,進而擴大這樣的精神,在不同部門裡面可以接受及運用的範圍。

  • 謝謝大家撥冗參與,接下來開放提問。

  • 我們接下來開放現場提問的問題。

  • 你好,想請問一下政委: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從去年3月開始試辦,到去年11月院長正式核定各部會要設立PO的職位,到現在一年來,您認為這個制度上達到最好的成果是什麼?可不可以為它打分數?

  • 我想請問現場的PO,有沒有哪一位可以願意分享在這一年來擔任PO及過去辦公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自己有獲得什麼樣的成果,謝謝。

  • 各位可以從這個投影裡面看到,我們最核心想要做這一件事的初衷、初心是建立政府跟民間的互信,在這個中間,往民間的方向,我們想要培養出一群是覺得政府真的可以大家參與、可以改的公民社會,往右邊是讓大家看到公務員即使引入這樣的程序,長遠來開是節省自己的負擔,好比像不用一個個回應所資,可以一次公開回應,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想到有一些創新的可能性;我們來吸收風險,讓大家創新、不怕失敗,也藉此來推廣讓數位服務,讓一次的會議都聚焦各利益關係人的這一個價值,這五個是我們的核心目標。

  • 在一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說建立政府跟民間的互信在這一個工作中,我們已經有出具成果,在一年多、兩年的之前,在「Join」的連署案,如果是單一部會,多少有一些信心是可以得到一些問題的解決,但是一旦是跨部會的,因為所有的紀錄都在網路上,民間一般的印象是一碰到跨部會,就是只能解釋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一年多前的實況。

  • 在跨部會PO團隊建立起來之後,往往真的可以來解決問題的就是這一種跨部會的議題,一個部會收單,在另外一個部會獲得解決,這樣的工作,我覺得是有具體的成效。

  • 現場有沒有誰要回應?

  • 我是經濟部的PO,我先從實質上來說好了,其實開放政府聯絡人的這一個工作,其實在實質上,就是增加工作負擔,這個是實質上,不會因為多做這個工作,而其他的工作就不用做。

  • 但是長久以來心態有很微妙的轉變,就以線上遊戲案好了,當提案人第一次接到我的電話時,他覺得很驚訝,我說「沒想到吧」,這個case到工業局問說民眾有這一個提案,工業局一直說有在做,我自己沒有想到的是,很多事是業務單位默默進行,只是民眾不知道,會繼續上網抱怨。

  • 但是協作會議,業務單位的人,把線上遊戲的玩家一起開會後,最後大家擬出共識,原來政府做這一些事,我都不知道,還有很多驚奇出現,也就是你沒想到吧!開放政府聯絡人對我來說,最大的不一樣是我好像一直在體驗一個新的東西,越想不到,越有嘗試的動力。

  • 我相信在這一個過程中,一些跟我們接觸的民眾或者是跟一些業務機關接觸的民眾,我覺得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心情,你沒想到政府的官員是這樣,而政府官員沒有想到原來民眾可以這樣相處,這個是我過去一年以來在接觸相關業務裡面,我覺得最大的差別,在實質上工作變多,但是在心態上有很多的見識存在。

  • 有沒有其他要分享的?

  • 我說明一下,其實在簡報當中我報告過,大部分的同仁是兼辦,在這樣的狀況下,原來本職有很多的業務,尤其這一個案件有四倍的成長,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壓力。

  • 但是我剛剛特別強調我們是一個團隊,彼此互相支援、彼此不同的經驗,大家分享並有一些發想,可以解決掉很多的問題,這個我們是在實質上面臨的問題,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

  • 另外,對於經驗的分享,我覺得裡面對我而言,有很多在接觸業務單位時,其實一個排拒的心理,我們透過PO跟他聯絡,他是這樣的態度,就提升到督導的層級跟他談,我們把更多的資料、民眾的意見呈現給他,雖然在口頭上並沒有立即改變,但是我們發現在後面做的一些工作,他其實已經吸收了,他把這樣的概念放進去,所以會用一個更開放的心情、態度去面對這樣的問題,這個是我覺得在裡面收獲最多的。

  • 同時,在民眾的回應上,我們也發現其實民眾有很多,甚至比我們業務單位更瞭解某一些的問蒐集得資料比我們更多,這個是我們覺得很佩服的問題,也是開啟了讓公務員覺得你要去重視民間的力量,你可以借用民間的力量,把這一個工作做得更好,以上。

  • 我補充說明一下,一年來推動PO的制度,事實上沒有錯,與機關內部傳統有一些不一樣,傳統做法對外面的聲音是發一個新聞稿,「Join」平台上有一個討論與提案的制度,基本上民眾跟官方的說明有一個進一步的工具與距離。

  • 我們記得跟各單位在溝通,事實上很多我們機關內部的人不方便、不敢上平台發聲並與網民互動,我是PO當然要以身作則,也就是要自己跳進去,這個是相當於電話的疑難解答,只是工具不一樣,在網路的平台上,透過網路文字溝通,實際上可以澄清很多的誤會。

  • 另外,對於「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的成果來講,我們滿訝異的,也就是網民的罵聲覺得怎麼不耗用,長久以來大家覺得沒事,透過PO,發現中心的副主任親自說沒有關係,趕快拿一台沒有安裝任何環境的Mac電腦來實際操作一下,結果操作的結果,的確,當初的規劃沒有一般民眾使用者的概念來設計,就想說很擔任,都是資訊專業,然後就接著下一步,事實上對於不方便使用的民眾的人來排除。

  • 經過協作會議,我們很難想像在網路上的討論區,原來都是一些專家,提供給我們很多工具跟技術的建議,最後後續的改革做了很大的推展,在此也謝謝平台上的網友給我們許多的建議。

  • 唐政委,我想跟您指教兩個問題:

  • 第一,有關於前任行政院長張善政跟我講說他當時有說政府在推動十朵雲,有關於金融雲、健康雲、理財雲、交通雲這一方面,我很好奇跟他講說:「全臺灣的醫療機構應該都是衛福部(管轄),而衛福部很多資料照道理是共享,當然有涉及個人隱私的話,一個人在甲地、他到乙地旅遊,萬一受傷或怎麼樣,到乙地時,健保卡一插下去,就可以透過衛福部分享的系統去解讀病歷。」當時張善政跟我講說:「沒有問題,衛福部都做得到。」

  • 我自己剛好體驗到,我要用,所以人不舒服的時候,剛好重複了,我被抽血八次,也照了X光四、五次,除了浪費醫療資源以外,病人也多了很多痛苦。

  • 如果像這一方面的資料共享,唐政委是不是能夠請衛福部有一個改善的空間?

  • 第二,我之前在看稿子,很多部會在傳新聞稿過來,說要澄清,說這一些部會根本沒有風力發電、沒有圖利財團,動不動,很多部會都會發新聞稿,當然這個是不肖的美地,在那根據網路或怎麼樣來攻擊政府。

  • 像這一種利用政府言論自由的方便,很多不實的謠言,經過LINE或者是電子媒體及網路來散播的話,政府是不是可以成立民眾洽詢資訊的平台?能夠辯別資訊真偽,一方面能夠解除像這一種居心叵測的人在瓦解民心(的做法),因此第二件事是不是也請唐政委來說明一下?

  • 非常感謝。

  • 我想關於健保資料,我們要分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來看:

  • 第一,以統計來作整體趨勢分析,這一個是以前所謂開放資料的推動,您剛剛講的是個人對自己的個資取用跟授權,也就是您在一個地方,政府或者是某一個院所儲存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像X光資料等等,您希望授權到第二個院所的時候,只有他們,而不是別人,在你授權的前提底下,可以去調取這個資料,這個就是所謂的My Data(個人資料調取),這個在數位政府的方案當中,這兩個是分開的,一個是統計的、一個是個人性的。

  • 在個人的部分,其實剛好我沒有記錯的話,大概在40分鐘之後,我們有另外一個會議,有關於健保包含憑證、討論,像您剛剛提到X光這一些等等雲端化的會議。以我的理解,如果我的印象有錯,請衛福部的朋友們指正,健保卡在一張卡片的儲存量是有限的,但是他們已經完成了整個醫療相關資訊,雲端儲存的技術,您剛剛所提到的健康雲,裡面至少在X光片或者是其他的就醫、就診紀錄這一方面是已經完成了,但是在每一個單獨的醫療院所的接取,從讀卡到實際接取到這個配備的建置,這是有一段建置的過程,但這是往您剛剛所說的方向,這個部分我們是很積極地規劃,然後事實上以我所知,也有一些院所在這樣做了,所以剛好您碰到的院所還沒有完成這一方面的建置,但這個確實是我們在做的方向,而這個跟開放資料、統計資料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這個要先講清楚。

  • 另外有關於網路爭議訊息的治理,這個是一年前,我們有「5○1X」最基本的概念,簡單來講,我們希望讓事實的傳播跟謠言的傳播一樣快,或者是比謠言的傳播更快,並不是要立法、修法告訴大家說不能做一些揣測的發言,雖然別的政體可能有這樣做,但我們沒有這樣做。

  • 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能夠做的是讓各部會即時澄清闢謠的部分,都放在我們gov.tw裡面共用爭議訊息彙整的專區,這會自動彙整,機器對機器的對接方法,所有各部會最近想要澄清的事情,這一個部分我們其實是不會主動說有人講了一件事,我們就主動遞送說這一件事並不是這樣子,我們是靠公民社會的朋友,這一些都不是公務員,也沒有拿政府的錢,而是做了很多公民社會的一些工具,像架這個LINE BOT的話,就會即時看到LINE的訊息,不知道是不是謠言的時候轉傳給他,會跟一些多方利益關係人來編輯的資料庫,也就是在「真的假的」Bot去具體回應很多澄清,這些是跟政府有關係的,但是有些是什麼跟什麼會怎麼樣之類的一些訊息,我們會結合公務員事實的陳述與公民社會各方利益關係人與專業者的澄清,一起把這一個即時讓很像「心靈流感」可以接踵疫苗的感覺,讓公民社會的朋友盡可能在開發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造謠,可以即時給到我們給出來的澄清訊息。

  • 各位朋友要繼續提問嗎?

  • 剛剛PO團隊的聯絡人有提到現在其實業務量是暴增的,所以我們現在在各部會開放聯絡人的建置,有沒有考量要增加?

  • 第二,剛剛那一位記者提到的,其實是指現在假新聞已經造成政府嚴重地困擾,三天兩頭,其實行政院各部會每天都在發新聞稿澄清不實訊息。

  • 唐政委剛剛提到爭議訊息基本處理原則,還有在網路上有一些爭議訊息處理的平台,我想請問政委:您怎麼看現在假新聞已經嚴重困擾政府,您個人認為可以怎麼樣有效加以強化?

  • 我想人力的部分,其實不外乎兩個做法,有一些部會不只專責,就是專門做這一件事,也就是專職。在大一點的部會,這並不是很practical,業務范圍相當廣泛,不太可能用一個人的時間就匯集很多的資訊。

  • 比較大的部會以我的理解是在三級機關都在設立PO,像財政部,我記得每一次協作會議來的時候,就會說:「我是財政部某個三級機關的PO。」如果讓三級機關或者是四級機關的朋友們,開始變成這一種上下內外串接一些專職的朋友們,就算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專責,但分散給七個人至十個人左右的團隊,這樣的業務量在可以承受的範圍。

  • 另外一個事是,當每一個朋友都有負責的時候,如何在線上的空間裡面,讓大家都知道彼此正在做什麼,這樣就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支援PO很多線上共筆等等的平台,如果沒有這一個技術上的支援,當團隊的人到了十個人之後,內部就會有溝通的問題了,我們現在先引進一些虛擬的平台,讓大家在線上協作,讓PO跟PO間線上方式協作,我們這樣子把串接的能力擴散到三級機關跟其他的業務單位。

  • 另外一個是有關於不實訊息,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我們現在政府跟民間是有互信的,像你有一個朋友,也就是每一個禮拜都約出來吃飯、打球跟看電影,在兩次會面中間聽到他講一些壞話、八卦跟不實訊息,不會馬上轉傳出去,而是下一次見面的時候問問他到底怎麼回事,但是這一位朋友不管送什麼訊息給他,他都過一年才回,回的時候都是一些官樣文章,因此謠言就有滋長的空間。

  • 因此我們並不是透過控管的方式去說:「你不能對政府的施政有所揣測。」而是透過像這一種即時建立回應、互相建立的方法,有揣測的時候,大家的反射動作並不是這樣子,而是問問看,政府並不是不會改,我們先提案看看,讓這樣子的空間裡面,關於正向、建設性的溝通可以發酵。

  • 其實就像剛剛PO金亨所說的,我們政府只要每一次一回應會吵的朋友們不是有糖吃,而是會進廚房,只要有這個訊息出來,大家非常願意建設性開始對話,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態度出來,當然謠言有非常多滋長的空間,最後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誠意。

  • 剛剛政委有指示。其實剛剛(問題)跟我們的工作相關,其實剛剛所提到的狀況,在這一種多元的言論訊息之下,我們有一個基本上的態度是把國家的言論自由看作是成就,而不是負擔,在多元的言論環境之下,我們來因應現在所產生的新挑戰,並做出積極回應。

  • 目前政府機關很重要的角色,我們要加強從內部到外部的整個訊息澄清通聯的速度與精確性。

  • 像各位開放政府聯絡人的經驗之中,公部門如何主動出擊,對於這一些訊息管道進行接觸、瞭解與直接的說明,我想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 舉例而言,像之前在花蓮賑災的過程中,民間PTT的網路社群,他們成立了地震震災相關資訊的時候,包括我本人,我們直接也跟這一些專版的管理者進行通聯,讓資訊獲得最即時、正確的篩選更新,不要讓一些不實的訊息造成民眾的恐慌與困難。

  • 在我們這樣的努力與態度之下,我們未來會讓這一些訊息管道可以更清楚、正確,同時也像剛剛政委所提到的,增加了對政府的信任感,人民與政府間的互信,我相信未來包含政府自己的通路,也是最好的澄清訊息的管道,以上。

  • 各位還有相關的提問嗎?

  • 想請政委談一談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一週年,我們剛剛也展演、示範PO的狀況,我也想瞭解對於未來的展望是什麼?可以稍微談一下嗎?我們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果?我們可期許的成果是什麼?

  • 舉例來講,以前一般民眾來面對政府,第一層的是公務人員,我們常常去公務機關洽公的時候,他們說:「沒辦法,這就是規定。」民眾的建議就是被打回票了,身分證、私章或簽名等是不是有可取代性,類似像這樣的問題,跟公務機關詢問,法規就是這樣規定,接下來就沒有了。

  • 當然我們現在推展各個機關有一些PO出現,但是我們運作的狀況,目前來講還算是一個小範圍,我舉例來講,如果每一個公務人員都可以成為PO,像公務人員「提點子」,有一些獎勵或者是什麼之類的,主動發現問題,然後讓這一些問題可以儘快透過政委推動的這一些模式有進一步的解決,這樣的案量可能不是這樣的狀況。

  • 以我們來講,公務機關如果開一週年的記者會,通常會提出過去一年我辦了幾件案子,我展現了多少的成效,來年展望我希望可以成長幾%,記者會會是這樣的開法。

  • 當然政委您所展現的狀況是,這個事情目前可能沒有用數據的方式呈現,您剛剛提到有三十件,但是有一半並不是按照原來提案人的想法落實,但是中間還是產生了一些效應存在。

  • 因此,我希望政委是不是可以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您期許未來我們的協作會議到什麼樣的發展狀態?

  • 非常好的問題,確實社會影響力很難直接換算成量化指標,我們現在的工作上在想辦法把社會影響力換算成量化指標,這個技術我們目前還在開發,我只能用一些質性的方式來回答您的問題。

  • 一個是我們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的過程中,其實PO制度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各個部會把自己想要「Join」平台想要做的事,他們也好像當一個代議者的角色,告訴「Join」平台說要如何反映,如果講展望的話,「Join」平台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

  • 我們在「Join」平台上除了今天大家聽到的連署案、法規預告案是大家熟悉的之外,這一個月底開始,所有部會中長程計畫、部會自行管考計畫、只要是國發會管考知道的計畫,就會全部上到「Join」平台裡面。

  • 「Join」平台在這邊所展示的,基本上跟管考人員看到是相同的,像年累積、執行進度、預算執行率,如果是季報,每三個月做了哪一些事、開了哪一些標案或研究案,如果是月報的時候,每個月做哪一些事及完成度等等,這一些部分都會在「Join」平台上揭露。

  • 過去一年我們試辦的是院管考的大計畫,但從這個月底開始,我們公開來讓大家討論的就是包含部會自行管考全部的計畫,這一部分其實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像剛剛在影片最後面所提到的,我們所有這一些1,246個進行中的計畫,我敢說有1,000個,可能你隨便問相關的民眾,大概都不知道政府正在進行這樣的計畫,主要的原因是這一些之前沒有一個網址、討論區,不能成為一個社會聚焦的標的。

  • 現在不管再小的部會自行管考計畫,都可以成為社會對話的標的,我們就可以看到經由大家的提案、討論,有一些變成法規命令——那個是在「眾開講」——有一些變成部會計畫執行的一部分——這個是「來監督」——因此,從大家討論到最後執行「課責」的Accountability Trail,就會被建置起來,所以如果您要數字的話,目前看起來是1,246件,到月底可能會有所改變,這是具體的成效。

  • 另外一個我想要提到的是,在未來的一年裡面,您剛剛提到公務員對於自己的權利,我們也看到平台上五千人的提案,是公務員向考試部、銓敘部提案,希望休假是以小時來計,因為像病假都是以小時計,但是目前是一次請假只能請半天。

  • 同樣的道理,這在以前並不是沒有人想到,而是沒有依據來處理這一件事,也是在PO的串接之下,我們把這一件事跟銓敘部的朋友們做了溝通,他們也同意我們人事行政總處PO所匯集的意見,這個部分是在考試院會討論當中,這個部分會對公務人員的凝聚力跟welfare也是滿有幫助的,以上。

  • 謝謝,如果沒有相關的提問,我們今天的記者會就到這邊告一個段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