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另外單獨的指引?
這個都是在行動 2.0 那邊嗎?
除了數位轉型,大家提到的是 AI 部分,這個是大家更關注,整個 AI 技術進展的速度很快,很多企業其實面對這麼快速進展的時候,他們自己本身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政府這邊有協助的話,不好做整個產業的推動,或者是各個企業的發展。AI 這一個部分以數位發展部的角度,我們大概會著重在哪一些面向?
您個人覺得臺灣企業數位轉型的進展跟得上國際水平或者是國際步伐的狀況嗎?
對,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大家都滿樂觀的。這個是數位韌性方面的發展,其實資安真的是大家很重視的,不只是國安層級,現在企業也是越來越面臨到這一個部分的營運考量,但是因為像資安這部分在找人,剛剛提到人才的部分,人才真的不好找,就是在這個資源很缺乏的情況之下,數位發展部的角度或者是角色,我們在這一個部分有什麼方式是可以提供業界一個解決或者是協助?
這個部分看起來今年會有比較明顯的進展?
這個部分的使用性、實作上未來對企業更方便?
部分在真正落實或者是在產業界的發展,您瞭解進展的狀況嗎?
這個心態真的是要更開放一點,調整也滿重要的,才可以跟下一個新世代有創意、潛力的年輕人共同合作。我們剛剛講的是人才,現在真的是臺灣每一家企業都在苦惱,特別是現在接下來進到地緣政治引發的資安或者是 AI 的問題,資安大家也很焦慮,我記得部長之前,您提了一個概念,我覺得非常好,也就是數位韌性的概念,從資安的角度來看,政府在這一個部分,我們如何協助企業端真的能夠走向數位韌性的發展?
確實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像這樣的模式,其實在解決臺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人才比較短缺上,是不是企業界對於新工作模式的接受或者是嘗試的這件事應該要考量,也就是未來在營運上的新考量?
看您之前的經歷,您也是遠距工作?
其實大家滿焦慮的人才問題,這也有一點幫助。
相信部長有這樣的功力。我們剛剛講的 achievement,有的比較重要成果,如果從這個時間點來盤點一下,以目前臺灣數位發展的狀況來看,假設接下來如果就部長來看,我們應該要著重在哪幾個方向會是一個未來臺灣數位轉型的重點?
其實我們原本有準備一個採訪大綱,但是因為這個大綱感覺比較制式一點,我沒有特別針對這個來問。
如果從產業界的發展來說,有沒有哪一部分是針對企業界來說更有感覺,或者是更可以幫助他們的?
這樣資源上的有效應用,某種程度其實也滿便民。
首先,部長您擔任了一段時間,到目前為止我們現在想要瞭解的是:就部長自己本身在看,您覺得任內臺灣數位發展的部分,有沒有哪一些您覺得有一些突破性、創新跟進展,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請部長跟我們分享一下?
如果可以運用的話,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內容的轉載跟分享,進一步推廣。今天訪問部長主要是,因為數位發展部是我們臺灣產業在數位科技或者是應用上推動時很重要的火車頭,所以我們想要透過這個機會,邀請部長跟我們分享一下,從您眼中看到特別是對產業界,也就是數位轉型碰到一些發展的狀況。
網管人雜誌主要其實是隸屬在城邦媒體集團的 B2B 事業群,我們整個事業群有三本雜誌,一個是「網管人」、一個是「新通訊」、一個是「新電子」,「新通訊」、「新電子」多半是半導體科技相關的東西,「網管人」是針對 IT、科技資訊相關,我們的讀者有的是 IT 人員、相關的主管人員,主要是希望把一些解決方式、新的技術、產業趨勢介紹給他們,幫助我們臺灣的這些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跟 AI 轉型。
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可以見到部長本人,一直以來對於產業的見解或者數位治理方面的一些推動創新,我覺得非常驚訝。今天真的很開心也很興奮!
那你可不可以幫我簽名?
我有看到書架上面,所以我打算把那本書看一下,是不是可以從這裡面⋯⋯
你是當作貨幣,而不是當作投資?
我要講 2000 個字。(笑)那以後有機會卸下公職的話,你會想要嘗試挖礦、比特幣的事?
所以你不認為這個是叫風險分散?
如果除了創業這部分之外,有沒有其他的理財觀,你覺得還不錯?大概投資的方向,你現在最支持的是對環境永續有利的,就像電動車。
當然金錢的投資理財這件事,真的太少了。
我只要扣著永續跟 ESG 就可以想一下東西。(笑)
還是要扣緊永續跟 ESG?
怎麼辦?(笑)
那你最後給一般上班族的退休理財建議有什麼?
那最後,家庭對於金錢觀的這件事,有沒有讓你比較大的影響,或者是讓你印象比較深的?
瞭解。
(笑)要接到一般老百姓的尋常人家。
如果就您過去的經驗來看好了,您會建議用什麼樣子方式來打造這個比較安全水庫、退休水庫?因為我們再拉回來退休這個議題上的話,如果一般對於創業或者是你看真的中年創業,其實有家庭。
那怎麼辦?我講一下,對於創業沒有想法、比較保守的人,在準備退休的時候,對於這個財務的累積,或者是財務的控管,像您在創業的時候,您一定會遇到財務方面的問題。
我寫不出來。(笑)
你是不是可以舉過去的例子為例?
你之前在這樣的經驗裡面,你覺得最大的挑戰是在哪裡?
像剛剛講到你過去創業的經驗,也會有一些踩雷,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有沒有學到可以提醒的?像中年創業好了,或者是創業就你聽起來,創業其實是沒有年紀的?
所以上班族你也這樣鼓勵他們進行?
反而創業是沒有風險的?
所以像一般的上班族沒有這樣的熱情,或者是找不到創業的方向,當然就是像這種退休平台?
像這樣的公益性質,像商業模式,也就是獲利怎麼樣?
在你好幾個創業的過程裡面,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或者是讓你學到比較多的?
所以你在創業的時候,是不會有太多的顧忌,就會算滿勇往直前?
所以有預算的概念嗎?
所以你平常的花錢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