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倒閉的問題。所以剛才最後大使提了一個「主動、被動」的這樣的一個劃分法。我就覺得我們想進一步請教。就是說如果這是一個畫線,就是說我們要找一個平衡點。可是以現在的演算法的推薦這樣的一個參數的這樣的設計,什麼叫主動?什麼叫被動?其實這個主動、被動,會不會也本身是有模糊地帶的?
當然剛好又提到了說,也許歐盟已經漸漸的有不同的做法。這個辯論是很困難的。因為如果是矽谷的人會認為,他們的 230 簡直是創造網路社會的一個基礎。當然我們也會擔心很多的負面效果。是一旦讓它負責,也許會有一些過度的審查。或者是會造成只有大型的 Big Tech 有能力做這樣的法遵,但是中小型企業其實負擔會很重的問題。
剛才大使提到了,因為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創意,所以在國內我們先推了跟詐騙有關的,姑且稱他為連帶責任。大使也有提到說,最典型就是美國的 CDA 230(通訊端正法第 230 條)。那個是很極端的。他要管也可以,他不管也可以。他把受憲法保護的言論下架也沒有問題。但是都不管也不用負責任。
我回到剛才的一個問題。就是社群媒體要為 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生成內容)負多大的責任這個問題。
(接過麥克風)謝謝大使,謝謝福仁老師。先從剛才最後一個問題請教。因為這個評比問題,這其實真的是在校園、在學術界非常非常的,我覺得是困擾。我們同事之間的討論是,我們其實漸漸的、漸漸的淡化了那個鑑別的功能。剛才大使的建議是說,我們盡量用團體的方式——「未來職場怎麼做,在學校就怎麼做」。簡單講就是這樣。也就是說我們要反向、要重新設計。看起來是要顛覆我們既有的評量方式了。不只是學生,可能包括學術界。所以謝謝。如果大使願意再多跟我們分享一些創新的、更具體的方法,我們會非常感謝。
所以,是不是大家跟我一起再次地歡迎唐大使。
尤其今天在清華大學,在以科學園區為中心的這樣的一個生活圈的社群,我想我們更希望了解,我們怎麼投入這樣的一個共同多方關係人的努力。
今天的主題,我覺得我們會很需要聆聽。從生活面來講,我們每天看我們的社群媒體、我們的搜尋引擎,真的,那個背後的演算法,真的讓好多好多的言論意見推向兩極化。AI 在我們生活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怎麼樣追求一個更包容、更負責任,或更有永續概念的 AI?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唐部長在數位部推了很多我們都很熟悉的政策,包括了政府的資訊的共享,甚至也包括了政府的資訊公開。這幾年,我剛才聽到,更是讓在世界各地,讓臺灣的科技民主,讓全世界更看見。我們都非常地感謝。
我到現在印象深刻,因為那個影片在我們國際研討會的會場,每個外賓就聽了這樣,好專心、好專心。後來我們就說,這是我們國家、我們臺灣最年輕的閣員,以及第一位數位部長。到現在印象深刻。
就是剛才我跟大使有稍微談到,我記得 2019 年的時候,跟幾位本院的老師舉辦一場國際研討會。那個研討會的主題是在談人工智慧以及數位經濟時代的國際貿易,著重於國際貿易的秩序。那時候唐大使是政務委員。唐政委正好要代表國家出國,所以幫我們錄了一段演講的影片。
原本我的工作是要介紹講者,可是今天的講者實在是已經有滿場的粉絲,所以剛才已經好多粉絲都照相了,所以我就覺得好像可以跳過這一段。還是我用比較不同的方式,好不好?
今天真的非常榮幸,因為這是我們這學期、這學年的第一場孫運璿科技講座。非常非常高興,我們今天請到了唐鳳大使,為我們談「合作式 AI:化衝突為共創」。
唐鳳大使、部長,然後各位、林福仁老師,然後各位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的朋友、先進、各位貴賓,還有本院的老師、學生、同仁,大家好,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