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代表SIGGRAPH,我今年在SIGGRAPH擔任一個商業創新的chair,因為SIGGRAPH以前其實從北美開始很成功孕育了幾個產業,接下來你說亞洲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比如像mobile,反正population很大。
-
是,未來只會更大。
-
未來產業會更大,他們希望可以再加強一點,對產業的服務,應該是這麼說。我自己是臺灣人,所以有一點私心,因為是國際平台,透過這個職務,我希望能夠把臺灣的一些東西跟SIGGRAPH可以多介紹,因為它是一個很大的資源池。當然我也做了一些嘗試,因為我前幾年不在臺灣,都是在深圳,回來我覺得不知道是我自己的資源網絡的感覺或者是怎麼樣,在深圳反而比較容易把很多合作接上,但是在臺灣是piece by piece,是找企業、單位這樣,後來我想這可能適合來找你的題目,因為未來這個跟視覺科技的東西會很多,臺灣不管是電子業或者是文創很強,所以我想說能不能來跟你交流一下,看怎麼樣可以可以接上。
-
不過有兩方面:一個是可以透過SIGGRAPH可以請到很多不好請的人過來,而且可以不用付很高的代價,因為大家都是自願的。第二,臺灣現在也有一些startup,也會參加SIGGRAPH,除了HTC之外,我看好像大廠瞭解這個資源網絡的不太多,但是像FB、Google這一些大公司都這樣,我想來請教、交流一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可以將交流、資源嫁接可以做得更好。
-
一個時機點是年會在澳洲。
-
在布里斯本?
-
對。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找一些人來臺灣來,不見得是到那邊。
-
你說像pre-event?
-
對,像今年的奧斯卡有好幾個是SIGGRAPH圈子裡面的人拿,包括有臺灣人。而且像第一套Lightstage其實是裝在台北。
-
瞭解。
-
這一套東西已經拿第二次奧斯卡的獎項了。
-
是在壹傳媒嗎?
-
在壹傳媒。
-
我有一位朋友之前做這個。
-
王詮彰嗎?
-
不是。他後來去從政了。(笑)
-
反正裡面很多好東西,所以我想請教一下您。
-
您等於是布里斯本這一場的策劃嗎?
-
我是負責布里斯本這一塊,以前都是學界,學界很多,都是教授。
-
商業創新這軌跟以前的商業軌有什麼不一樣?
-
北美他們的做法是這樣,會跟很多加速器,政府產業扶植的機構,會做類似像黑客松、工作坊的mixer去做,這是獨立做的。
-
Side track當然會跟很多其他的專案做,但不見得檯面上做一個大的什麼東西,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
今年總會有一個policy,除了這種實體的形式之外,更無遠弗屆的是on line的接觸,我想的是如果有適當的資源來做,基於科技、藝術、人文,人文有D&I的committee,多元跟包容性,所以對於多元參與。
-
D&I(Diversity and Inclusion)。
-
所以我們想說如果去echo policy,然後有contact,不是for general public,但是是for相關產業的,而且是for free,類似像free courseware,還有一些訪談節目,這樣可以把各國不方便直接拉過來的人都能夠來這裡。
-
達到多元涵融,也就是D&I的價值。
-
所以實體的活動形式跟on line這兩個我覺得都可以做。如果是其他國家,我心理會覺得有一點可惜,我希望這個資源如果是從臺灣出來,比較多臺灣的,我也說得過去,因為臺灣的科技業還是滿強的,而且今年這部分我做chair,我也可以說了算;當然我的困難是,到底在臺灣可以怎麼來enable這一些事。
-
最近幾年,臺灣有一個新的branding是InnoVEX,是從CompuTEX長出來的。
-
像我們有一個「亞洲‧矽谷」的辦公室,這兩年一直是以AIoT主打,現在5G的元素慢慢加進去了,今年很多是pre 5G。
-
AIoT我想一直是臺灣的強項。
-
就是「亞洲‧矽谷」那個計畫?
-
對,因為中間的「點」我都唸出來(笑)。「亞洲‧矽谷」辦公室其實裡面特別在做的是透過這一種大型的展會,或者是把臺灣的題目帶出去,或者是把國外的人才帶進來,總之是讓臺灣在AIoT的能見度更高,這部分如果政府裡面有一個窗口的話,就是「亞洲‧矽谷」,因為「亞洲‧矽谷」之前跟非常多的展會有過接觸、聯絡。
-
我是「亞洲‧矽谷」開始時的三個政委之一,我們將大方向設定好,但接下來就是看他們的雙週報,他們是一臂之遙,因為管理層不一定是公務員,比較是介於公部門、民間的中間,所以第一個是如果要公部門窗口的話,我還是會推薦「亞洲‧矽谷」。
-
他們的辦公室在哪裡?
-
政策的是在國發會,但是他們有一個辦公室,就是執行中心,總之你找「asvda」就可以找得到他們的聯絡方式。
-
另外一個我很有興趣的是線上部分,之前SIGGRAPH有做過嗎?
-
沒有,這個是總會的vision之一,今年是第一個年度,我想說還沒有人做,也就是可以做。臺灣有一個弱勢是很多大資源都是by pass過臺灣,我想說on line是可以看這個的好方法。
-
OK。我剛剛沒有聽得很清楚的是,您比較想做的是策展工作,也就是把現有的線上資源變成一個大家都存取的,或者是要自己做content?為了這個做原生內容?
-
這個有兩方面。一個是curated function,這個好像變政策,還有incorporate大家進來,這個是最好的,當然還是有一些是for content本身的brand的東西,但是這種平台合適的還是大家來參與。
-
所以語言都是用英文?
-
英語為主。
-
所以現在你比較需要的,是被策展的夥伴嗎?你需要什麼?
-
一個是能夠來支持,不管是財務或者是資源上的支持。如果是從臺灣出來,我就能夠對政策上有比較大的主導權,這個內容是我們來弄。
-
第二,在運作這一件事,還是有一個主體,就是data operation,這個是可以委託給誰,就是把這個資源做比較好的轉換來落實想要達到的目的,應該是這兩件事。
-
因為它就是一個NPO,所以幾個朋友自己投錢、弄成公司,我覺得不合適。
-
所以比較想找人,看是不是已經有做過這樣的事,也就是後面的部分?
-
-
前面的部分是不是有現有或者是跟政策的資源來運用?
-
-
我們的資源是花滿多時間,因為現在是雙語國家的政策。所以舉一個例子來講,像AI相關的政策或者是資源全部都會綜整到「ai.taiwan.gov.tw」上面來,之前說智慧國家,所以這一些資源都有放在「smart.taiwan.gov.tw」這邊來,這邊是滿ready的資源,這些都是可以使用的。
-
「亞洲‧矽谷」也有做一個線上虛擬的學院,跟你的想法很像,有主軸,像進階基礎運用、AI物聯網或者是別的,在介紹的這一些是各地的大學,像教育部或者是其他的夥伴,集中起來變成線上的資源庫,我想「亞洲‧矽谷」是很熟的,關於政策現在有收攏到,哪裡的資源等於已經是CC授權,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是需要客製化、要找哪一些團隊,這一些「亞洲‧矽谷」都可一幫忙介紹。
-
後面的部分,像執行的話,現在主要需要的是即時開始嗎?就是你的時程怎麼樣?
-
可能最晚是暑假開始,看看是在哪一個單位,像studio是現成的,我們只要有內容、場地、器材,這樣其實就可以啟動了,我們可以跟其他國家類似的資源去連結。
-
其實只是要在臺灣找一個感覺滿好的場地,跟video audio即可?
-
像您剛剛所說的content,我覺得很好,因為他們的content是適合的管道去做,我們的content是互相授權,因此可以把content適合的去傳播到其他的network,這個是一個方向。
-
接著是從另外一個立場來做,不適合的也可以給他們去挖。
-
這樣我有聽懂了。
-
因為如果是公部門要run這一種線上學園的話,像維運這個辦公室的資策會教研所,因為他們做這個做非常久了,從公部門的角度來看,其實就像你所說的,這個是網絡效應,現有的越多,不管是自己辦的課程或者錄起來的越多,當一個新的加入時,現成的東西就更多。
-
這個讓我想一想,反正我們會有逐字稿,也把你前面講的來龍去脈問一些相關的朋友,如果有除了類似預設廠商之外的話,我再email你。
-
反正時程是暑假前要開始做。預算規模大概是?
-
我個人可以支持的是一回事,活動本身又是另外一回事。年底的預算還沒有下來,但是其實不會很多,這個都是大家支持起來的。我個人可以討論一些之外,我希望看怎麼能夠把大家的sponsor進來,其實找sponsor不是我的工作,我可以不做這一些事,我如果希望臺灣多一點聲量,我覺得是有臺灣的比較好的。
-
有錢出錢是一回事,有力出力,也許比捐錢好用,這個我會想一下。看你有沒有要補充?
-
剛剛有提到「亞洲‧矽谷」,其實我們之前也跟「亞洲‧矽谷」有一些接觸,看是不可以委員介紹我們在執行企劃這個level的人員來接觸。
-
緣由是之前聯繫時,「亞洲‧矽谷」希望我們直接與TAVAR聯繫,因為這種帶團看展的通常「亞洲‧矽谷」會交給TAVAR負責。其實我們跟TAVAR都一直保持很密切地對接。
-
所以你們跟TAVAR很熟?
-
其實在東京的時候,我們跟TAVAR相關人員都談過,其實SIGGRAPH年底的活動,我覺得是很重要的里程碑,但不會是終點,長期來說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把這個規模帶到我們自己裡面來,這個東西對於觀光產業跟各式各樣的產業,我相信會有很大的激蕩。
-
其實從那裡倒推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做些甚麼事情。另外,我們跟TAVAR確認過,今年暫時不會有去布里斯本的計畫。
-
他沒有這個能量?
-
對。國發會的計畫可能只能讓他到今年北美暑假的這一場。
-
那TCA那邊呢?
-
那個我還沒有接觸過,這個是一個事情。另外一個消息是昆士蘭辦事處跟我說昆士蘭政府跟HTC正在undergoing一個contract,昆士蘭政府要在布里斯本投資AI跟VR中心,這部分可以在今年開始招商。
-
如果今年年會辦在布里斯本,我們的思考是臺灣的一些AI跟一些廠商如何做什麼樣的交流,甚至安排布里斯本的官員,我相信對兩個國家的政策交流……因為對方的接口類似像科技部的角色與HTC在談,因此如果從「亞洲‧矽谷」做很重要的橋接點,有沒有什麼脈絡是有一些middle level以上接觸。
-
我確認一下,一個是TAVAR並不是沒有意願,只是funding不夠而已?還是其實沒有意願?
-
不是沒有意願,他做的東西很棒,不過這個壓力壓在民間的團體上,我覺得是很大的。
-
因為前幾年,本來大家都在找方向。第二個部分,你說布里斯本那是已經確定的?
-
正在談。但是中心設定是確認的,是類似像做加速器。
-
他有名字嗎?
-
這我再問一下昆士蘭政府。
-
另外,Mix Reality Hub是由Brisbane XR(就是台灣TAVAR角色)來推動。
-
沒有名字的話,我們比較難去評估它在外交上的相對重要性。
-
尤其如果這並不是一年的案子,因為這個聽起來是long term relationship。這是每一年選嗎?
-
是每一年選。因為它還是有一個傳承,我是16年做過另外一個計畫。這個chair有一個committee,也就是對於延續性都會往後在。
-
理解。我看今年能夠有多少的扣合,如果完全都是非物質型態,那也就認了,但我覺得我們要把這個當作比較長線來經營的夥伴關係,我覺得先把這個idea給他們,這是長期經營的,今年如何,或者是明年怎麼樣多一點,我們再來考慮。
-
我們都會有逐字稿,如果您覺得有一些需要補上的部分,回去查了之後,也不一定需要email我,就放在逐字稿裡面,那個逐字稿編輯完,大家覺得沒有問題了,我就拿那一份公開的逐字稿去問人;其實你們也可以拿那一份去問人,都是一樣的。我們再follow up,ok嗎?
-
OK。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