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長在英國的這幾天,和一些部會官員、官方機構代表,還有參觀企業實驗室之後,依照您的觀察,您認為臺、英目前有哪些領域或是項目,可望在近期就能展開比較具體的合作?

  • 就像你有看到的,我們有去參訪 OneWeb。英國不只是 OneWeb 這家公司本身對臺灣表達高度的興趣,也包含 參與 OneWeb 決策

  • 因為我們知道,英國政府有投資 OneWeb,相關人士也告訴我們說,他們很注重供應鏈的安全性,也就是說,只有友好夥伴的這些國家,來做衛星的供應鏈,他們才感覺到比較放心。

  • 英國政府也持有 OneWeb 的特別股。也就是說,OneWeb 所有這些戰略相關的決定,英國政府有最後的否決權。我想,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就不只是我們在做設備的驗證測試上面,多了一個低軌衛星的選擇,這同時也是英國 OneWeb 公司表示說,聯防臺灣是他們很願意的。

  • 因為我們現在也正在建構低軌衛星等等相關的網路韌性系統,我們可以說 OneWeb 會參加嗎?

  • 我們在接下來就會透過我們的研究機構夥伴,開始進行應變韌性的驗證跟測試。驗證測試並不是大家明天就可以直接向 OneWeb 訂閱服務,那是屬於商用的電信事業,董事長必須是我國國籍,然後有投資的限制等等。

  • 我們這邊的驗證測試,純粹就是為了:比方之前馬祖發生斷網的情況下,實際上只要一發生,我們就要立刻轉換到包含微波跟衛星在內的備援系統上面。這時候就不是直接賣給大眾或者是廠商,而是由國家透過和我們合作的研究單位統一調度。

  • 所以我們不會說獨家、只跟哪一家衛星公司合作,而是希望能夠在從現在開始到明年年底,驗證盡可能多的中軌跟低軌設備,還有在哪些情況下它們可以搭配起來運用。

  • 可不可以請部長也跟我們談談:因為之前也有比如金融時報的報導,臺灣要在幾百個點去做一些測試?

  • 對,700 個。

  • 可不可以請部長談談說,相關計畫進行的如何?

  • 我想這裡面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國內的,就是要有 700 個點,國外的部分還要有另外 3 個以上的這個點。要測試的,就不只是我們臺灣自己如果海纜中斷,我們內部的通訊要能夠順暢,也包含就像在烏克蘭——大家看到的——即時的影像跟討論要傳到國外的這些衛星點,也必須要非常順暢。

  • 所以國內的、國外的,都是我們驗測的目標。我們目前正在找臺灣這邊的國內研究機構,來進行這個審驗的規劃,應該很快就會有決定是哪一家研究機構來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 我們可以推測說,國外的其中一個點有可能是英國嗎?

  • 我們確實在造訪 OneWeb 總部的時候,大家可能有看到一張照片,是我拿手機出來去測在倫敦這邊接收 OneWeb 衛星連線的即時數據的速度,確實我們驗測計畫就是我拿手機像這樣子的數據。OneWeb 告訴我們說,他們是現在緯度上面還沒有包含整個臺灣,但是可能到年底就會開始包含整個臺灣,現在只有臺灣最北邊的地方可以做這樣的驗測。

  • 接下來我們確實會在緯度上面,比較不靠近赤道的地方,來開始做這樣初步的驗測。詳細的規劃跟內容,要等看哪個法人確定得到我們驗證測試的委託之後,再由那個法人來宣布。

  • 部長您這次參加倫敦 Tech Week 的人工智慧高峰會,英國也非常期待成為人工智慧強權,尤其是在安全方面扮演領導全球的角色?

  • 他們 12 月還要再辦一次高峰會。

  • 對。在人工智慧方面,臺灣跟英國現在依您觀察,有沒有比較具體的合作方向或項目?

  • 其實已經有了,我們本部跟 OpenAI 跟 Anthropic 都有參加一個夥伴關係,叫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集體智慧計畫)」,目的是因為目前 OpenAI 也好,Anthropic 也好,他們訓練出來的語言模型,都是同樣的東西讓全世界所有的人一起使用,但是每個地方的文化不一樣,能夠接受的、怎麼樣是比較好的回答也不一樣,所以它這種社會化的方式,其實不是單一的來源所能夠決定的。

  • 如果硬生生說它這樣子的回應,在每個地方都一樣的話,那對很多好比像沒有那麼多人使用的語言,如果你有試過用台語問 ChatGPT 的話,它就會好像覺得自己在講台語,但其實可能是廣東話之類的,所以就是要怎麼樣照顧到不同的語言……

  • 剛才講到台語?

  • 對,這在全世界大家都關心相同的問題。你也可以看到,英國最近採取了 assurance based 的方式,希望能夠有第三方的機構,為 AI 系統的特定應用能夠掛保證,說它能夠符合某個地方的、某種使用方法的需求,而不是說本來不是用來做這件事的模型,大家都硬要它做這件事,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 我們在臺灣這邊,國科會主委也有來英國分享說,國科會已經訓練出來了 TAIDE(可信任對話引擎),它的好處就是開放授權,也就是說每個族群的語言,實際應用場域是怎麼樣,互動模式應該是怎麼樣,都可以好像樂高積木一樣,放在 TAIDE 這樣子的開放的基礎模型上面,然後就各別訓練出 LoRa,調整成我這個語言社群或我這個社區,希望 AI 跟我們怎麼樣的互動方式上。

  • 英國因為倫敦 Tech Week 也有邀請一些做這方面的人來分享,我們也有聽到像 Nextdoor,它的一個創業家 Sarah 分享。Nextdoor 是社區社群媒體,讓你能夠很容易跟你的鄰居之間互相聊天、互相換工、互相彼此關懷。所以如果每個鄰居、每個小區域都可以有自己的語言模型,能夠促成大家互相留言的時候,就能夠更符合當地覺得互動怎麼樣比較好的方法的話,等於就是你如果留言太衝了或怎麼樣,它會提醒你說你要怎麼樣 be a good neighbor,那就不是全世界放諸四海而皆準,而是說左鄰右舍自己訓練一個小語言模型,然後來照顧鄰居討論、互相關懷的程度。

  • 像這樣泛稱為「Local AI」的想法,其實對很多決策者來講是比較新的。很多人都還是以為說,需要像 Google 那種大型的運算設備,才能夠運算像 Bard、ChatGPT 那種 AI,但事實上現在語言模型,就算最大的也才幾十 Gb、幾百 Gb,放在 USB 隨身碟裡都沒有問題,也很容易下載。

  • 像我現在跟你講話的時候,其實我的 laptop 上面,其實也正在運行不亞於 ChatGPT 的語言模型(Falcon-40b),但完全是在自己電腦上面跑,像這樣子的一種有點像個人電腦、民主化這種使用,這就是我在 AI 高峰會上面發表的論點,大家都相當有興趣。

  • 在英國這邊,我們也收到包含我剛剛提到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或者是 Dark Matter Labs,或者像我們剛剛之前才碰到的 Digital Catapult 等等這些機構,都其實有相同的 vision,都是希望 AI 能夠民主化,而不是又回到說只有一、兩家矽谷公司控制的情況。

  • 提到民主化的部分,AI 在資訊戰、認知戰發揮了什麼功能,已經有很多討論,明年臺灣又要大選,數位部在防範 AI 影響或是操弄輿論、試圖影響選舉結果方面,計畫採取什麼措施?

  • 我想境外的資訊操弄也不會等到選舉才開始。好比像說跨境詐騙,這是境外資訊操弄很明確的例子。不管是所謂的深偽 deepfake 作為詐騙用,或者作為合成色情內容用,或者是作為操弄選舉用,其實臺灣都已經三讀通過了,跟這個相關的一些法律的修正案,也加重了刑罰、也把它定義成不同的犯罪模式等等。

  • 這部分其實是 AI Summit 的主持人第一個問我的問題,說我們應不應該 regulate 這種生成式 AI 的濫用?我說臺灣已經通過三個法律的修正案了,表示我們發現 immediate harm,也就是立即就會出現的危害,我們已經有做這方面的工作。

  • 舉例來說像金管會,接下來就會要求所有在網路上面能夠打廣告的這些平台,好比像 Facebook,如果你要合成一個人的頭像,冒充他去做投資廣告,那不是事後才下架,而是一開始就不能上架,你必須要透過電子簽章等等方法,證明說你是金管會授權的證券商,或者其他投資相關的這種事業,你才能夠去登像這樣子的廣告。也就是說透過電子簽章,以及我們叫 provenance 溯源的應用,我們可以區分出哪些是真人、用他自己的名義發表的東西,而哪些不是。我想在英國這邊,他們對這個也非常感興趣,也是剛剛說的 assurance 的一部分。

  • 大家也關心的是,這樣是否能夠在網路上面證明,「我有臺灣的居留權」或「我國國藉」或「我也滿 18 歲,所以我可以參加這個討論」,但是我不需要揭露更多關於我的個資,不然就有點像是網路實名制了,大家也不希望變成那樣子。所以,要怎麼保持一定程度的言論自由,以及網路上筆名發表的可能性,但是二方面又可以杜絕說,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合成 5,000 個其他人的這個情況?

  • 在技術上面,我們會有一些規範,讓雙方的 assurance 規範可以彼此對接。有了這些規範之後,包括歐盟現在正在討論的 AI Act 草案等等,都可以從這些技術規範裡達到「如果我這邊驗測過了,其他地方也不用再驗測一次」,類似交叉認證這樣的協定。

  • 在網路安全的部分,甚至我們平常也會遭遇到網路攻擊,因為臺灣是滿常遭遇到這樣攻擊的國家之一,數位部有沒有打算採取什麼措施,進一步強化網路安全?

  • 當然,其實我們從剛開始成立,我們網站剛上線的那天,剛好就是臺灣受到前所未有、比之前最高峰還高 23 倍的分散式阻斷攻擊的那天。所以去年 8 月的那個情況,我們能夠抵擋住,靠的是全世界願意幫我們備份網站的 web3 社群,透過 IPFS 技術來分散式聯防。

  • 這樣聯防的工作,就變成我們在數位部成立之後,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們希望讓全世界願意來幫忙一起防守臺灣,不管是從衛星的角度,或者是發展零信任技術的角度。

  • 我們加入了 FIDO Alliance,就是希望像英國或任何其他地方,它能夠讓我們在登入上面,能夠盡快把密碼換掉、不要再依賴密碼了,而是透過驗證你的設備,驗證設備上面存放的指紋或其他生物特徵,以及去偵測這個行為,是不是有異常的行為發生。這樣三重驗證的零信任方式,我們在今、明兩年,會讓臺灣的各部會、持有全國個資的 A 級機關,就會切斷到零信任的認證方式。然後我們也透過安全的 T-Road 機制,來進行機關之間的資料交換。

  • 總之,我們現在的概念,就是要跟全世界也在推零信任的其他國家,盡量有些互通性的產品跟服務。然後他們這邊只要能夠快速解決某個問題、有某種創新出現,透過交互驗證,我們就可以盡快在臺灣來導入使用。

  • 目前看來預計在 12 月舉行的全球 AI 高峰會,臺灣有可能參加嗎?

  • 我想只要是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場域,就像我提到的,不管是剛剛講到跟 Anthropic 或者是 OpenAI 合作的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Project,或者是 W3C、FIDO,裡面都是產、官、學、研、社,各方的參加者都有。

  • 臺灣的特色,就是我們在產、官、學、研、社各個方面都有相當多的貢獻,可以分享給全球的社群。所以就看參加的名義是什麼,但只要有 Multi-Stakeholder 成分的話,那我想我們一定可以有所貢獻。

  • 我可以請教一個問題,科技跟捍衛民主的連結越來越深,尤其在俄烏戰爭之後,我們和烏克蘭有相關的合作嗎?

  • 像烏克蘭的 Diia,它在戰爭前是提供身份認證等政府服務的一個 APP。但是在戰爭發生之後,大家就發現說,它可以即時的讓可能流離失所的人,跟政府有直接的聯繫。那也變成是即時的分享情報,或者是分享哪邊才是安全的路線等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 Diia 團隊在愛沙尼亞的協助之下,現在正在把 Diia 變成所謂的 「公共程式」(Public Code),確保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整合進公務流程裡面的系統。將來,不只是烏克蘭人在用 Diia,而是它後面的這些重要的元件,都等於捐出來,讓全世界想要用的人都可以來用。

  • 而一旦用了,發現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者找到一些資安上的問題等等;如果把修正也捐出來的話,烏克蘭的 Diia 也等於水漲船高、變得越來越好,等於大家一起來改進。

  • 目前以我所知,是愛沙尼亞在主導這方面的討論,我也有跟愛沙尼亞的資訊長 Luukas Ilves 有這方面的合作,我們有錄一段很長、關於這件事情的討論,即將在 Taiwan+ 播出。

  • 目前大概是這樣子。

  • 是。另外,我們也可以強調一下英國這邊的 「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GDS)」。他們網站的設計系統是 Public Code,我們也有採用,所以你如果打開數位部的網站,看起來跟 Gov.uk 一模一樣,也就是說,這種互相捐出來、互相協助、在資安上聯防,我們跟 GDS 已經合作相當久的一段時間。

  • 我們的 PDIS 團隊,就是我在剛加入內閣的時候(2016 年),也是以 GDS 那個概念在運行,那時候我也有拜訪過 GDS,所以是老朋友。這次見到 GDS 的 Tom Read(CEO),他也對我們推動生成式 AI 的民主化等等,非常感興趣,所以 GDS 也很願意在接下來持續有 working level 的合作。

  • 我跟 GDS 的訪談,也即將在 Taiwan+ 播放,是 Innovative Minds 這一季的第一集。

  • 在 Taiwan+ 播出之前先告訴我們一下,有哪些合作的項目?

  • 沒問題。其實這些都是公開資訊,就是你到 GDS 的網站上,會看到他們有很多 product。從剛剛講到設計系統到「GDS Notify」,也就是在我們這邊叫做「共用簡碼簡訊平台」,就是各個政府機關,只要想要發簡訊給我們的人民,其實不需要每個政府機關自己用一個電話號碼,可以共用一個簡單的電話號碼,大家收到的時候就知道這一定不是詐騙,是從政府機關過來的。他們也有類似的一個平台叫做「GDS Notify」,這個概念也是我們跟 GDS 學習的。接下來在打詐的方案裡,我們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讓大家都可以使用,接收到該組簡碼就知道是政府訊息,不是詐騙集團訊息。

  • 當然除了 Design System 跟 Notify 之外,GDS 還有很多其他的 product,好比像說跟金流有關的 「GDS Pay」 等等。我們也會在明年把大家剛收到 6,000 元的系統,變成 Public Code,讓其他的政府機關,甚至以後地方政府需要發錢或者是發放物資等等,我們現在正在提一個公共建設的計畫,目前行政院正在審議,如果審議通過的話,這也會變成類似 Public Code 的方式,讓大家都可以來使用。

  •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國不是自己做自己的數位服務而已,而是在做的時候先去看有哪些這種開放的元件。我們臺灣能夠幫助的有兩個,一個是在資安上去確保如果有漏洞,我們在部署之前把漏洞找出來,而且會回去告訴他們哪邊需要修正、修補。第二個是,我們延伸發展出來的額外應用,像生成式 AI 語言模型這些,我們也會捐出來,讓他們可以使用。

  • 部長剛剛提到,愛沙尼亞目前主導分享給其他國家烏克蘭的 APP,我們接下來也有可能在臺灣看到嗎?

  • 我們當然一直密切的在跟愛沙尼亞合作。就像剛剛講的,要先過兩個關卡,一個是看裡面有哪些元件是我們用得到的、通過我們自己資安的檢驗。二方面是把它整合進我們自己的系統裡面,整合之後再捐出去,讓其他人能夠一起來維護。

  • 這個還在規劃的階段,但是我們是持續在跟包含 GDS 跟愛沙尼亞,在進行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