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委,請容我不一稱呼老朋友、新朋友,剛剛政委在車上有跟我聊一下,我有請教政委一些事,問她等一下要怎麼介紹我,我看了一下名單,像今天出席的,比如虱目魚母、建伸等等,都認識很久,當然有一些新朋友,我們是今天第一次見面。

  • 很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其實說我來報告漁業的政策,我覺得可能有一點嚴肅,因為我剛剛有跟政委報告,臺灣養殖漁業其實發展很久了,我們最近一直在媒體上有聽到虱目魚生產過剩或者是台灣鯛生產過剩,或者是文蛤養不起來等等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在思考,到的這個時候,養殖產業其實應該需要做一些產業的調整。也希望趁今天的機會,不是我跟各位去作怎麼樣的政策說明,而是希望大家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共同看這樣的方案,看有沒有需要更好、更完善。

  • 首先我大概會從幾個面向,第一個是國際的觀點,因為我們的前提是水產養殖,我們先看一看水產養殖在國際上有什麼樣的重要,這邊可以看到的是,這個橫向是我們的年度別,右邊的這個是指人均消費量,左邊的這個是漁類的利用量。

  • 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2016年的時候,淺藍色的bar其實是我們供人類使用漁產品的利用,底下的bar也是使用,有些是飼料、魚油、魚粉之類的,全球漁業總生產量來到1.71公噸,我們來看生產速率,也就是人類消費量的速率及人口成長的速率。

  • 自1961年至2016年,人口水產品的消費速率是3.2%,人口成長速率是1.6%,所以表示我們真的吃水產品吃得很多。

  • 這樣的水產品到底要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橘色的部分是捕撈的部分,水藍色是養殖的部分,這個是全球FAO的統計資料,其實可以看到捕撈量其實已經呈現遲緩的狀態,已經有一點停滯了,水產養殖是持續成長,水產養殖是在供給人類的角色上越來越重要。

  • 臺灣水產養殖發展2、300年的歷史,真正比較走向集約大概是1960年代的時候,因為人工繁殖跟配合飼料的開放,就走向集約,開始蓬勃發展,所以我想各位也聽過草蝦王國、鰻魚王國跟石斑魚王國等等,各式各樣的名號,美名都一直出現,近幾年來確實有面臨到一些問題。

  • 剛剛看到全球的水產養殖是往上發展,我們臺灣的狀況?在全球的狀況上是怎麼樣?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大概是1950年代,那時臺灣的養殖產量大概還佔全球養殖產量4%,但是近幾年來已經降到0.3%了。

  • 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況?我們先從養殖的基本資料來說一下,臺灣的陸上漁塭面積是4萬公頃左右,海上有1萬公頃左右,包含了淺海跟箱網,淺海在來的路上有看到瀉湖引進的水稻,有一些做牡蠣的養殖,海上有一些箱網養殖。

  • 我們在2018年的養殖產量大概是有28萬公噸,產值是37億元,這邊跟農糧作物比較不一樣的是,水產其實有很大的一部分去作外銷,所以我們內外銷的占比大概是7成7,比2成多。

  • 臺灣可以繁養殖的物種非常多,也有講上百種,我們這邊比較保守,大概是50多種。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大宗的物種,像吳郭魚是我們講的,台灣鯛、虱目魚、文蛤、牡蠣、鱸魚、石斑魚、土仔魚、白蝦等等,這一些大宗物種就已經佔總產量的92%了。

  • 剛剛講說到底我們有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的產量在世界上的佔比逐漸地減少,我們盤點了一下,大概歸納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的水土有限、環境惡化,因為養殖必須要利用到土地跟水源,有時候在合法的水源證明文件取得,或者是土地的容許,因為早期可能有一些地是低漥地,或者是養殖的收益比稻作好,所以就開挖成漁塭,因此就造成了漁塭土地其實是比較零散、破碎,並不是這麼樣地集中。

  • 另外,我們剛剛看到內陸的養殖跟海上的養殖是4萬跟1萬,其實我們海域的利用率低,臺灣其實是海島的國家。

  • 另外是極端氣候的影響,近幾年來是低溫、寒害造成虱目魚或者是一些物種的死亡,或者是氣候太熱造成文蛤的病害,因為病害頻頻發生,業者就會想要投入更多,想要讓他的存活率是不是可以好一點,所以養殖密度高,而因為我們是亞熱帶國家,所以會引起疾病,因此會有用藥的風險,然後存活率或者種苗的體質都不是這麼足夠。

  • 而我們水產養殖物的用藥輔導者是獸醫師,所以我們的防治輔導的人力在這一方面也是有限。

  • 另外是產業結構,因為我們的人口實際上看到的,我們今天在座幾位都是很年輕的,都是我們的新血,其實絕大多數從漁的人口都已經老化,近幾年也會反映到有一些缺工的問題,接著是投入的技術或者是所謂的智慧化等等,必須要有一些資本,這樣的門檻比較高。

  • 平均漁塭的生產、規模都是偏小,並不是像國外是公司或者是企業型態,因此有一些業者的觀念,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與時俱進。剛剛提到因為外銷的比例不算小,像台灣鯛這幾年內外銷比是4、5成左右,如果外銷的管道不順暢,這個養的漁貨賣不出去,勢必囤積在國內的市場,但是臺灣又是淺市場,所以很容易會發生產銷失衡。

  • 我們主要外銷市場國,目前看起來是屬於比較集中的狀態。再加上我們的經營,因為土地小,沒有辦法能夠像國外這樣子的大規模土地的利用,所以有時在成本上的競爭,可能就是會比較辛苦一點。

  • 此外是研發,研發是帶領產業往前走重要的動力,所以這個部分可能需要再去做強化的一個動作。

  • 經過剛剛分析,大概歸類成這五點,所以我們希望看可不可以透由所謂的專區、專法來做產業結構的調整,然後能夠讓產業來升級。

  • 實施的策略我們概分為幾個方向:第一,看怎麼樣調整我們的產業結構,當然是哪一區合理分配我們的水土資源,包括如果不是做的,是不是要做轉型?第二,我們是不是要推動海上箱網養殖,把一些基礎的公共設施把它完善。

  • 再者,無論是人力的缺工或者是把產業升級,其實自動化設備的提升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有推動這樣的設施,這幾年也開始,陸續有進行相關的示範場,結合綠能的示範場,也推動AI,像養殖疾病的保險及診療,本來因應極端氣候及前瞻的發展。

  • 另外,有關於人力,因為一切的產業其實還是要回歸到人,所以我們希望也有一些青年的導入,我們希望能夠扶植一些農企業跟合作社等等,有關於青農回來也面臨很大的問題,也就是土地的需求,我們要利用農地的銀行來做媒合,然後協助導入自動化設備來補充多元的人力需求。

  • 另外,避免產銷失衡也必須要計畫性伸展跟積極拓銷市場,因此我們定調在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我們希望落實申報,因為其實我們推動了非常多年,但是在執行上有一些困難,業者沒有辦法如實申報,但是需要達到預警的時候,需要政府來做協助及處理,因此希望這一個部分,大家可以一起來合作。

  • 當然要把好的產品,要拓展外銷要有好的產品,因此我們希望推動產銷履歷,也教導從國小學童開始跟社區、學校老師來推動食農教育,因為含水份很多,像是加工的保鮮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鏈的部分,我們這幾年也開始積極推動這樣子的工作。

  • 最後,實際從事的業者,還有我們的產業團體這樣子的人,完善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可能需要在輔導的人力、科研的人力,必須要去增強。另外,我們也希望從訂定專章跟專法在養殖方面能夠來作強化。

  • 希望藉由這樣的產業規劃,從育種開始,一直到養殖,到加工,到銷售,這樣子的產業鏈能夠再去做精進,希望最後能夠提供大家養殖永續跟綠色養殖的願景,讓我們的產業永續地經營、發展,以上的報告,謝謝。

  • 政委、各位來賓,大家早安,我是水產試驗所研究員朱永桐,我們上班的地方就是在13號水路的對面,很歡迎各位到七股來。

  • 我來說明一下水產試驗所研發的努力,台南市是主要的水產養殖的重要縣市,根據107年度的報告統計,陸上養殖漁塭的面積是1萬3,600多公頃,整個臺灣大概是4萬多公頃,所以台南市所佔的養殖面積大概是第一位,所以台南市是發展水產養殖的主要縣市,產量也達到8萬多公噸,產值超過80億。

  • 目前台南市的物種主要是虱目魚、吳郭魚、石斑魚、文蛤、牡蠣及白蝦的養殖,從這張圖可以看到,以虱目魚來講的話,養殖的面積是4,000多公頃,產量大概是2.7萬公噸,然後產值23億元。

  • 以吳郭魚來講的話,大概都是屬於淡水魚,面積大概有1,200多公頃,產量是2萬多公噸,產值是12億。

  • 以石斑魚來講的話,養殖面積有700多公頃,實際上在台南市的主要石斑魚養殖是以總額生產為主,但是創造7億多的產值。

  • 接下來是文蛤的部分,以前都是在彰化、雲林地區,中部因為氣候的關係,所以養殖慢慢南移到台南來,文蛤的養殖面積是3,000多公頃,創造出來的產值有15億,所以文蛤是目前台南市主要水產物種。

  • 另外還有兩種是牡蠣的部分,一般是屬於內海養殖為主,還有一些少數的白蝦養殖,這幾個物種是台南市基本的養殖物種。

  • 第一個物種是虱目魚,等一下業者還會多加介紹,我就不再贅述。為何會點出這一條魚?因為剛剛聽政委所說的,昨天吃得滿豐盛的,實際上這一條魚在台南地區大概有400多年的養殖歷史,為何會提到這個?

  • (投影片上)這一些產品我想幾乎從頭到鱗片、骨頭都可以利用,等於沒有廢棄物,所以這一條魚的整個加工發展非常地完善。我今天特別提到是淺坪式養殖,為何會提到這個?虱目魚養殖都是朝向深水式的養殖為主。而目前為了整個養殖業的永續發展,所以我們朝向生態養殖發展。

  • 現在目前在臺灣的養殖,大概只水試所還保有優良的養殖模式,為何會這樣?很簡單,因為對於環境相當友善,我們不另外再投飼料,相對地,我們放養的密度比較低,所以對於整個魚體的健康度是比較好的,而且全程不需要用藥物的,所以對於整個食品的健康、安全是有很大的保障。

  • 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對於生物非常友善的,從這一張圖片可以看到,每一年入冬之後,水位降低之後,遠方來的貴賓,像黑面琵鷺會到我們中心來,這是我們以往所統計的資料,一年會有50隻到200隻到中心來做覓食的動作。因此我覺得這一個產業對於環境、周遭的生物,還有我們人體的健康是相當有幫助的,所以我在這邊特別點出來。

  • 另外,在海水中心過去的研究方式,大概都以石斑為主,我過去參與石斑的研究有2、30年了,以前研發的魚種是龍膽、石斑或者是雜交的龍虎斑是研發的物種。

  • 因應氣候變遷跟市場因素,我們開發其他種石斑,目前來講的話,大概有所謂的褐石斑,這一條石斑是白色的體系,比較偏溫帶性的物種,可以耐比較低溫的寒流,幾年前有霸王級的寒流,那一次也幾個物種可以受這麼低的低溫,其中褐石斑就是一種。

  • 還有一種是比較特別的,東星斑都會認為澎湖等於的物種,這幾年經過海水中心的努力,從苗育成之後,在中間育成,甚至到養成,甚至四、五年之後,我們已經變成種魚,已經達到路上漁塭的完全養殖,所以未來這一條魚,因為他的售價相當高,每一公斤1,000多元,未來在國內路上設施養殖的話,其實很受期待的物種。

  • 這個是我們進行的品種改良,這個是油斑,這個是偏溫帶性的,這一條是屬於龍膽,也就是熱帶性的物種,油斑是熱帶低溫,但是龍膽長得開,但是不耐低溫,而且他的成熟,因為一個是溫帶系的物種、一個是熱帶性的物種,在臺灣不可能同時間成熟,我們運用生物科技的方式,讓牠在同一個時間可以成熟產卵,這是我們已經突破的障礙,這是育出來的幼苗。

  • 還有一個金錢斑,都已經成功開發出來了,目前正在做養殖的評估當中。除了石斑物種之外,還有很多人問我現在市場這麼不好、景氣這麼差,還有什麼物種可以推?當時在寒流之後,實際上這個經過寒流的洗練之後殘存下來的,我們開始開發這一條魚。

  • 目前完成了幾乎快要完全養殖了,這幾年也會推廣出去,一條魚長得相當快,當年的魚苗可以長到1公斤,也就是六個月至八個月可以長到1公斤,這是未來養殖可以嘗試推廣的物種。

  • 黃《蠟申》長很快,早期種魚庫相當少,在澎湖的海水中心合作之後,我們慢慢把這個技術建立起來,所以目前南部地區,因為很多人在養這一條魚,當年的苗已經上市了,因此當年很多人對這個很感興趣。

  • 文蛤的部分,剛剛也有提到,在台南地區主要的貝類物種是有文蛤的目的,貝類的養殖比較屬於偏生態養殖,因為本身可以減少碳足跡的發生,這個部分我們歸類在生態養殖的部分。

  • 過去幾年我們進行了源頭管理跟繁養技術的改進,還有科技養殖技術的研發,在前幾年疾病的因素,我們想說要做快速成長及抗病的文蛤篩選,(投影螢幕上)這個是積極開發的品項。

  • 牡蠣的部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氣候會影響到復苗,海水中心,也就是台西分所開始努力人工繁殖,用人工來復苗,不需要拿到海裡面復苗,這是目前因應氣候變遷研發出來的一些技術。

  • 為了整合這一些養殖,我們為了永續發展,我們整合一個養殖系統,這部分就是運用不同生物互利共生的特性,我們把牠整合起來,像魚、蝦、貝不同的食性,不同的生活空間,我們整合在一起,然後研發這個系統下來。

  • 這個有一個好處,對於整個水資源的利用,也就是可以達到淨水及潔水的效果,對於整個環境污染,也就是對於產卵跟糞便量,可以藉著這一些藻類代謝掉,這個養殖方式是相當的綠色養殖產業。

  • 在創新的部分,我大概會提的是石斑魚的種苗生產部分,這個部分過去石斑魚會遭遇到的是疾病的問題,疾病的問題是有垂直感染跟食品感染,而且主要的是病毒型的因素,所以在整個策略的部分,我們會從種魚開始,我們會篩選沒有病毒的種魚,然後會進行種魚免疫,我們接著會培養一些本身有抗病原菌來進行生物的培養。

  • 接著在魚苗期的話,我們會用疫苗的方式進行培養,這個是整個產業的策略方式。這個是我們在種魚的過程中如何去作篩選,這是我們的流程。

  • 接著是種魚免疫部分的實驗,這個部分是在這一張圖可以看得出來,我們經過種魚免疫之後,所產生出來的受精卵,證實是沒有受到病毒感染,但是在對照組,可以看到受精卵還是有病毒的存在,因此種魚對石斑魚的種魚,確實是有達到阻斷病毒垂直感染的效果。

  • 在之前的研究員也有提到這會有帶菌的疑慮,經過我們中心的篩檢之後,我們做大量的量產弄成一個系統,以我們目前來講,這個可以抑制浮菌,我們都是以這個菌來做生產,然後再做大量生產。

  • 未來因應氣候變遷的因素,設施化養殖是未來的趨勢,還有因應疾病的因素,我們目前是用隔離式的設施方式來進行石斑魚的魚種跟育苗,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我們的成果大概會比外界好到5%至10%左右,因為我們目前來講,我們的育成率最高都可以達到30%,所以用這個方式來進行育苗是相當有未來性的。

  • 今天的報告到此,謝謝各位。

  • 感謝大家,政委早,所有的同業及長官大家好,我是半路出家,然後一路撞進虱目魚的世界。這個是我第一份工作,我是一個家庭主婦,從來沒有上過班,因為是台南人,結婚之後就住台北,想家、想媽媽的時候,也就是想念媽媽煎的虱目魚,因緣際會在17年前就進入了虱目魚領域,其實我的家族背景跟生活成長過程中,都沒有這一條魚的存在。17年的過程中,完全是一個家庭主婦、消費者的角度,到進入虱目魚產業的領域當中,這個過程是非常有趣,也非常困難、複雜。

  • 這17年的時間走過來,我在7年前回到台南成立主題館,因為我在前面的10年是做產品的開發,把這一條魚從生鮮加工,做到保健、保養,但是開發一圈之後,我發現遇到虱目魚遇到有三老,吃魚、養魚跟認識虱目魚的人老了,我憑什麼說牠老了?

  • 我來做一下市調,我常常屢試不爽,我說如果大人、小孩的老中青三代要吃飯,我們給三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吃麥當勞,第二個選擇是吃虱目魚,第三個選擇是吃水餃跟牛肉麵,請問各位我們身邊的孩子會選擇吃什麼?大概會吃麥當勞,為什麼臺灣人養出來的孩子會想要吃麥當勞,為什麼?

  • 以我自身縱觀這17年的經驗,飲食是有記憶的,因為我的媽媽煎了好吃的虱目魚給我吃,所以我想媽媽的時候,我想念她的虱目魚,這一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謂麥當勞的情境、氛圍及用餐的環境,是愉悅的,因此在長大之後對這個是有印象的。

  • 考試考100分,爸爸、媽媽帶去吃麥當勞,棒球打冠軍,老師請吃麥當勞,所以飲食是有記憶的,當孩子長大之後,爸爸、媽媽很辛苦,請吃飯,結果請吃麥當勞,所以我覺得是有記憶的,一代傳一代。

  • 現在的孩子在時空環境當中,可以選擇的東西很多,我們為什麼要選擇虱目魚?我們希望吃虱目魚的理由、原因,沒有感情為何要吃這一條魚?感情在哪裡?我希望透過很多的方式把它找回來。

  • 17年的過往,我透過的是旅遊、育教於樂,因為旅遊是你最放鬆的時候,是你對這個最容易進入情境的時候,因此透過旅遊,如果可以育教於樂,讓這一條魚在無形之中,透過短短的半天、透過短短的時間,可以讓這一條魚走入消費者的印象、走入他的生活,影響消費者的行為,這是有深度、有深刻印象的東西,所以我們就開始這麼做。

  • 成立了虱目魚主題館,希望透過主題館的概念,把虱目魚400年來的好、美,透過消費者進入他的世界。但是這個時間很漫長,我走了17年,走得很辛苦,一直到現在堅持做下去,為什麼?很感謝老天爺給我這個機會、什麼跟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機會做這樣的事,所以樂此不疲。

  • 當我做這一些事的時候,我看到後進的晚輩進來,像股份魚鄉,我們剛剛聊起來,我做了這麼久,我看到他們的時候,真的看到新鮮的肝、肺,太好了,而且尤其都是高知識份子,願意進入這個領域,我覺得真的很棒。

  • 但是我擔心的是,如果他們夭折了麼辦?我從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不到10萬元開始創業,我拿著大的保麗龍箱坐著計程車到公司行號去推廣跟試吃,我這樣做下來,我17年前這麼做,他們現在三個人成立工作室,也是這麼做,沒有人、錢跟資源是很難做的,我們縱使有很好的理念,我們縱使有很好的東西,三老在我們身上,還是看到一直老,所以需要很多的協助。

  • 我也很感謝這個過往裡面,德不孤,必有鄰,很多單位看到很多的機會跟單位在我們身上,我是幸運的,但是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嗎?你有很好的理念就可以做得下去嗎?不見得。

  • 我剛剛聽到漁業署跟海水中心,我們的技術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國家也一直在做,我在17年做做這一些事的時候,有一點孤獨,沒有人知道我做這個,一下子開發這個、一下子開發那個,從生鮮、加工到保健、保養,在一個產品櫃上,你很難成立一個專區,但是17年下來了,開始政府現在把食魚教育變成是國家政策在推了,我覺得很棒、很好,但是覺得要更快一點,因為我們老得很快。

  • 如果能夠有更多人,我們集合眾人的力量,一起來做同一件事,我想眾志成誠,力量是要結合在一起的,我看到他們在做,也透過很多的推動,一個人要分飾很多角,他們有三個人可以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是企劃、有的人可以敲鑼打鼓、有的人是公關銷售,以前我一個人,像孫悟空72變,17年過去了,我還在變,我的身份還要很多變,我真的不希望在後輩的年輕人還跟我一樣這麼辛苦。

  • 我們的目標就是那一條魚,一條魚起來了,其他的都可以按照這個模式來做,技術絕對不是問題、生產也不是問題,但是如果能從銷售端、行銷端,我們讓它變成一個風氣,如果可以的話,這個魚上來的話,其他的魚都可以上來。

  • 海洋的資源越來越匱乏,如果不從海洋拿我們要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從養殖加強,如果我們從養殖去加強,這一些技術早就已經到位了,生產就在等了,如果吃的人能夠變成是年輕人,我想養的人變成年輕人,絕對沒有問題,所以是一個產業結構綁在一起的東西,政府教育開始帶頭做了,養殖技術早就已經熟成了,下面的產業,我覺得應該是大家一起來,共同努力、有共同的目標,把這一些臺灣最好本土養殖出來的東西,不是各家放火,並不是這樣子,因為我們做的工、耗費的人力都是一樣的,看到的可能性都可能一樣的。

  • 後輩在做的都是一樣的,我走過的,他們也正要走進來,所以我知道當中辛苦,我常常會跟他們分享,我們如何一起,我們可以把子彈集中,因為我們都很小,我不到10萬元創業,他們三個人從學生時代進入七股,然後開始創業,我們如果還要這樣子,你們還會有17年嗎?然後17年換一個位置之後,還是苦哈哈嗎?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子,因為現在是智慧時代,現在是共享時代,如果可能,因為我們產業的共享,然後結合政府的力量,這一條魚、這個養殖業,在臺灣可以成為是國際的亮點,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希望虱目魚可以魚躍龍門,我們希望臺灣漁業可以魚躍國際。

  • 其實最困難的是人,缺人、缺工,「人」字很簡單,如果人不能和,一切都是枉然,其實再久就是枉然的,其實有一首歌叫做《阿爸的虱目魚》,因為今天沒有網路,如果可以聽聽看的話,那一首歌,我覺得非常能夠代表臺灣的漁業,因為今天的時間很有限,我不應該佔用太多的時間。

  • 我簡單趕快講一下我的簡報,從17世紀就有了,牠到底是三老的宿命或者是絕佳的好機會?在我來看絕對是好機會。

  • 三老的行業我們該怎麼辦?我希望虱目魚總體經濟的價值可以提升,食魚人口可以年輕化,養殖人力年輕化,這一條魚就有可能走出臺灣,為何要牠?我想大家都知道。

  • 如果人生不是因為虱目魚創業,家庭主婦不可能有這麼豐富的人生,牠是我的貴人,我願意為我的貴人打拼,邀請各位成為牠的貴人,這一首歌就是我剛剛所說的《阿爸的虱目魚》,如果有時間可以聽聽看,這一條魚有非常多好的元素,不管是歷史、觀光、生計、環保、生態到美食,這麼多豐富的東西,如何結合在一起?

  • 我永遠只有這四句話,這個產業讓人驚艷,這一個過程、歷程讓人感動,如果你願意的話,願意用你的力量來支持牠,不斷地分享牠,這一條魚將有不同的命運。

  • 素材是在地化的,但是行銷要國際化,多元的虱目魚有可能躍上龍門。透過非常多的方式,將這一條魚的全魚循環,讓牠的經濟再現,透過很多策略、方法,無非是希望大家多多認識牠,這是過往的一些經驗,這一條虱目魚不只時尚優雅,當然又秀色可餐。

  • 透過產地的旅遊體驗,讓消費者有機會可以走入產業來認識牠的辛苦。從魚場到餐桌,傳統產業必須要紮根教育。透過點、線、面的串聯,讓創意的生活可以展延,以生活方式、優雅的方法來結合商業,我們才可以活得下去,這一條魚有機會,我們希望從台南出發,台南人可以布局兩岸,MIT、魚躍龍門,行銷全世界。

  • 在我17年的過程中,很欣慰的是牠終於有機會可以進入美國的大華超市,我們的虱目魚肚粥、水餃都可以出貨櫃,這個是很漫長的旅程,我們做到了,永遠就這一句話,「堅持、努力不放棄,就有可能看見明天的太陽」,以上分享,謝謝。

  • 大家好,我是股份漁鄉的宜霈,我們也有另外一位夥伴來,非常謝謝盧姐的自我介紹,我就可以縮短一些介紹。

  • 盧姐是半路出家,我們是從一開始就出家了。

  • 其實剛剛盧姐有講的是,我們一開始進入七股這個地方。我們的工作室是在十分里,其實我們長期合作的漁塭是從文蛤為主,我們是從文蛤起家,也就是在國盛燈塔附近,其實我們在社區當中有一個點是以虱目魚為主的遊程,我後面會稍微描述一下,我們都會用這個方式來告訴大家我們的位置。

  • 為什麼這麼做?我們團隊有三個人,其實我們一開始在做這一件事的時候,其實很彷徨,我們帶著理想、很熱血進到這個地方,其實已經三年,我們變得非常謙卑,像今天每一位都是水產界的專家,我們是很謙卑,還相看兩無眼,我們常常質問自己,但是有一些小小的肯定,像我們今年上了豐年社跟漁業推廣雜誌的封面故事時,我們就會覺得有被人家覺得有需要的價值,只是如何把它變成是商業模式或者是補助缺口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養活我們自己,就像剛剛盧姐一直有提醒我們的一件事。

  • 我們描述一下,一開始是三年前進來的時候,我們自己提了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因為我們原本是學規劃的,一直覺得城鄉之間一直有落差,我後面講的概念逐漸濃縮,本來是空間上城與鄉的距離,我們在中間找一個定位,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其實要定位在哪兩者間,我們定位是做食魚教育。

  • 我們一開始只是想說如何把城鄉差距的人跟資源串聯在一起,因此一開始直接跟在地的小學、漁民合作,在地的小學因為那時校長有提到在地小學校朋友的家裡都是養殖漁業,但是小朋友對這個漁業是不認識的,想見長大就對這個行業沒有興趣,因此就不會回鄉接這個,因此我們跟小學合作如何帶著小朋友認識自己家鄉的產業,而且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把漁民拉進來,除了做生產之外,偶爾分享一些資源來做教育跟推廣,其實是有其意義存在。

  • 到現在我們慢慢介於一般民眾,也就是從學生到後來我們開始推親子,到現在我們展售接觸到更多受眾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定位變成從剛剛的城與鄉(空間),現在變成是生產者跟消費者間在找一個定位。

  • 慢慢久了,覺得介於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外,我們也介於行銷跟買賣教育間,也不是單純買賣,而是包裹一種認知跟傳達理念來推廣跟賣水產的位置。

  • 我們做的事情實際上的去更靠近生產的,但是在認知上是很靠近生產的,我們是完全外行,其實沒有這個背景,盧姐是還有加工背景,但是我們是沒有的,因此我們覺得很粗糙,硬要進到這個領域,但是我們後來發現消費者對於這個產業的不認識,我們怎麼樣接觸這個消費者,然後認識魚的養殖過程,並不是這個魚是否好吃,我們更希望的是認識生產過程,包含生產者的辛苦。

  • 所以我們辦的活動都會讓消費者看到真的生產者,因為我們後來發現真的讓生產者站出來自己的產品是比所有認證更有效的方式。

  • 除此之外,畢竟還有很多遠距離的,因此我們會把做的事情推廣到其他的地方,有的是到台南市區、新北及屏東來做另外一種水產模式的複製。

  • 我們在做的過程,我們要掌握住介於什麼之間,也就是推廣跟教育之間,把知識包裹進去到傳達的理念,食魚教育的模式,像這個是社區如果是養殖漁業的社區,除了水產品之外,也會把人文、史地的議題包裹進來,像那個地方有什麼樣的生產者是好的,怎麼樣做友善養殖或者是無毒養殖的方式,像有一些組織,比如漁會的組織,像當地的學校或者是老師,融入食農教育或者是食魚教育。

  • 我們的目標是如何把七股的產品賣出去,這個比較像生產者的概念,其實我們現在辦的活動是我們在市區結合餐廳,這個是滿多人做過的,我們也有到花蓮去推廣西部的虱目魚料理。

  • 販售是結合活動,直接體驗一整天的遊程之後來體驗「漁塭上的餐桌」,我們今年甚至到百貨公司,其實我們接觸到更多市區的消費者,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消費者知道的事情真的是太少,所以要如何讓他願意買這麼貴的東西,我們的策略除了跟他說無毒養殖之外,我們會開始跟他講故事,像這個是多麼辛苦,比如昨天有一個一直硬要殺價的人,我就開始跟他描述這個成本為何這麼貴,鉅細靡遺跟他描述說我們收益的方式跟人家不一樣,描述完之後就沒有殺價了,還帶了五片走。

  • 這個過程我們知道原來可以跟消費者怎麼暢談,因為我們曾經是這樣的人,因此知道他想知道的是什麼,因此我們用繪本的方式告訴他們,雖然距離很遠,但是是可以靠近的。

  • 第二,養殖漁業的食魚教育的推廣,食農教育法推廣,其實農委會也有推廣食農教育計畫,很多學校都有參加進來,今年的食魚提案計畫暴增,我們在2017年也有參加另外一個比賽,聽到另外一個消息,我們那時參加食魚相關團隊還有很多,但是現在都沒有了,因此這個是兩個資訊,很多地方的漁會要開始做食魚教育,年輕人反而沒有很關心這個部分。

  • 食魚從透過遊程,像釣虱目魚跟摸文蛤,我們透過過程設計遊戲,讓大家產生興趣並認識物產。另外,兩年前我們去林邊做石斑,今年直接在地的漁會就跟當地的年輕團隊做合作,開發出石斑魚的桌遊,那一天玩瘋了,然後我們的角色就變成不老團隊了,這個是我們很幸運的案例,我們真的複製過去,而且很成功又精緻。

  • 第三個目標是,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在地很多養殖青年,從我們的身上發現可以做很多事,像這一位已經變成我們的教學了,我們的活動來教大家殺魚,他如何結合菜頭糕跟結合教育,他們自己都在想說要如何把這個分享出去,這個是從第三年才開始發酵的作用。

  • 我做一個總結,除了一開始的深度,因為進駐在地方,如何認識這個地方、加強這個地方的知識性或者觀光、推廣,像到林邊,複製進去。

  • 因為我們讓這邊,讓這邊的漁民或者是生產者來延伸,我們本來是比較靠近消費者端,我們不要硬把自己逼成跟生產者,其實可以跟生產者合作,讓生產者增加附加價值來跟我們合作,我們就是靠近消費者,這中間有怎麼樣的位置,是可以有商業模式,然後也可以達到加值的作用,或許今天也可以討論看看這個議題,以上是我們的簡報,謝謝。

  • 長官、各位貴賓大家好,我是臺灣好魚的創辦人,臺灣養殖兼顧環境永續及面對極端氣候,所以越來越困難。

  • 為何會取這個名字?大家可以看到漁有三點水,因為我們主要是以賣魚的商業模式來解決水資源的問題,特別是在極端氣候下。水資源有什麼問題呢?一般來說水資源分三大問題:第一個是淹水,第二個是缺水,第三個是水污染,這三個問題臺灣都有,而且在全球還是有排名的。

  • 我發現在座的人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我也是半路出家(笑),我以前跟魚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是資訊業,後來想不開,跑來創業。

  • 因為前面提的商業模式,就是用賣魚的問題來解決水資源的問題,所以陸續在國際及國內,比如像家樂福、星展銀行還有MOMO支持我們。

  • 為什麼要用賣魚來解決水資源問題呢?分成三大類,第一個是工業用水、第二個是民生用水、第三個是農漁業用水,誰用水用最多?也就是工業用水,跟大家講一下,農漁業就用掉了70%的水,而且臺灣的農漁業發展的地方在哪裡?這個會有什麼問題呢?臺灣的降雨量從北到南,越南越低,最長的地方,達到9個月,台南現在這個地方蒸發量比降雨量更高,所以用水這麼大的產業,卻放在最缺水的地方,所以要發展起來是相當不容易,這個有基本上環境條件的限制。

  • 我們沒有任何的改變,當然現在前瞻計畫裡面有一部分是在做這一件事,但是如果沒有任何的改變,15年後每一日缺水64萬噸,也就是在座每10個人就有1個人沒有水喝。本世紀末,也就是在座的人都不在了,這個是下一代的事情了,因為一方面海平面上升,一方面是西海岸養殖或者是什麼關係會地層下陷,總共有1/3的國土是在海平面底下,會被淹沒掉。

  • 這個是嘉義東石掌村,一年多之後,下完雨,整村都淹沒,當時行政院長還特別跑來這邊。當時都是有人住的,但是因為長久以來,地層下陷的關係就變成這樣子。我不知道台南人一坪多少,現在一棟26萬,大家要不要住?其實住也不錯,也就是四面還海,景觀別墅。

  • 可以看到臺灣地層下陷的狀況,各位是坐高鐵下來的,我不知道會不會看得到,如果我們沒有改善,你可以看到高鐵是地層下陷區最嚴重的地區,所以沒有改善,高鐵只能開到彰化,其他的地方因為基本上一年要下陷到7公分、4公分,雲林最嚴重的路段,去年下陷6公分,我不知道高鐵可以撐多久。

  • 如果你是縣市首長、國家元首,面對這種情況,你要怎麼辦?如果未來還要發展農漁業,如果要發展到城鄉的地方,交通建設也很重要,高鐵斷了怎麼辦?我們這邊提供了一個稍微簡單一點的方法,一般養魚的漁塭,大概是1米半到2米,我們加深到5米,如果今天的數量夠多、面積夠廣,就像一個滯洪池的概念,像下大雨有蓄洪的作用,可以容納1,500米的降雨量。

  • 剛剛有提到養魚要換水,因為我們這邊也是用生態過濾水池的方式,延長水使用的時間,到5m的淺坪不太一樣,我們的5m很深,5m就可以利用到潛層的地下水,就不用超抽深層的地下水,基本上就不會污染到當地的土地水源,對於後端的消費者來說更安心,當然這只是一個方法,沒有人使用,我們只是在紙上談兵。

  • 將來可以作為示範區,靠一級產業賣魚很辛苦,我們現在有一個漁民願意提供我們土地,但是目前還缺相關經費。

  • 接著是一直往下沉的話,沒有辦法,是不是效法荷蘭用一個漂浮物在上面,將來也會結合地方創生來做休閒漁村的方式,有一點像前輩說話的感覺(笑)。

  • 這個是將來的願景,我們提供的是最基本的解決辦法,減少超抽地下水,又可以面臨所謂的極端氣候,其實背後所有的設施都必須跟政府一起配合,不管是抽水站或者是蓄洪池,甚至這裡面其實牽涉到所謂的國土規劃,是整個要一起協調、施作,我們只能做到最基本的部分。

  • 這邊最主要是要說明我們只是做一個最基礎,希望引導這一些養殖戶來轉型,減少抽取地下水的方法,後面如果願意轉型,基本上我們這邊是一起去銷售,所以才成立臺灣好魚的品牌,能夠跟友善的養殖漁民合作,把他們的東西可以販售相關的通路,有實際的作為能夠來支持他們,因為必須有實際的收入才願意做這一件事。

  • 如果做得好有什麼好處呢?當然可以減輕財政負擔,如果仔細回頭來看,像每一年政府花在治水的水域上是非常龐大的,如果以前瞻計畫來看的話,大概是2,000億左右,當然做得好的話,是從民間來做,大部分都是政府在做,如果民間可以跟政府合作,如果做得好,其實可以減少財務的損失,淹水常常會死人。

  • 財務損失因為每一年淹水會損失掉200億左右台幣,其實相同問題的地方,不會只有臺灣這個國家。可以用同樣的範例,讓臺灣可以成為全球商業模式結合治水的參考典範。

  • (中場休息)

  • 政委、各位大家好,我是峰漁公司的負責人,我今天主要是針對生產端的部分來跟大家做一些探討。

  • 我跟前面很多前輩一樣,我是園藝景觀畢業的,我早期就做水產養殖的玩家,也就是水族觀賞魚,我做的時間其實滿長的,只是後來是出來做水產養殖到現在,公司也快要6年了。

  • 我們在養的一級產業,成本毛利上大家都知道很辛苦,後來把研發的部分也納入。其實我致力的方向跟比較多其他前輩不一樣的是,我是往一些永續性的種苗開發,還有一些機具及設備來作改善。後端的產品主要是外銷跟針對老人家,也就是所謂高齡的對象為主。

  • 這個部分分得比較細一點,剛剛聽到很多人做各種開發,我們公司也有在做,我們也有一個方向跟人家不太一樣,像很多研發單位,比如水產試驗所及相關學界有很多開發的產品,這一些東西我覺得都是不錯的,我們就有把它技轉進來,就融合到產品跟養殖裡面去。

  • 我覺得這個是相得益彰,兩邊都有獲得好處,我們可以往繼續整合開發下去,以及永續地應用,他們也可以持續研究,這個是我待在農改場的想法,大家做很得辛苦,每個人都需要一些鼓勵。

  • 我們把魚苗跟種魚的部分來做階段式的養殖,然後才養到漁塭,因此承擔的風險跟系數就會稍微比較少。

  • 我們雖然跟水產試驗所合作算滿多的,除了自己選的魚種,除了吳郭魚以外,還有下面跟水產試驗所技轉的海水吳郭魚。我們的想法比較簡單,我們要跟國際打拼,重點是我們要跟人家以時間的長短,時間的長短,你現在說要超越他是很快,所以我們的想法是一直吞進這個品種,自己也持續選品系來雜交,未來只要是針對國外的訂單,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就可以佔有這個市場。

  • 也有跟水試所技轉兩隻菌與我們自己的活菌搭配,也是整合到產品中,現在這個已經外銷到東南亞的相關國家,所以我覺得國內的東西並不是不好,而是沒有很多人去推銷他,或者是進行整合,剛剛其實很多前輩有提到最好不要什麼事情都自己做,當然我們也沒有很想都自己做,我們想遇到問題,就非得解決,如果你是一間公司,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解決的時候,你就開始要導入很多的元素在裡面。

  • 我們也有從事相關的設備,剛剛提到的部分,這個是魚苗的分散,就是為我們的水域長期適應的永續來開發,這個東西是針對魚苗,我們未來會希望朝向挪威的系統、標準化來養殖,其實國內現在大部分都是比較小或者是比較廣的養殖者,我們希望把它變成集團式或者是公司化的管理方式。

  • 你只要到後來有一些機具,像從溪魚收成到分篩,都可以讓成本下降,所以我們是往往現在高齡化或投入人變少來做一些調整,並不是只有做一些監控,其實對我來講,監控的部分很多監控設備公司都很新,而且在大數據的傳承上,可能還是有一些問題,就像我好了,我現在要給新的一些同仁,教導他那個東西怎麼看,其實他們都看不太懂,反而找一個管理系所或者是其他的系所,像水產養殖系統直接教他,他按照一步步來講比較快,學習方面也比較獲得了東西,所以其實現在並不是很多人,是水產養殖相關來投入這個產業發展,像我這一些,比如不一樣,但是有興趣的。

  • 接下來也是跟公務同仁合作,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方向,大家一起討論食安的問題,但是食安的部分,大家都一直討論後端,後面有之後,再考量有沒有要用藥,我為何不在前面就跟他一直導入防疫的部分?因為其實防疫這一件事比後面要處理還容易許多。

  • 以農業來說的話,已經很擅長,但是以漁業來講,我覺得不要擅長,也就是不太用,所以會變得很麻煩,變得要獸醫體系的時候,很難變成配合的人,像水產試驗所說魚已經死了,狀況也不是太好,所以如果可以做一些防治,可以做一些要討論的事情容易多了。

  • 我們現在已經做到花了這麼長的時間,run了這麼久,公司也慢慢想要跳一個階級,我們決定要再輸出。我們這個turn key是永續性的,針對國內外,如果種苗做得越好的話,就一直賣雜交,根還是留在臺灣,並不會喪失自己的東西。

  • 接著配合自己的配套與資產,就像收成的服務端都可以做,所以我覺得這一件事並不是很困擾,希望未來大家都可以往這一個方向來做。

  • 我們自己的目標是,因為上方那一條是我們養殖一定會遇到的,你一定有種源,也就是種魚到種苗到銷售,我們認為可以自己做,我覺得養殖可以做的是相關種源的蒐集保存,並是保存大量的,因為水試所這麼多地方都有水試所的相關單位,所以可以把這一些東西提供給他們,最好是活得好好的,不要是死的。

  • 接著是優良的種苗,其實我覺得挪威的時候,我發現他們那邊的鮭魚產業,像飼料端的配料越來越強大,也朝向減少成本的方向去,其實臺灣自己本身也是需要多多著墨,雖然我只是生產者,並不是飼料場。

  • 病害診斷及管理是一定要的,其實剛剛有提到病害越來越多,也多很多麻煩,省工機具是我們自己覺得目前現階段最需要的,因為投入的年輕人也少,高齡的前輩也沒有辦法一直做下去了,這個是生產端需要很多人,所以機具的作業化,像搬運車或者是農業做了很多,這一方面連移動都可以跑來跑去,也就是載一個人、一包飼料,這個在漁業上應該正常要配合像農業的角度。

  • 再來是水質的監測,剛剛有提到其實監測老半天,他也說有起伏,但是不知道這個是什麼部分有問題,並不是腦筋有問題,而是不知道,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專家諮詢很大的重點,就是到底是怎麼起伏,那個起伏能看得出來的人,寫下來說這個是什麼,這樣才有辦法傳給下一個人,這樣子在做SOP及真正規模化或者是標準化養殖的時候才可以。

  • 接著是規格收成的分魚,或者是產品加值的部分,我覺得虱目魚這個部分已經非常強大了,可以運用到各種魚類,我覺得各種魚類都可以往這一個方向思考,其實我們今年其中一個魚種也崩盤,我們的時間也滿慘的,但是這個就是加值的問題,如果那一條成魚變成魚片,單位的重量就變小了,從魚片又變成產品,所以就會變小,也就是當務之急是臺灣的食品廠要幫忙討論的,因為是大量生產,不擅長變小,我們希望它變大,所以這個部分,這個有很多跟大家合作的契機。

  • 最後,因為人數也少、土地也分散,我們希望他們能夠透過養殖的方法、養我的種苗,甚至是用我的SOP,我就是把它回收回來代銷,因為我是外銷廠,如果未來想要精緻化的時候,需要各位前輩幫忙變小,謝謝。

  • 政委、各位先進大家好,其實我各位也是一樣,大家都說是半路出家,我也是半路出家,而且我加入養殖的圈圈不到一年,但是我在這個圈圈裡面看到很多問題。

  • 好在的是,我們公司老闆很支持我在這個行業任意地作為,所謂任意的作為是想開發什麼就支持,我想做什麼他就支持,因為他本身就是農家子弟,所以我們公司其實也成立十幾年的時間,而且成立的時間點很妙,是在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到現在還沒有倒,我想以後要倒也不是很容易。

  • 我們現在有拿到這個創櫃的股票代碼,老闆的經營理念都是智慧自動化的部分,我本身是工業起家,我們公司在台中,這個產業的機械整合、單晶片的開發、程式設計到現在的智慧養殖系統開發。

  • 我們最大的特色其實有五大特色,我認為裡面最大的特色是經驗法則數據化,很多養殖的前輩都沒有將經驗法則數據化,其實我在這個行業有接觸到養雞的前輩,他20年前自己就去美國引進了所謂智慧養殖的設備,他在十幾年前,其實養雞已經達到百分之百的收成率,而且不用抗生素,非常厲害。

  • 他們把這樣的解決方式或者是技術轉移給我們,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技術可以運用在漁業的部分,未來也希望可以做到這樣百分之百的完全養殖。

  • 我們產品有幾大主軸,其實我們產品像積木一樣可以擴充,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或者是想一次買整套也可以,但是在養殖漁業一次要買整套的人很少,所以我主推你需要什麼,我賣什麼給你,很像現在的水車警報、水車節電控制、品質管理、影像辨識系統、大數據分析軟體,其實到最近有一個最新的是生產履歷整合,這就是我們的整體架構。

  • 有台主機透過有線或者是無線,把所有的數據拉回來,做額外的回溯控制。讓我們的生產者可以在雲端透過手機或者是平板,可以操控及瞭解現場的數據,如果有異常的時候,這個設備會發LINE或者是打電話來通知業者,讓我們的業者可以不用24小時整天都顧在漁池。

  • 其實我們的設備是你需要什麼,我們就添購什麼,今年9月多的時候,我們有業者有天象的問題導致欠收,想要氣象控制、電流控制,其實我們的設備都有。

  • 水車節電比較特別,就是不用更換水車,利用工業的控制器,可以把水車調速變慢,我們有實際測過,一馬力的水池,用電力是30度,降的時候,一天的用電量是大概只有22度,減了快要25%。

  • 也可以使用這一些感測器來做回溯控制,白天不開就自動關掉,不然就是慢速,這個我們都可以做到,這個是水質系統監測。

  • 水質的部分也不那麼主推,問題並不是在水質,而是在土質,我們有一個監控的感測器,監控ORP或者PH值的質變。

  • 衛星氣象站也是一樣,像在風速、大氣壓力跟雨量有變化的時候,也是對於漁業有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們也透過衛星氣象站把這一些數據蒐集起來,讓業者可以做回溯的追蹤,這就是手機的監視畫面,我們希望業者可以跟數據有多連結,因為這個畫面為何會這樣跑?這個畫面是用在環境處理、污水處理,他們每一天所做的監測跟數據的變化量就是會變成有這樣很明顯曲線的起伏,他們對於數據的連結就非常非常地明顯。

  • 這個是水下的監視系統,因為水下的攝影機,目前在高濁度的環境是看不到,我們已經開發到基本的濁度,我們已經看到底部蝦子的情況,我們也有看海水的攝影機來辨識水面的情況,這個部分我們已經做到將近七成的步驟。

  • 連結攝影機,其實我想要在這一個部分多稍微著墨一下,很多業者都已經開了,不管是都魚吃或不吃都投,或者是溫度改變了,吃或不吃,一樣都投,我們希望透過水上智慧辨識,來瞭解今天投料,但是魚不吃,我是不是要把餌料減少一半,繼續投,投了半個小時牠繼續不吃的時候,是不是把投料機關掉?並且產生一份報表是投了多少餌,然後魚沒有吃,投料機裡面還有多少料,像兩個小時或者是三個小時之後,我再繼續投餌,牠繼續不吃,我們繼續產生報表,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節省我的餌料,避免底質質變及水質的質變,也節省飼料的成本。

  • 其實挪威養鮭魚,他們1公斤的飼料,可以換到1公斤的魚肉,其實也是用類似的做法,只是他們比我們稍微再先進一點,我們也是朝這個目標來前進,這個是我們數據分析的應用軟體。

  • 這個部分我要強調的是,經驗法則數據化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這個是我們未來管理魚池最重要的利基點。

  • 長效型的保養劑,這個是我們回收到的參數之後,我們做的產品,這個產品可以真的保養我們的底質,像魚池的右邊這張圖片,他也不管了,就投了3、4包下去魚池,5天藻類放下去之後,養白蝦今年設了5成,他說他養白蝦沒有超過1成過,這一次可以養到5成,他也很開心,這個是水質的對照圖。

  • 接著是生產履歷、加工履歷的整合,其實這一個部分我覺得也很重要,假設今天生產了一批魚,1,000斤交到漁廠裡面,其實業者不知道1,000斤是有幾條魚,透過我的設備,可以讓你瞭解這一批1,000斤的魚,這一次是900隻,但是下一次卻是1,000隻的時候,到底要怎麼樣來做一些變化?這900隻的魚跟1,000隻的魚如何來做加工的調配?

  • 加工的產品本來有1、2噸,本來有生產履歷整合的時候,有沒有可以養殖的部分,像飼料可以如何調整?其他怎麼部分可以來做調整?讓我們來做更好的結合與應用。

  • 其實我們就是協助在場的各位,你們有整合的需求、開發的需求,我們可以針對你們的需求來討論,我們先從一個痛點的部分來做解決,真正達到永續環境利用,這個是我的簡報,謝謝。

  • 不好意思,我們開始的比較晚,主持會議擋在大家跟午餐之間,永遠不是好主意,所以如果有人餓就先吃一下桌上的,場地的主人說台江的親親水土,大家手上有一個黑面琵鷺不用的時候,人來用,要比那個大才可以拿走等等,都是在地的一些文化,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助閱讀後擴散。

  • 當時還有給我一個餘音繞梁,是這邊的傳統,數魚歌,就是剛剛講的不只是買賣,而是教育,是在促成買賣雙方信任的同時,也分享這邊的故事、情感,我們現在是用AI在數魚了,讓大家在建立互信互聯網的技術後面,還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像消費者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技術來瞭解生產者所在的情境,大概沒有辦法再靠數魚歌,但是合成的數魚歌也是可以想像的。

  • 我要講的是,其實我自己學到很多,也很高興大家分享實際在第一線碰到的,很多觀察,其實很多朋友遇到的問題,有一些部分有解決方案,有一些朋友碰到的這個狀況,前輩也碰到過,我想我們把前面的引言跳過了,還是請中企處的副組長來分享一下今天所學習到的,接著麥克風直接往右傳一圈,看看有沒有未來看錄影或者是逐字稿的朋友們,有沒有呼籲特別想要看到的人可以做的?或者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來做這一件事?也不勉強分享時間的長短。

  • 謝謝政委給我們的勉勵。大家都有拿到這個吧!聯合國有一個「永續發展」的目標,雖然臺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但是在唐政委的帶領之下,我們在行政院的高度推動社會創新行動方案。

  • 社會創新行動方案,我們是用協力的方式,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社會的問題。

  • 今天的議題主軸是在於怎麼樣永續,也就是如何讓漁業來友善海洋環境的力量,為何會選擇台南七股?不論是陸上的漁塭養殖或者是淺海養殖,這個都是臺灣最大的養殖地方。

  • 今天的討論基本上也讓大家知道養殖漁業有面臨到很多的問題、挑戰與需求,經過了大家一輪的討論,大概有幾個面向,其實總統也很關心青年返鄉遇到的問題,透過這樣的會議來交換意見,今天也學到很多,不論是從生產、生活及生態,我想三生一體的模式,或者是從三度的思維,比如怎麼樣去透過深度、厚度、廣度的方法來做,也就是三個面向。

  • 就像我昨天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是向下紮根,很重要的是如何推廣食農教育,特別是食魚教育方面,這個部分最重要是連結在地的青年,透過教育來創造生活的記憶並創造連結。就像盧執行長講的去育教於樂,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小孩子從小就養成這樣的食魚教育的生活回憶,才會重視這整個的環境。

  • 第二個方法是向上提升,就是透過生產養殖技術的改善來連結產業,這個面向也是我們今天很重要討論的議題的,我們也看到怎麼樣去友善自然的養殖技術,甚至進步到智慧的養殖技術,將經驗的法則數據化,透過智慧養殖、生產履歷或者是加工履歷的完整,來強化我們的消費者信心,甚至改變我們消費者對於漁業、產品的消費型態。

  • 甚至再透過產品行銷,怎麼樣透過體驗的方式,盧執行長也分享了虱目魚全魚循環,整隻虱目魚都可以當作非常有經濟效益的方式,變成育教於樂,也就是休閒產業的六級方式,這都是我們去創造向上提升,價值方面我們必須要再思考,連結產業、技術、在地的青年,一起來做這一件事。

  • 第三個面向是,如何結合力量一起來向外延伸,當有一個模式如何複製?最重要的是,打造一個持續的生態系,其實我們今天講了這麼多,也就是地方創生、青年返鄉,也就是有一個機制,能讓這個生態系活起來,你看這麼有志的青年、這麼好的技術、這麼好的相關措施跟政策,怎麼樣透過今天大家的共識,大家能夠一起來合作,甚至這樣好的技術、典範可以走到國際的合作。

  • 剛剛政委才剛從非洲開完社企的年會,其實臺灣的力量不能被忽視,我們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一讓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上被看見,像未來整場輸出的概念,像這樣的技術是不是可以透過這樣的管道來行銷國際,我想這個是我們今天學到很重要的三個面向,從生產生活、向下紮根、向上提升及向外延伸的這三個面向,讓我們的社會創新模式能夠永續漁業,漁業的競爭力可以不斷地提升,大概是我今天的學習心得,謝謝。

  • 謝謝各位,腦海中不斷轉著,17年的過往怎麼會有這一種傻勁、勇敢及一路走下去,我常常在接待客人的時候,我會碰到各式各樣不管是一般來的隨意逛逛的散客,或者是專門目的進來的客人,我常常有一些很大的衝擊,像我在這一段時間,我常常遇到有一些譬如像菲律賓的參訪團,是臺灣投資到菲律賓去,菲律賓就虱目魚是他的國魚,臺灣是很好的demo的樣板,我們臺灣是一個很成功的虱目魚完全養殖區,虱目魚之於菲律賓就是一個國魚的位置,但是他們還是一直停留在沒有任何的加工,可能是市井小民的吃法,對於加工這一塊是完全陌生的。

  • 我在去年已經遇到兩、三次的參訪團,當地的省長帶著臺灣人,一起浩蕩來臺灣,從北到南,看了一輪之後,回去跟我聯絡是不是有可能來這裡成為我們的團隊或者是來這裡投資,你需要的魚我可以銷售給你,因為我們這裡有絕佳的環境、純天然的水域,完全沒有颱風,一年可以兩收,我是純天然、純有機的,價錢是你的一半,也就是可以銷售回來給你,你要什麼樣的規格,我都可以處理,希望我們可以跟他們合作來做觀光漁廠,加工這一塊通通到那邊去做。

  • 我的回答是,我人老了、腳麻了,沒有辦法跑了,他就送我一句說「你比較愛國」,其實聽了之後會覺得心有戚戚焉,我很努力跑、很努力做,但是我們還是很慢,你沒有辦法抵擋別人跳躍式的成長、跨越,你真的沒有辦法阻擋的。

  • 他來了是就告訴我說:「我們即將規劃我去看過臺灣工廠50倍大的工廠,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們的東西能夠銷售到大華超市,我走了17年,每年的臺灣食品展沒有缺席,從第2年之後開始走,走了17年才有敲門機會,才願意讓超市願意穩定下單,因為展會要錢,什麼都要錢,一個人很難做到。

  • 賺了大錢嗎?沒有,房東一句話,我可能所有的投資全部都會再來,大豪宅可能會變成小鐵皮,這些東西是我會發生、別人也會發生,真的很辛苦,我還要這樣做,也不知道路在哪裡,我一直做到現在,我無法講出來那個是什麼樣的路。

  • 但是只有一個信念告訴我自己,如果我不做,就是不甘願,我就直接跨越,因為我明明已經超前了這麼多,可是就欠那一點,就像燒開水一樣,如果我不自己去燒,水何時會滾?我不知道,但是我一停,什麼都沒有,我覺得就是可惜。

  • 我是一個私人企業,我從來不會有一個心態是誰應該幫我,因為創業這一件事是你自己願意要做、你自己想要投入的,不到10萬元能夠走到今天,成功的定義是賺大錢,應該還很遙遠,但是如果成功的定義是找到存在的價值,我想我自己是很肯定。

  • 我只能靠傻勁支持,可是如果靠傻勁就能有飯吃跟過活,那個並不是健康的心態,這個是我的存在想法。我是不是還能夠繼續走17年我不知道,但是不但給自己打氣,堅持努力不放棄,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我想這個也漁業遇到很多共同的困境,再次分享,謝謝。

  • 大家好,我分享一些,可能開了這個頭半路出家,每個人都用這個開頭。

  • 我分享一下年輕人的事情,我們自己在比方剛剛盧姐說怎麼樣讓三老的人回來,其實我們認識的是年輕人,我們自己覺得怎麼樣在販售跟教育間找到一個位置,我們常常在分析我們做教育的受眾,其實願意掏錢的是親子,而這個方式是誰願意掏錢?

  • 反過來我們覺得用長遠、永續來講,我們應該去想怎麼樣應該讓現在的年輕人願意吃魚、煮魚,講大一點就是如何讓他們吃國產魚,這個也是在食魚教育當中去想的,這個其實需要創新的手段,因為年輕人吃這一套,不吃老一套的,怎麼養吸引他,包括生產者像行銷端一起激發一些想像,讓他們去買。

  • 換一個說法是,這個是非常討好人的料理,如果要煮給你的女朋友、男朋友,或者是要孝盡給你爸爸媽媽,這個是一種說法,讓年輕人願意去吃。

  • 另外一種是養殖的青年,雖然我們母體沒有這麼大,但是就我們所知道的樣本裡面,很多回家返鄉養魚的都不是養殖漁業,本來都不想做這個,可能一些原因或者怎麼樣,可能回家接行業。

  • 另外一種回來養的,像在座的這幾位,你們有興趣或者是在先期投資的資本,這個是有經驗的,會來養魚,我們認識的比較多是接家業,少繳了很多學費,因為長輩已經有經驗了,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接續家業,所以傳承是封閉的。

  • 另外一群人是有付學費的,以前是高海大,現在是高科大,有很多養殖的青年,我們認識的是畢業之後並沒有從事這個行業,因為入門的門檻太高,還有產跟學間的銜接有問題,出來之後不知道怎麼開始這個行業,所以開始做別的事情,這個是我從青年的角度來回應我們今天聊的小小角落的回應,謝謝。

  • 大家好,其實我個人覺得養殖產業的構成概分為三大塊,第一個是人,第二個是我們的環境,再來是養殖生物,可是我覺得無論是生物或者是環境,其實人都是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 這一個部分我想這個工作需要很多公私協力一起努力來完成,我舉例來說,像剛剛大家有提到很多食魚教育的部分,其實這幾年,無論是農委會或者是漁業署也好,其實已經投入很多精力,就像剛剛講的,我們要怎麼教導小朋友有這一種感情跟溫度去吃魚?其實這幾年我們也投入了在國小辦了一些行動劇,用生動活潑的方法在校園裡面推廣,然後推廣校園午餐。

  • 甚至從多方的食譜來研發,以虱目魚為例好了,有很多學校為何其營養午餐不願意選擇這個品項?第一個可能是價位的關係,第二個是有些家長會擔心魚刺,所以我們會研發很多產品,比如像虱目魚,我們今年也有合作,把虱目魚做成虱目魚排,其實就把刺剁碎了,跟教育部合作,導入到校園午餐,我想對小孩的教育是不夠的,因為如果你的學校老師都不愛吃魚,怎麼會讓你的學生吃魚呢?你的家長都不愛吃魚,你怎麼會讓學生吃魚?

  • 因此,我們辦了很多場食魚的教育,針對學校的老師或者是採購人員,又或者是在恰、超市等等,像盧小姐也被我們邀請到對這一些學校老師來擔任講解與溝通。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管道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的,這個是食魚的部分。

  • 像青農輔導的部分,有關於人力的缺乏,不只有補充所謂的外國的人力,我們怎麼樣把我們所需人力的這一些智慧化,像剛剛提到的iFish的自動感應,又或者是建伸剛剛提到是農委會漁業署輔導的成員,就會有一對一不同的陪伴,不同的人,有些是需要行銷的推廣,或者另外一方面的技術,我們有這樣的輔導與陪伴。

  • 其實青年人對於新知的接受度比較高,所以我們會安排參訪,就像剛剛建伸提到的,在挪威這樣的國家,其實對於自動化或者是企業化的經營,我們可以自己做什麼樣的改變,這一些都是我們在做輔導的。

  • 我這邊要特別感謝經濟部,因為我想光剛剛講的,像公私協力,公的部分是靠農委會的力量也是不過的,但是我也很感謝經濟部可以投入,因為我們有一些經驗,其實也需要借重經濟部在輔導中小企業的經驗模式,其實現在農委會也滿多案子,例如像跟人力生產中心也好,或者是在杭州南路上,以往也做了滿多中小企業的輔導,其實我們都有在合作。

  • 最後一句話,大家一起努力往前走,謝謝。

  • 大家好,今天來參加這個座談,讓我收益滿多的,我很高興今天有這麼多的年輕人投入在這一個產業。

  • 實際上水產養殖這個產業,我摸索了20幾年,實際上這個產業要成功,問題點滿多的,以我的經驗,這個產業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其市場,所以產銷是非常地重要。

  • 剛剛也有年輕一輩的跟我講就是需要市場,市場是最難的,像剛剛聽了盧執行長跟股份漁鄉的這三位年輕人努力,其實我很感佩。

  • 就像我們在做技術面的現場工作一樣,養殖漁業要成功、技術要成功就是傻瓜,所以我同事就會笑我就是這麼笨,但是沒有錯,要有心,也要執著,我很感謝這幾位的年輕人。

  • 現在慢慢從傳統養殖走入自動化時代及AI的時代,我剛剛聽到幾位有發表他們產品,我有一些疑問,現在目前在技術面都已經成熟了,我也不希望你們再走一條龍的路線,太辛苦了,我希望可以透過彼此團體的整合,相互結合的方式來促銷,不要再走一條龍的路線,真的很辛苦。

  • 像現在已經在引發技術系統了,事實上魚苗的技術系統,也接觸滿多的,現在工研院也有在做的,你們公司的人沒有這麼多,這個部分你們要再好好考量一下,因為研發單位有現成的東西,你們拿來用就好。

  • 然後再根據一些設備商,像開發出來的東西,都會跟我們討論,實際上有一些並不是他推不出去,而是還沒有完全成熟,這一些東西要應用在水產裡面,尤其是在海水環境裡面,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不管,你們有這個傻勁,我很佩服,但是這個東西要慢慢突破,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 養殖的部分以我個人來講,我目前也服務了幾家的養殖漁業,甚至有一些是大廠商,我看他們一路走過來,真的很辛苦,我想各位都很清楚,實際上我輔導的是種苗繁殖的部分,實際上他們公司的生產有檢討的必要。

  • 他們真的走一條龍的路線,真的走得很辛苦,所以有時碰到老董,我也不知道怎麼講,畢竟他是我的長輩。

  • 真的是很高興,現在幾位年輕人的投入,大概是養殖界能夠注入新氣象,以上是我今天的心得,謝謝。

  • 大家好,我是股份漁鄉的筱菁,今天很高興在這邊在這邊一起聽到大家的分享,就股份漁鄉小小的角色如何在今天上的回應,因為其實我們一直在建立消費者跟生產者的橋梁、媒介的關係,今天很多前輩們都提到有一些相關的技術,如何智慧化或者是做種魚的繁殖,讓養殖的技術可以更提升。

  • 我們可以思考這一方面的角色,如何可以成為讓消費者怎麼樣去瞭解我們現在養殖技術的改善,然後可以怎麼樣去提升自己本身吃的物種,透過消費者的理解,然後來支持水產品,讓生產者可以因為知道消費者支持這一件事,願意生產者來改良他的技術,或許我們可以再把智慧化等等的故事,還有生產者結合這樣的經驗,讓消費者可以知道,讓這樣子的正向循環可以繼續向前推進,這是我們之後會繼續努力的部分,謝謝。

  • 我們設備其實是專注在養蝦的部分,其實蝦的產業從育種開始、培育、環境,到所謂的加工,其實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時之間可以解釋得清楚,所以這個部分的產官學合作很重要,這個部分勢必可以做專題的研究。

  • 其實給年輕人吃魚的這一塊我有一些建議,像國外要推廣一些產業,他們要做一個動作是比賽,他們國外有很多的競賽,包含在電視上來做這些競賽活動時,會吸引到很多的關注,而這個關注可以讓消費者更瞭解這一些魚,透過媒體的教育,可以讓消費者更瞭解這一些魚,透過比賽,讓消費者知道這個魚可以這樣子料理,原來魚可以這樣子做處理。

  • 現在有很多婆婆媽媽其實沒有買很多品種的魚,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根本不會料理這一條魚,我認為你認為只是從小朋友開始教育的時候,其實這樣子的成效也不是非常大,所以國外會用比賽的方式來推廣這樣的東西,像自行車,大家都知道透過環法賽的推廣、運動,自行車買我們手上,一級的可能要3、40萬。

  • 汽車也是一樣,汽車、摩托車的比賽,透過比賽來推廣技術跟運用,結果一台跑車可能要買到上千萬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外國人透過這個經驗累積比賽分享,他們把這樣的產業做了非常好的結合,他們都會說義大利的東西就是漂亮,做車子就是很漂亮,有輪子的東西都是非常漂亮,像摩托車跟超跑都非常漂亮。

  • 從遠古時代,他們從5、60年前開始做這樣的運用,環法賽是100年的歷史,水產養殖的部分何嘗不能用這樣的方式,怎麼樣料理蝦子、虱目魚及文蛤,來做比賽跟分級的制度,我覺得很有機會可以把這個市場做起來,但是當然要有相關的媒體、節目來做這樣的宣導跟招攬。

  • 像今天這樣的青農可以做電視節目的演出,可以做一些水產品加工的比賽,我相信這個是很有號召力的,這個是我的分享,謝謝。

  • 我簡單分享一下,大家都提到市場的問題,看國內的市場,其實是內憂外患,如果看全球的市場就有不一樣的眼光,像我們看吃魚的國家,哪一個國家不吃魚,看魚佔全球的糧食裡面有多少,魚佔了5%。

  • 未來全球人類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什麼?也就是魚,因為肉類是大概的幅度,我們看臺灣發展有限,但是如果看全球的話,眼光又是不一樣,怎麼樣做到全球的市場,我個人觀點覺得魚不一定要養在臺灣,可以在全世界養魚,這個是什麼東西,我們可以在國外的地方來立足,這個是我們要想一下。

  • 今天談到環境的永續是一個重點,這個魚將來要如何面對極端的氣候,那也是一個重點,所以我覺得養魚不一定要養在臺灣,可以養在全世界各地,養在落後的國家都很開心,他們還可以吃,也可以幫他們賣,彼此共好。以上簡單分享,謝謝各位。

  • 我分享自己個人的部分,其實我們做很多推廣販售,就像剛剛講的,我比較針對主題性的問題,現在是科技的部分,也就是生產端的重點,但是我們早期很早就開始做推廣,所以才會賣這麼多的魚,所以我覺得推廣這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 但是我覺得分享一個點是,像我們去國外展覽,以前都在國內,去國外展覽最大的問題點,不外乎是價格戰,像去越南都比較便宜,很難拼搏,所以大部分出去的,你的品質跟吃起來的感覺比較好,很可能風味上,還有各種情況,但是沒有辦法說得上來,我們不要講政策面,至少在這一塊是長這樣子。

  • 為什麼會有持續性的狀況可以販售?這個是我們一直在探討,因為我們是生產,希望可以穩定照那個方向去,是不是多跟我們買,並不是有一搭、沒一搭,因為其實在販售上滿多的,非常多需要鱸魚,因為大小跟鮭魚可以買很大,因為買太多了,所以夾在中間,大量的做不到很大量,小的又覺得成本不合,因此變成夾在中間是痛苦的點。

  • 我覺得這個是細水長流要做,一次就一直吃,我們就往那個方向去,不要跟人家回來打原料,因為像原料戰,剛剛陳先生所說的,我真的出去養了,因為成本下降,然後非常多,如果現在去越南,因為我們已經是很多經驗前輩分享給我們,他們是環境特好,但是搞砸之後就細水下來,但是我們是幫他永續,並不是自己永續,當然成本是一定下降,以商業的角度來看,所以我覺得這一塊是為何我會說想要做turn key的原因,是什麼都賣、什麼都吃。

  • 他花錢跟你買東西,這樣的東西只要複製能力越晚或者是越難複製,這個漁業比較好走,謝謝大家。

  • 謝謝。就不多耽擱大家的時間,今天非常非常謝謝大家,其實氣候變遷跟環境永續是這樣的閉幕,要全世界一起做,我們這邊完全永續了,其他地方的碳排放,到最後世紀末也是淹水,碳分子根本不知道國界。

  • 我想我們這邊討論的一切,像我們在非洲分享的,不管是他們從我們這邊學到農技很多,像推薦一位社創的講者去分享用1美元就可以做到肺結核的快篩,以前WHO都要10美元,至少8、9元,這個其實是改變他們非常多對於公共衛生的想像,最大的差別是AI技術,講穿了也不值一文錢,其實訓練好技術,在宜蘭、其他地方先,幾個醫院適用以後,因為肺結核到哪裡都一樣,跟碳分子一樣,所以到了非洲,我們這邊所做出來的尖端技術在那邊馬上就可以運用,可以救活很多人,當然也是很大的商機,這兩個是並行不悖。

  • 臺灣有很好的創新土壤,我們做出來的各種各樣社會創新,有時產品不一定那麼容易打進去,就像盧老師所說的要花很久、要花17年,而創新的概念一下子是一下子就可以傳播出去。這兩個方向都是要做,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