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非常簡單,開放資料跟個人隱私這兩件事本來就是沒有任何衝突,因為沒有重疊。

若沒有完成統計就不會變成開放資料,若還有個人隱私就不該開放出去,能開放出去是有適足的統計方式,才會變成開放資料。

當然中間還是有一些怎麼樣子才叫做統計,或者像你不喜歡目前的統計方法,有沒有辦法自己寫一套統計方法,開放源碼出來之後進行影響評估,就像白帽駭客資安檢核一樣,讓社群試著去找出你寫的統計方法中到底會不會侵犯個資。

如果個資辦公室未來有徵選方法,到時候可以找出可行的統計方法,同樣是不會把個資交給民間處理,不是機關把原始資料交給你執行,但機關可以使用資料可用性比較高的方法來跑統計,這套統計跑出來之後可以分享,但裡面不會有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