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剛才老師有講到一個重點,我們覺得時間充裕的時候,我們會分成四個階段,先蒐集事實、蒐集大家的感受、蒐集大家的想法、最後做出決定,但是這一個東西在網路上其實常常會混在一起,大家只要看到我們在發問卷或者邀請民意的話,就會跳到建議這邊去,而且看大家的意見,就會直接說教育部應該怎麼樣,但是並不會揭露說後面對這一個感受是什麼或者是對這一個東西的利益相關在哪裡,所以其實我們在六十天的時間裡面,之前有發展出一些方法論,我們會先花一段時間,先去蒐集利益關係人的利益是什麼,在這一個階段都會提出客觀可檢證的事實,第二個階段是問對這一些事實的主觀感受,這個沒有對錯,一個人可以很高興、另外一個人可以很生氣,在沒有對錯的情況下,大家充分抒發完感受,能量釋放完也沒有那麼討厭政府,至少他的感受有被聽進去,這時再請專家學者來集思廣益有哪一些方案,好壞就是以照顧到最大多數人的感受為判準,並不是專家各持己見不肯妥協的狀況,這樣子時間如果足夠,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很省力,我們只要到最後決定拍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