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oin」平台有另外一個地方政府案例,台北市社會住宅的分配案,我覺得這個案子很有趣,因為我們都是從網路的角度來看,那一個是柯文哲市長希望社會住宅20%是給租不到、而不是租不起的人,好比像單親家庭或者是弱勢之身份被歧視者,希望這一些可以讓利益關係人來決定。但不可能架一些網站上來,像原住民這一些朋友,他們是以生活為主,而不是上網來表達意見,因此開網站的話,就會非常偏頗,因此在那個案子的操作過程一個最基本的利益觀念是靠利益關係人主動推薦更多的利益關係人,把網路拉到他們的面前,但不是要他們上網,而是在市政廳或是離他們家近的地方去開公聽會(公示會議),有一些人像腦性麻痹沒有辦法出門的人等等,可以用直播參與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個收意見,我們之前常常操作的方法是知道有七個利益關係人的團體,因為怕開花,然後就一個個去收意見。但是在那一個案子,這七個利益關係人會彼此爭執,因為分配額的關係,好比弱弱相殘,但這個是事實,事實上在瞭解彼此的處境之後,大家會互相同情,甚至還有一位原住民的媽媽說聽到像身心障礙者或者是自閉症者,因而願意放棄機會等等,當時台北市社會局的朋友發現他們在跨部會的協調上,其實因此變得比較容易,因為他們不用跳到第一線擺平原民會或其他的朋友,可以由利益關係人出來看到彼此的處境,網路在這邊的效果是充分記錄下來,讓任何人回來的時候,都不需要從頭開這一個會,而是可以開到目前爭點剩幾個跟問題怎麼樣,這個是關於案例分享,很快速跟大家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