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給致力於強化民主的社運人士一些建議,從臺灣的經驗出發,你會給什麼建議?
但在危機中,你沒有時間去發展這些。局限性意味著這是一場長期賽——為下一次的緊急情況做準備,而不是一個神奇按鈕。
當政府對人民的聲音充耳不聞——例如在加薩問題上——公眾與領導者的立場脫節。這會產生疏離感、被剝奪感和憤怒。你試了所有方法:大規模動員、另類新聞、社群媒體上的影像,他們仍然不動如山。當生命危在旦夕時,還能做什麼來施加草根壓力?
睡覺也是我最愛的事。在臺灣,政府對公民黑客的態度很開放——這很特殊。對於那些體制抗拒改變的環境,你會給公民黑客和社運人士什麼策略建議?
從個人角度來說,當事情變得艱難時,是什麼激勵你繼續前進?你有驚人的韌性。
有些議題,像是加薩,觸及了深層的道德底線。有兩個無法和解的對立面;你要嘛支持,要嘛反對。
人們意識到這點了嗎?還是他們仍覺得自己是唯一看穿真相的人?
許多人正處於痛苦、煎熬、恐懼和焦慮之中。你對未來感到樂觀嗎?
在這些元危機/連鎖危機中,你最擔憂什麼?你的焦點在哪裡?
在美國,主流論述將殘酷提升為一種價值,並將同理心貶為女性化的特質。
我認為你說的完全正確。我們要如何讓大家專注於關懷?透過課綱、教育、公民理念?
如果你必須說出捍衛民主最重要的一步——在臺灣或全球——我們現在最需要做什麼?
太高明了——而且真的有在做事。
我不知道這點。大學只說「用可以,但要揭露怎麼用」,這似乎不夠。還有經濟上的應用:航空公司用你的資料來決定機票價格。立法和政策似乎是唯一的控制手段。
要如何讓大家使用「對的」AI?普通人只看得到垃圾版本。我們要如何接觸到公民版本?
這是寫在程式碼裡的嗎?
AI 正在徹底改變社會——倫理、環境、經濟上——伴隨著許多負面影響。挑戰和機會是什麼?體制通常反應遲鈍,他們只會想「這太棒了」。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在 X(前身為 Twitter)和向 Bluesky 的遷移中看到了這一點,儘管功能和體驗不同。許多激進的極客夢想著非企業平台,但那些專案都無法持續。
他們沒有從 TikTok 得到好處嗎?不然為什麼要用?
人們會有足夠的意識去這麼做嗎?我的學生們常常不太在乎資料被使用。
那如何讓你得到一個不會出賣你資料的平台?
他們真的能讓平台這麼做嗎?平台看起來如此強大。如果所有平台都一個樣——科技兄弟們審查進步言論呢?
但你必須有基礎設施,讓那些聲音能進入體系。在很多社會,企業對巨大平台的控制,塑造了社會性和政治。我們如何抵抗那種權力、宰制和壓迫?
但存在數位落差,有些人不想或無法參與。一個整天工作的單親媽媽——她有時間嗎?有動機嗎?
所以這是迭代的過程——每次迭代都讓你更接近一個更好、更滿意的結果。
很多社會已經內化了霸權敘事——例如父權體制——這會侵蝕民主。如果「常識」並非「良知」呢?如果 80% 的人抱持一個有問題的觀點,我們該怎麼辦?
當你說「每個人都能接受」,你指的是容忍度而非偏好——不是最大化最多數人的偏好,而是最大化容忍度,讓每個人都能接受結果。
這如何與民主產生連結?威權體制下也可以有這樣的課程。這些能力和民主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它們能為我們做什麼?又不能做什麼?
數位工具帶給我們哪些過去沒有的東西?過去十年最重要的創新是什麼?
談到民主:民主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你現在是無任所數位大使。這個頭銜正確嗎?它具體的工作是什麼?目標?抱負?
所以原料已經在那裡了。
你們是否從上次的疫情中學到了教訓?
接著是 COVID——前所未有的挑戰。
西班牙的佔領運動之所以帶來許多改變,是因為有一個預先存在的網絡,它持續成長並獲得了大量燃料。在那些沒有社會網絡的地方,人們空有能量卻無處發洩——這裡指的不是組織,而是基礎設施和社會網絡。
這很合理。我早期一篇文章在談西班牙的「15M 運動」時就主張,那並非偶然;而是數十年動員的積累,並準備好抓住危機帶來的機會。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情勢看起來很糟時,不要失去希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機會何時會到來。
對,基礎建設。所以關鍵在於「準備」嗎?公民黑客的力量是否就在於有許多實驗、許多人——完整的社群——持續在各種議題上努力,然後在關鍵時刻來臨時,能夠挺身而出?
有一種說法是,危機或緊急時刻會創造出一個突破口。但如果沒有你們在那特定議題上長達八個月的耕耘——如果沒有那個平台,沒有那些……
g0v 在引爆服貿抗爭的那個具體法案議題上,已經花了數月時間進行分析。這需要堅持。
帶我回到太陽花學運。那次的經歷對你來說是什麼感覺——不只是技術上,還有情感上?當時發生了什麼?你的角色又是什麼?
就是你那一票。這太激勵人心了。當有人說「一票沒差」時——喔,不,差得遠了。
所以,主要影響來自於家中的對話、社運人士和民主前輩。那麼,在將網際網路或數位工具應用於民主化方面,是否有其他的影響啟發或激勵了你?
一種匯流。
你是如何參與到社會運動和政治領域的?
這些危機或多或少都互有關聯。我想從你個人的歷程開始談起。你會如何定義自己?
也有人稱之為「連鎖危機」(cascading crises)。
我正在進行關於社會運動與民主關係的專案。專案的這部分,主要是與各領域的創新者對話,了解他們如何以有助於全球對話的方式,來思考全球性的挑戰。我試圖將這些對話集結起來,描繪出這個面臨多重危機的世界,究竟正在發生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願景和專業知識,這就是整個專案的主要背景。
我之前從來沒聽過。你快要讓我相信 AI 是好東西,而不是什麼邪魔歪道了。
對,沒錯。高嘉良也是這麼做,然後他傳了一份很讚的 Granola 會議摘要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