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是網路。
這樣是非常嚴肅的,這個是可以變成小額捐款的平台,所有的帳號就可以由中立來做,所以雙方都沒有信任的問題,也就是統支、統籌的部分。
人和剛剛提的問題,我忽然有一個靈感,因為我從金融市場出來,我們這一個平台跟候選人、選民的關係,有一點像證券交易所跟上市公司、投資人的關係,雖然證券交易所並不是上市公司,並沒有一些切身的利益,希望大家都好,但是證券交易所都要做marketing,如何給上市公司最有效的資訊揭露、籌資的平台;同樣的,如何最公平讓投資人來把錢放在上市公司,因此可以參考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所及這一些交易所如何做marketing,剛剛想到的。
如果我們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我們就會變成那個提供者?
我們可以把所有的社會團體、NGO聯合起來。
在議題處理上可以有這一些方式,民間很多組織跟利益團體對某一些issue是比較關心的,他們想要做,但是力量比小,我們可以跟主婦聯盟就可以一起做,將來說說不定可以往這個方向去想。
就是一起設計,大家需要在裡面co branding,說不定不只沃草。
你會建議我們要有這一種SOP嗎?
這個就是要有一個安全線。
臺灣常常發生……
沒錯。
到很接近選舉的時候,我們可以評估自己的居民跟資源,我們想說越到後面再來看看做的可能性怎麼樣。
對,或者是我的人流,當然這兩個會正向循環。
幾乎是這樣,我們某種程度就是想要做這樣的事情。
我們有特別關照新人,我們有的資訊都是連任的人,就資訊量來講非常不平衡,所以我們有另外開一個section,叫做「新人大舞臺」。
對,這個成本很高。
有想這樣做,但是這一次的機會不大。
尤其議員的人數非常多,那個是很大的成本。
其實都在內。
但是我們資訊流最厲害的期間應該就是在選舉期,因為選舉期之前大家來的興趣比較不高。
對,那個是很硬的法律限制,我們一開始這一次剛開始是步步為營,也就是比較保守一點,但這個是長期的目標,像你看很多跟政治無關的事情,像我們都知道之乎都是非常像的,這個是非常周延、精密。
我們有想這個東西,尤其我們的出發點本來就認為資訊流是民主過程中,其實現在是很大的挑戰,像美國、全世界發生事情,我們從維基百科得到的靈感,是大家可以有自發性的題目,只要不違法、只要有選罷法,因此在選罷法的規範下,我們在我們認為好的資訊平台上,我們可以提供怎麼樣的資訊流,也就是用大家的力量來提供資訊流,這個是我們很大的挑戰。
對。
對,這是會一直長大的專案,我們有很多想法,想要做很多事情,我們這一次先做好,每一次選舉再加強功能,我們希望這一個平台的品質會與加進去的東西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