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上架的過程也省略,所以是放在某一個特定沒有公開的區域,所以當然就會需要志工人員協助下載。
試辦的時間軸其實第一階段已經完成,門診主情境的測試在去年就做了。第二階段是今年要擴大醫療門診的醫療場域試做。第三階段未來會框定行政區來做全區域的試做,以上是我們的成果報告。
第三個我們會希望廠商要能夠結合,如果是APP的話,就要結合快易通的APP來進行身分認證,可行性的評估報告就要納入弱勢族群使用經驗,跟去年不一樣的是視障、精障、失智患者、高齡族群如何受理及辦虛擬卡等等,會請團隊納入評估。
接著是門診的就醫主情境要非常完整,像從虛擬卡申請到就醫資料上傳。
我們在居家醫療的照護個案裡面,我們希望能夠用到5G的頻寬。
109年是我們正在採購程序中了,我們目前要試做的,就是把門診的主情境做完,要運用5G進行場域的試做,這次擴大試辦,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復健醫療機構、藥局及居家醫療照護的個案都會進來,總共是2,000個個案、目前是29家院所。
醫療院所的部分,要修改HIS系統,要更換讀卡設備及診間外的報到設備,這一段也會被動到。
院所非常關心系統修改跟硬體的建議,在我們署的這一端,如果要進一步擴大試辦、修改虛擬卡的程式結合APP,還有雲端安全模組的控制軟體,要能夠支援虛擬卡跟醫事人員卡,硬體要跨健保VPN跟Internet,虛擬健保卡註冊及認證伺服器,這個也是考量要建置在哪裡,這個是進一步要考慮的。
第三個是要擴大虛擬卡的情境,就是把去年測的主題再外加,其實很多復健、慢箋、產檢及預防保健會加進去,但是急診今年不會做到這一段。
接著是健保的資訊系統,跟院所的HIS系統要配合修改的部分,在今年會嘗試讓虛擬健保卡可以讀取雲端查詢系統、就醫用藥的情形,也會納入修改讀卡機的控制軟體取得正常的就醫序號,包含後面的上傳申報資料跟就醫資料上傳都可以檢核。
沒有特別講。
接下來是整個授權機制,第三點是有專家提到因為現在是透過手機來當作載具,防護等級應該相對應地要提升,接著是兒童跟高齡者在虛擬卡的障礙,也要在109年試辦進一步探討,這都會跟授權機制也相關。
(點頭)接著虛擬卡的申請跟製發的成本相較於每一張實體卡的製發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未來民眾在辦卡的時候留存的照片,更換的頻率可以再討論。
對,這個部分也要設進去。授權的機制,因為這次的試辦裡,我們是一人一機,是採用這個方式,所以一機多卡或者是多卡一機。
未來手機轉換的時候,虛擬卡也要能跟著轉換。
申請以後是不是需要有開卡驗證的動作,進行人別的確認?
有關於身分認證的部分,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以不動到本署其他介接才有可能試辦,所以這個廠商開發了另外一個APP,但是其實在未來擴大試辦的話,應該要能夠結合我們的快易通。
109年要擴大試辦,或者是更遠的未來要開辦,相關的議題可能在這邊第一個QR code來作為OTP主要驗證身分機制,可能是目前得到的一個初步結論,因為市場上使用很普遍,手機都可以支援,使用的時候手機不需要上網,Bar code的讀卡機也滿常見的。
有可能,我們可能要看什麼方式成本比較低,不會造成他們的負擔。
未來虛擬卡正式上線了以後,院所也關心要投入的軟硬體設備,包含讀卡機的成本及HIS程式修改的開發成本,也希望健保署可以提供API供他們醫院系統來介接。
所以讀卡的軟體,院所提到虛擬卡跟實體卡合一,要取得正常的就醫序號,因為這次排除了很多,像慢性病連續的處方箋、預防保健、產檢等等的個案排除掉,並不是不讓他進來,而是因為需要的程序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能夠讓主程序走得通,所以慢箋、復健、產檢的這些個案都沒有進來。
沒有這樣講。
他們說虛擬卡能夠讀取之後也可以通過三卡認證來查雲端系統。
對。
是可以解決開卡APP的註冊。
第二個,未來擴大試辦的時候,希望虛擬卡也可以雲端查詢系統,避免重複用藥。
除了民眾的意見以外,我們也訪談了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使用意見,因為我們這次試辦大部分有借重醫院的志工或者是這個試辦計畫的助理輔導民眾來開卡,院所有反映未來擴大試辦的話,要註冊開卡的業務,他們人力有限,恐怕沒有辦法來擔負這樣的任務。
交叉分析結果,實體卡的滿意度是以65歲以上的族群最高,虛擬卡的接受度是30歲以下接受最高,研究所以上的學歷對於授權機制很謹慎,7成以上認為一定要有。
用虛擬健保卡就診,多數的民眾認為我們在試辦案的APP開卡的過程,還有註冊的過程是簡單易學的,並且同意在有安全機制之下可以授權他人代為申請,總結是88%受測者未來會願意使用虛擬卡,53%會同時保留實體卡,以防虛擬卡異常、網路斷線、忘了帶手機或是手機異常時,還有實體卡可以就醫。
補卡的流程跟費用是合理的,受測者也多數認同虛擬健保卡是容易取得,使用也滿方便的,資訊的隱密性高,因為show出來只有一個QR code、照片及姓名,縮短就醫等待讀卡的時間。
我們試辦計畫在去年收了522個有效個案,主要是以大學學歷為主,41歲至50歲的比例最高,有25%,手機系統是Android系統,問卷調查結果,多數的受測者認為實體健保卡是容易保存、攜帶,就醫也方便、隱密性高,但是損壞率也有點高。
診間取得基本資料之後,診間開始完成看診就醫的動作。看診的時候,因為我們有規範院所要查詢雲端系統,但是這個部分在本計畫當中還沒有做連結,所以先讓實體卡來查雲端系統。
接下來是掛號跟看診領藥,這邊需要說明的是,假設到了診間,民眾打開虛擬卡的APP,手機點出來 QR code跟照片,接著診間的護理人員確認虛擬卡上的照片是當事人,用Bar code掃描機來讀取這個QR code,透過簡易的驗證程式,傳送到虛擬卡的註冊中心,註冊中心會驗證這個OTP成功以後會回傳基本的資料。
整個流程的部分說明一下民眾、資訊系統及院所的人員如何運作,申請虛擬健保卡的部分,參與的醫院在資訊系統建了虛擬健保卡的註冊中心,民眾申請以後,申請的過程是掃描身分證正反面跟健保卡正面,傳送到註冊中心之後,就會帶出姓名、性別、生日及身分證號,並產生認證的金鑰,接著要有一個開卡的動作,到醫院櫃台出示雙卡,院所的人員讀取基本資料後,並且確認病人的身分後開卡。
在診間看診的部分,由於診間要先報到,因此診間的讀卡設備會配合,醫事人員也會掃描那個QR code,然後驗證之後就會帶出使用者的基本資料,再次確認是本人,批價的部分是不驗證健保卡的,領藥會驗證健保卡,最後就醫的上傳跟申報是用I 000申報,因為委辦案期程的因素,所以申報系統暫時用這樣的處理。
收案流程部分,在上一張所謂受試醫院的診所裡面,主要是內科,我們會徵求自願的受試者,徵求民眾的同意之後,協助民眾下載虛擬卡的APP,完成認證之後,受試者要到櫃台來進行開卡驗證,開卡驗證之後表示確認虛擬卡是這位病人所申請的,之後會掛號、診間看診與批價領藥了,掛號的部分有些是預約,所以這個不會經過櫃台,如果是現場掛號,民眾在櫃台點出來虛擬卡,show出 QR code及名字跟照片來進行掛號。
這整個試辦包含辦卡、就醫的流程、資訊系統、資安法律的可行性會作評估,去年是由社團法人臺灣醫學資訊學會,從8月31日執行到2月15日,經費是295萬元,三家醫院是高雄榮總、羅東聖母、康寧,總共個案數是400位,診所包含北、中、南的十家診所,個案數是100位。
另外要蒐集參加利害關係人的使用經驗與障礙,試用500位,包含三家不同層級的醫院、十家診所,我們有蒐集他們的問卷,稍後會報告。
其實這個試辦是延續107年三次PDIS協助幫我們做的協作會議重要結論,虛擬健保卡是要虛實併行、試辦計畫與就醫功能為主,我們在108年就開始了試做,主要是在場域,我們執行的重點包含了建置了虛擬健保卡整個平台、註冊及系統。
政委、各位長官大家好,現在健保署代表報告虛擬健保卡試辦的結果及未來模式的規劃。
12月31日。
下一測或許是住院或急診會納入,場域會更精緻化,像城鄉、醫院的各層級,第一次測試條件,我們比較彈性一點。
暫時不測。
診所目前是留一個彈性,因為也擔心六個月的時間,如果要考慮城鄉或者是北、中、南、東,可能網路的問題會跳上來,也就是網路連線的問題。
醫院本身的系統比較複雜,我們希望這一個案子本身是在蒐集使用者的經驗跟障礙評估,反而並不是去處理內部的那一些HIS系統如何連結的問題,成本是花在使用者經驗的蒐集,所以才會一家醫院、十家診所。
其實在每一次的討論當中,不管有沒有人臉辨識,我們都會要求承作團隊要依人體研究法來辦理,送IRB委員會審查決定可簡審或免審。
本案即使沒有人臉辨識,依照《人體研究法》調查及分析行為亦需要送審。
我剛剛大致有提到,假設這裡沒有人臉辨識的話,診間基於就醫的安全其實還是要比對到底是不是本人,而這個是系統跳出來的照片,我們現在規劃的是,這兩種OTP或者是NFC再加上人臉辨識,因為其實這個就是身分確認的基本,因為人的臉會變化,之前交的照片也有可能會無法辨識,所以這是在這個案子裡面的選擇。
因為要蒐集個案的意見,要個案加入,依人體研究法,所以需要送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