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如果是對議題本身的話,這不是程序議題,我們是不是先把程序走完,就是照著議程把它走完?
謝謝,程序部分還有沒有?請。
對,我不知道,所以我同意放行,我只是先提醒大家。
我沒有說不讓黃老師跟吳老師各帶三位進來,我剛剛已經說了,我們同意放行,我只是提醒大家,如果這三位有不同的意見,其實對會議比較有意見,如果這三位的意見其實是一致的話,對會議上的意見不是那麼有……
其實老實說,如果吳老師跟黃老師要各帶三位同仁進來,我們這邊可以放行,沒有問題,但是回到剛剛整個遊戲規則的設計,如果唐鳳在聽完今天的會議,結果跟行政院長報告時,最主要的依據是會議最後產出便利貼的形式,如同一開始主持人所提到的,如果三個人是同樣的意見,其實只會有一張便利貼,對於我們爭取任何希望多曝光或者是覺得另外這邊人太多、那邊太少,其實在議程的設計上並沒有非常關鍵。
至於吳老師跟黃老師的部分,因為剛剛我們一開始的訴求是因為分成兩組,所以要兩位,不曉得吳老師覺得三位的理由是?
我先回應一下剛剛程序面的部分,這個電子郵件原則上是系統一定會寄出,我個人基於興趣,我也常常參加不同案子的連署,當一個連署者,每次只要系統上有異動,我都有收到信,所以我相信這個系統是不會有很特別的狀況,只有這個案子沒有寄出系統信,這個原則上是沒有問題。
根據這個「Join」平台系統的設計,任何人只要在上面有附議過、留過電子郵件,這一段文字會原封不動由系統主動發信給所有連署的朋友,所以連署的五千多位朋友應該會收到系統的電子郵件通知,再透過電子郵件通知,如果有主動報名的話,我們就會再次寄發開會通知,原則上程序是這樣設計的,謝謝。
確實。我們來看一下網頁上的畫面,請往下拉,請看到第一則回應。
可能也請現階段就這四位代理人早上就先看直播,跟著我們把議程走完,下午參與會議的時候,比較不會在狀況外。
程序問題我這邊先處理,像吳老師跟黃老師兩位等一下要離席,考慮到下午我們分組也是分兩組,我們這邊就請吳老師跟黃老師各指派代理人參與下午的會議。
謝謝。
黃老師請。
所以聽起來是吳老師跟黃老師離席之後,想要換三位同仁進來嗎?
對,所以兩位會有兩位同仁補進來。
這個部分是涉及到主持技術。
我這邊澄清,在場每一位公務同仁的職掌範圍可能不一樣,比如剛剛自我介紹的時候,大家都有聽到,有的同仁負責公債、有的同仁負責預算,原則上一個業務的同仁,大部分都只有來一位,所以倒不是因為想要公部門出很多人的關係,如同剛剛一開始主持人就提到的,我們重視的是聲音的多元性,如果今天負責公債的同仁不在場,我們討論到公債的時候,他可能就沒有辦法回應。
我這邊回應一下,如果今天下午有任何長官想要離席,但是希望可以完成接下來參與程序的話,原則上比如吳老師要離席,他可以指派一位代理人協助下午後半段的活動,謝謝。
過去經驗在會議的過程中,等一下專案顧問會在一開始有完整的簡報,儘量協助大家可以在這一份簡報期間之內,初步對這一個心智圖有所瞭解,謝謝。
確實。其實吳老師說得沒有錯,如果各位與會者可以早一點看到這個資料,也許對今天會議的議程進展會比較有幫助,也許我們未來在往後的其他協作會議上修正,連同議程把這個網址寄出。
其實一直到會議前都還在作修正。
這部分我們過去一年來三十次的協作會議都比較傾向於今天的會議,並不是做出某種結論或者是大家討論出一個政策決定,也就是今天就一定要這樣做,而是跟大家一起來協作、合作來討論這一些議題,到底還有哪一些公部門做不好的地方,到底民間對這個有什麼建議,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東西完成,我作以上說明,謝謝。
另外,有關於老師提到議程的部分,雖然張芳睿會詳細說明,我初步說明,議題分析表其實不是所謂的議程,議程就只有會議通知上的時間表而已,原則上這一個心智圖的做法是今天早上的議程中,即我們會跟大家一起來完成裡面的每一個排序跟議程的內容,所以是一個變動性的,原則上大家在這一個內容當中有任何的建議,或者任何不瞭解的地方,或者是任何覺得寫錯之處,都可以抽換、可以改。
至於行政程序上,會議通知比較慢發出,我代表政委跟各位致歉,確實在辦理的過程中,注意到時程的問題,會議通知發出的時候,確實是比較晚,這個部分我誠摯跟大家致歉。
但是利害關係人依據自己的身分不同,我們可能會尊稱為老師、教授或者是不同的稱謂,所以原則上只要不是提案人跟附議人,都叫做「利害關係人」。
謝謝兩位參與者的說明,我先簡單回應,參與者的部分,原則上除了公部門、提案人、附議人這幾個區塊之外,其他與會的不管身分是學者、業界專家或是其他曾經在網路上發表關於這一件事的網友,我們都統稱為「利害關係人」。
至於利害關係人的部分,依照過去的做法,我們會請兩邊的人提供建議,包含提案人、關聯的主辦機關。主辦機關,這邊有建議了幾位學者,但是因為提案人完全不願意參與這一次的會議,所以提案人那邊沒有任何建議的利害關係人名單。
第一,在場的網友是我們直接透過連署平台發信給所有參與連署的五千位網友,這五千位網友,我們收到合法的報名有六位,在場到的總共有五位,只有一位沒有辦法進來。
有關於會議程序的準備,我這邊作初步說明。
我現在把議題主持的內容交給專案顧問張芳睿。
我們把直播的網址放在sli.do上,所以如果希望外界的朋友看到今天的會議內容,請他們一樣搜尋sli.do,打今天的會議號碼是420,就可以看到今天討論過程的全程直播,謝謝。
是,有贊成意見,那有反對的意見嗎?好,看起來沒有反對意見,那我們今天就公開直播。
所以今天與會的朋友有人建議要直播,不曉得有沒有其他的朋友有其他的意見?
會議的形式與內容大概說明到這邊,不曉得與會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建議?或者是直播或者是紀錄方式也好,又或者是整個議程有沒有任何意見?
同時依據事前發出的協作會議須知裡,也提到公開直播是要在場每一個人都同意的,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設計?原則上是因為協作會議的性質是希望在場的每個人都暢所欲言,如果有一些人很不擅長面對鏡頭,或者是被拍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講自己的話,我們覺得這樣的會議效果會打折扣。在場的人都同意直播,我們才會進行處理,不然錄影就供大家參考。
各位在會場上有看到攝影機,而這一些攝影機是有連上網路的,今天會議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主持團隊這邊事先聯絡提案人的時候,提案人不願意參與會議,對於會議的直播也沒有提出任何的需求,所以今天我們會場上原則上不會對外直播,也就是把錄影的過程供行政院相關的部會給內部研議的參考,如果有任何的朋友覺得今天這一場會議應該馬上對外公開直播,請在我說明結束之後告訴我。
我要提醒的一點是,在編修的過程中,你任何一個文字增刪都會被網頁紀錄下來,不需要按存檔,都會全程記錄每一個指令,你不小心刪到別人的發言,這個時候請告訴我們,我們就幫忙恢復,原則上修改自己發言的部分,就儘量不要修到別人的。
我左邊工作桌這邊也有一位速錄師,她會當場把大家所講每一個字都直接打下來,做完整的會議紀錄,但這個會議紀錄的內容,我們會給各位編修一點時間。原因是,像大家拿著麥克風講話,我會覺得自己說話時很多贅字,以後我們在網路上或是其他任何關心這個案子的朋友,想要閱讀參與討論的時候,就覺得閱讀起來不順暢。所以我們開放十個工作天的時間,讓與會的所有朋友在我們設計的網頁上進行編修,把文字修得比較容易閱讀、比較順一點。十個工作天之後公開在網路上,讓關心這一件事、五千位連署的民眾都可以瞭解到今天會議上發生什麼事。
唐鳳會在中午的時候過來,會跟大家完成下午的議程,議程細節主持人會詳細說明。簡單說來,議程結束之後,大家會討論出幾個可能的方案,而這一些方案,唐鳳會在禮拜一行政院的政務會議上直接跟院長報告我們今天會議的結果,到時可以請各位再關注會議的後續。
在程序上也跟各位說明,今天我們會議主持人是我左邊的這一位張芳睿顧問,她是第三方顧問,她不代表政府、民間,是中立的,在早上10點至下午3點這段時間,協助大家討論釐清的爭議內容是什麼、有沒有適合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會議形式有什麼好處?我相信會中大家會很熱烈踴躍發言,但是麥克風不見得都在想發言的人的手上,大家可以透過網頁可以在上面直接留言,留言的內容是會進入到主持的議程當中,主持人會協助收攏主持議程。
首先在我身後看到今天會議室的網路wifi帳號「PDIS_guest」,有需要取用網路的可以直接連上這裡來,就有網路可以用,連上網路之後,我們可以搜尋這個網站,就是「sli.do」或者是「slido.com」,進去之後,可以輸入今天的會議室號碼,會議室號碼是「420」,也就是今天的日期。
各位參加會議的連署人、各位長官、公部門朋友及幾位專家、學者老師,大家好,我是唐鳳政委的幕僚賴致翔,在今天的會議正式開始之前,我先對今天的會議環境跟簡單的行政事項作初步的說明。
那就這樣。
有可能,不過我們已經訪過了。
還沒,正要邀。所以目前是這樣子,吳老師也是正要邀。我們聯絡法稅改的老師,他們口頭表示有興趣要來,但是還沒有正式文件邀他來,大概是這個狀況。
拒絕的也算確定。
有的人還沒有完全回說會不會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