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簡單報告一下。
旁邊有三義木博物館,我們滿希望合作的是在地工藝的這一塊,那也是我們的合作單位。因為我們有一些同事,他們現在正在英國駐村,我們可能也會跟英國的學術單位有一些產學合作。希望可以以區塊鏈的技術來植入藝術品拍賣產業這一塊,可能也想要跟委員請教。
對(笑)。這是他們現在正在辦的活動。
接著是苗栗,也是苑裡那一個區域有一個苑裡掀海風,由苑裡返鄉青年、在地的小農及職人共同組成一個團隊,然後積極地推廣友善農業這一塊,他們也有辦一些活動的串聯。
也是希望未來他們可以做一些合作。
我們目前還沒有想說要跟政府申請補助,由於與政府補助需要較多的時間申請,因此這可能是比較後期的部分。
主要還有產品設計這一塊,其實海線那一塊有很多地方的公益,像藺草的在地工藝產業合作,然後發展出新的設計。
我們目前也是有預估一些資金來源,可能就是門票、餐飲,也是希望我們的研究可以作為一些出版品的發表。
現在除了農業以外,他們也有很多工業的發展,其實有很多工業,比較算現在不太受到重視,因為算是傳統的工業,我們希望可以跟他們有一些新創的連結。
其實不只有展覽服務,也希望能夠多做一些在地連結,因此希望可以與當地的產業合作。
之後也希望基地是可以做古家俱的推廣與研究。
除此之外,因為我們自己機構本身有一些古家俱的收藏,所以也是有在想,研究臺灣的古家俱。
其實臺灣有很多違建的建築,這其實是一種在地的文化。
所以是作為實驗性空間。
目前看上去是綠色的這一塊空地。這個鋼構是以前的農舍,我們也是希望藉由像這樣子的臨時性建築,未來也是在裡面進行這樣的建築計畫。
我們主要是作為駐村藝術家展覽成果的發表及自己策劃的年度展覽。第三個地點是在苑裡,其實都是分布在海線。
距離5-10分鐘。因為以前作為鐵道倉庫使用,因此這樣長長的,駐地在火車站旁邊,我們希望把這裡建成展覽使用,也會讓藝術家在裡面進行創作。
我們第一個空間是在大甲,是一個四合院,至今約快百年的歷史建築,希望在傳統的建築下,希望邀請國外藝術家進駐,產生一些對話的效應,以前在這一間四合院裡面是當地的士紳所居,在裡面曾經有做一些私塾的教育,我們在旁邊蓋了新的建築,也是一種新舊的交流。
主要現在有三個空間,「院」、「庫」、「埔」,我們把它取這樣的名字,「院」是作為藝術家的住宿空間,「庫」是現場的展演空間,「埔」是一塊空地,我們希望可以做一些現地製作的工作,等一下為大家介紹三個空間。
第一個是國際交流,因為裡面會邀請國外藝術家來臺灣駐村,也會邀請臺灣當地的藝術家與他們進行一些對話與交流,我們會有基地是辦策展,所以這裡寫到策展實踐,也會希望利用在地的文化相關,因此寫到文化再構與地方創生,大概是這四種概念來進行我們的計畫。
我們主要用四個關鍵字來說我們想做的事:
我們的基地是位於臺灣西部的沿海地帶,曾經產業非常發達,但因為貨運路線轉移,現在來看是比較像鄉下的地方,那時為了發展工業,所以曾經非常蓬勃的大安溪、大甲溪的兩個溪流,平常感覺很乾涸的樣子,我們希望進駐當代藝術,可以為當地帶來不同的文化碰撞。
名字由來是作為一種想像的結合,也就是自然跟人工系統碰撞在一起,用這一種抽象的思維去詮釋作為當代藝術機構產生的流動性及實驗性。
我們的名稱是叫做「Spruit Outfall」,中文名稱是「雨見」,名字的發想是從英文而來,我們取「Spruit」是指雨後才出現的河道,「Outfall」是指出海口的意思。
我先就剛剛我們黃總提到我們的營運計畫來為大家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