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一天Yahoo其實是有的,或者你們這一則本來就是在Yahoo於6月20日之前你們放到這裡來?
中文電子媒體的編號2是不是有錯誤?或者不該在這邊揭露出來?因為這個是以前的,並不是6月29日的,這個是第一次工作坊。
地點是在總統府裡面或者是外面?剛剛又說禮拜六不方便。
接見是禮拜五。
20日是11點40分跟12點才會出來。
要不要跟Ronny先講?
反正他自己內部要再跟法規會解釋。
自己辦法出來送到法規會,法規會有一件,解釋成政府資訊公開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沒有說要做什麼授權。
他們把事情越搞越複雜了。本來是6月底。
是說副院長的時間。
在臺灣有沒有可能也建立起這樣的機制,當然一個是top down,一個是bottom up,一個是新加坡要求有這樣的認證的人才,bottom up是紅帽有一些建置的能力,然後再說服這一些廠商具有某一些能力的人,他們可以幫忙解決什麼問題,像這樣的方式,我覺得也許可以試試看是不是用這種形式來處理?
我直覺的想法是,我們沒有很深入地研究,回到我剛剛提到跟SI合作的這一個點,以政府部門的人員來講,目前還是主要會depand on SI的資訊或者是POC或什麼,所以我會建議如果有這樣的困難點,像在新加坡有一個例子,不管未來的認證是由誰來做,就代表有這個品質可以做這一件事。
但是一開始吸引政府部門,他們當初應該是預算的部分。
但是因為剛剛沒有看到,所以不知道這邊是不是也有做過這樣的評估?
我再請問一下,剛剛所作的簡報裡面,當然提到了Open Source的優點,開發的時間大幅縮短,像剛剛我們同事也有提到。但是另外一個優點不知道有沒有評估過,也就是成本的部分,因為政府部門的預算也是逐年降低,我覺得從這個角度切入的話,也增加一些說服力、吸引一些government。
你們將來會幫新加坡政府做嗎?
剛剛有一頁說臺灣的使用情形,也有提到政府有沒有用到那麼多,其實我們打算要推動這一個部分。
有一些for他特殊的需求。
我有一點疑惑,NECTAR是PasS的那一層,不管是在新加坡或者是香港的案例,有提到OpenShift,OpenShift也是一個PaaS層的東西,是NECTAR的關係是?
NECTAR的PaaS這一層特別是為了新加坡政府這邊所客製化的,或者是通用性的?
所以data我聽起來是PaaS的?
SI是做基礎的部分。
因為比較少,所以他們實際上真正去參與、去coding、開發一個系統的機會並沒有那麼多,大部分會由SI廠商去做。我剛剛的問題就會搭配到新加坡「GovTech」跟NECTAR是你們一起去做出來的,或者是中間有某一個廠商?
我先插一件事情進來在臺灣的政府部門裡面資訊人員,實際上因為人數不多,尤其在各個部會的內政、外交部裡面資訊人員都比較少,不像新加坡可能集中在一個「GovTech」裡面,臺灣因為散在各個部會,所以人比較少。
我想要請問一下,在NECTAR跟新加坡的「GovTech」一起合作,是新加坡的「GovTech」的人一起參與NECTAR的開發,或者是中間有一個SI的廠商?
因為我剛剛聽下來,我稍微做了一些note,但是有很多不太清楚,所以我的是mix在一起問。
謝謝紅帽團隊非常專精且非常印象深刻的說明,尤其是在新加坡跟香港的案例。
8月。
剛剛老師們對於這幾個章節檢視非常清楚,我的想法是,特別是老師有提到一些小故事也可以放進去,像政府瞭解一直都沒有蒐集不適當的資料,在公共治理會想到另外一個比較關心的是,因為人民對於政府蒐集到的資料還有一些關心的程度,所以政府若要對公民更瞭解的話,會不會引起一些其他的效應,這塊要如何溝通或者要用什麼方式來讓大家想法,或者是政府有什麼制度讓大家知道拿到更多的資料,可是並不會去做任何不應該做的事,我想這一段的溝通也是要注意的部分。
我想的是淺顯而且是技術性層面的部分,這個研究最主要是溝通,這五個章節當中,主要要溝通什麼想法,剛剛都分析非常清楚…
請會議紀錄加上這句:「請國發會針對資料提供機關予以敘獎」。
有一件事要請示主席,依照國內各個資料提供機關,我們以前都有授權國發會發文,請他們敘獎,這件事也希望授權國發會,但是這個授權是這個工作小組的層級就可以列入到會議紀錄,或者是要到執委會的會議紀錄?
APP當時要求是上架才要,改版的時候上架之後才要,所以如果是有定期的,應該講的是另外的。
目前有可能在110年開始突破這一塊嗎?
你有打算要做了嗎?
我們同意65歲以上有這樣的選項,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性?這個是提供給署裡面參考。
因為我今天仔細看,只是突然想到有沒有可能未來還是有兩種都有的情形?像我看到65歲以上的,或者是60歲,像60歲以上可以申請實體卡。
沒有了。大概跟政委講得一樣,超過我個人的預期,真的是非常感謝健保署的工作。雖然後面沒有報告,但是簡報上都有一些調查的分析,看起來也跟我們的理解差不多,年紀大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年紀輕的看起來接受程度是很高的情形。
不是透過電信業者嗎?
對不起,快易通有一機多卡嗎?就是一個手機上可以有多個人?
所以假設正式推的話,也許不需要面對面……
這裡所謂的驗證是不是需要臨櫃的這一件事?
這裡所謂的認證是指手機跟當事人面對面的認證,或者是網路上的認證?或者是目前試辦的過程中,好像是要面對面的……
最後會採用做法一的方式來做評分,所以是不是將來在設計評分系統的時候,能夠把那個提案、哪一個連結有關係的,讓評審很快看得到,要不要加分……
主席、各位先進,我不是針對這個,我是想先提一個程序問題,個人因為一些因素,是不是可以不用在這一屆擔任評選委員,今天是評選委員跟專家輔導團會議,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移動到?是不是可以這樣安排?
您的意思是?
可以跟希望的供應端去做。
可能行程時間的部分,也稍微要安排一些,當然團隊包含像總統或者是長官來,團隊必須要在大會議裡面去聽,有的時間有一些彈性,可以單獨跟他希望資料的那一個,現在不參與某一個會議,單獨去談的協商室。
我們要瞭解需求端哪一些資料目前還沒有找到,如果已經有掌握了,不需要再把供應端當天找過來談,這個沒有意義,如果覺得哪一些資料還沒有辦法掌握,要事先知道,我們這邊才可以找到供應端的人,當天才可以來,那個功課可能要先提供,如果臨時請機關來的話,來的也不是對的人,一定要發文,要一點時間,而且即使臨時通知,那個機關又派了一個不熟悉的人來,兩個人談不出結果來。
根據去年或者是再往前的經驗,做資料媒合的時候,都會利用工作坊的時間來處理,以上次的經驗來講,是在辦實體工作坊時,同時在旁邊另外借了一間教室,把需要資料的單位,他覺得哪一些單位要提供面對面來談,我不知道現在的規劃有沒有規劃這一塊?我沒有說一定要在這個地方規劃,如果不規劃這一塊的話,是不是有這樣的需要?即使是在做這個規劃工作坊的時候,像需求端、供應端當面來談這一件事的時候,也要事先做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