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拭目以待。今天謝謝 Audrey 帶給大家很多新的想法跟新的東西,我們有機會再跟 Audrey 多聊。
Plurality 也有網站,所以不一定要用 Discord。
一直在打滾。這個蘇格拉底式的一種辯論跟想法,產婆法可以激盪出一個新的未來,今天非常謝謝 Audrey 的時間。
你說這麼難的一個題目?
小路在想他以後育兒情況。
就有一種外星使者來,然後說 we mean no harm 的那種感覺,我們是和善的,大家都可以用(笑)。
對啊!可是你們當初拋出這個概念的時候,就是有一種邀請大家一起來共創,就不是一個盈利的想法。
我覺得很酷,就是大家會好奇,會想著往往看,可是拉回小路的問題。
像一般人想要參與多元的元宇宙的話,要怎麼做?
某種餘裕,就是有這個餘裕去思考跟討論這些語言上面的、文化上面的,冒出頭的東西。
不能寫「hey guys」,現在已經會有人不開心了。
你說婚禮現場嗎?不是,他在跟我聊他的日常,他說那個 pantry 現在已經在貼、也要教育,大家說怎麼樣,在工作場合什麼事情不能做、不能說。
不同的方向移動了。但有的人還在後面,或他不想動。你看語言真的會有限制,就是他不想動,本來的位置,相對別人移走了以後,他們就會「被過時」,他們就會變成是舊的語言。
不同的方向走,不一定有前後之分也許。
芬蘭他們還有在討論什麼?最快樂的國家有什麼有共識的議題跟沒共識的議題?
小路最近也從歐洲回來。
我就想問那芬蘭做對了什麼,然後他們都在聊什麼?
目標不一樣。
我們又看到一位科技巨頭,馬斯克,他說過他認為中國很有潛力變成 AI 發展的冠軍,你會怎麼看接下來 AI 的在民主陣營跟集權國家的發展?
剛才討論到民主,反過來另外一邊就是集權了。我們也是要問一下,集權國家,比如說我們看中國,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技術或科技發展的方向運用的方式。
鼓勵他發言。
真的不會吵架?
搭自己的橋。
我覺得是有一種情緒摻雜在大家的大眾感受裡面,就是的確有這個共識,可是不同陣營的人會拿不同角度去解讀這個共識的文字,這就是是不是某種語言的侷限性?我們要怎麼突破這個語言的侷限性呢?
立院的國會改革法案。
什麼撕裂?老人不會用?
這樣理解,我會想到的是我們平常在用,比如說 LINE 群組裡面,長輩群組之間闢謠的時候,用 Cofacts 的話,我不會直接轉貼,因為有點強烈。可是會參考 Cofacts 的時候,它就會顯示說現在你貼的這一則新的,想要確認的資訊,跟之前過往出現過的,比如說 85% 相似或 60% 相似,你就自己再去判斷。
我們之前看過一個類似的,我們在節目上聊過叫 Ground News,它是會去標示說這個報導的立場是偏哪一家媒體,然後過往這個媒體是偏左或偏右,它是用比較傳統左右去區分的,也是類似的邏輯。
這個很適合我們做節目參考。
是系統跑。
對,超有問題的這樣子。
對。
就只能靠留言區有沒有人出來平反。
那像這種問題要怎麼去解決?因為說實話,每天使用最多的,大家使用最多社群平台,應該還是 Facebook、Instagram 跟 LINE 吧。
對,有,剛剛講到這幾個我覺得都比較常看到,可是問題點就是它還是需要用戶主動去尋找跟主動去採用,還沒有某種強制力,我覺得這個很矛盾,因為講到強制力會好像有種獨裁感,或者政府強迫大家,比如說強迫納管 Facebook,如果 Facebook 一定要有跟 Cofacts 綁定在一起的話,聽起來的確對像我就會覺得很不錯、很平衡,可是對有些人來說就是鉗制到他的自由。
可是目前我還沒有看到很多地方在用,因為我覺得聽起來超棒的。可是那是推廣是不是要再更怎麼吸引大家來採用?
元宇宙裡的 Nike 世界或 Nike 空間這樣子的感覺。不過就像 Audrey 剛剛講的,我覺得有很多形式,很多不一樣的參與的方式,會不會是因為多元元宇宙的概念也有一點哲學性?
做一個自己的宇宙,自己的世界。
也是在場。所以 Line 群組也是一種?
邀請制。
我們都沒被撒到。
這樣多元的元宇宙聽起來,我本來以為的挑戰是邀請大家參與,聽起來好像還行,可是那其他挑戰呢?比如說駭客,或者是惡意的攻擊會不會有,或者我們說網路輿論操作公司,可不可以用水軍來淹沒大家的意見?
還可以,真的還可以。
對,阻力。
對,但前提是那個意願的吸引,我覺得是相對作為傳播者或者是邀請意見發生的人要努力的面向。所以我還蠻好奇芬蘭是怎麼吸引那麼多人上去?
就是邀請大家自由的、上線、開放的方式都可以加入。
我覺得芬蘭好像可以跟大家聊一下,我們在節目上有聊過說,現在是世界快樂報告裡面選出來第一名的。
可以聊一下 Plurality 這個字的中文還有它的意義,因為「多元宇宙」是不是大家選用出來的?
沒錯。對,可以先聊一下現在的生活變化,除了剛剛說放下一些壓力,無官一身輕。可是你的旅行,其實也帶了很多工作任務。
這個算是卸下部長身份之後,第一個接受的專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