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樣的陳述上有沒有缺漏?如果有缺漏的話,請同組的夥伴再補充一下,謝謝。
另外,像剛剛提到請教育局放寬衣服規範的部分,目前台北市有做到,但是其他縣市怎麼做我就不曉得。
剛剛有講到一個重要部分,也就是地方跟政府要付多少錢,這個才是大問題,但是這個層級太高了,我沒有辦法知道,到底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要如何討價還價,決定誰要付多少錢,我不知道這個要怎麼樣分配,但我感覺這個是一個滿大的問題。
至於裝了之後,包括後續的維修費跟使用電費,每一個學期都可以從家長那邊慢慢提撥,這並不是這麼大的問題。
而整個問題在於一開始的預算800億的部分,包括像電力的配置、冷氣的購置,這個加起來快要800億,這一筆經費是目前最需要的。
另外,冷氣使用的規範為何?其實我們早上有一些討論,其實目前台北市很多國高中小都已經在做,家長如何繳費的部分,特別是電費為使用者付費。
另外,穿衣服的部分,如同剛剛那一組所說的,我們以台北市來講,目前都放寬了,我們選擇衣服的材質,也是儘量朝有機能性的、比較透氣、涼爽的衣服,因此這一個問題目前改善的效果也有限,非常有限,這個其實我們目前都在做。
另外,有人有夥伴提到溫度高於某度,好比34度或者是35度,是不是要停課?本組通通覺得不可行,像老師、家長或者是政府的代表都覺得不可行,而我本人也是覺得不可行,對於整個日常運作產生滿大的困擾,我覺得這個也不可行。
我們後來說希望環保署來做這一塊的評估,也就是綠建築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我們問了,卻也沒有一個比較確實的數據概念。
至於綠建築是不是可以完全取代冷氣,其實還有待成效評估,到底做怎麼樣的綠建築而降到我們希望的標準溫度27度,這個是有待進一步評估的。
再來,有夥伴提到做綠建築的部分,我們後來是講說其實綠建築跟裝冷氣並不是相背離、排斥的概念,可以搭配的。
在種樹的部分,在鄉下的學校可以,像台北市是寸土寸金,要多種一棵樹都滿難的,這個是一個問題。
如果加裝太陽能板,我們台電的夥伴說成效不會這麼大,據我的瞭解成效不是那麼大,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跟冷氣在用的,差距滿大一塊。
再來,有的人提到如果目前加裝冷氣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學校是不是要提出一個相對應的方案,做一些綠能,有夥伴提到是加裝太陽能板或者是再種樹。
我們有的人說,但想吹冷氣的又不給他裝,是不是也影響到受教權?因此這個是雙面刃,這個問題在我們很多的議題上都是這樣子,要的人、不要的人,都各有權益,如何折衝,我想這是個滿值得再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另外,不吹冷氣的學校怎麼辦?我們剛剛也有提到,有夥伴提到可能影響到其受教權,因此不吹冷氣。
問題在於「錢」與「環境影響」,這邊有看到問題是「經費龐大,恐難支應」,如果真的錢湊不出來,那就分期。就是中央或地方的教育單位制定一個規範,大家評估看哪一些學校是屬於第一期的,哪一些學校是屬於第二期的,這邊來作分配,也就是一期期進行,這個是一個部分。
溫度高而影響學習的表現,我想大家都同意,這個沒有意見。
很多大概都重複,問題都差不多。
比較理想性的說法是,如果不裝冷氣,而空氣又比較流通,因此可以要求他(孩子)繼續戴著口罩,但是事實上大人都戴不住,這個是教學現場的狀況,謝謝。
如果適當溫度戴口罩還能戴得住,但是如果30幾度,其實基本上口罩戴不住就拿下來會說受不了,這個是教學現場的現況。
我先補充一下,有關於加重傳染病互相傳染的教學現場現況,34、35度叫小朋友戴口罩,他只會跟你說:「我快要悶死了。」動不動就會把口罩拿下來,你覺得在這一種情況之下,對於防止傳染病的交互傳染更有效嗎?
我補充這一句話,「裝冷氣與否會造成教育不平等」改為「裝冷氣與否會造成城鄉差距,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有些中小學的北部有裝,而中、南部是完全都沒有裝的,在起跑點是不公平的,補充這樣的論述,謝謝。
底層的基礎就沒有打好了,這一個溫度沒有那麼適當,學習力就沒有那麼好了,如果再送上去的話(國高中、大學等等),後面都在做補救的工作,也就是補救學習,如果要裝冷氣,一貫都要裝。
第二,目前整個教育的體制之下,也可以說普遍上都裝了,獨缺中小學的部分,銜接上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況?在小學的學習效力已經不好了,再把學生往上繼續學習,這樣是不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設計邏輯?
人出了天龍國之外,家長要募款也比較困難,這個以國高中來講的話。
目前台北市國、高中都已經由家長自己募款裝冷氣,但是外縣市沒有,這個會造成教育競爭力上的不平等,這個是一個狀況。
我所知道的,包括教育界、家長都有這一個共識,至於如何突破電力、環保、預算財務的限制,來實現這個提案,我想今天可以集思廣益,謝謝大家。
我想電力、環保,和錢都沒有搞好,那(裝冷氣)都不用講了。
未來的競爭是在腦力的競爭,我們要讓小朋友從基礎教育就開始學習了,我們把這一群小朋友送到國中、高中、大學,卻連基礎都沒有打好的話,以後要學什麼?我很懷疑這一個邏輯,基礎都沒有蓋好了,後面再如何增進?這個是我以上的論述。
所以站在整個面向,從教育資源分配及學習效率的提升的方向來看,我想這一個裝冷氣的方案應該是要提的。
以我們學校來講,如果要叫家長出錢,我想一千年都籌不到這筆錢,因為像劍潭國小並不像市中心區學校社區的社經狀況這麼好。
台北市的小學,其實市中心區有的學校已經裝了,那個是社經地位比較好的。
從比較大層面來看,這個是城鄉差距的問題,台北市國中、高中都裝了冷氣,外縣市都沒有,中南部更熱,根本是競爭的武器不平等,站在一個教育者的觀點來看,這其實是很不好的措施,要就大家都有,台北市的建中、北一女都裝冷氣了,外縣市的高中都沒有裝冷氣,那還比什麼?
再來,如果談到降低溫度,在目前教育的生態鏈裡面,幼稚園全部都有裝冷氣,我所知台北市的國中都有裝冷氣,台北市以外,也就是天龍國以外的國中都沒有裝了,我那一天問新北市的老師,新北市說國中都沒有裝。台北市的高中都裝了,台北市以外的天龍國以外的,大部分其實也都沒有裝;大專院校全部都有裝。
臺灣卻是34、35度,我覺得當地的教育單位或者是研究單位,可以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看看34、35度的學習效率降到多少,可能根本不到一半的專心度。
適宜的溫度會提升工作效率,我想國外都有一些研究。不過國外的研究我蒐集了一下,大概都只做到30度左右的學習效率,30度以上的(學習效率)國外就沒有做了,大部分做這一個研究是歐美的國家,30度以上對他們來講,他們覺得(溫度)太高了。
我想這一個議題最主要的關鍵點就是今天來了很多政府環保單位及電力單位,一個是錢的問題、一個是環保的問題、一個是用電的問題,這個是要解決的。
我想過高或者是過低的溫度,會影響工作的效率及學習的效率,這個是無庸置疑的,大家都贊成。
我們在第一線教室裡面有時超過34、35度,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學生根本無法學習。身為大人都知道,在這個地方沒有開冷氣,這個會開起來,大家也是很煩躁。
台北市的天氣非常悶熱,接近夏季的時候或者是開學的9、10月,甚至到上個禮拜的11月都還30幾度。
大家好,我是劍潭國小的老師,我在第一線服務已經十五年了,擔任過科任、高年級、低年級的導師。
大家好,我是這一次提案人,台北市劍潭國小曾易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