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呈現的只是有哪一些研究,我們並不是要替什麼地方背書,所以我要澄清我們的角色在哪裡,簡單回應。
我今天就很簡短報告到這裡。
因此,我們發現睡眠問題其實是存在於青少年族群,除了生理、情緒、學習各個層面,他們其實會延續,如果後來沒有修正、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其實成年後生理這些都會受影響。個人屬性像家庭、身心狀況、行為、環境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睡眠,所以其實是各個層面互相都有關係的,就必須從各個層面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睡眠不足對大腦跟認知這些都會有影響,有的時候甚至有一些睡眠不足或者是品質不好的,會產生反社會的行為,還有一些外化的行為,這些影響都不會是短期的。這個我們反反覆覆是說個人心理社會問題、日間嗜睡,學校課業表現不足,都有關係,睡眠不良會干擾執行功能的正常發展,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睡眠如果不良,我們在做一些事上,事實上整個功能是不好的,對兒少的自己能夠調整自己的行為跟情緒的能力、記憶力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心理健康也是有影響,睡眠問題會影響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反過來也是睡眠問題的預測因子,所以這個互為因果,在過去一些研究,如果國小小朋友如果晚上比較晚睡,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比較高一點的。睡眠時間越短,憂鬱傾向高,自殺意念也會高,睡眠跟心理問題的相關性,隨年齡增加而增長。
睡眠不足的影響有很多,像褪黑激素分泌的減少會造成一些代謝的問題,對認知、行為健康都會有影響,睡眠不足跟葡萄糖代謝、食欲上升、消耗與睡眠都有關係,也會引發發炎因子,其實這些長期累積來講,對健康都是不好的。
青少年睡眠的重要因素,一個是上課時間,到校時間過早,再加上他們睡得又晚,就會在整個學習、情緒上,會有一些影響,美國兒科建議是說延後國高中時間到8點30分,美國長期研究延到8點35分以後,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很多的進步。到校的時間延到8點40分,入睡、起床的時間會延後,日間打瞌睡的時間或者是憂鬱症都會減少;到校時間反過來提早的話,這個情形就會變壞。
同儕關係比較好的話,睡眠問題會比較少,年齡大的青少年,因為參加這個社交活動參加得多,所以對於入睡的時間會影響。睡眠的介入,如果早期介入或者是告訴他們怎麼樣改變睡眠的行為,會有一些效果,會持續三至六個月以上。
同儕是有幾個因素,例如受霸凌的小孩子,睡眠的問題會比較多,社交孤寂感比較重的小孩,身心發展跟睡眠會比較有問題。
還有規範,像父母親規範睡眠的時間,其實是滿重要的,但是到青少年來講,就比較少去規範睡眠時間。
那麼家庭因素,像是家庭關係、家庭氣氛,家庭成員如果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會比較穩定,所以睡得會比較好,如果衝突比較多的話,可能會比較沒有安全感,睡眠就會受影響。
青少年如果有工作的話,當然對於睡眠會有影響,物質使用來講,我們知道菸品、飲酒,還有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非法藥物,都會對我們的神經中樞有刺激,然後會減少睡眠時數,讓我們的睡眠受到干擾,品質就不好,白天就會嗜睡,像咖啡因這些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影響。
課外活動就比較沒有說具體什麼樣的影響,青少年課外活動應該還好,就是不會到太嚴重在外面的時間。
運動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睡眠少、但是品質好,這些有不同的影響。像螢幕使用,我想大家最近滿關心的,其實LED的光源會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或者是生理的調節,所以晚上如果用LED螢幕的時候,反而讓睡眠不容易入睡,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的憂慮、害怕、焦慮、擔心、過度敏感,都會對睡眠造成影響,一般來講,憂鬱情緒的影響最大,會影響他沒有辦法準時起床,或者是日間疲勞等等。生活壓力大的青少年,就比較容易有失眠的困擾,青少年睡眠相關最大的就是課業壓力,課業壓力大就比較容易失眠,或者是睡眠型態就會比較破碎,像睡了後半夜又會醒來。有時是課業壓力,來源不一。
身體質量BMI對於睡眠也是有影響的,過去有研究是說,身體質量高的人,會影響到他的睡眠,像代謝狀況或者是呼吸終止,但是其實反過來,這兩個互為因果,我最近也看到睡眠不夠的人,會傾向於愛吃甜點,因為那好像會有一個補償作用,讓他覺得比較舒服。吃多了以後,再加上代謝不好,又會胖起來,所以這兩個是互為因果。
生理因素在這個地方來講,青少年大概從11歲開始,睡眠週期會延後,就會有晚睡晚起的現象,但是我們青少年到校時間跟兒童時間差不多,或者有的時候是更早,反而會變成晚上入睡比較困難、早上起不來,整個時間會有一點受到影響。
性別大家也有發現,女性的睡眠時間偏長,但是年紀稍微大的時候又會降低,女性在初經之後可能受荷爾蒙影響,失眠的比例或者是睡眠不足的比例,女性反而會比較高。美國也發現青少女比青少年容易出現睡眠問題,臺灣反而日間嗜睡的比例沒有比較高,但是我們也發現女生的睡眠債會比較高一點,週間可能比較緊張、睡少一點,週末補眠就比較多一點。
例如我們看到這個影響除了個人因素以外,有身心因素、行為因素跟環境因素。個人因素來講,兒童年齡在不同階段的時候,睡眠也一直改變。在小學(階段),晚上睡眠時間9至11小時,就是要睡差不多這樣的時間,14歲以上需要8至10個小時的睡眠,但是青少年上課日的睡眠時數就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就學的年紀越高的話,睡眠時數不足會出現白天打瞌睡情形的人也會增加。
臺灣睡眠醫學會有調查過,24%青少年有失眠的經驗,15%有受到睡眠問題的困擾。臺灣青少年睡眠時數不足,晚睡比例偏高,所以憂鬱情緒、課業壓力等等是會影響睡眠的,我們也在想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這些影響。
美國睡眠的建議,14至17歲是8至10個小時,過去臺灣有一些研究,就像國民健康署,他們曾經做過一些調查,比如國中生超過12點還沒有上床睡覺的,大概有7成5,高中生就更高了,大概到8成,在2011年時甚至有82%。假日、週間的平均睡眠時間不一樣,在週間睡得不夠,就會用假日來補眠,這個在研究上,我們叫它做「睡眠債」,就是兩個相差多少就是睡眠債。
兒童與青少年睡眠低於建議量的時候,還有一些日間嗜睡、中斷的這些問題,都會對他學業跟健康造成影響。
我的大綱大概就是這樣子,分了四個大綱,我們就談睡眠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知道睡眠是身心健康跟安適感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良好的睡眠會直接影響兒童或者是青少年的認知表現、生理運作、生理發展、情緒及生活品質等等。不只是青少年,我想中老年人都有一些問題。
因為我們有個兒童醫學研究中心,我們曾經整理過一些青少年睡眠的相關議題,就我們過去整理的東西來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