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你自己怎麼看你的形象,公眾形象一直在變,入閣以來因為很多人不瞭解你,總會批評,像以前也有提到遠距工作,現在看起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當時都是被批評的,現在也被吹捧到國外去,覺得很棒。
有沒有到現在覺得終於已經熬出頭,這個idea終於被看到,怎麼看這個過程?
臺灣後來發展到滿穩定的狀況,大家重視這個口號,就是「Taiwan Can Help」,我們知道兩年前看到你的時候,名片就已經有了。這個事情想請您談一談,很多大眾以為現在才冒出來的東西,其實您已經默默做了兩年,像聯合國快閃行動之類。
也是韓國的haker嗎?
我們看到防疫期間,包括郵輪入境、連假期間的那些簡訊,這些我們覺得很厲害,源源不絕的一些點子,在這邊是如何討論、如何真的實作出來?是不是都已經有開放給各國想要取用的人都可以用?
你覺得這個事情完成之後,最大的收獲是什麼?過程中我都知道一直在修正,還有哪一些在改進的地方?
第一題,我們這次來是因為線上買口罩的發想跟協作,想要請你親自談一談,當初2月的時候,所有的參與者,包括你在內的初心是什麼?後來完成之後,覺得最大的收獲又是什麼?
抱歉,什麼是考試院?
接下來和其他國家可以有什麼具體的合作?
如果其他國家的朋友們想要幫助臺灣的話,具體來講可以怎麼做?
任何人都可以來見你嗎?
你下步是什麼?下個採取的行動是什麼?
之前也有非藍即綠的問題,為何短短兩、三年裡面激化及集化的言論環境,變成像這一種是百花齊放,而比較少看到變成二元對立的情況?
像健保制度這一類臺灣是很優秀的設計,其他的國家很難立刻導入。有沒有一些我們這邊促進社會上高度團結的方法,是其他國家可以學習的?
您對「非紅供應鏈」的想法?
臺灣的技術長期以來是半導體及上下游產產業鏈,有很大的優勢,但其他方面的發展趨勢呢?
謝謝。之後還可以去拜訪政委嗎?
社創中心的營運預算來源?
數位政委辦公室的編組方式,可以在市政府導嗎?
對視覺化輔助決策界面的想法?
所以不是採購的關係?
您跟最後能夠拍板定案的人溝通時,會給他看什麼?
對數位民主的想法?
是否已有具體可以操作的指引?
對數位專責機關的想法?
輔導團隊後續追蹤的方式?
相關的 KPI 要如何設定?
題目討論的過程,要如何照顧到公平性和公共利益?
創新實驗室的費用來源?
這些團隊解題,那出題的來源是?
您在社創中心的育成模式,可以分享嗎?
海選來的職級、職等比較低,他們做出來的共同決策是很棒的,也沒有人幫他倡議?
所以先要有一個跨領域編組?
請問這要如何具體使用在公務系統當中?
還有哪些案例可以分享的?
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共服務,事實上說不定還在維護階段,也不能輕易地拿掉,因為很多人在用,但是難以整合,要怎麼辦?
如何處理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廠商,在規格裡面本來就沒有單位跟單位間互相通的設計,我們事後發現應該要連起來的時候,廠商間其實也沒有這樣的管道,也不知道誰要發動,請問要如何處理?
數位弱勢需要協助的管道,應該要怎麼規劃?
我們的訪問到此結束,非常圓滿成功,謝謝。
所以今天結論是AI是輔助的智能?
所以可以充分掌握AI為人類帶來的好處,所以可以從中做更多的創新、研發,但是要必須注意中間的治理。
AI不會取代掉大部分的人的工作,反而會讓大部分的人多出時間來思考工作以外的事情?
當AI幫我們做很多事情之後,我們人類還可以做什麼事?
您覺得我們的工作異化的部分會被取代,人類不要再做機器的工作,應該會多出很多時間。
就是馬上見識到AI對人類帶來的好處。
您覺得我們馬上會在什麼領域感受到AI的威力?
最後請委員幫我們總結一下,AI會如何徹底改變人類的社會與生活?
就是透過治理、監管、提前預防可能未來發生的問題。
所以綜合所談的,委員其實不太擔心AI在未來帶來的衝擊或者是威脅?
也靠委員協助告訴我們背後的道理。我們講到有關於AI對於隱私、就業、道德的一些衝擊,似乎人類都是可以有對策來解決的,我們未來要成立這個數位發展部會,是不是也會基於這一些精神,然後在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