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部分是有關於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的部分,會在大專校院的課程中,融入GAP YEAR概念,讓老師們來設計明確的學習主題,協助學生可以自主規劃一些海外壯遊體驗學習的計畫。
另外,並辦理全球青年趨勢論壇,邀請十七至二十個國家海外青年的一些青年領袖及組織來臺就國際的趨勢進行交流。
在擴展青年國際參與工作的主軸方面,首先是青年海外和平工作團來推動海外志工服務,這個也是總統政見的部分,由總統來擔任榮譽團長,結合非營利組織及大專校院資源,讓青年組隊參與海外志願服務。
壯遊點這邊也會辦理一些主題活動,提供單身青年來參加,增加一些互動與交流的機會,希望可以促成更多的落地生根。
下一項是鼓勵青年返鄉參與青年壯遊工作,這個部分會運用政府相關的資源來建構一個友善壯遊點發展的機制,辦理一個培力的工作坊,協助團隊來做提案,然後補助發展壯遊點,另外還有一些輔導諮詢、社群網絡的共學措施,希望可以鼓勵青年返鄉投入青年壯遊點的工作。
第三則是青年公共政策參與的成果策展活動,藉由辦理靜態的展示跟動態活動,將政府推動政策參與的一些成果展示給社會大眾瞭解,也讓青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繼續上一項,青年好政聯盟的部分,還有一項「青年團隊政策好點子」競賽,引導青年針對政府的政策提供一些創意或想法,希望可以關注更多的社會議題、提供好點子給政府相關單位。
在青年好政聯盟的部分,今年也會有一個青年好政微論壇,由青年自主發起,聚集不同領域背景的青年,關注公共議題,107年會將地方創生列為主要的議題之一。
下一項是志工服務行動,鼓勵青年針對社會跟社區的需求,包括社區、教育、環境、文化、科技與健康面向的服務,還會辦理志工績優團隊競賽及頒獎活動,107年會針對「青銀共創」為主題優先補助與擴大辦理。
建構社區行動平台與網絡的部分,則會串聯本署壯遊點或者是一些各部會的青年行動據點來形成網絡,進一步來作相關的典範學習。
另外,我們也將配合地方創生的政策來號召這一些年輕人返鄉參與,促進在地相關的行動。
這個計畫本身創業的持續率蠻高的,從98年至今有六成。下一個是社區參與行動的部分,今年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版的Changemaker計畫,主要是透過青年行動據點的參訪、個案研習課程、業師輔導諮詢,協助有志在地籌組的團隊,投入在地的發展。
但是育成單位會提供業師的輔導。
再來,配合地方創生政策的推動,今年也特別增加社會企業的類別加強輔導跟推動。
第二個部分是,在這一些團隊當中我們會往前連結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學校的教學及培育機制,後端也會跟其他部會創業的資源來連結。另外,本署也有創業門診對這些團隊提供輔導。
下一個主軸是鼓勵青年參與地方創生的實踐行動,第一是創新創業「0至1」的實踐行動,首先是U-start 創新創業計畫,這個部分是結合學校跟民間育成單位進行陪伴式的輔導,也會提供創業補助款或者是獎助款來協助青年實踐跟學習。
因為民法規定20歲才有法定行為能力。
今年我們也會試辦青年體驗學習扎根計畫,希望能向下推廣,鼓勵高中職的學生,在學校時就可以組成團隊來擬定相關的企畫與體驗,提早思考生涯相關的規劃。
接著是小英總統的政見,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的部分,青年署負責青年體驗學習計畫,也就是高中職的應屆畢業生研提兩至三年的體驗學習企畫,規劃相關體驗的類型,包含國內外的志願服務或者是壯遊探索、達人見習等,107年也會有一些相關影片的宣導及創業見習的類型。
第四個主軸是提倡多元體驗學習的部分,首先是青年壯遊點,這個部分我們過去推動地很好,一直延續至今,106年有五十二個壯遊點,辦理相關的文化、生態、農村、志工的多元體驗活動。另外一個是感動地圖的專案,就是鼓勵青年透過自主團隊的方式,研提一些創意的主題,與地方社會文化有互動,或者是有一些公益元素的壯遊旅行。
然後國際事務人才培育的部分,今年也翻轉推動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有四個階段,從北、中、南、東的六個場次的提案培訓,到輔導諮詢,就是會辦理團隊的共創營及mentor團。再來是國際連結,直接到海外做參訪交流,接著是在地的行動,也就是六十天的行動與成果的競賽。也會組團進行國際的參訪,青年自組團隊做提案及行動。
再來是志工參與人才培育的部分,經常性辦理志工基礎、特殊訓練等,也會推動志工領導人才培訓的活動。
接下來是學生會領導人才的培育,今年會嘗試推動學生會的參與式預算培訓,另外也持續辦理成果競賽跟觀摩的活動,並有專題研討課程,還有學校學生會輔導主管聯繫會議等等,做更多的交流與學習。
目前還在建置當中。
第三是有關於政策參與人才培育的部分,首先是審議式民主的人才培訓,我們會針對審議式民主主持人做一些相關的課程、實作的機制,也會建立成人才資料庫,給各個政府機關及相關單位作運用。
接著是「非營利組織人才培訓」,這也是我們目前積極籌備進行的部分,希望引導青年來瞭解非營利組織、社區參與的內涵,提升他們一些相關的理性思辯、組織管理及行動、實踐的能力,特別是配合地方創生的人才需求,二方面也可以橫向運用本署相關的社會參與、志工參與、創新、創業青年及青年壯遊點管道,結合起來進行非營利組織的人才培訓。
下一項,今年也會舉辦青創基地的暑期交流活動計畫,會跟新南向國家合作,在暑假的時候舉辦為期一週創意研習營的活動,邀請具創業構想之國內外大專校院學生參加,促進一些交流,及對彼此國家的認識。
第三個主軸是「深化培育青年前瞻能力」,第一個是創新創業人才培育,我們有一個「創創大學堂計畫」,辦理學習型交流聚會、主題式創新創業沙龍、創業培訓課程與媒合活動、主題性工作坊等等。第二個部分是辦理「創新行動松-青年迴響計畫(Rethink Taiwan)」:106年開始舉辦,就是採取設計思考的做法,針對社會議題讓青年進行提案、行動、反思,界定問題並提供培訓課程、然後再提供設計思考的教練與行動夥伴,促成行動計畫,後續再實際行動。
本署今年也會進行百工一日的數位職場微體驗,就是用VR的影片來拍攝職場的狀況,讓年輕人可以利用VR影片初步瞭解與認識職場。
第四個部分是青年創業家的見習,這個是本署首創的見習,後來有其他的單位陸續跟進辦理,就是提供青年到新創的公司去見習的機會。
第三個部分是暑期社區工讀,這是在全國各地的非營利組織,特別是有在做一些社區相關工作的非營利組織,提供青年暑期到此工讀及學習,並運用青年的專長來協助非營利組織。
第二個部分是經濟自立青年工讀,為加強照顧經濟弱勢家庭青年學生,結合一些政府機關、公營企業、公股銀行或特邀機構,提供在學青年工讀與學習的機會。
第二項是提供青年學生特色的職場體驗,其中有好幾個不同的體驗機會,首先是大專生的公部門見習,以各個中央部會為見習機關。
第二個主軸是促進青年學生多樣的職涯發展模式,首先是提升大專校院推動職涯發展的工作,這裡面有四個方向:第一是策略聯盟,會分區設置召集學校,做區域性在地的合作與互助的社群,推動輔島導工作網絡;第二,提供相關的補助給學校,來推動多樣化職涯輔導工作,並且辦理一些相關的評選表揚與跨校觀摩;第三,平臺的擴散,我們也會辦理實體的會議與資訊網站,讓各校可以有更多的分享與交流;第四是專業的養成,會針對大專校院的職輔人員來進行培訓。
相關的具體成果,因時間的關係,請長官們自行參閱。
第三個是青年志願服務在地網絡平臺,它並不是一個網站的概念,而是在全國成立十六家的青年志工中心,如果要做志工的話,有一些相關的諮詢、輔導並與在地團隊的連結來串成資源網絡,也會召開相關的聯繫會議,以及提供相關的服務活動及媒合等等,是在地化的網絡平臺。
第二個資源平臺是iYouth( https://iyouth.youthhub.tw/main.php ),這裡面與出國有關的遊學、海外志工、度假打工、海外就業實習、培訓研習等相關資訊,是一個單一入口平臺,使用人次也是滿高的。
在資源整合平臺部分,第一個是會前有提到「青年資源讚」(http://youth-resources.yda.gov.tw/)的部分,目前已經有這個網站,是把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青年相關的計畫、措施通通彙整起來,讓青年可以比較方便作查詢,今年也在做改版的部分。
對。
學校的輔導主管。
是學生會的學校輔導主管,還有學生會的幹部。
第四個部分是有關於政府青年諮詢組織跟地方政府青年專責單位的交流平臺,會定期辦理交流會議,希望透過這樣的一些互動跟相關的資源整合與運用,帶動地方政府可以成立更多的青年事務專責單位及青年諮詢組織。
第三個政策溝通平臺,是有關於大專校院學生會輔導的工作,基本上是透過學校的輔導主管、學生會幹部的雙軌輔導來進行一些相關的培訓,培育領導人才,建立教育部跟各校學生會的平臺,這樣子來做推展。
一、打造青年溝通及資源平臺,政策溝通平台的部分,首先是政委很熟悉的青諮會,再來是青年署也有自己的青年諮詢小組,106年成立,公開遴選出十八位委員,陸續辦理二十次以上諮詢會議。
重大政策及工作分成六大主軸介紹:
青年會自動分享的那種文章。
就是很棒的文章。
另外,我們目前也在積極擴大社會青年參與的部分,所以有一些相關的計畫,也都改為延伸到三十五歲以下,因為過去有些沒有到三十五歲。在宣導方式上,因為是青年的工作,所以我們也是很努力在運用一些新媒體的管道、及青年自己本身的力量,結合一些新興的行銷手法來進行宣導。
另外,在推動的脈絡上,本署會連結各部會、地方政府及學校體系一些推動的工作,再擴展到非營利組織,並擴散到社會各層面。服務的定位上,我們希望可以整合公私部門的一些資源,來加強跟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的串聯、合作,以協助青年解決各類的問題及需求,打造青年的家之角色。
在推動施政上,我們有幾個主要的原則,第一是在步驟上,會從辦理人才培育一些相關計畫及活動,再進行深化輔導、行動實踐,以及成果的擴散,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系統化推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