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包容是臺灣的特色,因為日本對八十歲的老太太來臺灣的時候,就會跑去台北的車站看很多外籍勞工,他說這個場合在日本是不可能出現的,現在長照很需要人,還是很大的問題。
接下來的是比較嚴肅的是,數位技術的構圖跟關鍵字,也就是AI、5G的大數據,未來的時代是AI、5G跟大數據的技術,會大大改變社會,社會的課題是「數位轉型」,唐鳳看現在IT數位界的構圖,你的腦海裡構圖是什麼?最重要技術的關鍵字是什麼?
不過我覺得你剛剛講得很好,就是一些進駐的單位,如果他們對聯合國永續本身自主有興趣的話,這也是一種啟發。
對,百年樹人。
對,還有唱歌、跳舞。但是有一個現實的問題,他們不能因為這樣子,棒球隊的選手以後的出路……我的意思是當然這個人本質的核心、熱情掌握到,激發的話……
但是學校機構這個我所見的,這個是沒有那麼容易,當然原住民孩子的體育、運動很好。
我覺得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因為你在學校待的時間還是有限,我們還是要回到家庭,我在花蓮待過一段時間,但是成長的孩子都是十八歲以上,無力感是人格已經形成,有時我們會拜訪他們的家庭,因為花蓮都是社經地位比較差,他們的自尊心,一上課就倒下去睡,我們覺得很自high,一定要很堅持,有一、兩個有在聽課就好了,這個是十年間的事情,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像媒體,就是一個人受到的影響就不只是在學校,所以你剛剛講的自發,或者是類似這樣子……
這真的是非常好的理想,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少,人口比較少,老師有這樣的觀察力跟注意力,說真的還是不太容易。
但是您剛剛講「自發」這個問題,因為人很不一樣,我們說有些人是自燃性,自己就很燃燒,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現在被動的孩子……
唐鳳在講的時候,我有一些真的是共鳴的地方,真的是朝比較良善的方向或者好的方向。
接著是程式教育跟素養,因為唐鳳常常提到素養跟我們的課綱,「素養」二字滿重要的,是不是可以具體來說什麼是素養?
在2014年臺灣的程式教育的這個問題,小孩學程式設計的義務教育,對將來有用嗎?還有對孩子而已,還有對社會兩方面而言,這個有什麼樣的好處?
所以現在的教育系統,要大改變的時代來了。
因為數學跟英文,我差一點沒有辦法專科畢業。
我想說我的數學老師如果是唐鳳的話,說不定……
就是你在做這個的時候,你提到分享跟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是還有沒有其他的?
這裡面有大家分享的樂趣跟專注,會不會沉浸在這裡面,專注其實也是一種很純粹的快樂。
對,做了一個字典。
好像是你的弟弟是你的第一個……
我們知道銀髮族的活動,像泡咖啡,還沒有聽說要上程式設計課,也許有,我們不知道。不管是對於彈鋼琴,我們都希望有老人的活動,如果有這一方面的話,倒是滿不錯的。
我們覺得很有趣,因為數學不好、算術也不好,如果有銀髮族的程式設計課,應該會滿有趣的。
那個有點可惜,沒有普及,像那個老年人,八十歲很有名的若宮正子被庫克接見,全球最年長的程式設計師,你知道嗎?他六十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程式設計,很有意思。
因為有個國家好像愛沙尼亞或者是什麼,他們從小學的時候,希望我沒有記錯國家,他們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作程式設計。
2月的時候,您接受《東亞經濟週刊》採訪的時候,有提到數位技能跟程式設計不一樣,現在日本認為程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要早一點實施,您是程式設計師出身,對於日本教育行政人員,對於程式教育的實施,您會做什麼樣的建議?
這棟建築還有得過獎,也就是他的設計?
等於是增加在這邊的時間。還有,有關於聯合國永續計畫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外面的人知道你有這個基地可以進來?
瞭解,你剛剛說禮拜六也變成office hour,也是來跟你談嗎?
你剛剛講到找你的人越來越多,是不是可以告訴我們說原因是什麼?
請簡單介紹這個地方?
你現在有沒有想過要閉關的時候?
而是青春期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轉變,也會影響精神,我是想知道閉關跟這個有沒有關係?
剛剛提到多元化也要有想像力,像共融的想像力很重要,這樣才可以同理。你剛剛講十四歲閉關是禁學的關係嗎?因為那個時候您是青春期,也有自己身心理的問題。
閉關?
那個時候是青春期,遇到怎麼樣?
我有一個問題,母親在成長戰爭裡面提到十三歲有一次,你突然失蹤了,你跑到山裡面去。
台北的公園有出發點的教育機會。
像骨質疏鬆或者是腳的膝蓋不好。
在日本還不行。
從這個角度來看,災難把政府跟人民間的距離拉近了,在臺灣這樣。臺灣的移民社會不一樣,成吉思汗也沒有打到你們,如果不是颱風的話,所以我覺得這個跟我們的也有一些,是好處、也是不好的地方。
唐鳳在那邊也有辦公室。
社創中心下次有機會去看一下,我晚上去過,很漂亮。
我是說唐鳳進出都很像多拉A夢。讓我想到多拉A夢在我們這個時代扮演的角色。
是東京嗎?
你自己有沒有以私人身分去過?
同調壓力。
我倒覺得日本的霸凌文化問題非常不可思議,一年當中有多少的高中生、中學生自殺,這個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有。我比較不做預設跟比較,我不太這樣做,我的個性本來就這樣子,日本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在京都待比較久,京都更保守,東京待得比較短,京都的歧視問題,學校霸凌的問題,只要是跟階級有關的,因為是天皇所在之地。
我喜歡臺灣。
我覺得這個可能就要跟教育有點關聯了,日本認不是覺得我們很有禮貌嗎?在捷運碰到老人家,我們對於敬老的觀念在韓國、日本受到很高的評價,所以這點還算不錯,但是你剛剛講的,在職場因為遇到競爭,或者是公正利益的話,一定會有。其實對老年是種原罪的東方社會,所以我比較沒有經驗,我感覺還是有,因為沒有用,我覺得這個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
所以我並不知道有長者的空間,如果知道的話會來參加,或者是鼓勵姨父跟阿姨就會更好了。數位在老年化的社會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曾經有這個題目,是不是要瞭解一下?因為日本已經超高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