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把第一季帶到AI的技術觀點,讓這三個人彼此互動、分享及激動出新的火花,我們希望讓分享成為日常、讓知識成為臺灣的基礎建設,因此「Mix Taiwan」其實就是讓技術、創意對話,因為創意不能少了執行、技術需新的想像,讓大家看到彼此共享知識來減少我們的風險。
這是我們在構思「Mix Taiwan 創意 X 技術知識分享沙龍」的初衷,我們希望可以去反思臺灣的基礎,奠基過去,找出既有的優勢,讓當下正在執行的新創企業或者是技術業者有一個平台可以彼此理解,希望把我們的趨勢帶進來展望未來,我們在第一季的趨勢是AI的觀點,因此未來的「Mix Taiwan」是創業沙龍,讓創業業者來分享遇到的問題,來跟大家說他們的技術優勢、技術是什麼,這兩個平台很難對話到,因為創新者是比較年輕,但技術業者是比較年長的,溝通的平台本身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現在的趨勢跟現在的產業基礎非常相關,如果以我比較熟悉的Big Data為例,如果沒有統計學的發展、演算法的發展、data mining的發展,及沒有硬體技術的增長,讓我們的儲存成本越來越低,其實也不會有現在的Big Data,因此在看趨勢的時候,我們要回過頭來看我們有的基礎是什麼。
對於臺灣來說的話,下一個趨勢或者是世界趨勢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最近看新聞或者是看一些報章雜誌,可以發現趨勢多的不可勝數,不論是AR、VR、Cloud Computing、Big Data、FinTech、Software as a Service、Blockchain、Bit Coin、AI及IoT等等,趨勢的文字一直跑出來,但是時間跟蜜月期反而越來越短;間接代表大家對於未來的焦慮、不確定下一個趨勢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們看整個產業的脈絡,從一開始工業電腦的開始,再來是個人電腦PC,再來到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這些破壞式的創新不只是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產業鏈的發展也造福了許多國家與人民。
大家都知道「亞洲四小龍」,很久沒聽過,對不對?1960年代經濟起飛,臺灣、韓國、香港、新加坡有這一個稱號,如果我們去看一下這二十年的狀況,臺灣是最下面的那一條線,Y軸是我們的人均GDP。可以看到臺灣穩定的成長,但相較於其他的國家,南韓是藍色那一條線,從落後我們到現在超前3,000元,新加坡跟香港到現在已經超越了工業大國日本,其實以臺灣這樣子工業比較吃重的國家來說,我們要找到下一個趨勢或者是下一個產業,相對新加坡、香港而言其實更為重要。
非常感謝大家蒞臨「Mix Taiwan」品牌啟動論壇,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我們為什麼要做「Mix Taiwan」,到底什麼是「Mix Taiwan」?
所以我們現在依舊直接進行提問的部分,因為唐政委英語也非常流利。
我有一個問題,vTaiwan跟join競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