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案是自提案,先說一下現行制度,你們想討論什麼。
-
空氣污染防制法有規範機車年度要有定檢,出場五年以上每年要定檢一次,這制度從民國85到現在已經好幾年,執行比較會被民眾質疑的是不太能夠記得,因為檢驗時間是行照發照月份前後一個月,要去記得行照領到的月份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慢慢資訊發達以後方法可以做調整,有人認為是不是可以換成用生日或像是車牌號碼最後一碼,甚至我們提案說年度任何一天有完成就可以,達成目的當然都可以,但供給需求面問題,民眾盡義務要去機車行,如果大家都在年度內最後一天檢驗就會像排隊買口罩一樣滿出來,所以透過協作會議有沒有辦法聚焦出政策調整方向,如果大家認為行照的領照月份不是那麼好記。
-
你們不是會通知嗎?逾期還要罰錢?
-
會,五百塊。
-
所以不用記啊,五月繳稅我也不用記,財政部叫我去繳稅,那你們已經有通知了?
-
因為無紙化推動,通知大多寄明信片,對環保來說就是砍樹,所以也要推動無紙化,但不是每個人都資訊這麼先進,要考慮機車使用族群年齡分佈不一樣。
-
那自己選擇的話以後就不通知嗎?如果忘記的話會罰款嗎?
-
如果年度內完成義務就完成。
-
時間的問題,如果讓大家選,一定有人選一月一日或十二月三十一日。你是打算開放這件事,找出一個規則,讓大家選?
-
民眾預期可以接受,行政上也可以執行的作法。
-
應該不適用原本機車,我被規定的是滿五年以上,取得行照月份要驗,如果改了又適用,我可以改時間延後,那空窗期可以容忍嗎?
-
如果一月變成十二月,但是他改了之後能不能年年改,要先思考。但我們都希望可以盡義務。
-
那只剩下怎麼登記的問題,你選幾月幾號你也不在乎?
-
如果大家都登記在十二月佔了百分之七八十。
-
全台灣機車行假設一萬家,一天量能還要考慮六日關門,假設可以驗二十部,先登記的人就先上,監理站或網站登記就說額滿就好,但要算得出來那數字。
-
但數字可能是一個波動。
-
每天剩下多少配合,你殘餘量也可以,我是選擇的人,已額滿就已額滿,每天配額是你決定。
-
那樣民眾會鎖在某一天,現在是領牌日,但實際上有區間。
-
我可以先問一個癥結,機車定檢率高不高,是一個問題嗎?是想要找方式提高定檢率嗎?還是其實定檢率已經夠高了,只是換方式?
-
提高定檢率主要是透過開罰,這會連帶民怨,現在是因為他不知道發照月份,所以是設想有沒有比較好記的日子,我們內部也在討論車牌號碼掛在車上,如果有一碼是阿拉伯數字,也可以用這個當作月份,就可以風險分散,讓機車行可以消化,我們不願意看到大家像是去排口罩,因為確實供需有問題,供不可能讓大家隨時來。
-
定檢率有待加強確實是問題,如果定檢率提高就是你們要解決的問題。
-
我們定檢率大概百分之七八十,最主要解決民怨,再來是定檢率的問題。
-
但現在民眾如果選了生日會因此去在這天檢驗嗎,這會有誘因嗎?
-
我們會透過開罰,而不是誘因。
-
要去解決民眾要去檢驗,像是汽車就會去保養,但機車相對應就沒這種動力。
-
其實機車保養順便定檢也可以。
-
政府為什麼要去提供誘因,給你牌照你就要有相應的義務。
-
只是我們沒辦法像報稅,報稅可以在電腦前,但機車要到固定場所,有人就說是不是就在某個月,五月一號開放到六月底,這就看大家集中消化的月份,這就是供需面沒有平衡。
-
那這可以討論,這件事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只是要不要先確定你的界限在哪裡,在裡面讓大家自由發散也無所謂?
-
我們對協作會議是陌生,有可能原本提案是yes or no,現在可能ABCD。
-
不是你講ABCD讓大家選,是大家一起想ABCD。
-
可行性還是回到機關,所以我們要收集民意,看是不是哪些方式,其實是可以開放,限制的話就是我們能夠單一提供最大量的檢測是有限。
-
物理限制你要先講,不然你提很多,結果都不可行,你可以先說哪些你做不到,其他只要不互斥的我就可以考量。例如說名字一生中只能改幾次,但是規則也有可能被挑戰,你要有個合理的理由,不然在這前提一直玩就很無聊,其他就可以天馬行空,回去要不要參採。
-
現在確定定檢率之下就只有日期,那現在能不能去盤點定檢率在哪些區域或年齡的分佈?
-
後面這問題比較難,確實有些在國外的人,但其實不用本人要牽著你的車來,除了不可抗力的因素,最後罰單來了還是有救濟程序,可能會是訴願或另行處分。
-
現在問題應該不是定檢率,定檢率70%你可以接受,你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民怨?
-
我們希望瞭解受罰民眾對於檢驗時間,覺得可以怎麼做比較好。
-
剛有提過,回去再想一下限制,比如說剛剛講的設定選項可以天馬行空,例如指定某一天前後的一個月,這個range可以開放修改嗎,改成前後兩周呢?你們的底線是什麼?
-
我們會覺得在現有架構下,目前沒有民眾排隊,但如何找區間確實不容易,如果沒人排隊的話前後一個月的區間應該可以消化。
-
說不定有些日期民眾很愛選,但這好難想像。
-
開放可能不是一個日期而是一個區間。
-
也有可能選二月,但所有人都是二月二十八日。
-
重疊前後一個月時可能可以除以安全量。
-
既然我們要讓民眾透過電腦系統或上網制定日期,要不要藉由這個誘因順便做一點別的事,例如更新通訊地址?
-
當然也可以。
-
無紙化的話應該不需要通訊地址。
-
勾選欄位會串在一起,要不要回監理系統是一個問題,所以能否聚焦在業務上去訂日期。
-
因為報稅時就會有通訊地址。
-
有些跨部會的問題,變成排煙這塊都是環保的時候不用去串。
-
這是選項,會不會製造新的問題,也很難說。
-
現在機車定檢率是70%嗎?請問有汽車資料嗎?
-
現在是75.03%,汽車是委託交通監理單位做,唯獨機車是環保單位做。
-
有國外的運作機制可以參考嗎?民眾可能也會拿外國做法來談。
-
國外集中在四輪,四輪有些是結合保養,保養當下完成排氣檢驗,但這會讓車主沒有選擇餘地,但台灣比較自由的是由車主決定要不要保養,所以定期做驗車,趕快做維修保養,當然結合保養廠這我們也在努力,推動困難度反而更高,因為日本就是這樣,但驗一次車要四十分鐘,台灣人可能無法接受。
-
民眾可能會自行做研究,所以署內也可以先掌握。
-
物理限制,你不行就不行,先列出來,你的理由我看會前公開好,民怨通常從哪裡來?
-
首長信箱或收到罰單時跟裁處單位陳述意見。我們鎖定利害關係人是車主,定檢站的老闆也是,再來可能是執法單位環保局跟環保署。實際執法是環保局,可能二十二個縣市的環保局,但執行的部分不是環保局自己去驗,是委託機車行。
-
這個法規有關嗎?還是只有空污法?
-
地方依據這個管理辦法受理機車行申請成為定檢站。空污法也有相關規定,還有一個公告法規。這個公告內會有所謂的我們指定的行照發照月份前後一個月,到時候就是要改這個公告。空污法第四十四條授權訂定的。
-
檢驗站跟檢驗人員是同一種人嗎?使用者就是車主?
-
這案涉及行政命令,所以本來就會上眾開講?
-
工作會議後就是可以上眾開講。
-
盤點利害關係人之後,訪一下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們會把協作會議結構跟大家對一次,把這些訊息跟現場民眾對齊一次,下半場會把部會跟民眾跟檢驗人員互相討論可以一起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克服的方式。
-
訪談有列了四種人,環保署、地方環保局、檢驗人員、車主,重點應該放在車主,車主的多元性是很重要。
-
重點應該放在來訴願的人。
-
建議可以跨城鄉,可能中南部老人家還是需要一些輔助。
-
應該可以找意見比較多的,例如信箱寫不止一次,或是很積極進入訴願程序的民眾。
-
重機跟一般機車在這件事情上有什麼差別嗎?
-
紅色車牌的機車有些可以上快速道路,被認為是汽車,他要回到交通監理單位做安全檢查,但因為是兩輪的,檢驗人員不驗排氣,所以民怨就出現了,我是兩輪我是重機,那為什麼不幫我驗車還要回去檢驗站,那因為你是機車。
-
那會不會說你紅牌你不要來?
-
不會,因為可以拿檢驗費。
-
黃牌呢?
-
250cc以上都是這個情況,只要通知安檢的就要跑兩趟,這跟車種有關。
-
這應該是協調的問題,汽車可以匯給你,告訴你是否符合排氣標準,除了這以外還有什麼?需要找交通部一起來協調這件事?
-
這個點如果突破,對交通部的風險是機車也可以去監理站排氣檢驗,為什麼不行。
-
去機車行驗不用錢,去監理站要錢,交通部收這錢很合理。
-
就你們提案來說有兩步。
-
這個單獨處理,就監理站而言除了協調之外,成本高不高?
-
我們不清楚檢驗成本,我們也試圖在相關會議上瞭解,我們知道驗車有好幾個關卡,每個成本加總起來四百五,他沒辦法把排氣那塊告訴我們,我們沒辦法說因為你在意排氣這塊寫在空污防制法,既然跨機關協作應該行政委託到位就好,但要評估我要給你多少錢。
-
如果價格合理,機車行你也可以補助。
-
我們樂觀其成。機器設備是我們規劃,我們大致可以算出來,但他們那套我們無從計算。這塊是路政司或公路總局。
-
這塊我們另外再處理。
-
(行政事務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