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鳳委員您好,今天主要是要跟委員討論2月4日演講的大概方向,還有其他的問題,唐鳳委員不用回答得很詳細。

  • 當天再講比較詳細就好?

  • 對,也是可以。

  • 我是台大醫學系陳同學。

  • 第一個問題是您在這次防疫上有很大的貢獻,您當天演講會想要跟學員分享什麼事?

  • 當天應該是2點半到4點,中間不休息,所以是一個半小時。

  • 我通常是會先講大概5分鐘,之後就是讓大家現場用手機用sli.do的系統來問我問題,大家會互相投票,投票數量高的會浮在螢幕上,所以要幫我接投影機接這個平板,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家問我投票數量高的,我就會先講,投票數量低的,不一定會回答得出來,像我昨天在審計部的演講,我把它當作一個例子,很多朋友在審計部問關於永續發展的問題,也有很多人關於防疫的問題,都是有的,甚至連這種問題都會出來,當然裡面有一些防疫的部分,但是也有一些是比較大的,也就是防疫讓大家想到的這個問題等等,反正只要有人投票,我就會回答,所以大概是這個形式。

  • 就是讓學員決定這次演講的內容。

  • 對,現在有個方向想要我講的話,在這個QR code也可以提供出來,也就是類似明樁先在上面放一些,也要看在場的聽眾會不會投票,就是這樣子。

  • 接下來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可能跟其他的演講沒有相關,但是很好奇。

  • 唐鳳認為醫學生跟大學生在這次的疫情上可以做什麼事?

  • 好比像一些學生是把疾管署跟指揮中心運作的方式翻譯成英文,也請一些老師來校對、確保這個沒有問題,放在 fightcovid.edu.tw,後來這個也有跟林祖儀、聶永真、阿滴他們用的 taiwancanhelp.us,兩個共用叫做「taiwancanhelp」的主題標籤,而是跟其他國家的民間社會去分享我們的防疫模式,而這個顯然是數位原生代比較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 因為下一個問題是跟當天的演講有關,會想說學員是不是要找一些先備的知識或者是先去搜尋一些資料,讓當天的演講用討論的形式會更有收獲。

  • 可以。其實我剛剛講的那兩個網站都不錯,所以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像「tiawncanhelp.us」、「fightcovid.edu.tw」,當然還有指揮中心本身,不過那個每天下午2點都已經看很久了,我在這邊推薦。

  • 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科技非常發達,每天都有數以萬計資料的產生,您覺得我們要如何去蒐集那些資料,並且從中去篩選出值得我們記下來的?

  • 你說人類的腦子記下來的嗎?

  • 對。要如何排除掉不是那麼需要的?

  • 其實我是用番茄鐘工作法,像我跟你講話,絕對不會跳出手機通知、來電,絕對不會,一定是在整個勿擾模式運作,這個時候我就會專心在我們的對談上,在這裡面你覺得重要的,我就記得下來,但是如果我們是一面在滑手機、做其他的事情,其實就會互相干擾,好比像有些人的LINE,並不是只裝LINE,還有同時裝Slack、Telegram跟很多別的軟體,這樣就有點像雞尾酒,當在處理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別的一直跳出來的話,即使本來那個是值得你去認真思考、慢想那個系統,都會變成很像情緒反應的系統。

  • 東西是雜訊或者是值得記起來的東西,端是你在面對的時候是不是專心,如果是專心的話,大腦本來就只會留下有關係的部分。

  • 因為本來是定位成醫學生的論壇,唐鳳委員會覺得我們身為醫學生,除了去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有哪一些技能也是我們需要額外學習的。

  • 我覺得有一個滿重要的是,很像我用法律專業來打比方好了,並不是每個學法律的學生,到最後都一定是立法委員或者是助理或者是大法官或者是大法官助理,而是制定法律的人數,比起法學生的人數來講,制定法律的人數還是稍微少一點,但是其他的學生還是很有貢獻,像在民間的團體,像在企業擔任法務,好比像在國民教育當中去教法制教育、公民教育等等,所以每個人面對的,因為如果你是大法官的,你要面對的不是不特定多數人,但是已經會開直播了,所以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最後是一個很專業、執業的醫師,除了你在那個專業裡面要面對的是一個個個案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社會上不太懂醫學知識,但是願意更懂醫學知識的朋友,也會信任你,因為你有這方面的能力。

  • 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轉譯能力的話,你就沒有辦法做到科普的工作,或者是以法律人來講是法普的人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的話,在民間會產生隔閡,很像有權威性,等於大家要信你,但是對於民主深化是不利的,而是奠基在任何人拿手機下載健保快易通,看到健康存褶裡面,也就是醫師對他的診斷發現有問題,應該要能夠找到剛剛講的這些社群、理解這些事,然後一直討論為何診斷成這樣子,這個是民主社會的原則。

  • 所以中間這群幫他的人很重要,當然不只是醫學生,也有好比像病友自己也會有個社群,或者是民間也會有個社群,大家有些慢性的疾患,不嚴重的人趕快來幫他,這個也是有的,但是對醫學生來講,如果有加入社群的話,對於這個社群的貢獻非常地大,有點像費因曼一方面是很棒的物理學者、但是一方面也讓大家更瞭解物理的重要。

  • 所以委員認為醫學生接下來有另外一個新的能力,也就是如何把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轉譯成大眾可以理解的。

  • 對,也就是溝通的能力。

  • 未來科技的部分,醫學生有沒有特別需要學程式或者是電腦的語言嗎?

  • 這個很像醫學生是不是要學法律,因為還是會碰到醫療糾紛,所以懂一點法律絕對不是壞事,但是懂法律的目的並不是要變成立法者,所以學到的程度是以你用到的程度來學,不要害怕法律,而且知道發生法律問題的時候,可以問法律系的朋友,這個才是重點,重點是素養,也就是自發瞭解,然後跟更懂的人互動、不會怕這門學門,過程中達到共同的價值。

  • 我一直都覺得像要學什麼程式語言,我會說要學試算表,這個是很重要,而且試算表不會怕,其實試算表很友善,不可能當機,你學會A1等於A2加A3之類的,一下子就學會了,像樞紐分析表之類的,那個是可以省自己的力氣,那個是以省力的程度來學習。

  • 問到這個科系,因為這幾年一直有人討論未來AI或者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會不會有一天也慢慢取代醫生作決策的環節,唐鳳委員對於這個有沒有什麼不同的見解?

  • 好比像開腹腔手術的時候,理論上主刀醫師旁邊會協助他的,那個叫什麼?

  • 有可能是學弟或者是學妹。

  • 但是如果是用達文西動手術,那位就不見了,很像達文西手術機的機器手臂是你的學弟妹,但是還是主刀醫師在做全部的操作,只是輔助的部分變成AI在幫你進行,這個確實是會這樣子沒有錯,所以重點還是在學習科技的時候,是來輔助我們,很像我的眼鏡是幫助我視力變好,而不是跳出蓋板廣告,10秒鐘才可以關掉,所以是來幫助我,並不是奴役我,這個東西壞掉了,理論上學原理,也是可以修,很像先付10萬元的授權費給眼鏡的製造廠才可以使用,所以價值相同給得出交代是重要的。

  • 科技會變成你的手或者是工具。

  • 就是學弟妹。

  • 但是決策的部分該怎麼做,還是最終會回到醫生自己本身的環節。

  • 類似是影像辨識,也就是百分之多少是這個結果。

  • 但是只是讓你比較舒服,以前開刀要站著,現在要坐著開,很多的操作是可以機器手臂幫你做,你說去那邊,他就幫你這樣子移動等等,但是到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你的,開車的還是你,有多一個導航系統,並不是一個副駕駛一直跟你說要左轉。

  • 這個感覺跟剛剛的問題有點像,因為唐鳳委員現在行政院做的是在追求,也就是讓政府跟民間的資訊是可以更透明的。

  • 政府對民間透明,不是反過來,是單向的,我們沒有要讓民間對政府透明,沒有這種事。

  • 因為在醫界也是有這種專業知識,跟民間有很大的隔閡,很多民眾就醫的情況是不瞭解診療的過程及藥物的部分,他們也可能想要去網路上查,但是他們查到並不是很全面的結果。

  • 尤其是在藥師的情況上這樣子,因為網路上最多是什麼跟什麼吃會怎麼樣。

  • 他們就拿著這個,也就是不全面的結果,來跟醫師討論,但是醫師會覺得這樣子反而會變成有個矛盾在,也就是病人覺得他自己去查資料,但是醫生覺得這樣子反而是在擾亂整個治療的情形,唐鳳委員是怎麼看這種專業知識,畢竟是沒有辦法這麼急速去學習。

  • 這個要分急性跟慢性,如果是慢性病,你要跟他相處一輩子,你不學關於他的知識,說得過去嗎?

  • 但是類似用藥之類的。

  • 對,我的意思是慢性病幾乎按照定義,就是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所以如果你要跟這個情況相處一輩子的話,當然醫師我覺得有這個義務,但是不一定是專科醫師,有這個義務要慢慢去引導他,變成幾乎快要接近家庭醫師的程度,對於這個他自己慢性疾病的瞭解,這個是必要的。

  • 好比像我有近視,真的要講的話,這個也是疾病,我對於近視,像隱形眼鏡不能戴著睡覺什麼東西,我一定要瞭解,我不瞭解,難道醫師會幫我摘掉隱形眼鏡嗎?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

  • 我如果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偏方或者是什麼東西,眼科醫師是有這個責任,或者至少家醫師有這個責任是告訴我說這些偏方是對這些人,但是不屬於這些人,你不會有什麼視網膜剝離的問題,不要自己嚇自己,這個是有必要的。

  • 但是如果是急性的狀況,我竟然還要去跟醫師這樣子討論,不一定有這樣的時間,這個是真的,我們要區分兩種不同的情境,在急性的情況,醫師可以做一些處置,或者是覺得被打擾了,也就是後面等你好了、慢慢來解釋,但是如果是慢性病的話,我覺得醫師有說明的責任。

  • 所以感覺唐鳳委員很重視的是擁有知識或者是更多知識的人要去分享、要讓大家的知識量達到。

  • 如果你覺得一個個講、很花時間的話,就錄起來。

  • 如果不是直播主的個性,就找你同學、比較是直播主個性的錄起來,這臺灣有很多,像法律白話文運動就是這樣子。

  • 像在疫情中有一些假消息,像政府跟民間都有跳出來作闢謠,所以我剛剛想到,說不定醫學生,也就是在學習醫療專業知識的同時,其實也可以作為這樣的角色,我們使用網路的時間很長。

  • 對,就自己做點圖卡或者是跟泛科學合作去作什麼專輯。

  • 我沒有想到會這麼順。

  • 沒關係,提早結束也不會怎麼樣。(笑)

  • 應該差不多這樣子,謝謝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