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這一、兩年,發現政府施政,多多少少還是跟選票有考量。
看起來產業發展的狀況,我們每次談的數字,大到某個程度,現在大家都不認為那個數字跟我有什麼關係,已經形成大家普遍的共識,而且甚至負面講起來,也就是你講那麼大,講好聽一點,就是同樣那些人賺走了。
您在那邊流浪多久?
但是我那時跟他們講說,因為我們過去長達四、五十年,幾乎沒有公司肯花時間、資源、錢訓練我們的人在B2C那一塊裡面能夠長出什麼東西,所以搞到最後,政委講得很對,基本上還是看人,人沒有這個訓練,就長不出這個東西出來。
會讓我們感覺說在這一塊裡面,如果臺灣始終都是放在人家上面去做,其實到了數位以前的那種傳統經濟,我們幫人家代工,人家到了數位經濟這個時代,我們可能還是幫人家代工,他們當時的想法是有沒有機會找出一條路,不要永遠幫人家代工,他們當時的想法是這樣子。
對,都不會去做。但行政院交給我的題目是,臺灣有沒有機會?或者是搞了半天都還在幫人家?
對。
但是我發現臺灣恐怕一般的老闆是不太有機會,你叫他花那樣的錢並做這樣的事,不曉得有什麼樣可能的回收。
但是臺灣如果要弄,我那時跟行政院講說B2B比較有機會,因為臺灣大概是工業產品這個區隔,我們比較強的,我們B2C這一塊,其實臺灣在過去四、五十年都沒有人花時間、也沒有人花錢,我常常喜歡舉那個例子,也就是HTC,大概在前年花了1億,請小勞勃道尼幫他拍廣告,其實也不怎麼成果,但是我跟很多人講說這個要付學費。你說不付學費,根本不曉得人家那一塊怎麼玩,然後從這裡去弄商業模式。
我們想說臺灣不太有機會弄B2C的平台,B2C幾乎被人家佔滿了,我們想說那一些平台這樣弄,搞了半天其實沒有contect,他在上面弄一個商業模式,等於錢都他在賺,LINE也是類似這樣的方法。
我們比較想說是LINE這一種。
對。現在目前看起來其實我們條件不錯,但我們好像也沒有機會可以去弄比較偏B2C,因為臺灣沒有什麼大的平台,像以前行政院那時叫我去,本來想說看看臺灣有沒有機會弄一個平台,我後來跟行政院回覆。
我們那時談的是,用這樣的方式可能會讓數位轉型推動下去,就變成是一個個……
但是好像大家字的都是用原來在做科技化服務,大概都是原來的那一套在弄,有錢補助,然後做什麼樣的方式。
你會發現even是DIGI⁺,是政府推動,但是是有分工的,像商業司、工業局、中小企業處或者是其他的部會都有。
但我們缺了方法論。
對,在DIGI⁺弄那一件事,我們想說說不定可以集合一些業者共同推這一件事。
談這一件事的時候,發現行政院其實……
前年我們聽到國內幾個業者,尤其像遠通電收說數位轉型太重要,我說:「有那麼神嗎?」然後就拿一些資料開始研究,所以從那時開始慢慢在談這一件事。
我們原來看數位轉型,跟政委報告一下,我們這個協會其實叫做「數位經濟產業發展協會」,但是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長了,我們後來簡單叫做「數位轉型協會」。
ok。
我今天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