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開心,謝謝政委撥空。
我們繼續努力,看到時候需要我們盡一份力的地方,像小學校或者是其他的。
對啊!
我們的綠時尚有一套是爸爸的大T-shirt去改造的,我們當時有一個這樣的概念,小朋友帶了不能穿的,有污漬的自己或家人的衣服進行改造,其中一個案例,是一件她小時候很喜歡的小洋裝,那一件剪完裙擺之後就變成袖子,而且那有記憶在裡面,那個是很美的。
其實玩第二個階段,可以再擷取出來,已經設計過了,怎麼樣把它轉移到真正的衣服上,因為一件白T就可以創造出想要的可能性。
那個是完全可行的,從老師開始設計一件自己的衣服。
像營隊小朋友在設計的時候,改變圖案放的地方,也會改變設計的感覺,到底空間是要留在哪裡,大部分的T-shirt可能是在中間有圖案,但是有的人下擺有圖案,袖子上面都可以放,因此可以再多玩一點,甚至衣服真正做到後面是可以改變他的結構、剪掉袖子或者是領子,然後再縫一些有的沒的,可以多一些層次的感覺,因為這比較剛好是輔助除了數位之外的,另外小朋友一些手作的內容性。像剛剛提到印出來一件這種衣服,要印其實並沒有很難。
對,可能會有這個需求。之前好像是美國的媽媽,把小朋友的圖案直接印上去,但對我來說,只是把小朋友的圖案放上去而已還不夠。
其實我們那時有想過,因為現在數位做印刷是很容易的事情,有想過這個連結,而這個連結就要再長一點,需要有一些後面的支持基礎。
而且也有快速成就感,很會設計。
或者真的是衣服。
我們曾經有想過這個方案,但是現在只有做到設計稿,圖案是有趣的,例如設計一個小元素點點,我用三個顏色做出點點,我可以讓它循環,然後套上衣服的擴型,然後再貼到剛剛選擇的虛擬人物裡面,然後出現這一張,並且寄到使用者或家長信箱。
要附身別的靈魂?
而且藉此可以複製更多。如有機會給體制內的學校或者是老師,不管是美術課或者是這一些課程也好,應該可以很快速藉由這樣的方式來傳達及結合,這一塊我們目前真的比較沒有機會遇到,我們現在就在私立小學或是平常的營隊。
我是學了手感的東西,碰上科技的東西可以快速結合,就是小小的發酵點,滿好的。
不用多花時間在講,就是用自己的感受。
其實如果可以讓他們自己在那邊把衣服弄出來,或者是圖案換掉。
學齡前的那一塊,我們現在已經做一個夏天,就是剛剛這一本書,也就是夏天的動畫,但是要變成有AR功能的,因為如果比較小,可能會受到物件的吸引,讓他們知道原來同樣的東西可以有那麼多不同的。
我們裡面已經內建一些圖片、圖料庫,但是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拍照,然後選了一張滿酷的照片。先限制只有五個顏色,因為小朋友會有很多顏色,但其實顏色在被統合過之後,通常會看到這一些圖片如果是好看的,色彩是協調的,統合過之後,做出來的東西就可以看到說是有限,但中間有無限的變化,所以這是正在進行的事。
APP是設計手冊。
本來是要思考的,永續確實是一個循環要思考的。
Casual是舒服,但不一定要這麼無聊。
你沒有消費者,很快地這個平台就會斷掉,也不可能一直拿資金,最主要還是消費者也要喜歡,覺得這是有意思的。而設計師本身也要思考什麼東西才符合消費的需求,這兩方面的對話,要形式一個連結,我們這一部分好像似乎是斷掉了。
臺灣的OEM跟我們自己的產業沒有辦法很好循環,一方面是我們自己沒有那麼注重,所以大家穿得很隨性的時候,你自然不會消費真的設計師花的時間或者是想要傳達的東西。
而且我們在教育裡面,也沒有養成如何欣賞時尚這一件事,因為說時尚會覺得膚淺,但是其實並不是,應該是說那時候最流行什麼,其實話回來說我們講風格,說風格精準一點,當你有風格的時候就很時尚。
那就是特性,用到最極致。
聽聽您的意見?
而且染有高溫殺菌(笑);小朋友要染也會覺得很興奮,不管是綁的或者是什麼,看那個變化性。
就是從環境色彩,然後從自然可以取得靈感,再去做怎麼樣的設計邏輯。其實7月份、8月份都會在這邊辦夏令營,8月份特別邀請一個做植物染的老師,植物染我們一般想的是藍染,但是他說什麼東西都可以染,想說可以帶小朋友去走一圈,把植物剪一剪就可以去做染色了。
還好。
裡面是我創作的一個人物,頭上是一座森林,會隨著季節變化,跟周遭的環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
像這個也很好玩,他們自己設計出來萬聖節的服裝,這個真的很酷。
這是之前我讀復興美工用的木偶人,我們特意不要給芭比娃娃的概念,跟他們解釋人的基本比例跟結構原則,但是不要給他一定要有什麼樣的臉或者是什麼樣的髮型,這個是一些花絮。
像他們比較小,很多是媽媽要做起來的,但是在解讀線條的時候,就是從零到有,從平面到立體,光是那個過程就很酷,我們辦營隊的最後一天會有一個小小的展覽,他們穿上自己的衣服之外,也有一個靜態的,看自己本身的衣服是如何建構而成的,這個是立裁的概念。
我們有去偏鄉,也有在文博會展示教具讓孩子現場玩,很多偏鄉的課程我們也在做。像淡水屯山國小的小朋友有攝影課,我請他們把最喜歡的照片挑出來,把最喜歡的顏色和元素抽出來,像這個小朋友畫得很厲害,那個畫出來的點點跟顏色超美的,另一個案例是萬聖節的舊衣改造,畫完設計圖後用舊衣創作,像他的外套是垃圾袋,這也是我們的課程,像如何解讀小朋友的線條,執行出來。
因為快速時尚製造太多垃圾了,這四個字讓地球增加非常多的負擔,其實也掠奪了很多美好的創意,因為要快速,快速把別人的想法再重新微微調整,用比較便宜的價格,我將近快要20年的時間在這個產業裡,為何要趕快退下來,要從教育開始做,因為快速時尚太可怕了,我們根本是罪人,當你要這麼快速、生產這麼多,勞工不見得是最有人權的,拿到的材質也不是先想到怎麼樣最好的,因為本來穿著是要讓你舒服或者是實用性或美觀性,到了公司看成本的時候,是考慮多抽幾根紗,少幾道工序。
那一天天氣很不錯。就去曬野餐墊,那個野餐墊的畫法是,讓他們從那個植物去擷取形狀,然後再去搭配。這個是我們去年夏天的營隊,那個也很好玩,那時主題是仲夏夜之夢,所以整體的呈現也很有趣,我們也有做一些像綠時尚的東西,比如用舊衣再改造。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覺得這個有什麼特別,但這是個重要的練習,也就是如何重新再詮釋再解構,已經習以為常物件。
是一樣的東西,如果實作,不管嗅到味道,然後摸到質感,又可以怎麼衍生。重要的是,他們參考的是一朵美麗的花,你去拆解它之後,葉子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葉脈可能也有不一樣的形狀,花瓣也可以有的排列組合,然後重建植物密碼。
真實插花的時候還有一個結構的概念,然後慢慢衍生出作品。
還有帽子。因為是4月,用春光茶會的概念,我們設計一個月、一個主題,會因應那個季節或者是那個月份有什麼特別的節慶,所以四月他們就會自己做自己的帽子、野餐墊。
但是這中間又要平衡數位以教學為主,還是要有手作的過程,這個要一直提醒我自己,因為小朋友滑平板滑得很順,他們這部分的邏輯比我們這個世代好很多,但動手製作物件的機會卻很少。
design其實可以很邏輯,而且可以解決生活上你的需求,art又比較形而上一點,這個又可以融合到接近於生活本身,所以我們也很期待APP出來之後對小朋友的推廣,也想瞭解他們使用的感覺是什麼。
它的比較特別的是用描圖紙,因此可以玩它的廓型的改造。目前除了課程之外,紙本是這一些,現在是這個。
第一個盒子是8至13歲的設計盒,從這邊延伸出來另一套有一點像旅行組合,有四個主題,也就是玩場合穿搭,一樣是用N次貼的專利技術。
也有可能,這個語言並不是大家習慣的,一打開就可以畫了,因此在文博會的展覽與N次貼合作的教具是最受歡迎的,可以直接畫,直接展開就知道。
在目前的教具裡,小朋友最容易上手的是服飾搭配貼紙書,可是我覺得他們玩這個的小缺點是很急於要貼上去,因此想要傳達春、夏、秋、冬的色彩概念沒變法一下子接收到。其實在Smart City交流時芬蘭的朋友對於這一本(色彩練習本)是最有興趣的,這一本我們想要傳達的是一樣的設計邏輯,讓小朋友用畫圖的方式邊玩邊理解。像一張圖片可以怎麼樣提煉出顏色,然後用引導的方式,進行圖案設計,本來想要以引導形式進行,但是這一本是最不好賣的,因為大部分的人並看不懂。
小畫軸是以四季衣櫥為延伸:春、夏、秋、冬,是一個3卷式畫軸,有個厲害點是N次貼專利的弱膠,可以一直重複貼不留殘膠,3卷畫軸分為頭,身體,腳。你可以畫不同的圖案顏色,而且重新組合後可以產生出不同的變化設計,我們看了小朋友玩出來的設計,滿有趣的。
總共有12個品項,三個主大項。
對,因為小校聯盟我覺得太有趣了,我們一開始教的是金字塔頂端的學生,我們一直告訴自己在教育上應該要平等,所以我們很想推偏鄉這一塊。那時有接觸,想說原民這邊是不是有想要做這一些事,但是並沒有成功,他們可能有他們的顧忌,所以最後是先hold著,當我看到小校聯盟,覺得太酷了,很樂於把這個東西做分享。但確實如果在大自然的環境當中,可以擷取的素材跟元素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