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提案網路參與平台在衛福部的癌症療法一案時,打出了漂亮的第一波名聲。但在前陣子,眾多公教人員開始因為一位官員的發言,而開始連署取消國旅卡恢復不休假的補助,迅速突破5000人而提案成功。這時開放政府要如何處理?因為提案已經形成,真的會尊重民意嗎?
雖然政府的開放資料逐步增加,但是可以開放的資料其實還是很多。身為一般公民,如何可以了解有哪些資料可以開放?如何加速、倡議這些資料的開放?
雖然剛剛蔡前政委認為ogd最值得推行的部分,是政府部門之間的整合交流,但目前ogd平台仍是以民眾為開放目標,那麼在政府資料收費原則公布後,機關可以選擇資料是否公開怎麼收費,那麼會被開放在平台上的是哪些資料?可能重複過去政府資訊公開的內容?
和科技有關的政策需求往後會越來越多,現有法律可能跟不上,必須另立新法,但目前有科技背景的立法委員很少,當行政院的科技政策有法律問題時該怎麼辦呢? 例如,目前禁止在網路上拍賣酒類商品。
美國大選過後,從臉書對假新聞公開表明反對、德國打算成立「打擊假新聞部門」,世界開始注重假新聞的問題。台灣現今仍在延燒的婚姻平權議題,也出現許許多多的抹黑新聞文字。開放政府對虛假新聞流動的處理,與傳統政府是否會有不同的方式?
當政策制定時,民意與專業或事實證據有衝突時,開放政府如何幫助政府做決策?
一般來說,政委的職權、角色與政府組織動態、政院授權高度相關,請問兩位在擔任政委期間,如何進行職權分配、與其他部門互動? 在政府內有足夠動能(權力)做事嗎?
溝通不只是資訊分享流動,溝通的最後一哩是資訊如何對人「產生意義」。而這裡涉及的不只是知識能力,也不免涉及意識型態、價值預設與世界觀,而這裡有時存在哲學上的不可共量性。特別在社群網路的同溫層逐漸讓社會再度「部落化」的當代,例如近期各種社會爭議所展現的。對此,網路民主如何能面對?
開放政府與新創科技相輔相成,唐鳳小姐您本身也是新創科技的愛好者,但新科技往往難以被中老年人接受使用,跟不上時代的民間企業會被淘汰,政府卻不能淘汰國民。您要如何讓學習新事物相對較難的中老年人不受到新科技、新制度的排擠?
您好,想知道您對於目前「跨領域資訊人才 CS+X」潮流、學習路上的建議、以及此項人材未來應用的看法(如:於開放政府中扮演特殊角色?)
開源主義「開放、共作、平等、透明」的精神,但人類社會長年累積下來的,卻是「分層access、分層決策、負責」的邏輯,當中需要大量的「保密」--特別是政府。這兩種思維如何磨和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