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食通信是來自日本的品牌,臺灣目前有五個食通信,根據食通信的owner不同的特質有不同的發展,像雲林的食通信是三小市集,因此會從市集的角度來出發,我們跟學校有比較多的合作,像東海大學、彰化在地的一些國中、小學、高中,比較會走向培育年輕人跟校園合作,再結合大家共同創作這一塊往市場推進。
我們看到這個情況是,很多青農會變成滿孤軍奮戰的,比較難申請計畫,能夠以個人名義去提的計畫,其實是相對少非常非常多的,因此我們也在想中台灣食通信的角色,是不是有辦法透過我們核心的技能,也許是設計、美編、影片的製作等等,陪伴這一些青農,透過不同的管道,像網站及實體的活動來幫助他們,有另外一個途徑來拓展社會的曝光及影響力,這也是在閱讀以外的另外一環,中台灣食通信想要嘗試、幫助青農來突破。
我們覺得這個過程其實很不容易,我們在這裡面也陪伴了很多中臺灣的青農,也從這裡面發現到在當地的一些情況有一些困難,比如如果是一個過去的社造的脈絡當中,很多的計畫或者是資源的申請,其實都要從社區發展協會的路徑去走,但是其實我們所看到的一些情況,這些社區發展協會有既有的脈絡,這一些所謂的返鄉的青年、青農是很難切入這個脈絡當中的。
閱讀這一件事在現在這一件事算是式微,我們嘗試用更多不同的做法,像我們做網站,也有可能像電子數位的發行,像FB,也許做社團一些比較短的文章,或者是影片,同樣抱持著一個傳遞生產者價值的核心,接觸消費者,讓他們理解。
政委好,大家好,我是孝如的姐姐,我們是姐妹。我主要負責的是行銷端的部分,像食通信這樣有理念的東西,透過閱讀跟品嘗,讓消費者可以體會到生產者,這個農友背後的辛苦及社會價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