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二要辦open challenge,我們叫自己的團隊,我們知道他們自己也有在做這一件事,我叫他們趕快來報名參加,我們有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有被看見的機會,也是很重要的目標。
但我覺得可以透過我們去分享,讓更多人知道這邊的空間是可以讓大家來發揮、來腦力激蕩,我覺得滿有趣的,我們就像hub。
對,看分享者的意願。但是有一些我們主要是以比較大點的活動,我們還是會在這邊,我們也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當我們活動來這邊辦的時候,一開始有一群市民,發現原來有這個空間、原來這個空間在做這個議題,這個空間做這個議題很好,我說這個是政府的空間,他們說政府在做這一件事很棒,以前我們完全不知道。
活動也會。
對。
我們想要做到的一件事是,我們讓每個分享者的評價都存在。因為我們臺灣沒有很多人用LinkedIn,但是如何讓每個分享者的每一場活動都真實地被紀錄下來,還有金額被真實記錄下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群人是真心做他們喜歡要做的事。怎麼樣連結到全球,我覺得還需要很多建議、支持;至於要不要用到區塊鏈,這個都是我們比較陌生的領域等等,講完了(笑)。
我們也蒐集了幾個國外的案例,像lentil as anything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他也是用pay by values的模式。當然矽谷還有一個比較大的,「humble to bundle」,其實臺灣有這個學理在。
我們在矽谷的mentor也持續快一年了,每個月都會有一場在海邊跳舞的活動,每個月一次,人數越來越多,對我而言,他是我一個test的場域,我想要知道外國人對這一件事的看法怎麼樣。
我們確定這個是沒有改變過的,因為我真的相信這一件事可以發生,因為pay by values可以發生的。
那時我有一個體驗是,我這個世代,大概30幾歲,如果我們不負責任的話,下一個世代會怎麼樣?與其讓他們回來責備我們,不如我們現在先來做一些事,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團隊的選擇,我們願意開始做一些事,我覺得也做了很多事,我們有這個機會,我們每個人都出一點力量,每個人都踩住一個立場去協助我們這個世界,這也是我想要傳遞給社群的力量,但是很多地方希望政委給我們建議跟支持。
去年我的姪女2歲,去年我開始對social impact有在我的腦裡面浮現,今天下午會遇到余金龍,他跟我們分享他們公司的東西,我們那時覺得跟小孩有做交換,我很喜歡潛水,我很難想像當我姪女20歲的時候或者是30歲的時候,我們兩個去海邊,她跟我說:「你怎麼把海洋搞成這樣。」
在去年其實有一個比較大的轉折,我覺得在創業的過程中,我覺得創業不是人做的,我一定要找到任何熱情,做這個事情有一點辛苦,我們是全職做這一件事,今年才遇到一個願意協助我們的工程師把網站建立起來,這個也很感恩,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在做這一件事。
我有時都覺得這是一個選擇,我們平台有這個機會可以去服務到一些真的需要幫助的人,但是他們並沒有被施捨的感受,他們可以很自在地進來到我們分享者面前,他可以用最自在的方式去貢獻,他可以是自願的方式、付出的金額去貢獻,都會讓我們覺得很感動。
我們透過這個過程當中,老實說我們會接觸到很底層的人,我們會有一個機會可以聽到很底層人的聲音,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一些期望,他們想要學習的態度。
他的意思是:「你應該要回來臺灣。你可能是自己的個人魅力,所以收到這一些錢。」但你要去做實驗,我其實也不太懂新創,兩年前的我們都不太懂,我們就真的回來做實驗,然後就傻傻地做,所以這兩年我沒有開課,其他的分享者有開課,活動場次還有到四百多場,真的有來到現場的人,大概是超過兩千多人。
後來好像三個月之後,我收到的隨喜金額是38萬,於是我就拿了這個idea去矽谷。我只畫了一張圖,結果沒想到,我不小心就遇到women startup lab的founder ,不小心跟他吃到飯,那時我見到他,我也不知道他是誰,我只是講我的想法,沒想到他說要不要跟他們的mentor聊一聊,然後這個idea,我們覺得對他們而言,兩年前覺得滿有趣的。
我們原本最初是在客廳開始,我是在客廳分享我的語言能力,二十四小時讓一般人很害怕開口的障礙拿掉,大概在三個月之內,就有一百八十二個人上過我的課,然後就是pay by value,其實教英文的這一件事,我從來沒有要當英文老師,但是我知道怎麼樣拿除別人的恐懼。
實體空間進駐到這裡(指社創中心),實體空間其實進駐到這裡,其實前兩個月謝組長,我的mentor就跟組長去矽谷,看各個加速器,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在乎社會議題的社群,組長就邀請我們進來,透過社群將更多的社會議題帶進來。
我們也有辦過比較大型的「為土地唱歌」,在兩年前,也有透過自己募資,讓更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所以總而言之,讓每個分享者可以來到種子基地,然後從實驗性開始茁壯,接著接觸議題。 以在乎、分享、影響為核心,跟著我們一起來解決社會議題。
冥想課程,這是一位日本的分享者來臺灣分享,他的運作是全數把所有暝想的金額留在臺灣,在臺灣做瞑想的推動。
每一位分享者背後都有一個在乎的議題。我們請分享者找出透國聯合國SDG 17項的計畫,找出在乎的議題。扣住每一個議題的分享,從一個餐桌的食物分享,可以體驗到來自各地對於食物的愛好者到手藝。每一個在客廳的讀書會也都是成長的空間。
『我們可以為我們的下一代做一些什麼?』是我們一直要傳遞給社群的訊息,所以我們其實有辦了一些有趣的活動,我們都讓社群跟我們一起、透過在乎、分享、影響,讓每個人都可以是改變的源頭。
我們想要讓每個人的分享可以沒有國界,每一個素人都可以來這邊分享,每個分享者都有一個在乎的議題,透過他們的分享就可以知道,讓大家可以透過pay by value方式去體驗人性慷慨的態度,也讓每個分享者清楚知道自己在乎的議題及生活中最高的使命是什麼。重點是每一個分享者都可以透過分享他最熱情天賦,去把這個價值傳遞給社群。
我在2016年有去Women startup lab 女性創業加速器,當初只是一個pay-by-value idea就被入選了。至今到2018年,我們完成了450場以上的活動,參與人次達到2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