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間透過資源的協助或者是媒合,那個是短暫的,當然我這樣講是殘酷一點,但是長期經營,惟有你的產品打入社會,或者是我們講到國際,這樣的好東西,其實會產生一個正向循環,從自己的公司到整個社會、國際的影響力,會引起共鳴,謝謝。
最後一個是,很多人講社會企業都會談跟公營事業或者是企業去媒合,我覺得那個是不得已的方法,如果社會企業跑出厲害的產品或者是很強的商業模式,其實廣大的社會群眾都是顧客,惟有把目標對準整個社會大眾,讓社會大眾都喜歡上你的產品,因為拿他的錢來做,沒有其他的資源來補助,會走很長的路。
如果創造商業模式,像有一個好的產品,但是創造不出商業模式的時候,你會覺得奇怪,怎麼用了很大的力氣,可是沒有效果,所以我覺得第二件事情是,如何去建構商業模式?如果放進來之後,再接業務開發或者是營銷技巧,可能會更好,因為有不一樣的位階,這個是事業成功最高位階的地方。
我剛剛有看到加速輔導三、六、九個月當中,其實裡面有一個東西更重要,一般不管是不是社企或者是營利事業,我覺得產品是關鍵,能不能做到厲害的產品,丟到市面上是很大的迴響,因此有人要去check或者是跑出厲害的產品,不管是傳產或者是科技等,都一樣。
像我最近做清大的萌芽計畫,跟這一個計畫很像,我自己跳進去擔任裡面的總負責人,也接觸很多年輕人,我覺得臺灣最大的能量是有一年輕人不在乎自己能賺多少錢、資源,想要做的是改變社會,想要讓社會有更多溫馨的一面,所以今天很開心可以參加這樣的會議。
我現在想要做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利他,假設把第一階段的經營管理跟經驗複製到第二階段,去用更大的能量來輔助更多的年輕朋友。
大家好,我是成真社會企業的負責人,謝謝B corp,成為臺灣第二十個B型企業。我自己人生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利己,我花了二十年打造了一個100多億的公司、IPO,臺灣跟大陸僱用超過一萬五千人,那個階段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