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過來法律界很多。
不管學術界或醫療界、藝術界、文化界,他們自己界別內的專業議員來銜接,確實會比大家聽到雙語國家聚焦在學校教育還要寬闊太多。
雙語國家政策到還真的可以把幾個移民抓起來試試看,現在應該還沒接上。
台灣運動比較結構化,去結構化很難出現這種角色。
我覺得人才那部分比較受到阻力的或讓大家覺得沮喪的是,總是到現在這階段還是聽到不同移民,可能有專業的醫療界或科技界會覺得到了台灣移民門檻相對低,但好像沒有像實際上政策上要積極吸收這些人才,有實際的專案運作,但因為我今天沒有想說要特別推出什麼,或哪個地方要修正,只是說目前有聽到狀況是這樣,不過確實滿多東西陸陸續續在前進,也包括這邊,跟我們一起籌備這些事情。
人才庫這邊,不管是連結當地港人移民或NGO不斷在做倡議,也都一直有跟各部會溝通,但老實說不是很順利,就比如說庇護的事情跟陸委會,也要跟羅政委那邊溝通,一些簽證是內政部,其實他們就學跟就業,現在政府的態度比較希望最後都回到一般程序,我們也是要給教育部跟勞委會。
我是經民連的員工,我在香港唸書,經民連過去這一兩年除了跟陸委會合作做庇護,後來也做出版社,可以順便送給政委。